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車幫
隻爲愛車的你!
導讀
2023 年開年,比亞迪就爲消費者送上大禮,旗下的拳頭産品秦 PLUS 在改款全面增配的同時,起售價下調了 1.4 萬元,直接降到了 10 萬元以下,在業内掀起了一陣波瀾。比亞迪王朝網絡的産品力在此前已經被消費者廣泛認可的前提下,這波操作堪稱降維打擊,那麽降價後的秦 PLUS,在性價比方面究竟會有多少優勢呢?今天,讓我們通過詳細對比來一探究竟。
點音頻,聽文章 ~
一、新車概覽
2023 款秦 PLUS DM-i,售價 9.98-14.58 萬元,共有 5 款配置可供選擇。外觀方面,與舊款并無明顯變化,但增加了全新的 " 墨玉藍 " 配色,沉穩大氣,并且在不同光線下可以提供不同的視覺效果。尺寸方面也沒有變化,軸距達到 2718mm,在緊湊型家用轎車中較爲可觀,可以提供更大的車内空間。
内飾方面,設計風格方面沒有變化,但在很多細節上有所升級,儀表盤摒棄了舊款低配的袖珍屏幕,而是全系都統一爲 8.8 英寸的液晶儀表,智能網聯系統升級到最新的 DiLink 4.0,并且在部分配置中,座椅功能、揚聲器數量都更加豐富,整體優化了座艙的用戶體驗。
動力方面依然是熟悉的配置,1.5L 自然吸氣發動機搭配 EHS 機電耦合單元以及高容量電池,組成了超級混動系統,純電續航可以提供 55km、120km 兩個版本,百公裏加速都在 8s 以内,虧電油耗則低至 4.6L/100km,提供澎湃動力的同時,也讓消費者可以享受超強的燃油經濟性,更是可以靈活選擇純電或是加油行駛,拒絕續航焦慮。
二、車型分析
既然有不同的續航版本,幾款配置間的價差又不是很大,秦 PLUS DM-i 冠軍版究竟該如何選擇?爲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對本次推出的五款車型的配置均進行了詳細對比。(表格中主要羅列不同配置,相同配置未完全展示)
從配置表中可以看出,這次改款中最受矚目的 9.98 萬元的 55KM 領先型版本,其實在配置方面已經非常齊全,被動安全方面完全沒有減配,後駐車雷達、定速巡航、倒車影像這些基礎的輔助功能也有提供,皮質方向盤、仿皮座椅、8.8 英寸的液晶儀表與 10.1 英寸的中控屏幕,讓丐版同樣排面拉滿,電動調節的外後視鏡與自動頭燈,也讓日常使用中省心不少。整體來看,性價比超高。
售價 12.58 萬元的 120KM 領先型,則是 120KM 續航的入門版本。配置上與 55KM 領先型基本一緻,多了快充功能、對外放電、電動天窗、車載 KTV、分區空調以及後排中央扶手與杯架,還有比亞迪非常特色的遙控泊車功能。這款車型主要針對想經常以純電形式使用這台秦 PLUS 或者經常外出野營的消費者,那麽增加了的續航裏程、快充功能與對外放電都非常必須且實用。對于更傾向于以加油行駛的消費者,由于售價增加了的 2.6 萬元,還是 55KM 領先型的性價比略勝一籌。
售價 11.58 萬元的 55KM 超越型,與售價 13.58 萬元的 120KM 超越型,都是兩個續航版本中的中配,除了 120KM 版本多了快充功能與對外放電,擁有更大的中控屏幕與更多的揚聲器之外,舒适性配置方面基本完全一樣,都比 120KM 領先型多了前駐車雷達、360 度全景影像、主駕電動調節座椅、電動折疊後視鏡。對于新手來說多了不少城市駕車的福音,性價比同樣超高,具體可以根據是否有城市駕車的焦慮以及是否有很多純電使用的場景來綜合選擇。
最後是售價 14.58 萬元的 120KM 卓越型。這款車型主要是提供越級享受的一款配置,在 120KM 超越型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一系列的 L2 級别駕駛輔助功能,包括全速域自适應巡航、碰撞預警、主動刹車、車道居中、自動泊車等,以及增加了副駕駛電動座椅、前排座椅加熱、多色車内氛圍燈,價值遠超增加的 1 萬元預算。如果喜歡這些輔助駕駛與舒适性配置的消費者,這款頂配也是性價比之選。
總的來看,秦 PLUS 在本次升級後,所有車型的性價比都有所提升,非常利好消費者,至于具體選擇:
如果不準備經常以純電形式使用、并且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建議直接在 55KM 的版本中選擇,其中如果對于 360 度全景影像沒有硬性需求,9.98 萬元的 55KM 領先型無疑是最佳選擇;
