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BT 财經,作者 | 張津京
周一上班,接連兩個對蘋果十分不利的消息迅速被傳揚開來。
一個是截至 1 月 12 日美股收盤,微軟的市值達到 2.89 萬億美元,正式超過市值 2.87 萬億的蘋果公司,報了 12 年前的一箭之仇。
另一個就是不聲不響間,蘋果官網公開宣布 iPhone15 以及蘋果系列産品,官方價格優惠幅度最高達 800 元。
兩個消息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如果細品的話,背後的意味非常明顯。
2012 年,正是在庫克出任蘋果 CEO,喬布斯查出患病的同期,庫克利用調整蘋果營銷策略和産品策略的機會,一舉将蘋果的市值推到科技股的第 1 位,成功超越微軟。至此,蘋果開啓了獨霸科技股的發展曆程。
正是有這樣的經曆,在看到微軟市值反超的時候,庫克肯定心裏五味雜陳。
現在看他唯一可以确認的應對方式,就是開啓降價促銷。通過市場銷量的回暖帶動資本市場的認同,進而提升股價和市值。
問題是這樣一個曾經讓資本市場趨之若鹜的操作手段,在當下這個黑天鵝滿天飛的不确定性時代,可能效果不會有想象得那麽明顯。
爲什麽微軟能反攻成功
2012 年輸給庫克的,是微軟上一任 CEO,也是比爾 · 蓋茨最好的朋友鮑爾默。
上世紀 90 年代,微軟在比爾 · 蓋茨的引領下,憑借 Windows 和 Office 兩大王牌産品,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1999 年,微軟的市值飙升至驚人的 6000 億美元,即便考慮通貨膨脹,這一數字也足以讓如今的科技巨頭們望塵莫及。然而,商業上的過于強勢也引來了反壟斷官司,這場官司對微軟的股價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否則,萬億市值或許都不是夢想。
進入 21 世紀,蓋茨逐漸将重心轉向慈善事業,并于 2008 年正式退出微軟的日常管理。他的新任接班人鮑爾默接過了重擔,但微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銳氣。再加上這個人雖然思路清晰,執行能力強,但是對于微軟内部關系的處理簡單機械,當時造成很多心腹大将的出走。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微軟顯得有些迷茫和焦慮,不斷嘗試追趕潮流,但始終未能找回昔日的輝煌。Windows Phone 的失敗更是讓微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不得已,2014 年比爾 · 蓋茨提名薩提亞 . 納德拉成爲微軟新一屆 CEO。當時,新任 CEO 由蓋茨和鮑爾默親自介紹給員工代表時,外界和内部的許多人對這個決定是充滿懷疑的。
2014 年的微軟已經是一個日漸沒落的帝國,當時,科技行業已經從桌面電腦轉向智能手機。整個市場的格局已經發生變化:個人計算機出貨量每季度隻有約 7000 萬台,而同期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超過 3.5 億部。作爲 PC 時代的王者,微軟已經錯失移動時代的機遇。
曾長期被視爲藍籌股的微軟股票,一直處于低迷狀态。2000 年 -2013 年期間,從巅峰時期的 6000 億美元市值一路縮水下滑,最終隻有不到 3000 億美元的市值,不及 2000 年輝煌時期的一半。而蘋果和 Google 的股價正連創紀錄。
這一決定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争議,但如今看來,這無疑是一次明智的選擇。納德拉,這位在微軟工作了 20 多年的老兵,對微軟的輝煌曆史有着深刻地了解,同時也對微軟内部的問題有着更爲清晰地認識。
在就職演說當天,納德拉第一次以 CEO 的身份這樣說:" 我們的行業不尊重傳統,隻崇尚創新。"
納德拉上任後,迅速提出了 " 移動爲先、雲爲先 " 的戰略。他果斷砍掉了沒有優勢的業務闆塊,将全部資源集中在雲計算領域。尤其在組織架構上理順關系,Windows 優先級下降,把雲升至最高級。
這一戰略轉型讓微軟重新找回了方向,也讓市場對微軟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在納德拉的領導下,微軟的雲計算業務取得了顯著的成果。Azure 雲服務在全球範圍内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成爲微軟新的增長動力。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Gartner 發布的 2020 年全球雲計算 IaaS 市場調研數據,微軟的市場份額 19.7%,排名第二。
