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價值研究所
2 月 20 日,報道稱阿裏本地生活業務進行新一輪調整,原屬于餓了麽旗下的到店業務(即口碑闆塊)将并入高德。有知情人士表示,本輪調整後阿裏本地生活團隊将繼續收縮,餓了麽到店業務服務範圍已由此前的 40 城縮水至不足 10 城。
毫無疑問,餓了麽的處境正變得愈發尴尬,和美團的差距日漸拉大。相比之下,高德在阿裏内部的地位反倒是扶搖直上,如今更是成爲阿裏本地生活最重要的王牌。
2 月 21 日,高德地圖還正式發布了一體化出行服務平台,将該項目視爲本年度的 " 一号工程 ",宣布繼續深耕出行行業,和傳統運輸出行行業共同推進數實融合。
有知情人士向價值研究所透露,高德是 2022 年阿裏年終獎系數最高的業務線之一,可謂備受高層肯定,受寵程度不言而喻。
早期面臨諸多挑戰的高德,憑什麽成爲阿裏本地生活的新寵?剝離餓了麽後,到店業務能否和高德的出行業務完美融合?
解決了這些問題,或許就能看懂阿裏本輪調整的深意。
高德崛起關鍵詞:跨界、轉型與創新
衆所周知,高德并非阿裏自主孵化的 " 親生子 "。2014 年,阿裏花費了超過 10 億美元拿下高德 72% 股權,使後者成爲其全資子公司。此時距離高德成立已經過去 12 年,但在轟轟烈烈的地圖大戰中,高德正面臨百度地圖的窮追猛攻,處境愈發不妙。
對于這時候的高德來說,賣身阿裏是自救之道。但以阿裏對收購對象、子公司一貫強勢的管理手段來看,外界對高德加入阿裏之後的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業務方向可能會偏離高德原定軌道、淪爲輔助阿裏其他業務的工具人,就是最大的擔憂。
不過後來的故事我們都很清楚,高德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也打消了外界的疑慮。高德融入阿裏生态的過程,遠比想象中順暢。
首先,雖然高德地圖在和百度地圖的長期纏鬥中不落下風,但卻逐漸看清了導地圖業務的天花闆,并在阿裏的謀劃下開始轉型。
被阿裏收購之後,高德雖然獲得了阿裏系 APP 的流量扶持、打通内循環鏈條,但并沒有幫助其拉開和百度地圖的差距。前瞻産業研究院統計的曆史數據顯示,在阿裏收購高德的頭五年,高德地圖市場份額平均約爲 33%,以不足 1 個百分點的優勢力壓百度排名第一,騰訊地圖以約 15% 的占有率排名第三。
在月活用戶規模上,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兩大巨頭也在伯仲之間,五年平均數據均在 3.2-3.7 億之間浮動。不過導航、地圖服務盈利模式有限,市場天花闆近在眼前,兩大巨頭不得不思考新的出路。
尤其是在商業化進程中,這兩大平台都遇到了不少問題。
雖然阿裏在收購高德後許下了 " 三年内不考慮商業化 " 的承諾,但高德總不能長期靠阿裏輸血供養。随後兩年,張勇甚至直接參與高德日常運營,爲後者作出了大量規劃。
2020 年,百度地圖開始轉變思路,主動降低引流、投放力度,将重心從提高月活轉向改善 ROI,并逐步讓地圖和百度其他項目進行聯動。而百度爲地圖業務選定的發展路線,是往 AI 方向鑽研,融入汽車版圖。
或許早在 2017 年成立 IDG 智能駕駛事業群那會兒,百度地圖的使命就悄然發生變化。2021 年百度宣布造車、2022 年百度地圖正式并入 IDG,百度也完成了 " 車路行圖 " 的智能交通布局。
在百度對上一次公布的數據中,截止 2021 年 11 月,百度地圖接入的蘿蔔快跑出行業務日均訂單量超過 1500 單,超過了谷歌子公司 Waymo。去年下半年,蘿蔔快跑開始啓動更多城市的試點工作,百度地圖移動端就是主要流量入口。
高德這邊,雖然也在摸索出行業務,但卻選擇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百度地圖專攻 AI、和蘿蔔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融合,高德則開創了聚合出行的新模式。
這時候就要說到高德逆襲的第二個步驟:阿裏确實讓高德跨界了,但也準确捕捉到出行市場的缺口,開創了從導航工具到聚合出行平台的轉型先例。
