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央視資深乒乓球記者,年近六旬的李武軍,在農曆新年遭到飯圈粉絲們的圍堵。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李武軍被批評的原因,來自他在報道國乒女隊比賽時所寫下的新聞内容——
" 孫穎莎首場爆冷,中國隊出師不利。"
李武軍新聞報道标題截圖
乍看之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新聞标題,是基于賽事進程的 " 客觀描述 ":作爲蜚聲國際的 " 小魔王 " 孫穎莎,在比賽中 1-3 輸給了實力和名氣均明顯弱于自己的印度選手艾希卡 · 穆克吉,描述爲 " 爆冷 " 并不爲過。
而在孫穎莎的粉絲眼中,這段内容,不僅不是對事實的客觀描述,反而帶着主觀惡意,甚至還被認爲有引導網暴運動員之嫌。
一個過往看來并無不妥的描述,産生了兩種截然相反、甚至對立的解讀,這種在當今體育圈越發常見的情況,究竟緣何而起?
飯圈思維與競技體育的原生矛盾
原來,在這些粉絲看來,這段新聞的内容,存在着三個問題——
首先,輸球并不隻有孫穎莎,還有王藝迪,可是李武軍的這個文章标題,卻使得聚光燈的焦點完全打在了孫穎莎的身上,無端給運動員制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其次,孫穎莎雖然在第一盤裏輸了球,但卻在關鍵的第四盤頂住壓力取得勝利,爲最後國乒女隊的大逆轉做出重大貢獻,李武軍隻拿輸球來說事對孫穎莎太不公平。
最後,運動員在關鍵場次輸了球本來就很難受了,不應該再在輿論上進行引導撻伐,而更是要以鼓勵爲主。
以上這些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可當我們回過頭把李武軍發的新聞再看一遍時,依然很難琢磨出粉絲所說的這些意思來。
其實,标準的飯圈思維當中,其底層邏輯裏有一個不可觸碰的大前提—— " 偶像無錯 "。
正是基于這一前提,是否了解一項運動的發展規律、不重要,是否能看懂比賽、不重要,是否收獲雙方選手的激烈對決的觀賞性、不重要 …… 反而任何對于偶像的描述,隻要粉絲們覺得會産生負面評價的,都會被視爲對偶像及整個粉絲群體的攻擊。
勝負、排名、晉級或出局等等通過比較的環節,是競技體育的生态法則,雖然赢家隻有一個、但對結果的評價卻因人而異、豐富多元,飯圈邏輯的 " 一元論 " 自然而然與之形成矛盾。
于是,李武軍的表述雖然是客觀事實,但這條新聞在部分粉絲眼中,馬上會被解構成爲以下的邏輯遞進:
莎莎輸球了——輸球是不好的事情——這個人在散播對莎莎不好的事情——必須馬上阻止他!
再舉一個例子。
當紅偶像王鶴棣近日在 NBA 全明星賽周末的名人賽中大放異彩,替補登場砍下 18 分 3 籃闆 1 助攻。
王鶴棣在 NBA 全明星周末的名人賽上表現不俗
這則短新聞,普通人看過之後,第一反應自然會是 " 王鶴棣好厲害 "。
但如果換個角度,代入飯圈粉絲的底層邏輯之後,便會下意識地覺得這則新聞是有問題的。
爲什麽刻意點出王鶴棣是偶像,爲什麽不承認他是演員?
爲什麽刻意點出是 " 替補登場 ",是不是在暗示他的咖位不夠?
說到這裏,大家應該很清楚了,隻要 " 偶像無錯 " 的認知不可動搖,飯圈粉絲們看待任何一件事情的視角,必然會與外部世界産生認知上的差異甚至是鴻溝。
于是,在普通人看來明明是很客觀的表述,在部分粉絲的圈子裏就會被認爲是蘊含着惡意的主觀描述。
同一件事,在兩個群體的眼中,不了解對方思維的底層邏輯,最終造成了叙事上的割裂,這種割裂,就成爲了紛争的源頭。
新時代造就的新問題
飯圈文化并不是什麽新産物了,爲何在近些年裏,飯圈風氣會愈演愈烈呢?
