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周炎炎 方海平
編 輯丨肖琦
今年以來,銀行理财收益率緩慢 " 收複失地 ",然而 9 月末開始,有一些現金管理類産品突然 " 扶搖直上 ",7 日年化收益率屢屢突破 3.5%,遠超平時水平 100 個 bp,甚至某些天的收益率達到驚人的 7%,這是怎麽回事?
21 世紀經濟報道發現,這些收益率 " 狂飙 " 的産品主要是一些 9 月中旬到 10 月初的新發理财,結合多位投資經理的觀點,一是因爲跨季資金面緊張,投資的 14 天逆回購等品種收益率推高了理财收益率;二是有些悄悄從專戶中騰挪了一些往期收益到新産品中,從而增強新發産品對客戶的 " 誘惑力 ";三是有些産品托管在母行,母行給了較高的活期存款收益率;四是有原先一些産品通過保險資管通道的協議存款收益率較高的因素。
但是根據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這樣的高收益似乎也是 " 昙花一現 ",或者僅僅是時點性的,如果拉長期限來看,這些産品的收益還是會回歸平淡。投資者在篩選産品時,也千萬不要隻看到暫時的 "7 日年化收益 " 指标較高,就輕易相信未來還能長期保持這種收益,也不必在不同的産品之間反複騰挪資金。
飙高
自從 9 月末以來,各家理财子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産品可謂是 " 亂花漸欲迷人眼 ",收益率表現幾乎已經不再像現金産品,在一衆固收産品面前也是一騎絕塵,用一位投資者的話說 " 太過于美好以至于不像是真的 "。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9 月末以來多隻理财公司發行的現金管理類産品收益率沖高,包括大行理财子公司和股份制銀行理财子公司的産品。不少現金理财産品七日年化收益高達 3.5% 以上,甚至在部分時候達到 7%。
圖爲一隻股份行理财公司現金管理類産品的收益率曲線
圖爲一隻股份行理财公司現金管理類産品的 7 日年化收益
這讓很多投資者以及投資人士感到困惑," 現在一年以内的資産幾乎沒啥能達到 3.5% 的收益,現金産品能有這個收益并不是正常現象。" 一位保險資管機構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
" 已經有現金産品 9 月的平均 7 日年化收益超過 3.7% 了,同一隻産品上個月還是 3% 出頭,這個數據有點驚人," 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财子公司投資經理說,在現金管理類産品新規之後,其實現金産品的投資範圍和久期非常受限,跟貨币基金比較雷同,按理說收益率也基本高不出貨币基金太多,但是出現這樣的情景還是有些意料之外。" 最近每天都有收益率爆高的現金理财,今天是你家,明天是他家的,今天是某系列的 1 号産品,明天是 2 号、3 号。"
記者查詢了下天弘餘額寶基金,雖然 9 月末 10 月初的 7 日年化收益率略高于平時,但最高點在 10 月 6 日,也僅在 1.97%,仍在 2% 的水位之下。
"R1 産品的收益率這麽高,又是每天開放的産品,這樣下去其他風險水平略高、封閉期略長的産品就基本賣不動了。"上述理财投資經理吐槽道。
爲什麽?
對于此種現象,一位銀行理财投資經理則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有多個原因可能促成這一結果:
一是,雖然被監管進行了一定限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産品通過保險資管通道投的協議存款,早期投的可能拿到了較高的利率;
二是,銀行理财大多托管在母行,母行可能給了相對較高的活期存款利率,那麽産品就有空間配置更多的長期限資産,通過期限利差賺取更多的收益,雖然現金理财産品一般不會投資高收益的産業債、城投債等,但是也不排除特立獨行的機構去投資,監管政策并沒有規定不允許;
三是,銀行理财可以購買交易所逆回購,在一些跨季跨節的時點,市場資金需求較大,逆回購往往會出現較高的利率,比如國慶節前逆回購利率就超過 4%,尤其是一些新發産品很容易通過布局這類資産在短時間内實現較高的收益。
記者查詢 wind 數據發現,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方面,DR014 利率 9 月以來不斷走高,9 月 27 日最高利率飙升至 4.75%,當日加權平均利率 3.17%。9 月末的幾個交易日都居高不下,10 月長假歸來又持續走低。幾乎 " 腰斬 "。上證所質押式協議回購 R014 加權平均利率 9 月以來最高位在 9 月 27 日,爲 5.119%。
另一位銀行理财投資經理對記者補充表示,銀行理财有時候也會爲了營銷規模,也會通過某種方式對一些特定産品進行收益 " 補貼 ",也就是打造标杆産品,這些産品在收益率上相對也會有一定的優勢。
針對一些現金産品在部分時點出現特别高的收益,比如超過 7% 的情況,一位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偶爾出現如此高的收益表現也很常見,很可能是該産品在投資的某隻債券上賺到錢并且賣出獲得資本利得計入了。
" 障眼法 " 難以持續
有一位投資經理向記者透露,去年銀行理财兩輪 " 破淨潮 " 之後,今年很多理财公司非常重視規模的回歸,而眼下已經進入四季度沖刺階段。對于理财子公司而言,期限較長的産品往往較難攬客,因此他們又拿起了現金理财的法寶做年末的沖刺。
" 沖刺的方式就是不斷新發産品,需要做高收益的時候就把有正偏離的專戶收益釋放出來,這隻小産品的短期業績就會出現爆高的情形。不斷地新發産品,讓客戶不停地從一個産品贖回到另一個産品,先在費率上讓費,等到産品規模大了再開始收費。" 上述投資經理稱。
專戶的這個 " 補貼 " 又是怎麽回事呢?
銀行理财在銀行間市場不能直接開戶,隻能通過專戶買賣,底層專戶是可以 " 藏利潤 " 的,比如前文所說的之前買入的協議存款資産産生的高收益産生的超額利潤。
上述投資經理表示,這種情形下的高收益其實就是一種 " 障眼法 ",是可以人爲 " 做出來 " 的,并不能體現産品管理者的實操水平,也不能體現市場的實際波動。
亦有另一位資管機構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确實有很多方式可以暫時性或者在短時間内實現現金産品的高收益,但是這些都并不是 " 長久之計 ",對于市場上存在的一些長期維持在該收益水平的普通現金産品,确實很難解釋得清," 真正管理産品就會知道,把一隻現金産品的收益維持在 3.5% 有多麽難做到 "。
實際上,肉眼可見的是,從多隻現金理财排行榜上的 " 明星産品 " 的後續收益來看,确實有點 " 續航能力 " 不足,動力減弱的趨勢——本周以來基本 7 日年化收益率重新回到 3.5% 的水位之下,有些甚至快速滑落到 3.0% 以下,2.5% 之上,也就是日常水平。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章寶怡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