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3/05
導語
眼下的它,大有一副 "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 的架勢。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嚴旭霞
2024 年的特斯拉,經曆了巨大的震蕩。
背後的原因十分複雜,總結下來 " 内憂外患 " 均占據了一定的比重。按照馬斯克的話說," 我們正處在第一增長曲線與第二增長曲線之間。"

或許,也正因如此,對于 2025 年的銷量預期,變得十分保守,隻喊出了同比增長 20%-30% 的目标。按照 180 萬輛作爲基礎,簡單換算下來,最高不超過 235 萬輛。
望着這樣的結果,隻能說 " 曾經那個大殺四方,年年交付翻倍、賺得盆滿缽滿的特斯拉,已然一去不複返了。相反,當自身光環逐漸褪去,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同樣陷入到了難熬的泥潭之中。"
不過,還是那個觀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時間倒退回兩個多月以前,相信大多數人都笃定的覺得,"2024 年特斯拉的表現夠糟糕了,進入全新的周期不會再差了,該觸底反彈了。" 但事與願違的是,僅從過去 60 多天的表現來看,情況遠比想象中的糟糕。
一方面,馬斯克化身 " 馬部長 " 之後,心思完全不在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身上,甚至還爲公司帶來了極大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美國本土市場的日趨冷淡,以及歐洲市場的接近失守,都成爲了無法回避的事實。
而就在本周,更大的 " 噩耗 " 再度襲來。
0
1
2 月在華銷量 " 雙腰斬 "
實際上,早在上月發布的文章《今年,特斯拉還有戲嗎?》中,曾做出了以下一段判斷:" 如果說身處中國車市憑借深厚的根基與肥沃的土壤其還能折騰一番,位于歐洲市場與美國本土市場,礙于種種阻礙,特斯拉感覺都有點懸了。"

換言之,正在進行中的這 365 天,能否完成既定銷量目标,最大的決定因素全看在華能夠沖到一個多高的位置。
可剛剛結束的 2 月,特斯拉的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
據乘聯會發布的終端成績單來看,其位于中國市場僅僅售出新車 30,688 輛,環比下降 51.5%,同比下降 49.2%。也就是說,出現了所謂的 " 雙腰斬 "。
有關背後的原因,或與主力産品 Model Y 尚處代際切換有關,煥新版還未開啓大規模交付;亦或是受到了春節假期的影響,訂單層面出現了較大的波動。
但值得警惕的是,作爲特斯拉在華乃至全球最大的競争對手,比亞迪 2 月銷量卻創下了同比新高,甚至連身爲新勢力造車小鵬 2 月也售出了 30,453 輛。
綜上所述,今天文章的主角遭遇了又一個 " 滑鐵盧 ",已然闆上釘釘。
當然,就在最近,随着一位位煥新版 Model Y 車主正式提車,加之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一直有着季末沖量的習慣,3 月在華銷量大概率又會逆勢上揚。

隻不過,這樣巨大的波動,終歸不是好事。
順勢,望向更深處,春節假期結束,特斯拉便急不可耐的針對煥新版 Model 3 推出 " 五年免息 + 限時贈送保險 " 的刺激政策,背後反映出的還是其訂單層面的壓力山大。畢竟,B 級純電轎車闆塊早就一片紅海,尤其是還得面臨以小米 SU7 爲首諸多競品的撕咬。
無獨有偶,雖然就目前了解到的信息而言,煥新版 Model Y 發布後迅速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追捧,但它同樣成爲了大家的 " 眼中釘 "、" 肉中刺 ",圍攻之下日子并不算好過。
當然,FSD 的在華落地,的确在 " 科技屬性 " 上爲特斯拉找回了一定的面子,可礙于 6.4 萬元的 " 天價 " 買斷費,對于銷量層面的影響仍十分有限。
而結合上述種種操作,無疑能感受到今天文章主角的急促與窘迫。複盤其手握有限的底牌之中,最大的希望肯定還是——煥新版 Model Y。
可更大的問題在于,僅僅憑借一款産品的輸出,就能讓特斯拉身處卷到窒息的中國車市力挽狂瀾,不禁打上一個問号。
另外,繼續抛出一組數據:整個 2024 年,在包含出海部分的貢獻後,今天文章的主角在華銷量爲 91.6 萬輛,相比 2023 年的 94.8 萬輛已經有所下滑。
一旦 2025 年頹勢蔓延,如果連中國市場都不及預期,那麽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的銷量目标大概率也将懸了。
2
" 負增長 " 絕不是危言聳聽
平心而論,邁入新的一年,特斯拉迎來的更像是 " 天崩開局 "。
爲此,資本市場給出了最真實的反饋。截至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4 日美股收盤,其股價跌幅再次達到 4.43%,報收于 272.04 美元。總市值一夜蒸發 406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近 3000 億元。

至于誘因,一方面還是因爲,自從馬斯克牽頭特朗普政府的 " 政府效率部 ",推動聯邦政府縮減開支,直接導緻超 10 萬聯邦雇員被解雇,瞬間引發了全美多地爆發 " 反特斯拉 " 抗議活動。
3 月 1 日,紐約、倫敦等地的特斯拉門店遭示威者圍堵,抗議者指責馬斯克 " 利用技術專長削弱公共服務 "。
據悉,他們還計劃 3 月晚些時候,舉行更多的示威活動。涉及地區除了本土以外,還包括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國家。
另一方面,3 月 3 日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 SEC ) 的公開文件來看,特斯拉董事長德霍姆又出售了價值約 3370 萬美元的公司股票。無獨有偶,其在上月以相同的股數,同樣套現了 4320 萬美元。
而老闆一心從政爲公司帶來的高風險,加之敏感時期高管的連續套現,均讓外界對于特斯拉的前景感到信心不足。
不過,對于上述質疑,馬斯克也在個人社交平台上霸氣回應:" 特斯拉在未來 5 年内,将實現 1000% 的收益增長。"

但理性客觀的講,短短一句話終究還是在 " 畫餅 "。幾年前,他還承諾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會保證 50% 的年複合增長率,結果呢?
不吹不黑,今天文章的主角想要再度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必須拿出更多強有力的論據。奈何,眼下的它,大有一副 "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 的架勢。
整個 2 月,除了位于中國市場 " 雙腰斬 ",身處歐洲市場譬如挪威、瑞典、丹麥也出現了同比大跌,幅度分别達到 48%、42%、48%。反觀美國本土市場,有消息顯示,同樣隻有約 4.2 萬輛,同比下降 5.0%。
總之,特斯拉正位于全球經曆着銷量寒冬。以上三個闆塊的紛紛走跌,又一次佐證了抛給它的極限壓力測試并沒有結束。
都說,今天文章的主角過去之所以一飛沖天," 天時、地利、人和 " 缺一不可。而此刻,當 " 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 ",又該怎樣進行調整與重塑,讓我們且走且看。
至于最終,特斯拉能否從這場寒冬中突出重圍,也将成爲大家觀察全球新能源車走向的關鍵風向标。
暗潮湧動之下,随時都在變化……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