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九邊 (ID:ertoumu893),作者:九邊
我在微博和頭條上聊過幾次此類話題,中間有不少小夥伴參與分享,我也了解到一些,咱們今天再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很多人沒注意到,互聯網上被提及最多的群體,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互聯網一線大廠員工,還有設計院,本身都是中國最靠前的一群人,也就是極少數人。哪怕網上經常讨論的那些工地老哥,也都是讀完大學過去的,真正的農民工非常少。
比如,公務員看着隊伍龐大,其實每年也就錄取一兩萬人,去年算比較多的,2.4 萬人,碼農隊伍就更别說了,看着好像遍地碼農,其實也沒多少。大部分互聯網人讨論月入三萬白菜價的時候,中國絕大部分人口的收入連五六千都不到。
互聯網人、公務員、設計院這些話題現在在網絡上這麽頻繁,跟他們在人口中的比例嚴重不相關,互聯網上關于職業的讨論,基本上都是這些,給人感覺就好像中國 80% 的人都是做這些行業的一樣。
主要原因是全世界的互聯網," 發帖權 " 都控制在這些人手裏。大家可以看看各個平台的博主都是幹啥的,大部分都是上邊這些人,有學曆,能碼字,又有點見識,所以大家願意圍觀。
很少聽說誰是 " 農民自媒體 ",或者 " 廠哥廠妹自媒體 ",導緻中國人口中占比最大的那群人,在網絡上處于禁聲狀态。
這也是爲啥不少人發現,在微博和網上達成共識的一些話題,一到生活中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因爲生活中的人跟你上的不是一個網。
也就是說,網絡上關于職業的讨論,本身都是我國的 " 頭部職業 ",也是我國頭部人才們的選擇。
而公務員這個職位,有點像國債在金融市場裏的地位,比較保險,但是收益率不高,大家有更好的選擇,就會集中湧向那個領域,等到沒啥好玩的,又會選擇公務員。所以這些年整體是一波一波的。
最早是上世紀 80 年代之前,體制内是很香的,畢竟那時候體制外沒啥崗位,所以體制内是一個又安全又收益率高的選擇。
但到了 80 年代之後,因爲改開的激勵,加上體制内人員工資過低,出現過一次 " 公務員下海潮 "。
當時爲了鼓勵下海,有個政策叫 " 停薪留職 "。就是不發錢但是位置給你留着,放你出去闖闖。混好了就在外面混,不行的話再回來。最多的時候,全國黨政機關 + 企事業單位有超過 1000 萬人參與,大部分離開體制後沒回去,一小部分又重新回到了體制。這個政策一直到 1999 年才取消。
很多改開後最早一批富豪,就是從體制内走出來的。一來想下水試試,二來那時體制内收入吸引力不足。有的人真的就闖出來了,直到現在還是大名鼎鼎。
這些早期的脫離體制,還有一些主動成分。到了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之後,地方财政情況變得更糟糕,很多地方出現過發不出公務員和教師工資的事情。
一直到 2000 年之後,我國開始給公務員漲工資,那時候外貿也不錯,大量大學生去了東南沿海,這十年可以看作是雙頭并進。
2010 年之後的五六年,公務員就不那麽熱了,因爲移動互聯網開始暴走,淘寶時代也降臨了,這些從業者動不動一年頂體制内十年,這誰能受得了。
但是到了這幾年,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因爲互聯網增長空間沒了,但是程序員卻持續湧入。最後形成了一個讓每個人都岌岌可危的狀态,公務員的春天似乎又來了。
現在碼農頭部集團的收入高得吓人,比如鵝廠校招白菜價直接幹到了 40 萬,有些算法崗直接到了六七十萬,你們能想象嗎?二十剛出頭,一年六七十萬的收入,絕對的金領階層。
但是大部分人是沒法做到這種狀态的,第二集團收入就差得多了。
更關鍵的是,由于人多,有些企業玩起了 " 養蠱 ",也就是開一個不錯的工資,雇傭一堆人。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年内,用變态的企業文化趕走絕大部分人,最後留下最适合的那幾個,這樣看着挺費錢,可是仔細一算,也挺劃算。
被人才市場搞這麽幾年,一小部分人成了勝利者,但是這種勝利本身也是暫時的,在市場經濟的大潮裏裸泳,本身就是一個 " 跑得慢就會死 " 的事情,而且這種奔跑不能停。
