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 布
三八婦女節檔期,大家除了去《哪吒 2》裏欣賞殷夫人的 " 我也是堂堂武将 " 風采,電影院裏還有兩部優秀的女性題材電影非常值得一看。
《初步舉證》:她決定起訴他強奸
首先就是《初步舉證》。

嚴格來說這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部話劇,在英國國家劇院獻演,而這家劇院有一個聞名世界的衍生項目,叫 NTLive(National Theatre Live),就是把戲劇舞台上的實況高清拍攝下來,如此可跨越地域與演出的限制,在全球電影院裏公映。
前陣子《初步舉證》在上海已經小範圍上映過,真是一票難求,140 元的票價都在開票一小時内秒殺完畢。現在終于盼到了全國公映,四五十元的電影票價就能如同置身英國國家劇院,超值了。

主演是朱迪 · 科莫
而這部劇最吸引觀衆的還是它的形式非常特别:一個女人,兩個小時,全程硬控整個舞台。沒有第二個演員,就連換裝和換道具改變場景,都由演員自己在台上完成,可想而知是多麽大的挑戰。
英國版主演是朱迪 · 科莫,中文版話劇主演是辛芷蕾,光是兩個小時那麽密集的台詞要全部背下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還是這麽一部情緒從頭飽滿到底的戲。

辛芷蕾主演中文版
《初步舉證》講了一個關于性侵的故事。它的主題,如果概括起來,就是:假如一個女人覺得自己被強奸了,她就能打赢這場官司嗎?
朱迪 · 科莫飾演的律師泰莎,開場先用半小時向觀衆緊湊地展示了她如何苦讀,如何進入高材生雲集富二代紮堆的法律學院,如何在三個隻能畢業一個的激烈競争中當上律師 …… 給人感覺把《金裝律師》《風騷律師》《律師本色》都壓縮在半小時裏了。
順利當上律師的泰莎赢來人生高光時刻,作爲一名刑事律師,她有打不完的官司,熬不完的大夜,也有和同事一起泡吧放松的 happy hour,甚至一時興起還會違反規定,在辦公室裏和男同事上演激情 ……
男同事裏有個叫朱利安的精英,是禦用大律師的兒子,對泰莎有好感,泰莎也有想和他交往的意思。這一天,兩人相約日料晚餐,談笑風生,飯後意猶未盡,一起回了泰莎家繼續暢飲紅酒,就着吉拉托冰淇淋,情到濃時兩人上床做愛 ……
半夜裏,因爲紅酒加冰淇淋下肚,泰莎突然不舒服起來,沖去廁所狂吐。朱利安關心問她沒事吧,将她扶好,抱去床上休息。
可過了一會兒,當泰莎再次半醉半醒的時候,她突然感到朱利安壓在她身上,她不知所措想讓他停下,他卻用手死死按住她的嘴,然後粗暴地進入她的身體,她感到很痛,體内像是有個大傷口,卻無法阻止他的動作,甚至連反抗都反抗不了,整個人僵在了那裏 …… 到底發生了什麽?這個人爲什麽突然對我這樣 ……
等風暴過去後,朱利安睡過去,打起了酣。而泰莎簡直無法繼續呆在自己的家裏,她跑到街上,淋着雨。不知該往何處去。
律師的身份讓她第一時間自我懷疑:老前輩曾經告誡她,人間有法律事實和你看到的事實,而法庭上隻認法律事實。泰莎扪心自問:" 今晚發生在我身上的這件事,如果用法律眼光來看是怎樣的?——我和他親熱地吃日料,飯店裏的人都看見了。我們回家繼續喝酒,家裏的空酒瓶子都是證據。我們當晚還睡過一次,那次是你情我願。半夜我醉了去吐,他把我抱回床上 …… 對,被強奸之後我還洗了澡,什麽證據都洗沒了!"

從法律事實來看,泰莎的強奸可以說幾乎等于沒發生過。可是,她在雨中的腳步,還是走向了警察局。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像她曾經自我懷疑的一樣繼續發生了——在警察局裏被男性警察反複詢問案發時的體位,每條手臂的位置。在體檢時被冷冰冰的儀器探入下身。在法庭上被反複詢問辦公室激情細節。在法庭外被同事議論紛紛,被朱利安質問。家裏人的生活也一團亂 ……" 你就不能當這件事隻是酒後的一場誤會嗎?非要搞這麽大事?" 大家都這麽說。

泰莎被迫在法庭上展示自己當時每條手臂的位置
說真的,即便我身爲女性觀衆,也非常能代入女主角的這種左右爲難與自我懷疑。和确鑿無疑的陌生人強奸案相比,這種發生在熟人甚至暧昧對象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 " 被強奸了 " 的感覺,真的能認定爲強奸嗎?真的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嗎?