事實上,早在 2017 年底,高德就悄然上線了聚合打車功能,但一開始并沒有大規模宣傳。到 2019 年,在張勇的推動下,高德地圖正式加入阿裏生态基礎設施服務版圖,開始着手改善消費者連接、商家服務等環節,聚合出行模式開始走紅。
爲了扶持高德的打車業務,阿裏可是投入了不少資源。數據顯示,2021 年 4 月高德地圖的平均日活正式破億,成爲一個龐大的流量池。也是到這時候,滴滴方才如臨大敵。
當然,這 1 億日活并非高德的頂點。在介紹其一體化出行服務平台計劃時,高德也公布了一系列最新運營數據。
目前,高德地圖聚合的出行服務覆蓋公交地鐵、網約車、火車、客運甚至飛機等出行模式,并提供實時交通信息查詢以及充電、加油等配套服務。此外,該平台已經和全國 100 多個城市的出租車公司進行合作,接入的加油站、在線充電站數量則分别達到 3 萬個和 11 萬個,覆蓋全國 340 多座城市。
或許正是因爲服務範圍不斷擴大,聚合出行無法承載阿裏對高德地圖的全部野心。往更廣闊的本地生活市場延伸、" 吞并 " 餓了麽的到店業務,就充分展示了阿裏的态度。
加入高德後,到店與出行兩大業務如何協同發展?
高德成爲阿裏本地生活服務的主角,其實早有預兆。
早在 2021 年将本地生活公司重組爲本地生活服務闆塊後,張勇就提到用戶對高德地圖的依賴程度、使用習慣已經發生顯著變化,并将高德的定位調整爲 " 生活服務好平台 "。
" 以餓了麽爲中心的到家和以高德爲中心的到目的地業務相協同,将成爲我們的新方向。"
2021 年,阿裏本地生活再次進行組織架構大調整,将高德、餓了麽、飛豬确立爲三大核心業務,張勇則再次強調了對高德的信心。不過目前,張勇早已不再親自過問本地生活服務闆塊的業務,将重心轉移到阿裏雲上面,還要監管同城零售事業群的救火司令俞永福也分身不暇。
這樣一來,整合出行業務和到店業務的重任,或許要落到高德 CEO 劉振飛的身上。有消息指,在本輪調整生效後,原餓了麽到店業務負責人張亮将不再直接對接俞永福,改爲向劉振飛彙報,等于進一步提高後者的話語權。
劉振飛爲高德帶來的改變和貢獻,自然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張勇、俞永福也爲高德的路線規劃花了不少心思,确定了進軍聚合出行和本地生活的大方向。但奮戰在一線、推進各種具體事務的,一直都是劉振飛。
技術咖出身的劉振飛,強在研發,用戶運營和營銷并非其優勢。有鑒于此,餓了麽到店業務和高德出行業務的融合,更有可能從算法、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用戶興趣匹配和商家數字化升級等環節出發,而非大規模的燒錢營銷。
早在 2020 年疫情爆發後不久,劉振飛就在接受媒體采訪中提過,高德正緻力于搭建商家和用戶的數字化橋梁,幫助出行、旅遊等行業的中小商家進行數字化升級。比如推出覆蓋全國 300+ 城市的全品類熱門商家推薦功能和類似于美團 " 必吃榜 "、攜程 " 美食林 " 的榜單服務。
(圖片來自高德地圖)
在和線下商家的合作中,高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劉振飛曾透露,2019 年啓動 " 小店發光 " 計劃後,高德收錄的活躍地點信息就快速超過 7000 萬個,包含大量小吃店、打印店、五金店等。
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高德地圖一體化出行服務平台計劃中,數實融合、以數助實同樣是重點。高德方面表示,将向更多傳統交通運輸企業、司機開放數字化工具及服務,比如導航系統、平台流量和底層技術服務等,助力傳統企業數字化升級。
俞永福則在參加 " 科技創新數實融合,助力建設交通強國 " 研讨會時表示,高德将緻力于幫助傳統企業找到業務新增長點。
" 一體化出行服務平台能把多種出行方式深度融合,爲用戶提供一站式出行入口,相信能帶動生态共赢。"
如今高德需要做的,不過是将出行、旅遊領域的經驗和模式,移植到更多餐飲商家身上。
比如爲餐飲商家提供全新的數字化入口,和高德原有的出行、酒旅等闆塊的數據庫打通,構築全新的用戶畫像、匹配用戶需求——可以想象,當一個遊客使用高德打車或查找線路的時候,同時還能收到美食打卡點和團購信息推送,何樂而不爲?
