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醫藥反腐風暴正在席卷全國,藥企、醫院站在了風口浪尖。
8 月 9 日,市值超 2500 億的醫藥巨頭恒瑞醫藥在平台回答投資者提問稱,近期傳言不屬實,公司及下屬分子公司、及所有派駐機構沒有該情形,公司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得到受理。公司始終嚴守合規底線,以高标準、嚴要求,全方位打造合規文化,促進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
每經小編(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8 月 4 日曾有投資者提問稱," 現在都在傳深圳恒瑞辦公室被抄 ",恒瑞醫藥 8 月 7 日回應稱," 公司及下屬分子公司、所有派駐機構沒有網傳情形。"
與此同時,關于院長等醫院領導貪腐的案例也頻繁爆出。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從過往公布的多起案例來看,公立權力集中、專業性強,導緻醫療機構腐敗多涉及醫院、科室一把手,易形成專家型權力濫用的問題。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岐黃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醫藥衛生法學教授鄧勇表示," 很多醫院大多是院長一個人說了算,下面的人按流程走上去,有可能某些院長會否決掉,這就把規章制度給架空了。"
一位醫療器械銷售告訴中新網,器械的決定權主要在科室主任手中。
" 比如手術器械,基本是經銷商先買一把給那些科室主任用。如果用得好,就打報告買。" 這位銷售人員表示,隻要主任同意用某個廠家的産品,底下的人就可以去談價格,如果談得可以,醫院能接受,其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醫院院長被抓後
人均就醫成本降 1400 餘元
日前,廣東省紀委監委網站 " 南粵清風網 " 發布了一篇題爲《清風正氣看廣東丨中山:以精準監督守護民生福祉》的文章,其中披露了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原黨總支書記、院長羅勇受賄一案的部分案情。
文章披露,身爲人民醫院院長,羅勇本應醫者仁心、濟世救民,卻初心泯滅、利欲熏心,從收受病人紅包禮金、醫藥代表回扣到與醫療設備供應商結成 " 利益同盟 ",收取設備代理商高額回扣,涉案金額 2980 多萬元。回扣款及虛增的藥物設備價格計入醫療成本,直接導緻群衆 " 看病難 "" 看病貴 "。
南粵清風網指出,如今," 醫蠹 " 被拔除,醫院采購成本、群衆就醫成本明顯下降。據統計,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今年 1-5 月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同比下降 16.6%、21.4%,人均就醫成本下降 1400 餘元。
公開資料顯示,羅勇,男,漢族,1974 年 10 月出生,廣東順德人,研究生學曆,1997 年 8 月參加工作,2017 年 12 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他曆任中山市民衆醫院副院長,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
今年 3 月,中山市紀委監委發布了羅勇的 " 雙開 " 通報:經查,羅勇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對抗組織審查;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紅包禮金,進行權色交易;利用職務便利爲他人在藥品耗材供應、醫療設備采購等方面謀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額财物。
此外,中山市紀委監委今年 4 月 27 日曾公開通報披露了羅勇違規收受禮金問題。
通報指出,2020 年至 2021 年春節、中秋節期間,羅勇先後 4 次收受私營企業主所送禮金共計 2.6 萬元。羅勇還存在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位于中山市坦洲鎮,是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占地約 60 畝,建築面積約 3.4 萬平方米。醫院目前編制床位數 400 張,實際開放床位 364 張,業務科室設有 14 個職能科室、28 個一級臨床科室及醫技科室,全院職工 580 餘人。
醫院采購 47 萬藥
醫生回扣拿 15 萬
據法治網報道,企查查 APP 顯示,近期,杭州明瑞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因商業賄賂案被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沒 27 萬餘元。
違法詳情顯示,當事人自 2018 年 1 月開始在浙江桐廬地區進行涉案藥品市場推廣業務。當年 1 月,爲獲得藥品生産企業推廣傭金,當事人與原桐廬醫院藥劑科王某某約定:由王某某負責桐廬醫院對涉案藥品的長期持續采購工作,當事人則按照桐廬醫院藥品采購金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王某某回扣。
自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 14 日,通過王某某運作,桐廬醫院共計采購涉案藥品 9130 盒,合計采購金額 47 萬餘元。期間,當事人從藥品廠家共計獲得傭金 17 萬餘元。同期,當事人通過員工胡某某個人賬戶轉賬的方式向王某某實際掌控的戶名爲徐某的賬戶共計支付回扣款近 15 萬元。
醫藥代表稱做好長期隻拿底薪準備
另外,據中新經緯,近期在社交平台上,有醫藥代表稱工作群解散了又重建,還有人稱醫院要求近期不允許拜訪,還要清理全部公司群聊天記錄。
某外資醫藥企業醫學信息溝通大區經理張萊(化名)接受采訪時表示,他手下有四十多名醫藥代表,已全部要求暫停客戶拜訪,在家學習。具體何時能夠再次正常工作,他表示 " 預估半年後 "。另一位已有十餘年銷售經驗的藥代對中新經緯表示,已做好未來很長時間内隻拿底薪的準備。
在某頭部藥企工作的醫藥代表李雯(化名)告訴中新經緯,這是她首次直面 " 反腐風暴 "。" 平常要進行的醫生拜訪停了,學術會議也不需要再籌備了。" 李雯說,7 月 28 日後,醫院方動作很快,所有的學術會議都停了,包括公司贊助的和醫院自行舉辦的,甚至線上學術交流會、小型的科室會也暫停了。
編輯 |何小桃 蓋源源
校對 |段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南粵清風網、清風揭陽、
澎湃新聞、中新網、中新經緯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