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Sir 曾經去探過一部情景喜劇的班。
導演是《武林外傳》的尚敬。
當年在片場,看着演員們的互相打鬧,以及導演的一絲不苟,Sir 覺得,也許,又一部 " 能看 " 的情景喜劇要出現了。
誰知,這一等就是六年。
而這六年的時間,不但這部早早拍完的劇杳無音信,就連尚敬,也沒有任何作品問世。
出了什麽問題?
可就在前幾天,這部作品居然在無人在意的角落,悄咪咪地上線了——
歡樂英雄
(歡樂英雄之少俠外傳)
你想的沒錯,劇集改編的,就是古龍最高分的作品之一《歡樂英雄》。
就像《鹿鼎記》之于金庸。
《歡樂英雄》在古龍的作品序列中也一直是個特别的存在,散文化的筆法,描繪着四個渾渾噩噩的人在貧窮中追求快樂的曆程,全靠他們的生活細節串聯起故事。
小人物,生活瑣事,四個好朋友之間的喜樂悲歡。
很早以前 Sir 在看這部作品的時候,便覺得尚敬會是改編它的最佳人選,因爲在國産劇中,唯有《武林外傳》,有《歡樂英雄》的影子。
可是。
當 Sir 興高采烈地點開劇集,看完幾集之後卻疑惑了。
莫非當初的期望隻是幻覺?
因爲你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尚敬居然把它拍成了這個樣子。
01
首先必須得說的是,喜歡古龍原著的朋友是沒必要去看這部劇的。
因爲雖然是改編。
但改編的幅度之大,以至于看起來和小說差别巨大。
就拿前兩集來說。
原著中的四個主人公,王動、郭大路、燕七、林太平漂泊半生,卻彙聚到了富貴山莊的一張床上。
而在電視劇中。
王動、燕七、林太平三個人自小相識,稱兄道弟。
他們是江湖最大幫派 " 百佬會 " 的三個長老的兒女,本應該是無憂無慮的 " 俠二代 "。
然而三位長老在 " 授印大典 "(繼承人的接班典禮)之時因爲一個潛伏在鷹隼幫(" 百佬會 " 的死對頭,邪魔外道的代表)的線人臨死前傳達的情報,将三個原本的繼承人都殺死了。
急于卸甲歸田的他們必須快速找到新的繼承人,于是他們三人的兒女王動、燕七、林太平被選中培養。
當然。
Sir 對改編向來持開放的态度,就像徐克的《笑傲江湖》之于金庸原著,王家衛的《繁花》之于金宇澄原著,一個導演照着原著拍不是什麽本事,能把它變成自己的作品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能力。
可有時候。
Sir 也不理解爲什麽有些改編會直接舍棄掉原著的精華。
比如說王動。
王動最吸引人的特點是不動。
按照原著的描述——
油瓶子若在面前倒了,任何人都會伸手去扶起來的,王動卻不動。天上若突然掉下個大元寶,無論誰都一定會撿起來的,王動也不動,甚至連世上最美的女人脫得光光的坐在他懷裏,他還是不會動的。
但他不動則已,一動驚人。
然而。
在劇中,王動不僅随時随地都在動。
還因爲成爲繼承人不能和自己心愛的紅娘子在一起就痛苦面具。
三番五次地 " 發瘋 " 終于感動了父親,于是父親成全了二人。
他直接高興起飛。
你說這樣的改編有價值嗎?
Sir 看不出來。
至少說,這樣的呈現結果會讓王動這個角色變成了一個俗套的存在,似乎你可以在任何影視劇的角落裏發現有這麽一個人。
沒有一點特别之處。
也是因此,Sir 極其不建議特别喜歡這部小說的人觀看。
如果非得要看。
那至少也得跳過前面幾集。
畢竟如果你不了解原著,這樣的喜劇或許你還能看得下去,但如果你熟知小說裏的每個人,那就隻能 " 如坐針氈 " 了。
02
但如果完全脫離原著來看呢?
