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4 月 30 日訊(記者 闫軍 林堅)" 雪球不得新增規模 " 傳言發酵多日,真相如何?
此前有傳言顯示,因個别券商銷售早利雪球,第一年票息高達 40% 以上,在市場造成不好影響,監管對此進行了管控:包括挂鈎 A 股類的場外衍生品(期權 + 互換)不得淨新增規模、A 股含權類衍生品不得新增規模,包括不限于雪球、香草、鲨魚鳍等多種衍生品。
對此,财聯社記者多方調查獲悉,确有券商相關負責人接到相關要求,監管方向爲 " 對衍生品加強全面管理,把控風險。"
對于執行尺度,各家有所不同。監管并沒有直接要求 " 暫停規模新增 ",但各家券商按照自家情況采取了相應的舉措,全面落實風險管理,優化産品結構:比如,年後規模增加較快的券商可能就暫停了新發;當前規模較小的券商依然在銷售。
" 所有 A 股含權類的衍生品都有提及風控把控,不止雪球,包括香草、鲨魚鳍等多種類型。"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不可否認的是,在春節期間的波動之後,權益衍生品監管肯定是加強了。
此外,财聯社記者獲悉,部分券商的确打算在五一節後就不再新發雪球産品。
當前雪球規模有限,但個别營銷惹争議
雪球産品自今年 1 月下旬以來集中敲入引發的讨論,由雪球敲入引發的一系列微盤危機,讓投資者在春節期間經曆了一場春 " 劫 "。
在大規模敲入之後,雪球結構産品敲入風險得到了較爲充分地釋放。截至 3 月初的數據顯示,存量雪球産品主要集中于中證 500 及中證 1000,目前市場上雪球産品敲入線通常在 75%-80% 之間,大緻推算,在中證 1000 雪球産品中,目前僅剩 2023 年 12 月發行的雪球産品尚未敲入,其他雪球産品均已敲入;中證 500 雪球中,若以 80% 敲入線來看,2023 年 12 月之前發行的雪球産品已全部敲入,若以 75% 敲入線來看,2023 年 8 月以後的雪球産品未敲入。
預計當前雪球存量未敲入規模合計約 100-400 億元。對應年初以來,雪球産品累計約有 2700 億左右的雪球産品出現敲入。
有業内人士向财聯社記者表示,盡管春節後,不少券商加大了營銷,但是當前雪球規模應該增加不多,因爲 2022 年一季度發行的産品多數已經到期,這部分存量已經退出。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雪球産品即便是敲入,造成浮虧,要等産品到期後才結算,這中間依然有敲出的可能,挽回損失。
" 規模可控的背景下,監管提示風險原因主要是個别券商在營銷中的不合規。" 上述人士指出。
衍生品監管趨嚴,券商銷售端在觀望
自年初以來,監管一直在加強對 DMA、雪球等衍生品的業務規範和管控。DMA 多次發文不得增加規模,并強調降低杠杆控制風控。
今年 3 月期間,監管已經完成對上海、北京等多家量化私募的調研,調研的主要方向是關注場外金融衍生品,也就是關注當前存量 DMA 産品和類雪球産品潛在的風險。業内也指出,在征求業内專業意見後,《衍生品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或将正式推出。
4 月 12 日,新 " 國九條 " 推出,結合系列 "1+N" 資本市場配套舉措,進一步完善了對衍生品、融資融券等重點業務制度建設。監管也多次表态,将對 DMA 等場外衍生品業務繼續強化監管、完善制度,指導行業控制好業務規模和杠杆,加強對底層資産、資金流向、杠杆水平的看穿式監管,根據市場情況加大對融資融券等業務的逆周期調節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爲,維護市場平穩運行。
對于此次監管再向券商層面提示業務風險,有業内人士指出限制的影響不算大。無論是券商端,還是投資者端,當前對雪球持較多的觀望态度。
" 此前雪球規模不斷上漲是券商銷售加投資者追漲驅動的,因爲雪球産品不斷敲出,原來的資金可以續投,而且一開始投入較小的投資者在賺錢後,會逐步加倉,把其他表現不好的産品置換到雪球中來。這種追漲式加倉意味着會讓大部分投資人的資金在指數高位重倉雪球。" 上述人士指出,随着雪球敲入或者沒有敲出,産品還沒到期,無法贖回,現在資金套在了裏面,增量資金被抽幹,哪怕現在給的票息更好,投資者能進場的資金量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