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造車的基石。中國汽車品牌要實現心中所向的 " 品牌向上 ",就需要不斷譜寫屬于自己的 " 安全傳奇 " —— 2023 年 12 月 5 日,一輛正常行駛的長安 UNI-V 被對向側翻的集裝箱大貨車側翻傾軋。内部裝着 30 噸闆材的集裝箱箱體直接砸在了長安 UNI-V 車身上,車輛窗戶以上部位遭到嚴重擠壓。然而,驚呆所有救援人員的一幕發生了,遭遇如此重大車禍,長安 UNI-V 車内竟留有足夠安全空間,兩位乘員奇迹生還,僅受輕傷。
這則比北歐安全傳說更硬核的社會新聞,一時間登上了各大話題熱搜榜。" 吃瓜群衆 " 在驚歎于長安 UNI-V 極緻安全品質的同時,更對其背後的車身結構,乃至工程師團隊産生了濃厚興趣:究竟是怎樣的一群 " 大神 " 在默默守候着消費者的安全出行?
長安 UNI-V 搭載 " 方舟籠 " 車身架構,曾先後獲得 "2021 中國十佳車身 "、"2023 十佳安全車身 " 等榮譽,這些成績的背後,是方舟架構設計團隊、安全碰撞實驗團隊的智慧結晶和創新實踐。
事實上,如此優秀的安全團隊,隻是長安汽車人才建設成果的 " 冰山一角 "。長安汽車近年不斷加快引進世界級人才、推動全球化人才布局,創新能力已逐步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人才引進方面,長安汽車吸引了 50 餘位世界級大咖加入。全球頂級造型設計大師、前大衆集團副總裁克勞斯先生的到來,爲長安設計注入全新動能,用更加前瞻的設計思維響應更多元、更多變的用戶需求;前 L4 級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千挂科技 CEO 陶吉的加入,預示着長安汽車的自研和技術預判能力進一步提升,未來将更深層次介入智能駕駛領域;原華爲公司全球技術服務首席技術官韓三楚,作爲現任長安汽車首席技術官,帶領長安汽車 SDA 架構實現了 " 智腦 "、" 智體 " 和 " 智服 " 三大能力,正在将汽車打造爲可自我進化的 " 新物種 "。
在人才布局方面,長安汽車在重慶、北京、上海、河北、安徽、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和德國慕尼黑建立 " 六國十地 " 各有側重的全球協同研發格局,已經先後成立長安科技等 17 家科技公司,以及先進電池研究院等 16 個技術研究、産品開發中心,形成來自全球 30 個國家和地區、1.8 萬餘人技術研發團隊。到 2030 年,長安汽車将累計投入 2000 億元,新增 1 萬餘人的科技創新團隊,成爲 " 數智新汽車 " 時代的引領者。
新時代催生新需求,新需求驅動新變革。自 2017 年發布 " 第三次創業 - 創新創業計劃 " 以來,長安汽車圍繞新能源 " 香格裏拉 " 計劃、智能化 " 北鬥天樞 " 計劃、全球化 " 海納百川 " 計劃等三大頂層戰略,積極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在核心技術突破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面對汽車行業的能源變革,長安汽車依托全球研發體系能力,整合全球頂尖技術、專業人才資源,持續深耕 " 三電 " 領域、加速新能源研發,目前已累計掌握 400 餘項核心技術,行業首發長安原力超集電驅,實現工況效率高于行業 6 個百分點,成本降低 15%。2023 年,長安汽車正式進軍動力電池制造領域,先進電池研究院擁有電池研發人員 1200 餘人,其中包括高級專家、頂尖學術人才 125 人,目前已掌握核心技術 180 餘項,并發布電池品牌 " 金鍾罩 "。
當新能源滲透的大勢塵埃落定,智能化技術突破漸成明日新局,長安汽車再次依托全球協同研發和頂尖人才布局,走在了行業前沿。截至目前,長安汽車已自主掌握、行業首發 APA7.0 等關鍵技術 30 餘項,累計掌握 1500 餘項核心技術。2023 年,長安汽車累計新增專利 5739 件,平均每天新增專利達 16 件,在智能化領域專利公開量排名行業第一。在 2023 年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評價中,長安汽車的研發實力評分再次名列行業第一,已累計 7 屆 14 年名列行業第一。
新能源、智能化戰略的落地成果,鼓舞了長安汽車進軍海外市場的勇氣。根據規劃,長安汽車将向海外市場投資逾 100 億美元,布局海外業務從業人員逾 1 萬人,錨定 120 萬輛海外市場年銷量,進而打造世界一流汽車品牌。目前,長安汽車已啓動首個海外基地 " 泰國新能源基地 ",首期産能 10 萬輛,二期将增加至 20 萬輛,并同步在泰國設立了長安汽車東南亞、長安泰國銷售、長安泰國零部件三家本地公司和本地化運營團隊,後續還将在歐洲、美洲等地建設制造基地,完善全球産能布局。
結語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之于國家,人才是驅動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的重要力量;之于社會,人才是推動經濟、醫療、教育等各領域創新進步的第一動力;之于長安汽車,人才是打造世界級中國汽車品牌的時代英雄。" 一切爲了人,一切因爲人 ",在高精尖人才的護航下,長安汽車正通過不斷提升的科技創新能力,開啓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攜手用戶向美好生活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