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阿蒙
豆瓣評分 9.3代表了什麽?
在今年播出的所有動畫劇集中,它的分數排到了第 5 位,超過 1 萬人給它打出了 5 分滿分的好評。
如果把範圍界定爲 2023 年包括電影、電視劇在内且評分超過 1 萬人的所有科幻類影視作品,那它則拿下了全年最高分。
爛番茄新鮮度 100%是什麽概念?
作爲海外影響力最大的影片評分網站,據調查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在觀看影片前會先查閱其爛番茄(rotten tomatoes)新鮮指數,100% 新鮮度代表着所有影評人都給它打出了好評。
而在今年上線的動畫作品中,它是該網站拿下 100% 新鮮度後,爲數不多的幾個同時又拿下了 96% 超高觀衆好評率的作品。
這就是《拾荒者統治》,2023 年年末最大的一匹科幻動畫黑馬。
這個年末,優秀且知名的動畫作品突然層出不窮地紮堆了。
前有《萬神殿 第二季》延續前作超高熱度,繼續探讨人工智能以及上傳生命的未來與倫理;後有《冥王 PLUTO》改編手冢治蟲的經典作品,并由其子手冢真親自導演,以人與機器人的關系爲核心展開冒險。
而在這一片紅紅火火并帶着金屬或絢爛色彩的科幻作品堆裏,卻突然冒出了一朵純天然小白花,顯得那麽突兀而詭異。
片中截圖
本片原本隻是一則發布于 2016 年由美國動畫師兼導演 Joseph Bennett 制作的長約 8 分鍾的小短片《拾荒者(Scavengers)》。
當時的 Joseph Bennett 沒什麽名氣,在這個視頻發布以前,他的作品在油管上基本隻有幾千個人觀看,而《拾荒者(Scavengers)》制作水平與畫風也比較粗糙,其想象力卻已初見今日的端倪。
作者油管主頁
這則短片的故事背景與最終成片《拾荒者統治》大差不大,說的是當 " 德墨忒爾号 " 飛船在太空中受損後,緊急逃離的部分船員被困在了一個奇特且充滿生命的星球上,他們必須想辦法與這些陌生的物種共存,并最終離開這裏。
再簡單一點理解一下劇情梗概,我更喜歡用豆瓣熱評裏的一句描形容它帶給我們的初見觀感:" 走進科學——外星文明的自然風光與美食探索。"
這也是爲什麽,《拾荒者統治》的動圖或短片能在小紅書、抖音與微博瘋狂熱傳。
兩千萬播放量的抖音合集
你不需要了解它到底講述了什麽,光是畫面裏出現的各種生物,就足以撐爆你的想象力極限。
這裏有通過血液克隆生物并在生物體内種下種子以殺死生物,讓克隆體混入種群中,再通過克隆體自爆大面積殺死并消化種群生物,以達到大規模繁殖目的的植物。
也有通過氣味濃烈的果實吸引蠕蟲,再随着果實氣味尋覓蠕蟲并用翅膀将其捆綁住,順着植物管道一齊運輸到高空,并通過翅膀羽毛折射光線将蠕蟲烤熟的鴕鳥形生物。
以及在最初的短片裏出現的,兩位拾荒者苦苦追尋的神秘 " 大便 "。
拾荒者們又是喂食、又是鑽進動物體内、又是飛天遁地的,不是爲了活下去,而隻爲從一隻會隐形的非天透明魔鬼魚生物中,拿到一團排洩物。
然後,拾荒者才得以把頭塞到排洩物裏,以求獲得最逼真的幻境,能讓他們在幻想中回到地球。
短片和《拾荒者統治》開頭讓人眼花缭亂的外星生物,在抓住人們眼球的同時,也模糊了我們對其背後陰暗故事的認知。
直到你看到它的第二版海報,與豆瓣電影封面上的綠色清新截然不同的恐怖面孔,才明了,很顯然,它絕不僅僅隻是一部外星生物版的《走近科學》。
如果從品類上來聊,《拾荒者統治》屬于 " 生物科幻 " 的類别。
這一門類在當代影視中的出場率其實并不算低,非要泛一點說的話,任何涉及外星生物、基因變異、人體改造、喪屍的也都可以算在其中。
《E.T.》當然也算
但很少有作品純粹地在描寫生物,隻不過把它們當成了用起來很方便的驚悚元素。就像你從來不會去在乎喪屍爲什麽要殺死所有人,不圈養起來配種以獲得長久的食物來源。
" 生物 " 比重稍微大一點的,觀衆最熟知的同類影視作品大概就是《阿凡達》或者是《黑衣人》系列,但它們看似在聊外星生物、在聊宇宙探索,本質還是在聊 " 人類是如何去改造 / 改變外星生物 " 的。
與之更爲匹配的關鍵詞或許是 " 猜想生物學(Speculative Biology)"。這種學說更多探讨的是未來或外星環境生物下的物種,一般都是建立在現在的進化論和生态學基礎上的有其合理性的假設。
代表作品有 1973 年上映的法國動畫電影《原始星球》,聊的是另一顆星球上截然不同的社會形态與進化體征,本片還獲得了 1973 年戛納電影節特别獎。