Sir 隻能說很尴尬。
一部拖了六年的作品,放到當下來看,它顯得如此不合時宜。
當年 Sir 在探班時看過一些片段,發現尚敬在其中加入了不少 " 即時流行 " 的梗,比如 " 小拳拳捶你胸口 ",就當時的氛圍來說,的确很歡樂。
可六年後呢?
如果哪部作品裏再出現這樣的梗,你會不會破口大罵?
《歡樂英雄》的喜劇元素便遭遇了這樣的困境。
比如方言梗。
從第一集授印大典開始,角色們就操着各式各樣的口音。
乍一聽,河南話、天津腔、四川話啥都不缺了。
但就是感覺不對味。
爲什麽?
刻意。
這些人什麽身世?平安鎮是什麽地方?爲什麽會聚集這麽多江湖上形形色色的人?
統統不給你交待。
而且這方言一會有,一會無。
有的時候仿佛就在提醒你,這會該笑了。
原諒 Sir 一點也笑不出來。
或者押韻。
2017 年《中國有嘻哈》播出,押韻逐漸流行,2018 年《歡樂英雄》拍攝,于是緊跟潮流加入了不少押韻梗。
可是 2024 年呢?
你感受到的便不會是有趣,而是覺得尚敬已經落伍到要跟風短視頻了。
比如王動深夜時分欲出門和紅娘子私會,不料被爹發現。
兩人張口閉口就是:
Emm,隻能說一言難盡。
甚至諧音梗。
《歡樂英雄》也緊跟潮流設置了不少諧音梗,當年《脫口秀大會》還沒辦到第二季,王建國的諧音梗還是個秘密武器。
可誰能想到。
這種諧音梗不但後來爛得滿大街都是,連王建國也被嫌棄了。
于是你便可以想到,當我們今天再在銀幕上看到這種諧音梗時,會有多麽心梗——
玉玉,抑郁。
說白了,當年尚敬是試圖做一個趕風潮的東西。
可潮流這事說變就變,昨天的新鮮變成了今天的落伍,它不存在永恒性,也完全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隻能成爲 " 當下 " 的遊戲。
更何況,這部劇被雪藏了六年。
六年的時間,不要說流行梗,就連很多明星都消失不見了。
哪裏有可能滿足觀衆?
當然,Sir 也不知道雪藏的原因(雖然從劇集的片頭可以看到,它在 2019 年時其實就已經拿到了許可證,與審查無關)。
但從劇集的片頭我們就能猜到——
也許片方,對自己都沒信心。
怎麽說?
還記得被瘋狂吐槽的《獵冰》片頭嗎?填充着各種台詞,觀看尤其怪異。
《歡樂英雄》也一樣。
它的片頭也幾乎就是劇集的片段合集,就像每看一集,都要被迫觀看一遍毫無設計可言的 " 預告片 "。
是的。
片方早已放棄了制作。
哪怕是花點錢,做一個看得過去的片頭也不願意。
他們擔心虧損更多。
也正是如此,這部劇許多年來才一直毫無動靜。
而這一次,如果不是白客、孫藝洲靠《年會不能停!》小火了一把。
我們恐怕依舊看不到它。
03
那麽問題來了,爲什麽尚敬會把古龍最喜歡的作品拍成這個樣子?
是他不懂古龍嗎?
當然不是。
Sir 在前面說過,當年之所以如此期待這部作品,很大原因就在于《武林外傳》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歡樂英雄》的精神。
他們說的都是 " 落地 " 的江湖。
在這個江湖裏沒有什麽正氣凜然與宏大理想,有的隻是吃喝拉撒,與人間情義。
既接地氣,又很超脫。
那麽,是他不懂情景喜劇了?
Sir 更覺得。
是他在面對,他所相信的那套情景喜劇标準消失時,徹底茫然了。
早年的情景喜劇是什麽樣的?