《初步舉證》幾乎隻有兩幕戲,第一幕結束時,泰莎下定決心要尊重自己的感覺,不計一切代價上訴。第二幕開始的時候,舞台上出現了一個翻動的日曆:第 1 天,第 2 天,第 3 天,一直不停地滾動到第 782 天。沒錯,這就是泰莎上訴的代價,長達 782 天的訴訟,而這還不是終點。
如此堅持的意義是什麽?在法庭上,泰莎說,是爲了讓和我一樣遭遇的女性都能勇敢發聲——這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曾經遭遇不同形式的暴力。作爲一名律師,如果連她也不相信公義,還有誰能站出來爲自己伸張正義呢。

《還有明天》:像緊握情書一樣握緊選票
無獨有偶,婦女節檔期的另一部佳片《還有明天》,也講述了一個女性爲自己的權益鼓與呼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 40 年代的意大利,全片采用黑白攝影——但是不要怕,女性導演寶拉 · 柯特萊西将這部主題并不輕松的電影拍得妙趣橫生。

在這個傳統的意大利家庭裏,女主人公迪莉娅的遭遇和我們解放前差不多:吃飯不能上桌,包辦所有家務,一天要出門打三份零工幫補家裏,幹完護士幹縫紉,回到家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那公公甚至還會對她上下其手!

就這樣,她還要挨打,三天兩頭的鼻青臉腫。導演将她挨打的場面拍成了舞蹈,男女雙人舞,用最輕盈喜劇的畫面來表達女性最深的痛苦。
挨打完了,她公公還會提醒她老公:别再打老婆了 …… 你經常打她,她就會習慣的。你應該像我一樣,隔一段時間再狠狠給她一頓,我當年就是這麽對你媽的,受用得很呢。
女主角就陷在這樣的婚姻裏,連女兒都經常問她:你爲什麽不跑?兩個兒子更是肉眼可見地即将變成和父輩一樣不尊重女性的混蛋,當聽到爺爺死了,他們第一反應是:那我們可以用他的房間了嗎?
還好,還有明天。女主角想盡辦法,從這個家裏跑了出去——這一天,她有一個重要的地方要去。

女主人公迪莉娅由導演本人飾演
在電影的結尾,我們看到一段真實的紀錄片,那是在 1946 年的意大利,無數女性走上街頭,走去投票站——這部電影的時代背景是:1946 年 6 月 2 日和 3 日,意大利舉行了首次允許婦女投票的政治選舉,89% 的婦女前往投票站。


影片靈感來自羅馬記者安娜 · 加羅法洛 ( Anna Garofalo ) 的一句話:選票是情書。
《看不見的女性》:不被看見可能會緻命
70 多年過去,如今婦女的權益比半個世紀前當然是進步了很多,但是也得看到,還有很多 " 不被看見 " 的場合。

