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即将來臨,可能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有些 " 聰明過頭 " 的網友們,已經開啓了 " 無底線模式 ",網購後,想辦法讓店家罵自己,然後網購不花錢,還能賺 300 元。
社交平台上,一些拼多多、淘寶商家發布吐槽帖,評論區裏不乏 " 難兄難弟 "。他們遇到的問題相似,不是被 " 僅退款 ",就是被投訴服務态度不好,投訴一旦成立就會被罰款。
這些 " 僅退款不退貨 " 的消費者,深谙平台退款規則,甚至有人故意激怒商家,引誘商家 " 上鈎 ",爲的是将商家 300 元的罰款變成自己口袋裏的無門檻消費券。
這些遭遇 " 僅退款 " 的商家多數爲中小商家,經營規模不大。有的商家咽不下這口氣,就會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利益;然而,大部分商家則會因爲耗費精力而無奈放棄維權,即使損失幾千元,也隻能自認倒黴。
在這場商家與消費者的對峙中,沒有赢家。
消費者鑽了平台的空子
拼多多、淘寶等平台上, 有客服服務相關規定,若商家服務态度不好,則會被罰款 300 元。
一些消費者趁機鑽空子,在商品并無較大的質量問題,但對商品略有不滿意時,即使商家表示可以退貨退款,他們依舊選擇 " 僅退款 ",不願意主動退貨。甚至有些消費者網購的商品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仍然要退款。
在平台同意這些消費者的 " 僅退款 " 訴求之後,他們嘗到了甜頭,開始故技重施。如今," 僅退款 " 似乎已經不能滿足這些消費者,甚至有人劍走偏鋒,依靠故意辱罵、激怒商家來獲得 300 元賠償。
" 基本上隻要顧客執意要退,平台都支持的。我這裏已經出現四五單,他們用過不要了,還有用了半年的東西還要退,而且在我拒收之後,平台還是給他們退款了。" 在拼多多上售賣電器的商家林峰說道," 平台讓我申訴,但是我申訴失敗了。"
因被消費者舉報服務态度不好,林峰已經被罰多次。林峰所售賣的電器一單在幾百元不等,他完全可以選擇起訴,但最後還是放棄了。" 麻煩得很,太花精力了。"
前段時間,拼多多商家方堃在平台的介入下,被消費者 " 僅退款 "131 元。當他要求消費者退回 131 元時,消費者卻不予支付,而且以服務态度不好把他舉報了。提及原因,方堃表示," 我讓他把 131 元拿着,他可能覺得我侮辱他了。"
與此同時,平台客服告知方堃," 消費者反饋服務态度不好,爲了避免不必要的投訴,辛苦您盡快複制下面這些話發給消費者,‘讓您生氣了,消消氣,這邊給您道歉,非常抱歉之前态度不好讓您不滿了。’ "
方堃并未理睬,兩天後,他收到了來自平台的《違反客服服務要求賠付現金券扣款通知》," 貴店客服存在違反《拼多多商家客戶服務管理規則》中 2.3 條或 2.4 條規定的違規行爲。現平台對您采取自店鋪資金中扣除 300 元作爲消費者賠償金等處理措施。"
被 " 僅退款 "" 罰款 300 元 " 的情況,并非隻存在于拼多多平台。與拼多多商家相似,一些入駐淘寶的商家也開始抱怨消費者的 " 僅退款 " 行爲讓他們感到頭疼。
" 顧客買了個玻璃杯,自己承認摔碎了,然後說我們杯子質量不行。" 淘寶商家張妍抱怨道," 平台還給我發了一個通知,判定結果是支持消費者僅退款不退貨。"
不僅如此,淘寶商家也會被消費者投訴服務态度不好,投訴成立後他們會被罰款 300 元。同樣,這 300 元,被消費者揣進了腰包。
這種不良現象的蔓延,商家苦不堪言,開始反抗。
商家的反抗
一些消費者 " 僅退款 " 的行爲,使商家與消費者矛盾升級,有商家不願再吃虧,選擇維權。
" 舉證,不斷地舉證。" 曉楠經過長達半個月的維權,平台終于駁回了消費者的 " 僅退款 " 申請。在見識過消費者的一番操作後,曉楠決定提現之後就關店了。
事實上,消費者 " 僅退款 " 的行爲,已經觸犯法律紅線。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薄雲峰律師表示," 對于買方退款不退貨的行爲是違法的,違反了《民法典》577 條規定。買方收貨後對貨物質量不滿要求退貨退款,而賣方接受退貨退款的要求,這就形成了一個約定。約定内容爲買方将貨物退還給賣方,賣方要退款給買方。"