同時,納德拉還将 AI 與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百億美元投資 OpenAI 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這一舉措不僅讓微軟徹底擁抱了 AI,也爲微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納德拉已經帶領微軟走過了近十年的曆程。在這十年裏,微軟不僅成功轉型爲一家以雲計算和 AI 爲核心的公司,還重新定義了自己的使命——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成就不凡。在納德拉的指揮下,微軟現在已經完全圍繞 ChatGPT 和其衍生技術打造了面向下一個十年的産品,并正式開始服務市場與客戶。
2023 年 10 月,在納德拉最新的一封公開信中,他明确指出微軟未來全部寄托于大模型和 AI 與雲的共同發展。而在他的指揮下,微軟現在已經完全圍繞 ChatGPT 和其衍生技術打造了面向下一個 10 年的産品,并正式開始服務市場與客戶。
在他的指揮下,微軟雲計算業務增加了微軟的成長性、穩定性,且盈利能力也持續改善,微軟的運營利潤率已經從 2015 年低點的 30% 上升至當前的 37%,營收增速亦回升至雙位數水平,而這也是二級市場給予其高估值的主要原因。
納德拉的成功也得到了蓋茨的高度評價:" 薩蒂亞 · 納德拉是一個成熟的領導者,具有卓越的工程技術才能和商業運營能力,能團結周邊的人一起工作,他知道如何利用技術去改變微軟,知道如何領導微軟繼續擴展和産品創新與增長。"
蘋果是怎麽掉隊的
蘋果的傳奇色彩,曾由喬布斯這位科技狂人一手繪就。
然而,當庫克接過這一棒時,許多人擔憂這位商業頭腦更爲突出的接班人,會将蘋果引向何方。事實證明,庫克時代的蘋果,已經轉型爲一家以盈利爲首要目标的科技商業公司。
喬布斯時代的蘋果,以驚豔的黑科技引領潮流,每一次發布會都令人矚目。而庫克領導下的蘋果,卻更多地陷入了技術小幅升級的怪圈,甚至在外觀設計上都鮮有創新。這種轉變,對于長期關注蘋果的粉絲來說,無疑是令人失望的。
雖然庫克成功地保持了蘋果品牌的關注度,甚至在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下,仍能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但這種成功背後,卻隐藏着蘋果産品日益平庸化的趨勢。曾經的黑科技标簽,如今已變得黯淡無光。
庫克似乎并不在意技術的先進性,隻要能滿足市場需求,能推動企業盈利上升,就是好技術。這種實用主義的思維方式,讓蘋果在技術創新上越來越保守。與此同時,庫克卻熱衷于通過增加新配色、降低手機重量等手段來吸引消費者。這種被稱爲切香腸的改變,成爲一段時間以來蘋果公司的産品特色。
當市場波動時,庫克的靈活策略顯得尤爲引人注目。但令人擔憂的是,這種 " 靈活 " 有時竟意味着産品技術的降級,推出低于消費者期望的新品。雖然短期内銷量可能有所增長,但長遠來看,這無疑是在透支蘋果的品牌形象和市場競争力。
喬布斯時代的蘋果以颠覆式創新著稱,産品充滿了不可預知的驚喜。然而,在庫克領導下,蘋果的産品似乎變得越來越可預測,資本市場甚至可以通過利潤率和成本、收入的增長率來提前預判蘋果的走向。
這種變化雖然讓投資機構和分析師們樂見其成,因爲數據可預知、可測算意味着投資風險的降低,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卻意味着蘋果正逐漸失去其創新靈魂。
随着時間的推移,消費者對庫克時代 " 切香腸式 " 的創新越來越不買賬。他們渴望看到真正颠覆式的創新,以推動品牌和産品銷量的進一步提升。但庫克似乎更願意在資本市場上讨好投資者,而不是冒險進行颠覆式創新。
爲了維持蘋果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庫克選擇了 AR 和 VR 作爲新的創新方向。這一決策看似穩妥,卻也在資本層面留下了對于未知行業發展空間的疑慮。畢竟,與手機市場相比,AR 和 VR 市場還遠未成熟,存在諸多不确定性。
不可否認的是,庫克在提升蘋果市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從喬布斯時代的 4000 億市值到如今的 28700 億市值,這一數字的增長無疑令人矚目。但問題是:這種市值增長是否真正反映了蘋果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競争力?還是僅僅迎合了資本市場的盈利需求?