中國的第一部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曾經定下過這兩個标準:
靠貼近社會的故事拿人。
靠風趣幽默的語言取勝。
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早年的情景喜劇一直秉持着 " 反映社會 " 的原則,用 " 諷刺 " 的手段嬉笑怒罵。
他們會聊 " 民主 "。
比如《編輯部的故事》第一集。
編輯部人心渙散,主編老陳計上心頭,假戲真做來了一場 " 選舉 "。
也會聊 " 開放 "。
比如《我愛我家》中一個飯桌上的聊天。
這台詞現在 Sir 都能笑噴。
表面上是吐槽年輕姑娘過愚人節。
往深裏看,是在改革開放、下海經商潮、中國渴望沖出亞洲的大時代背景下,新與舊兩種思想的碰撞。
但是落腳點卻是 " 連溫飽都還解決不了呢 ",笑中的無奈,很諷刺,很真相。
你可以通過這一個個的小故事,将生活中的那些心照不宣的部分六親不認地挖掘出來;
又可以在嬉笑怒罵、漫談古今之後回歸到小人物的悲歡喜樂,用笑讓你體會到生活的溫情和樂趣。
哪怕到了《武林外傳》。
你也可以看到大量對于社會現狀的調侃與反思。
佟湘玉爲了套取包大仁犯罪的證據同意做他的十六姨太。
于是包大人将佟湘玉改名爲 " 佟十六 "。
然後白展堂懵了。
還問爲什麽不叫 " 佟蘋果,金大萊 "。
什麽梗。
原來 " 金達萊 " 是一首著名的朝鮮族民歌,講述了封建婚姻對于女性的壓迫和朝鮮族女性對于妻妾制的抗争。
而 " 紅蘋果,金達萊 " 則是抗美援朝電視劇《奇襲》中的接頭暗号。
一個梗,緻敬兩部作品,辛辣地諷刺女性被壓迫的現實。
隐晦且高級。
可。
這樣的諷刺已經被磨平許久了,創作者不敢拍,觀衆也不敢看。
就像去年最火的情景喜劇,《鵲刀門傳奇》,它最大的諷刺對象是什麽呢?
娛樂圈。
似乎隻有這樣的諷刺才是安全的。
也是觀衆能夠接受的。
隻是《歡樂英雄》呢?
抱歉。
它連這些都沒有。
雖然看得出來尚敬試圖走出一條不同以往的道路,但老實說,這次選擇的方法以及給人的觀感都極爲糟糕。
以至于這部劇看起來,就像是一群富二代被斷了生活費在過家家。
小人物的命運不需要深挖,生活的悲歡隻剩下了給父輩反複下藥的橋段,那種即便看清生活仍然熱愛生活的喜劇精神變成了 " 我堅決不做掌門 " 的 " 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 "。
本應該代表我們情景喜劇最高水準的導演,如今居然失敗至此。
也難怪會有人扼腕歎息:
中國的情景喜劇死了。
是真的死了嗎?
Sir 不知道。
但就像後來尚敬說的——
喜劇創作并沒有沒落,隻是說這幾年情景喜劇好像顯得不合時宜了。
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重新找到方向。
可能是當下喜劇人最大的難題。
說到這裏,Sir 想起了《武林外傳》的最後一集來。
播出那天是大年三十。
與其他電視劇寫着 " 完 " 或者 " 大結局 " 不同的是,《武林外傳》的結尾是主演與觀衆道了聲 " 再見 ",然後寫上:
前 80 回完
當年看到這個字幕的我們興高采烈,以爲這部劇會有下文,也必須有下文。
畢竟那些年。
無論是《家有兒女》還是《馬大姐》系列,無論是《炊事班的故事》還是《地下交通站》,情景喜劇看起來如火如荼,有着美好的未來。
可惜。
我們以爲的未來并沒有來。
情景喜劇沒有幾年,便逐漸淡出了大衆的視野。
我們還會再見嗎?
或許吧。
也許有一天,有人會力挽狂瀾,續上那消失了的," 後 40 回 "。
我們仍舊期待着。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