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大院》在一衆期待中開播。
正午陽光的制作班底,加之同類型題材劇《山海情》的爆火,使這部大咖雲集的獻禮劇自立項之初,就備受關注。
劇播之後,也不負衆望,引發不少話題。
有人感慨好久不見的胡歌,有人驚歎這部劇太過真實。
隻是誰都沒料到,話題中最具争議的,竟然是黃磊。
不少觀衆都提到,黃磊在劇中的表演屢屢令人出戲。
甚至有彈幕說:總有種别人在演戲,黃磊在演《向往的生活》的感覺。
觀衆看着劇中的黃磊,腦海裡卻全是他做蔥油拌面,起鍋燒油放小蔥的畫面,完全無法進入他的表演。
争議愈演愈烈,社長也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老牌演技派、實力有口皆碑的黃磊,這次為何有如此大的争議?
《縣委大院》講述的,是在一個老舊的縣委大院裡,幹部們艱苦奮鬥、努力推動地方發展的故事。
黃磊飾演的,是縣委書記呂青山。
從扮相上來看,是完全過關的。
平頭、襯衫加搭扣皮帶,再配一條黑色西裝褲,加之标準的中年發福肚,基本上把一個幹部的外形給立住了。
但一個角色的成立,光靠扮相是不夠的。
黃磊在劇中的第一次亮相,就在動作和神态上跑了神。
在這段劇情中,黃磊飾演的呂青山詢問部下,是否給縣長安排住處,交待自己接下來的安排。
這是一段在情節上來說較為簡單的戲,台詞也十分生活化。
但衆所周知,生活化的情節是最難演繹的,因為這類情節對觀衆來說太近了,近到稍有瑕疵都會被觀衆挑剔。
當鏡頭停留在黃磊的側面時,還不至于讓觀衆出戲。
但當鏡頭轉移到黃磊的正臉:
" 你先安頓一下,休息休息,晚上還有個調度會 …… 我還有個拆遷的事要處理,先不陪你了。"
習慣性的皺眉、一句話結束後的語氣詞,還有重音和停頓,都令人感覺到一種久違的熟悉感。
隻需要遮住台詞,表情和動作和他在《向往的生活》裡,招待來訪嘉賓的表情、動作幾乎完全一緻。
當劇情中有吃飯相關場景時,黃磊的表現就更像是在綜藝裡了。
這不單單是因為黃磊進入了他的舒适區;
還因為對觀衆來說,一個經常在鏡頭前做飯、吃飯的黃磊實在是太令人熟悉了。
觀衆不可避免地調動起黃磊在《向往的生活》中的記憶
事實上,這也不是黃磊第一次陷入這樣的争議中。
前段時間播出的《張衛國的夏天》,黃磊在劇中飾演一位經曆頗多的中年人,決定回歸本心的故事。
黃磊也的确将人物性格诠釋得很到位,但是在劇中頻繁出現的做飯情節、嘴碎習慣,和說急了總要眨眼的特質,都讓觀衆忍不住跳戲。
劇播之後,果然也收到類似的評價:
" 别的演員在演角色,隻有黃磊在演黃磊。"
" 演什麼都像自己 ",對于演員來說,無異于最糟糕的角色反饋。
尤其是像黃磊這樣,業務能力早就經過了考驗的實力派演員。
黃磊出生于演藝世家,父親黃小立是國家一級演員。
得益于家庭氛圍,6 歲時就開始出演話劇,對表演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時成功考入北京電影學院。
1990 年,剛上大學的黃磊,就出演了陳凱歌導演的電影《邊走邊唱》。
這部電影還入圍了戛納國際影展,黃磊因此嶄露頭角。
再之後,就是和劉若英、周迅等搭檔的《人間四月天》《橘子紅了》。
憑借着這幾部收視率奇高的爆款作品,黃磊迅速收獲了國民度。
更因為豐神俊朗的外形,成了一代國民男神。
另一方面,作為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系老師,黃磊也教出了諸如海清這樣優秀的實力演員,在圈内的口碑不俗。
可以說無論是作品還是實力,都是有口皆碑的。
但邁入四十歲之後,黃磊的事業重心開始發生偏移。
他先是帶着女兒參加了親子綜藝《爸爸去哪兒》,而後又連續加盟了好幾季《極限挑戰》。
一方面,他和妻子的相處方式、對女兒的教育方式總在持續引發不同程度的熱議。
人人都知道他有一個懂事聽話的乖女兒,一個溫柔美麗的妻子,而他是一位顧家、愛做飯的好爸爸。
另一方面,《極限挑戰》和《向往的生活》又加深了他 " 神算子 " 和會做飯的标簽。