大部分人拿不到超額的那部分收益,反而穩定性越來越差。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體制内。畢竟大部分時候," 多數人的境遇 ",就是我們自己的境遇。
回顧下這個曆程,大家就明白了爲啥現在很多北方地區老百姓對公務員有種莫名其妙的 " 拜物教 " 式的崇拜。因爲現在的中老年人,他們成長過程中,看見過太多的起起伏伏,公務員一直都是最吃香最穩定最有效率的選擇。
很多年輕人理解不了月薪三千的公務員和月薪三萬的碼農,爲啥父母那種中意前者。
主要是他們沒經曆過父母經曆的,絕大部分父母們走過這幾十年,他們看到了很多事,但是不太能說出來。比如最基本的一件事,在中國過去四十年裏,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持續大火十年以上,隻有公務員的熱度能一直維持住。
再上溯一些,兩千年的帝制時代,中國一直都是官、吏、紳共治天下,一直都非常穩定。
古代的官和吏之間泾渭分明,現代的公務員基本就是古代的官和吏的複合體。宋江一個基層小吏,黑白通吃,本身就很說明問題。
那别的職業就不能這樣?上文也說了,市場大潮下,沒啥行業能持續十年以上,不管你做啥,總會被從中間打斷,失去連貫性,也就沒法持續增值。
現在這種全民追捧公務員的狀态,如果硬要評價好不好,要是在早些年,肯定會使勁批評這事,覺得大家太喪了。現在不那麽想了,覺得對于個體來講,公務員确實是個好去處,既然是好去向,那麽多人去追捧,也就沒啥可說的。
大家知道 " 江浙滬獨生女 " 吧?我以前一直以爲說的是那種家裏有錢,相對輕松的東南妹子,最近才知道膚淺了。
那邊有很多妹子大學畢業後根本不上班,就在家裏考公到 35 歲,啥時候考上啥時候算。家裏也不在乎,考公就是給她找個事做,而且隻考江浙滬。他們認爲在現在的環境下,妹子出去上班沒有任何性價比,而且也沒啥出路,最終會被結婚生子給打斷。不如在家呆着,考上公國家養,考不上家裏養。
至于有些人總覺得清華北大去當公務員可惜了,這麽理解也不對,發達國家文官隊伍全是各國名校畢業生組成的,既然文官是名校生,那就得名校生先去當公務員,不然咋當文官?
我們這邊管理十來個人的軟件項目組都需要 985 碩士畢業生,還得從基層做起,先寫兩年代碼,再經過反複選拔後才能做 PL,一個 PL 管着十來個人。那管理杭州北京天津重慶這樣 1000 萬人口以上城市,不更得大牛 B 嗎?讓一群糊塗蛋上,你們放心?
所以名校畢業生去做公務員這事也正常,現代社會就得用專業人士。還有證監會,監控那些充斥着人精的金融機構,這就需要證監會裏的人更牛 B,大家想想是不是?其他部門也是一個道理。
老家那邊前幾年扶貧,從北京下去一個 1993 年出生的公務員在我們那邊做大隊第一書記,人大碩士畢業後進了公務員系統。那哥們盡職盡責給老家的老頭老太解決問題。他在鎮上幹了三年,中間基本沒離開一天,以至于當地到現在也流傳着他的傳說,也改變了大家對新一代年輕公務員的看法。
而且看現在的形勢,應該是要往香港那種模式發展,一方面要高壓反腐,另一方面提供保障和穩定,公務員越來越變成爲受人尊敬而且門檻很高的職位,這對社會來說也是好事。
不過也應該警惕,社會整體性的 " 企穩 " 本身就不健康。如果一個社會最優秀的人都不去冒險不去突破,整個社會都會陷入明清那種穩定狀态,穩定系統最後都會走向衰亡。
老百姓往哪個方向發展,并不是你跟他們說教就頂用的,關鍵問題是激勵,也就是給錢,當然了,這裏的 " 給錢 " 不應該是國家給,而是讓市場去定價。而公務員這個職位,類似銀行存款,如果存款利率太高,那誰還會去投資新領域,直接把錢放銀行吃利息不就行了嘛。
所以公務員的收入應該是比社會中位高一些的,不過也不能太高,不然就會扭曲社會的價值判斷。如果穩定還能獲取高收益,那誰會去争取不穩定的收益?誰會去冒險?所以國家現在高壓反腐,我理解也是這個思路,避免體制内獲取超額收益。
凡事都有個天然約束,也就是成本和錢,如果沒錢了,該做的事都會做。公務員鐵飯碗這個底線一般不會動,但是事業編就誰都保證不了了。經濟不好的時候去體制,反過來想,體制的錢不也是大環境創造的?大環境不好,小環境能好到哪?壓力遲早會蔓延過去,事實上這兩年已經在大規模整頓獎金了。
一代版本一代神,我這些年的所見,風口已經換了好幾次。我剛畢業那會兒,最牛的崗位是外企,後來是房地産,再後來是互聯網,直到這兩年考編席卷全國。但是我依舊覺得持續不了多久,沒啥東西能持續太久,凡事一旦形成了共識,賺錢的東西被大家發現了,風口立刻就變了,公務員也不例外。
總結下吧,追求穩定無可厚非,但更要支持那些創業冒險的人,前者是我們的本性,後者是社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