而當我們第一次點開《拾荒者統治》時,在被想象力沖擊後回過神來感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這個故事裏被改變的,居然是人類。
(劇透預警)
在本片故事開頭出現的三條叙事線中,有兩條故事的主人公都已經在長時間的探索中,摸索出了與這顆星球的怪異生物共生的訣竅。
第一條線擴展了短片故事的經典 " 老男人年輕女孩 " 組合,他們的探索進度是最深的,甚至找到了遠程啓動宇宙中漂浮的飛船殘骸的辦法,但失去了外星生物作爲面具,他們依舊寸步難行。
而第二條線則是理論上強度拉滿的機器人與高戰鬥力角色的搭配,在此地已建造起了一片足以繁育可食用植物的基地。然而隻不過是幾個外星生物的攻擊加一陣大風,就足以毀滅他們的一切成果。
借用這兩條線的穿插叙事,動畫制作組近乎炫技式的快速爲觀衆們在腦子裏構建起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外星生态圈。
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人類是如何試圖融入或 " 統治 " 此地,卻又注定隻能成爲附庸并依賴這個生态圈的。
如果說前兩條線還算是溫和地陳述這個事實,那第三條線則堪稱殘忍。
不同于前面的故事,第三條線的開頭,我們的主人公卡門甚至還被困在逃生艙裏,直到一個大腦袋的娃娃魚形生物發現并救出了他。
卡門
這個看起來有點萌萌的生物,擁有着這顆星球上最強大的能力——念力。你不用糾結它腦子的工作原理,隻用接受,它就是可以通過念力控制物體以及創造幻覺。
然而擁有如此強大能力的它們,每天的日常不過是催眠更小體型的物體去幫它摘果子。所以,最初這個 " 小娃娃魚 " 對卡門的期待,也不過是幫它去摘幾個果子罷了。
然而當卡門第一次爲了搶奪食物而殺死了另一隻生物時," 小娃娃魚 " 也終于明白了肉比素好吃這個道理。然後在它的鼓勵與幫助下,卡門殺死了一個比另一個更大的生物,甚至包括比它體型更大的同類。
而卡門自己則沉浸在 " 小娃娃魚 " 制造的幻境中,帶着觀衆一起回憶了過去由他親手制造的這場悲劇的前因後果,并逐漸黑化。
站在卡門的角度,我們所能看到的隻有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區區人類,不過是一個會使用工具的獵犬罷了。
所以,《拾荒者統治》的故事不是 " 殖民者 ",也并非 " 改造者 ",千裏奔襲誤入此地的人類,隻不過是拾荒者。
這正是這個片子最大的魅力所在,它用最簡單的劇情以及最簡白的線條與色彩,探讨了一個問題:當一切生命都回到繁衍和生存的本質,包括人類,會是如何?
本片中最詩意的一個片段,出自第一條主線的年輕女性角色。當她穿越堅硬的荊棘叢林時,偶然看到了一個含苞待放的骨朵。
花朵如昙花綻放,中間躺着一個渺小的人形生物,在短短一分鍾内它誕生、繁衍而又躺下,整片荊棘林随着它呼吸,并最終死去,下一個循環開始。
而在全片的最後,也給了一個類似的快剪片段,不管四季和日夜如何變換,萬物在此地誕生、繁衍而又死去,沒有高科技沒有所謂的高智商生物,周而複始。
片尾,終于走到最後戰勝了 " 邪惡 " 的人類存活了下來并喚醒了同胞,他們卻沒有選擇回到地球,而是選擇了留下來成爲這個生态循環的一部分。
而作爲全片主題的象征,一朵小白花在此刻盛開了。
這朵白花從第一集開始就貫穿全片,在每一個生命凋零的時候,它就盛開了。它代表了死亡,也同樣代表了新生。
而這朵花與本片另一位關鍵角色的相遇,則又把這個讨論延伸到了新的方向。它就是那個看起來不太像個人的機器人,李維。
擁有片中看起來科技含量最高的形象,李維在故事開頭被我們賦予了很高的期待,然而劇集會告訴你,無論是從戰鬥力還是野外求生的實用性上,它都沒幫上什麽大忙。
但特别的是,作爲一個純金屬制品,當計算主闆被外星不明液體侵蝕了之後,它居然開始會發呆和做夢了?
以前我們會說 " 人性 ",後來我們發現這個詞并不準确,隻是因爲我們先入爲主地認爲隻有人類才會有此類情感。
當李維被破壞而又獲得新生之時,機械生命作爲一個全新的視角融入了這個生态圈。對于碳基生物來說,繁衍與生存是一種本能,那對于機械生物來說,也會如此嗎?
這一季完結時,制作組留下了這個疑點,或許未來的下一季中我們就将探讨這個話題。
又或許我們也能想想,像 " 娃娃魚 " 等高智商生物,到底是如何控制自己的社會進步,以保證不 996 還能奴役其它生命的?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