以至于當他以演員的身份再次回歸到屏幕中時,有觀衆甚至擔心黃磊 " 說着說着就開始炒菜 " 或是 " 又開始算計什麼了 "。
短短幾年下來,黃磊的家庭生活和個性習慣在公衆面前暴露無遺。
綜藝之外,黃磊這幾年演繹的角色也愈發趨于雷同。
2016 年,一部《小别離》讓黃磊開辟了一種新的角色類型:對外專業、對内圓融的顧家好爸爸 " 方圓 "。
《小别離》大獲成功後,黃磊出演了一系列劇集,諸如《小歡喜》和《小敏家》。
他在其中飾演的角色幾乎都可以囊括成 " 方圓 " 的衍生品,角色的統一特質是——
怕老婆、碎嘴、愛孩子、有點兒小慫、會做家務 ……
大量雷同的綜藝人設和角色設定,把黃磊帶入了職業生涯的 " 舒适區 ",也讓他不可避免地走進了死胡同。
黃磊并非演員形象受損的孤例。
前有《極限挑戰》" 大傻 " 孫紅雷,後有《奔跑吧兄弟》沙溢,都曾因為在綜藝裡的表現太過深入人心,影響了後續角色的表現。
這其中與黃磊境況相似的,還有鄧超。
作為顔值和實力皆有的演技派,鄧超不僅有過《少年天子》這樣的高收視率佳作,還一路合作了曹保平、周星馳、張藝謀等多位大導。
但随着《奔跑吧兄弟》的進一步爆火,鄧超在綜藝裡搞笑、逗比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導緻觀衆漸漸無法對他飾演的角色入戲。
2018 年,鄧超和張藝謀導演合作的《影》上映。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三國時期的故事,鄧超在片中飾演的兩個角色都和他平時的形象相差甚遠。
他為了片中的角色減重 40 斤,瘦到脫相,可謂敬業。
可即便如此,當觀衆坐進影院時,還是不可避免地跳戲。
" 電影裡鄧超一痛苦就覺得和他踩了指壓闆的表情也沒什麼區别。"
如果說綜藝起碼還是保留着演員 " 明星形象 " 的一面;
那麼近些年,越來越多演員轉行做起了與職業無關的副業,才是真的 " 自斷絕路 "。
上直播帶貨、拍攝 VLOG 暴露私生活、經營社交平台簽約 mcn……
為了能多賺一些收入,演員們的延伸職業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但就拿最具争議的帶貨來說,如今直播行業的亂象紛争。
像舒暢、李金銘、張檬、潘長江等明星的直播間裡,都被爆過産品質量差、虛假宣傳問題。
浮誇的賣貨口号、激進的催單方式,也從根本上損害了明星之前精心維持的公衆形象。
短時間來看,綜藝、直播帶來的收入或許的确非常可觀,甚至有可能比拍戲 " 劃算 " 得多。
但長遠來看,這顯然是比得不償失的買賣。
直播帶貨大火時期,有采訪問道郝蕾會不會去做直播帶貨,郝蕾就曾堅定地回應:
" 作為一個演員,我是永遠都不會去直播帶貨的。
因為身為一個演員不能去傷害職業根本的東西。演員代表的不隻是個人本身,她是有一個角色擋在你的面前的。"
不少演員都曾有過類似的發言,職業演員要保住自己最根本的東西——
在觀衆面前,角色先于自己。
越少地出現在觀衆面前,就能讓觀衆越快地進入他所飾演的角色中。
同樣出演了《縣委大院》的胡歌,入行二三十年來,參與的綜藝屈指可數。
他是何炅親自蓋章過的有梗,但除了作品宣傳期,胡歌對綜藝的态度是能推則推。
因為他太知道綜藝節目對演員的消費了,也很清楚自己的職業定位是演員而非綜藝咖。
入行多年,雖飾演不少角色,但幾乎沒有給過觀衆相似的感覺。
提起胡歌,大家最先能想到的,是李逍遙、景天、梅長蘇,而非他的私人生活。
自然,并不是說演員完全不能參加綜藝節目、拓展副業。
隻是當做出這樣的選擇時,勢必會在後續的演藝生涯付出一定的代價。
綜藝和演戲之間的平衡是門玄學,誰也無法保證綜藝人設不會蓋過演員自身。
或許一個好的演員,應當像是純淨水,放進什麼樣的容器裡,就是什麼樣的形狀。
過多曝光自己角色之外的演員,就像被摻雜了的水,就算裝進原先的容器裡,也不再是從前那杯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