如果準備常常使用純電模式,或是露營需求較多的消費者,建議在 120KM 的版本中選擇,同樣如果對 360 度全景影像沒有硬性需求,12.58 萬元的領先型已經絕對夠用,性價比更高;
如果想要更多駕駛輔助功能與舒适性配置,那麽頂配 14.58 萬元的卓越型比中配的超越型性價比更高。
三、競品對比
過去,混動車一向是日系的天下。當秦 PLUS 正式殺入 10 萬元以下的價區後,日系混動是否還是最佳的選擇?本次我們選擇了傳統車企的混動代表豐田雷淩,以及去年上市的吉利帝豪 L 雷神 Hi · P 和秦 PLUS 冠軍版一起,以三款車型性價比最高且價格相近的配置展開對比。(表格中主要羅列不同配置,相同配置未完全展示)
車身尺寸方面,秦 PLUS 最大,軸距同樣也最長,可以提供同級别内較爲出色的車内空間。帝豪 L 與雷淩則軸距相同,空間表現上不相上下。
動力方面區别較爲明顯,帝豪 L 提供 100km 的純電續航,百公裏加速僅需 6.9s,WLTC 綜合油耗卻低至 1.4L/100km,可謂動力最強勁,卻油耗最低;秦 PLUS 與帝豪 L 的表現幾乎不相上下,純電續航更長達到 120km,綜合油耗相差不大,百公裏加速 7.3s,并且是三台車中唯一提供快充與對外放電的車型;而雷淩的差距相對較大,沒有提供純電續航數據,WLTC 綜合油耗需 4.36L/100km。
安全和駕駛輔助方面,三款車型都是頂配才提供主動安全與 L2 級别駕駛輔助功能,被動安全方面雷淩略占優勢,提供膝部氣囊與副駕駛坐墊式氣囊。
但一些基礎的輔助功能,比如後駐車雷達、倒車影像、定速巡航,隻有秦 PLUS 與帝豪 L 提供,并且秦 PLUS 還提供遙控泊車功能,在市區一些局促的停車位,這個配置可以大大減少駕駛員下車時的窘态。
豪華、舒适性配置方面,毫無疑問是自主品牌的優勢領域,帝豪 L 與秦 PLUS 的表現堪稱碾壓。電動天窗、遠程啓動、仿皮座椅、導航系統、更大的中控屏,都隻有帝豪 L 與秦 PLUS 提供,并且秦 PLUS 還多了皮質方向盤、後排中央扶手與杯架、旋轉大屏、車内 KTV、更多的揚聲器、分區空調,配置豐富程度全面領先于對手。
綜上,豐田作爲合資品牌,雖爲混動領域的傳統老牌選手,但在内卷十分嚴重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産品力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在相比以往已經有不少降價的前提下,無論設計還是配置,在對比中顯得仿佛是上一個時代的産物。
13 萬元 + 的售價但不提供後駐車雷達與倒車影像,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帝豪 L 作爲去年上市的産品,産品力表現非常優秀,尤其得益于吉利自研的 3 檔 DHT 變速箱,讓産品擁有了更加強勁的動力。但是在秦 PLUS 強大的攻勢下,性價比已略顯不足,在後續如果不盡快調整價格的話,市場份額有大量流失的風險。
秦 PLUS 這次降價後真的堪稱降維打擊,三款車型中售價最低,産品力幾乎全方位領先于對手,并且如果不需要這麽多純電續航的情況下,配置幾乎不減,價格卻還下探至 9.98 萬元,而此次對比中的雷淩與帝豪 L,已經是産品線中最入門的産品了,性價比之差,可謂不言而喻。
四、車型推薦
比亞迪在 2023 年開年以來的操作,可謂重拳出擊,讓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争對手們都捏了一把汗。詳細對比之後我們可以發現,秦 PLUS 這波降價之後的産品力堪稱降維打擊,産品本身素質就占優的情況下,價格上還能有巨大優勢,真正的實現了油電同價,對産業本身也可以說是非常有代表性意義的一個裏程碑。對手們再不抓緊調整應對的話,也許真的要掉隊了。
以上内容希望能對大家的選車有所幫助,當然購車過程還有更多複雜的因素,諸如外觀、内飾設計、操控感受等等方面,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見解,選車時還是要遵從内心,不單純從紙面衡量車型的優劣。同時歡迎各位後台留言你想要對比的車型,讨論内容或許就會出現在下期的【導購】欄目中哦。
撰文丨摳哥
版式丨兔子
點擊 " 在看 ",開啓愛車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