分析師們普遍認爲,庫克是一個精通資本市場運作的高手。他的策略讓蘋果在資本市場上風光無限,但卻未必符合消費者的長期利益。在資本的驅動下,蘋果似乎正逐漸淪爲一部賺錢機器,而失去了其作爲科技創新引領者的初心和使命。
不确定時代需要颠覆式創新
現在蘋果市值被微軟反超,其實背後的邏輯是非常清晰。
某種情況下,在不确定時代,人們需要颠覆式創新的産品給市場帶來信心;而在确定性爲主的時代,人們需要可預測的産品來作爲資本市場的投資标的。
随着時代的演進,市場的脈搏也在不斷變化。在曾經以确定性爲主導的時代裏,那些步伐穩定、可預測的産品就像資本市場裏的定海神針,如同穩定回報的藍籌股,爲投資者提供了安全感,成爲趨之若鹜的香饽饽。
這也是從 2012 年開始,蘋果的市值逐漸超越微軟真正的背景所在,也是庫克一力推行切香腸創新的底氣。
然而,在如今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這種可預測性似乎成了一種枷鎖,束縛了市場的活力和創新。人們開始渴望看到颠覆式創新的産品,期待它們能像一股清流,給這個混沌的市場帶來一絲清涼和信心。但遺憾的是,這種颠覆式創新往往伴随着高風險和不确定性。
這種矛盾的心态,正是當下市場最真實的寫照,也是蘋果市值被微軟反超的真正原因。
實際上納德拉領航的微軟,近十年來所有的投資,無一例外都關注着整個互聯網乃至于信息化産業發展的方向。也正因爲他們在颠覆式創新上不遺餘力地投入,才押對了大模型這樣的變革産業機遇,也最終帶來微軟所有業務的新一輪飛速發展的基石。
當然蘋果不是沒做出自己的努力。2023 年 6 月 6 日淩晨,在 2023 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庫克發布了全球熱切期待的 AR 眼鏡—— Vision Pro,定價 3499 美元,約合人民币 2.5 萬元。
有意思的是,就在與微軟市值相互糾葛的時候,庫克緊急宣布這個産品将于 2024 年 2 月 1 日正式登陸北美各大蘋果專賣店。結合 1 月 14 日開始的國内蘋果産品官方降價,庫克應對市值被微軟超過的思路逐漸清晰。
一個是用新産品引發市場關注的熱點,繼續提升股價;另一個是将不确定的産品降價清倉,補充市場銷售數值,讓資本市場獲得企業現金流的好消息。
問題是,這種思路在以往可能行之有效,但在現在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都确認 AI 是未來發展方向的背景下,确實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畢竟剛剛開始 CES 大展,已經完全倒向了 AI,各種消費電子産品都紛紛以 AI 作爲自己的技術核心。而對于這點,蘋果的應對非常遲緩。
國産手機,尤其是榮耀,正在開始嘗試用大模型驅動 APP,帶來消費者使用的新體驗,這種以 AI AGENT 技術爲核心的布局,很可能成爲手機泛 OS 的先驅。
但可惜的是,庫克依然迷信蘋果對于消費類電子産品的引導能力,認爲蘋果的産品一定會引發潮流。
這才是問題核心。
如果不改變心态,不做徹底革命,蘋果市值被微軟超越也可能隻是一個開始。
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