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舉牌現象愈發頻繁,引發市場關注。
11 月 18 日,利安人壽公告,宣布增持深圳國際(00152.HK)股份 50 萬股,持股比例從 4.98% 提升至 5.00%,達到舉牌标準。
11 月以來,瑞衆人壽、中郵保險、新華保險、利安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相繼宣布舉牌,當月險企舉牌次數已達 4 次。截至 11 月 20 日,年内險企舉牌涉及 A 股和港股上市公司數量達 16 家,創下了近 4 年的新高。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由于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的特點,險資舉牌的核心動因是追求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以滿足其長期賠付和儲備需求。通過舉牌優質上市公司,險資不僅能獲得穩定股息和分紅,還能通過參與公司治理提升投資回報。
" 當前 A 股市場整體估值合理,爲險資提供豐富的投資選擇和機會。随着保險業發展和資金積累,險資在 A 股市場的布局能力增強。資本市場改革深化有望進一步拓寬險資投資空間,爲市場注入活力。" 楊帆表示。
11 月以來,險資再掀起一輪舉牌小高峰。
11 月 18 日,利安人壽發布了其近 10 年來首份舉牌公告。11 月 15 日,公司從港股二級市場增持深圳國際 50 萬股股份,增持完成後,利安人壽共計持有深圳國際 12053.55 萬股,持股比例從 4.98% 提升至 5.00%。
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利安人壽總資産爲 1209.95 億元,淨資産爲 68.17 億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 249.67%。以 11 月 15 日深圳國際股票收盤價 6.34 港元和同日日終港元兌人民币彙率爲基準,利安人壽持有深圳國際股票市值爲人民币 7.13 億元,占公司上季度末總資産的比例爲 0.59%。
在利安人壽舉牌不久前,新華保險在一日之内舉牌兩家藥企,成爲切換新會計準則之後,首家舉牌 A 股上市公司的險企。
根據公告,新華保險于 11 月 12 日增持國藥股份(600511.SH)和上海醫藥(601607.SH;02607.HK)兩家龍頭藥企,增持後持股比例分别爲 5.07%、5.05%,觸及舉牌線。
新華保險相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稱,作爲醫藥領域的上市公司代表,國藥股份、上海醫藥兩家公司都具有高股息率特點,穩健性、成長性較好,契合險資長期投資理念。在當前國家積極做強養老金融,大力發展 " 銀發經濟 " 的趨勢下,此舉也體現了新華保險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從資産端和負債端對醫療康養産業的全方位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安人壽之前,中郵人壽也舉牌了交通股。11 月 6 日,中郵人壽公告稱,公司于 10 月 22 日買入安徽皖通高速(00995.HK)H 股股票 28.4 萬股觸發 H 股舉牌。本次舉牌後,中郵人壽直接持有安徽皖通高速 H 股股票 2482.8 萬股,占其 H 股股本比例爲 5.036%。
此外,瑞衆人壽也在 11 月初公告,公司于 10 月 28 日再次買入龍源電力(001289.SZ;00916.HK)H 股 418.80 萬股,增持後共計持有龍源電力 H 股 4.17991 億股,占該上市公司總股本(A+H)的 5%,公司未持有龍源電力 A 股股票。
業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爲緩解 " 利差損 " 風險,險資積極尋求更高收益的投資渠道,接下來舉牌上市公司的險企可能持續增多。同時,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引導,險資入市步伐也會加快。
" 監管機構規定的上限、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當前投資收益目标和風險因子等多重因素,共同影響着險資的增量空間,市場預期的保險資金投資權益資産或有 4 萬億增量。随着政策的持續引導,保險資金作爲中長期資金,其入市空間将進一步擴大。" 明澤投資基金經理高安婧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一個月内掃貨 4 家上市公司,險資舉牌正持續升溫。
時代周報記者根據保險行業協會官網及上市公司公告統計,截至 11 月 20 日,年内險企舉牌涉及上市公司數量達 16 家,創下了 2021 年以來新高。
相比之下,2021 年 2022 年是險資舉牌的低潮期,舉牌次數分别達 1 次、5 次,2023 年險資舉牌有所回暖,合計次數達 9 次。
本輪險資在舉牌策略上顯示出明顯的偏好,即對那些分紅穩定、具有長期升值潛力的公司情有獨鍾,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能源環保、公用事業、交通運輸、醫藥等與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的行業。
光大銀行金融研究員周茂華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險資資金具有期限長、資金來源穩定等特點,因此,資産配置方面傾向于長期、穩健投資,更青睐公司基本面良好,高股息率、股價表現相對穩健的資産标的,公用事業、交通運輸、醫藥等闆塊符合險資的投資偏好。
以長城人壽爲例,該公司年内已舉牌 7 家上市公司,包括無錫銀行、城發環境、秦港股份、江南水務、贛粵高速、綠色動力環保、大唐新能源。其中,長城人壽舉牌無錫銀行,是險資時隔八年後再次舉牌 A 股銀行股,上一次類似舉動還是人保财險舉牌華夏銀行。
長城人壽相關人士曾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23 年保險行業普遍面臨準備金計提增加的情況,随着利率中樞下移,資本市場波動增加,保險公司權益投資面臨一定壓力。從各家人身險公司 2023 年報披露的經營數據來看,行業在利潤、償付能力管理方面持續承壓。因此需要尋找底層資産安全、長期收益穩定的投資标的。
從最新财務數據來看,長城人壽因今年 " 抄底 " 權益市場,或已收益頗豐。2024 年前三季度,長城人壽實現投資淨收益 28.09 億元,同比上升 90.83%;淨利潤實現扭虧爲盈,達 9.19 億元,同比增加 11.77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長城人壽此前的業績經常出現虧損或者微利,而今年三季度的盈利水平創新高。
除了長城人壽頻繁舉牌外,今年以來,紫金财險舉牌華光環能;中國太保旗下子公司舉牌華電國際電力股份、華能國際電力股份;瑞衆人壽舉牌龍源電力、中國中免;中郵保險舉牌皖通高速。
數據來自險企公告,時代周報記者制表
從舉牌的資金來源來看,與以往舉牌大部分資金來自萬能險賬戶不同,當前險資舉牌資金更多爲自有資金賬戶、傳統賬戶及分紅賬戶。此外,從持股比例看,多筆舉牌幾乎都是剛好超過 5% 的舉牌線。多家險企在不同場合表示,增持和舉牌行爲背後,既有财務投資的考量,也有戰略投資的意圖。
安婧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險資舉牌上市公司,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的重要功能,符合國家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戰略要求,對市場投資風格産生引導作用。如果險資通過舉牌方式成爲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可以爲上市公司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時代财經 APP",作者:何秀蘭,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