要弄清楚這一點,我們首先就要去理解,普通的體育迷追星時,喜歡的是體育明星的哪一點?
健康陽光的形象,賽場上頑強拼搏的作風,當然最重要的是,過硬的業務實力、換言之也就是成績。
體育明星,天然意義上就是優質偶像。
像我們所熟知的,科比、詹姆斯、梅西、C 羅等等體育明星,在全球範圍内都有着大量的擁趸,其中也不乏狂熱群體。
在過去,這些傳統的體育粉絲會更專注于去欣賞運動員們在賽場内的表現,他們更願意去談論科比今天拿了多少分,梅西過了幾個人,納達爾紅土場是不是又赢了 ……
至于場外的那些花邊新聞?就僅僅隻是花邊而已,并不會喧賓奪主。
但網絡時代、尤其是流量時代到來之後,消費者每天能夠接收到的信息有了指數級的增長,單單是運動員在賽場裏的表現,已經不再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 " 信息 " 的需求。
于是,各種各樣的場外新聞也随之被填充了進來。
相比于過去,我們會看到一個個從賽場内到賽場外、被媒體解構得更爲徹底的運動員——
C 羅社交媒體發文展示自己備戰亞冠比賽的訓練情況
比如 C 羅,或許他未必會是迄今爲止最爲成功的足球運動員,但他一定是迄今爲止商業化最爲成功的運動員。
過去球迷們隻能在報刊和紙媒文學作品裏,才能讀到的貝利與馬拉多納勤奮練習的文字章節,如今隻要打開手機,就能通過短視頻看到 C 羅每日裏是如何地勤勉自律,他吃什麽,他練什麽,他關心什麽,他思考什麽 ……
他是偶像,但不是泥偶木像,而是活生生的、觸手可及的。
并非隻有 C 羅,如果願意的話,我們還能舉出更多的例子:
谷愛淩和福原愛從小到大的成長史,我們如數家珍;伊爾卡迪與旺達之間狗血愛情故事,我們信手拈來;桑喬在曼聯吃不上飯的悲慘遭遇,我們了如指掌。
在職業體育的曆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刻,粉絲與偶像之間的距離能變得如此接近,網絡和視頻将虛拟和現實的分界線變得無限模糊了起來。
如此土壤下,培育出來的粉絲,其忠誠度自然遠非過去所能及。
這樣的情況下,資本運作選擇将運動明星進一步偶像化,并以此來收割圈外粉絲,便成爲了幾乎沒有任何意外的合理選擇。
普通的體育迷更聚焦比賽,一般會關注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的表現如何、會持續關注比賽的結果,甚至會去複盤比賽過程。
體育飯圈的粉絲們,關注的東西會更爲具體得多——比如偶像什麽時候開始比賽,搭乘的飛機是幾點,住的酒店在哪,比賽裏穿的衣服和鞋子是什麽 ……
王楚欽推行李箱出門,遭到一位女粉絲的圍追堵截
他們不需要喜歡這項運動,甚至也不一定要了解這項運動,而隻是單純地将這些優質的運動員當成了某種情感投射的寄托,他們所追求的,是與運動員共同成長的深度參與。
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議?
但說到底,職業體育的本質也不過是一場商業演出秀,運動員用出色的表現來換取酬勞和回報——如果不需要太過賣力的表演也能獲得回報的話,又有多少人能夠硬氣地表示拒絕?