高德的未來,可能是下一個超級 APP
當然,任何調整都有風險,不可能一帆風順。但要明确的是,在剝離餓了麽、納入高德之前,阿裏到店業務早已盡顯頹勢——并入高德不一定能幫助該業務觸底反彈,可是不調整情況隻會越來越糟。
數據顯示,餓了麽餐飲到店業務目前直營範圍已從巅峰時期的 40 城收縮至 10 城,其他城市團隊全部轉爲服務商模式。據報道,餓了麽的餐飲到店業務當前正處于虧損狀态,調整已迫在眉睫。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并入高德後阿裏的到店業務擁有更大底氣,面對美團、抖音、快手們的競争——畢竟這些競品,也全都在擴大服務範圍、打造從出行、酒旅再到餐飲到店的完整服務鏈條。
不過另一個需要注意的現象是,阿裏本地生活服務闆塊最近兩年的調整越來越頻繁,高德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未來會不會變得不堪重負?
價值研究所認爲,高德确實有變成下一個超級 APP 的可能。其中最重要的背景是,高德流量一直在增長、入口一直在增加,是阿裏本地生活三大王牌中上升勢頭最猛的一員,也具備承接更多業務的能力。
根據阿裏此前的規劃,餓了麽和高德有截然不同的路線規劃,分别承接到、到目的地兩個流量入口。要讓兩者合并難度頗大,但餓了麽旗下如到店等分項業務并入高德,或者餓了麽各類功能的遷移、進駐就要現實很多——日後如果高德全面接入外賣功能,也不用絕對奇怪。
阿裏本地生活的另一個重點項目飛豬,融合的難度就更低了。目前高德地圖已提供景點門票預訂、車票代售等功能,本質上和 OTA 平台别無二緻。雖然入口增多、業務線變得龐大後,高德地圖将無可避免地變得臃腫、阿裏對其的要求也會提高,但從長遠來看未嘗不是對抗美團、抖音等超級 APP 的一種方法。
值得肯定的是,阿裏于高德這個充滿潛力的業務不僅投入了大量資源,也保持了足夠的耐心——這對向來重視投資回報速度的阿裏來說尤爲難得。
加入阿裏初期,高德和釘釘、天貓精靈等業務一起被劃入創新業務闆塊,主要通過地圖、大數據服務及傳統的廣告模式變現。但在這一階段,高德發展速度不快,重點任務是積累技術與用戶。财報顯示,直到 2018 财年阿裏創新業務實現營收才不過 46.65 億,淨虧損卻達到 59.71 億元。
盡管前期燒錢嚴重,阿裏對高德的支持力度也沒有減弱。在阿裏雲等團隊的幫助下,高德的技術還在不斷進步。比如早在 2015 年,阿裏雲就開始幫助高德進行動态化技術升級,不僅提高了導航精度也豐富了展示形式,改善了用戶體驗。
公開資料顯示,2015-2020 年間,高德技術開發團隊從百人左右增長至近 1300 人,測繪、采集、三維建模、視頻影像和雲端數據儲存等技術都在這五年間取得長足進步。到後來,高德轉型做聚合出行、本地生活業務,這些在前期積累的技術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新一輪轉型升級到來,高德可能也要經曆一段調整期,各方面開支或将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隻希望這一次,阿裏還能抱有同樣的耐心和信心。
寫在最後
雖然高德的業務越來越多,早已不局限于地圖、導航領域。但對于自己的本業,高德還是傾注了最多的心血和資源,并沒有忘記初心。
2 月 18 日,高德就宣布和千尋位置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并聯合推出 " 北鬥出行應用創新計劃 "。高德同時公布了一組數據,截止目前,高德地圖調用北鬥衛星日定位量已經超過了 3000 億次,完全實現北鬥系統主導的導航定位。這一系列動态,也向外界展示了繼續鑽研高精尖出行技術的決心。
功能越來越多、服務越來越完善的高德地圖,自然也需要更強大的技術作爲支撐。堅持技術升級,或許也說明高德已準備好承接更重的任務——還有更苛刻、挑剔的用戶。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