卡羅琳 • 克裏亞多 • 佩雷斯著《看不見的女性》
在《看不見的女性》一書裏,作者卡羅琳 • 克裏亞多 • 佩雷斯以歐美調查數據爲例,列舉了很多女性 " 不被看見 " 的場合:
比如辦公室的空調溫度——女性在夏季常常感到空調過冷,其實是因爲,确定辦公室标準溫度的公式是在 20 世紀 60 年代制定的,其根據是平均年齡 40 歲、平均體重 70 公斤的男性靜息代謝率。
比如超市貨架——女性伸手取貨架頂端的貨物十分費勁,因爲貨架是按男性的身高标準設計的。
比如出車禍時女性受傷程度相對較重——因爲汽車的安全措施在設計時往往沒有考慮到女性的身材。
比如全世界 96% 的兇殺案犯是男性,但 " 歇斯底裏 " 一詞的希臘語原意卻是 " 子宮 "。
比如廁所坑位的設計,男女廁所面積一緻的公平設計就等于不公平——女性如廁需要更長時間,生理期和孕婦更加。
比如全世界 90% 以上網民都會使用的 emoji 表情符号——起源于 80 年代的日本,明明女性使用得更頻繁,但直到 2016 年表情符号的世界裏才出現女性形象。
比如教科書上出現科學家的形象時,通常都是男性。而女性出現在烹饪相關圖片中的可能性,至少比男性高 33%。常年被這樣的形象潛移默化,會讓人産生男性應該成爲科學家,而女性應該圍着鍋台轉的印象。
比如從 1990 年到 2005 年間的所有 G 級片(兒童也能觀看的級别)裏,會說話的角色中隻有 28% 是女性——而在群衆演員的場景中,女性角色僅占 17%,這也許更能說明 " 默認人類爲男性 " 的情況。
比如大多數無償照護工作都由女性承擔,越是女性投入大量時間做無償照護工作的國家,時薪的性别差距也越大——這種 " 不是選擇的選擇 " 導緻了女性貧困。
比如 " 女司機 " 歧視,實際上發生交通事故的比例,男司機遠遠大于女司機。不僅如此,女性創業的收入也是男性的 2 倍多(波士頓咨詢集團 2018 年發表),研究認爲,部分原因可能是女性 " 比男性更适合領導 ",她們具備成功領導者的五大關鍵特征:情緒穩定、外向、樂于接受新經驗、随和、盡責,其中四項女性得分高于男性。但是想想我們慣常給女性的評語是什麽?是 " 頭發長見識短 "。

" 處女作 " 這個詞也是無意識用慣了的,但其實對女性并不友好,因爲沒有 " 處男作 "
在醫療方面更是如此:
比如女性在心肌梗死後被誤診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50%-60%。部分是因爲女性通常不會出現醫學界所說的 " 好萊塢式心肌梗死 "(胸口和左臂疼痛),尤其是年輕女性可能根本沒有胸痛症狀,而是會胃痛、呼吸困難、惡心和疲勞。
比如在英國,每年進行 10 萬例緊急剖腹産手術(也就是順轉剖),其中大多數都是宮縮乏力導緻的。而宮縮乏力其實是産前就能判斷的東西——因宮縮太弱而無法分娩的婦女的子宮肌層血液中含有更多酸性物質。酸性水平越高,女性最終需要剖腹産的可能性就越大——她們需要的不是催産素,而是小蘇打!如果她們一開始就能知道需要剖腹産,就不用吃順轉剖兩茬罪了。
又比如痛經根本不被認爲是一種病,直到 " 經前綜合征 ( PMS ) " 才得到承認。諷刺的是,即便得到承認,用于 PMS 的藥物仍然很少—— 2013 年一項研究找到了治療方法:枸橼酸西地那非,可以緩解疼痛且無副作用,但是藥廠不知道有多少需求,甘願放過這個發财的機會。後來他們找到了這種藥物的另一個隐藏功效——現在它的通用醫學名叫 " 萬艾可 ",沒錯,就是男性用來幫助勃起的 " 偉哥 "。
大量證據證明,在涉及女性的醫療數據方面長期存在着數據缺口。這很可能是緻命的——尤其是進入 AI 時代後:" 我們已經了解到機器學習會放大既存的偏見。由于我們的醫學知識嚴重偏向男性身體,人工智能可能對女性做出更糟糕而不是更好的診斷。"
舉個很小的例子:男士衣服的口袋設計往往比女士服裝更深更大——這使得女性不得不把大屏手機放在手提包裏,而如今很多的大數據都來源于手機計算(比如步數、健康信息),僅僅是口袋的深淺就會像蝴蝶效應一般改變後續無數關于女性健康數據的準确性。
" 論及性别數據缺口,最重要的觀點之一是——它通常不帶惡意,甚至并非有意。事實恰恰相反:性别數據缺口完全是一種存在了數千年的思考方式的産物,因此也可說源于不思考。雙重的不思考:男人不言而喻,女人不被提及。因爲當我們說到人類,總的來說,我們指的是男人。" 作者寫道," 活在一個以男性數據爲基礎的世界裏,後果可能是緻命的。"
尤其,我們今後要面對的是一個由算法驅動的世界。" 當你的大數據被巨大的沉默所破壞,你得到的真相就隻是半真半假。"
所以,每一個女性 " 被看見 " 都很重要。
明天我們的權益,取決于今天的行動。這或許正是《初步舉證》一定要 " 發聲 " 的道理,也是《還有明天》片名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