飯圈滲透體壇,對立不如理解共存
更爲現實的是,對于許多冷門類的體育項目而言,一位明星運動員的價值幾乎是不可估量的。
過去半年裏最熱門的體育網紅運動員之一——吳豔妮,盡管行事風格飽受诟病,但無法否認的是,因爲她的存在,女子 100 米欄這個過往無甚聚光燈的項目,才受到了空前的關注。
在這個時代,流量,在很多意義上,等同于商業價值、就是錢。
今日之國乒,在年輕人群體裏的熱度之高,完全不遜色于足球、籃球這些更爲主流的運動項目,這股熱度的源頭,恰恰來自于裏約奧運周期,劉國梁主動擁抱時代、将 " 龍虎蟒 " 組合主動包裝推向市場,通過社交媒體吸取圈外流量,進而擴大國家隊甚至是整個項目的影響力。
國乒嘗試多年的推廣乒乓球策略,終于在短視頻和社交媒體交疊發展的時期,迎來了巨大的成功。國乒全隊的流量扶搖直上,明星球員的商業價值亦是水漲船高,身價一時甚至能比肩許多二三線影視明星。
通過流量包裝,國乒吸收了許多的圈外粉絲,其中轉化爲乒乓球迷的更是不在少數,極大地推動了國内乒乓項目的發展。
但命運的饋贈往往早已标價,享受了流量的紅利,就要面對流量帶來的反噬。
長時間關注國乒的朋友都有所耳聞,李武軍被飯圈網暴,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21 年,李武軍報道國内乒超聯賽時,因驚歎周啓豪對王楚欽連斬 19 分,就被王楚欽的極端粉絲們用各種惡毒的留言逼得隻能關閉了評論。
李武軍 2021 年社交媒體被 " 網暴 " 截圖
仔細回憶的話,類似的惡劣事件還能列舉出許多——
樊振東的酒店房間被瘋狂的粉絲非法入侵;王楚欽在機場通道被粉絲怼臉強拍怒而出言斥責;王藝迪取代陳夢成爲亞運單打之後被粉絲網暴 ……
正所謂,過猶不及也。
一手将流量引入乒乓球的劉國梁,也終于意識到了飯圈文化的侵蝕對國乒的危害,于是果斷出手,在近期公開表示将對國乒進行整頓,自覺抵制飯圈文化。
這樣的事情甚至不僅僅發生在乒乓球項目裏。
女排這邊,因爲朱婷和國家隊之間目前微妙的關系,早就成爲了極端粉絲拱火的地方,每次朱婷落選國家隊的新聞一出,社媒上立刻會成爲球迷、粉絲以及和黑子之間的多方罵戰,以至于朱婷去給好閨蜜姚迪過個生日,也被變着花兒揪出來批判一番—— " 怎麽能穿那麽貴的衣服,你是不是忘了自己是農民的女兒?"
飯圈無孔不入體壇,看似令人聞之而色變,該如何應對?
說難倒也也不難,粉絲心中偶像大過天,因此正主表現出應有的強硬,自然也會對粉絲行爲産生一些約束。
比如去年年底,短道速滑隊的林孝埈選手在北京站裏表現不佳,可護主心切的粉絲們卻将他失常的原因歸咎于隊友和教練莫須有的迫害,對着他們就是一頓輸出。
這樣的行爲激怒了林孝埈,他立即激動地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怒罵了這些極端粉,并表示自己根本不需要這樣的粉絲——這才把事情多少平息了下來。
林孝埈在社交賬号發聲,希望個别粉絲停止不理性行爲
正如我們在前文所指出的,在這樣一個萬物皆流量的時代裏,體育迷裏會出現飯圈粉絲是一件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盡管他們擁有與普通體育迷完全不同的底層邏輯,并且極爲擅長與其他人争個面紅耳赤,但與此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充滿熱情,忠誠度高,且消費意願強,願意爲了偶像所處的運動項目掏出真金白銀。
徹底與飯圈粉絲切割,不僅意味着運動項目與流量割席,更意味着經濟上的必然損失,對于已經建立了市場與口碑的運動項目與明星運動員來說,自然不會在意,可對那些冷門的項目或者二三線的體育選手來說,卻真有宛如割肉之感。
如此一刀切,既不必要,也不明智。
寫下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是爲了評判飯圈文化,或者呼籲抵制飯圈文化,恰恰相反,而是試圖通過探尋飯圈粉絲的叙事邏輯,将這一切攤開在明面上,實現某種程度上的互相理解。
普通體育迷不必因爲自己了解項目、了解比賽規則,因爲專業性,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看輕其他粉絲群體。飯圈粉絲們也應該多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與常識,了解偶像的同時,關注偶像所在項目和發展情況,不當 " 毒唯 "(指隻喜歡自家偶像,厭惡并傷害偶像身邊其他人的不理智粉絲)。
少一些戾氣,多一些平和。
畢竟,LOVE & PEACE 也是體育運動倡導的核心主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