若買方堅持不退還商品," 賣方可以找買方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商品的價格數額較大的,買方還有可能構成犯罪。"
拼多多、淘寶商家也意識到,除了向平台申訴之外,他們還可以通過訴訟維權。于是一些商家開始搜集相關資料,将 " 僅退款 " 的消費者告上法庭。起訴的方法确實奏效,在得知自己被起訴後,有買家主動聯系商家,将錢返還。
社交平台上,商家也開始抱團,分享被僅退款之後,商家該如何掰赢一回。甚至,還出現了職業代訴人,輔助商家起訴。
至于如何代訴,工作人員表示," 全程不收費,所有費用我們墊付,起訴成功後返你貨款和 100 元,其它我們得,敗訴或者消費者找不到的我們自己承擔損失,你隻提交訂單過來就行。"
" 訴訟證據準備列表主要包括買家信息、商品快照、商品交易記錄、商品退款記錄、商品物流信息。" 他特意強調," 盡可能多能夠證明買家惡意退款的佐證,包括但不限于聊天記錄、通話錄音、短信截圖。"
不過,維權心切的商家,在尋求職業代訴人幫助時也需謹慎,避免上當受騙。
平台顧此失彼
平台主張維護消費者權益無可厚非,但在通過消費者 " 僅退款 " 申請時,也需仔細辨别,以免由于誤判給商家帶來損失,顧此失彼。
網購平台發展至今,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措施愈發完善。而如今,這種安全感卻被一些消費者利用,衍生出 " 僅退款不退貨 " 的鬧劇。如何在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保障商家的權益,成爲平台亟需解決的問題。
其實,當消費者與商家發生糾紛時,平台并未缺席,而是充當和事佬的角色,試圖解決雙方矛盾。在雙方的聊天框中,當平台自動識别到商家沒有處理好消費者問題,就會主動介入處理。
平台提供的處理方式也并非一種,但其中最顯眼的是 " 全額退款 " 選項,且消費者可以自行處理商品," 其他退款金額和方案 " 則由于不明顯,通常會被消費者忽略。與此同時,商家則處于禁言狀态,無法與消費者及時溝通。
當消費者 " 同意全額退款 " 之後,商家解除禁閉,但爲時已晚。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矛盾非但沒有解決,反而再次升級。
不過,除了主觀惡意 " 僅退款 " 的消費者,也有一些無意 " 僅退款 " 的群體。
" 我以爲是商家同意平台返還退款,誰知道是商家自己卻不知道。" 經常在拼多多網購的消費者張璐表示," 我看到聊天框裏跳出了這個鏈接,就點了一下。" 在發現選擇的是 " 同意全額退款 " 後,張璐覺得有一些不妥,随即與商家溝通,向其返還了大部分商品費用。
像張璐這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一些消費者向商家反饋問題時,并非想要全額退款,隻是想要商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也有消費者,因爲無意點擊 " 同意全額退款 ",被商家起訴。随後雙方解開誤會,消費者向賠償商家其所獲得的退款,并在社交平台上告誡大家不要輕易點擊 " 同意全額退款 "。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平台在介入雙方協商的過程中,事先有無責聲明,因此若雙方不滿處理結果,平台不承擔責任。
根據拼多多服務協的規定," 拼多多并非司法機構,僅能以普通或非專業人員的知識水平标準對各方提交的材料信息進行鑒别,若您與相關方之間發生糾紛并希望拼多多介入處理,拼多多對交易糾紛的調處完全是基于您和 / 或相關方的委托,拼多多無法保證交易糾紛處理結果符合您和 / 或相關方的期望,也不對交易糾紛調處結果及賠付決定承擔責任。"
電商平台爲了留存用戶爲其提供保障無可厚非,但不該接受部分消費者的無理要求。商家作爲平台的 " 羽毛 ",也需要被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