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2024 年,無疑是 AI 應用爆發的一年。
大大小小層出不窮的應用産品湧現出來,亂花漸欲迷人眼,同一功能的産品甚至有十幾款甚至幾十款。
矽星人編輯部在年底,展開了一場激烈地讨論,究竟誰才是創作者最得力的 AI 助手?
最終,我們發現,不同的産品似乎隻能解決某一個單點的工作環節,要想把所有的工作流在一款産品上解決,得出的答案是:沒有。
真的沒有麽?
在 2024 年年尾,豆包電腦版 " 悄咪咪 " 的進行了一次重大更新,将豆包的屬性,從一款從前以對話爲主的産品,變成 AI 浏覽器、文章編輯器、AIGC 生成的 All in one 産品,相較于此前碎片化的工作流,如果能在一款産品中完成所有環節,效率無疑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今天,我們就挑戰隻用豆包,不切換到任何一款産品,能不能完成高效創作。
做款不一樣 AI 浏覽器
熬了三個通宵,開了幾十個網頁,互聯網上的資料五花八門,要在信息海洋裏高效地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創作者們都知道,這裏面門道有多深。
當我們習慣性地打開浏覽器搜索時,卻發現豆包不僅支持 AI 搜索,也搖身一變成爲了一款浏覽器,對于官網信息、财報、論文等一手資料源,可直接查找。當我把原來浏覽器裏的書簽一鍵導入無縫切換後,在使用體驗上,幾乎和 Chrome 沒有任何差别。
當 AI 與搜索開始結合,AI 搜索在過去的兩年裏演化成了兩種形态:一是 LLM 本身具有搜索能力,在對話中通過搜索實時信息來生成準确回答;二是以 Perplexity 爲代表的一類專門負責 AI 搜索的獨立産品,無法直接生成内容。
當然,這兩種形式對于用戶來說相對便捷和無感,但往往隻适用于二手信息的檢索,對于搜索工具、服務、或者一手信源時,仍然需要打開浏覽器,解決不了全部的問題,這也就導緻了,創作者在 AI 搜索後,仍然需要通過傳統搜索的方式來補充和确認信息。
在豆包電腦版裏,不僅将上述兩種形态結合在一起,同時也考慮到使用場景中的真實需求,保留了浏覽器的原生能力。
讓人驚喜的是,雖然功能極爲複雜,但通過豆包的産品能力,依然保持了簡潔的頁面、簡單的操作,哪怕是新手也能直接操作。
當我們提出一個準确地問題,需要高效地整合型的,直接獲取答案,可以選擇直接 " 問問豆包 ",進入到對話頁面。
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對現有的信息進行整理,來形成思考的鏈路,這時我們可以直接選擇 AI 搜索,同時在 AI 搜索中,點擊右上角「回原網頁」便可以跳轉回百度搜索頁面。
但豆包電腦版浏覽器功能并不是隻爲了構建浏覽器本身,更重要的是,有了浏覽器作爲載體,浏覽中可以更方便地調起 AI 協助。
比如在研究 AI 技術的過程中,創作者經常會查找和閱讀許多論文,但外行看總是一個頭兩個大,對于很多名詞的翻譯和理解并不準确,豆包中配備學術搜索功能,在浏覽中可随時劃線 AI 搜索,翻譯原文。
文字是搞懂了,但一涉及到圖形演示或者數學問題,又犯了難。
在豆包電腦版浏覽器功能中配備了「截圖搜索」這一功能,在某一部分圖像看不懂的時候,可以直接截圖,使用豆包分析其中含義。
如果想快速高效地浏覽一篇論文,也可以對網頁進行總結,直接生成腦圖,幫助我們快速了解論文裏的複雜信息,同時可以針對網頁内容進行音頻播放,擴大使用場景。
除此之外,豆包還考慮到了,除了文字内容,創作者往往也需要大量浏覽音頻博客和視頻一類更複雜的内容形式,豆包電腦版浏覽器功能升級了理解圖片和視頻的視覺理解能力。
最近兩周,整個科技圈都在跟進 OpenAI 的實時轉播, 恨不得逐幀觀看反複研究。通過豆包電腦版浏覽器功能觀看視頻,能夠理解和總結視頻,甚至能夠通過搜索關鍵詞直接定位視頻内容,就算落下了幾天也不怕,在研究中也可以精準地搜索到 "Sam Altman 的原話 " 或者 " 關于 o1 有哪些更新 ",再也不必憑着記憶一幀一幀地找視頻了。
搜索、浏覽、翻譯、整理總結,在全新的豆包電腦版浏覽器功能裏,查閱資料變成了一件更簡單的事。更讓編輯部感慨的是,相比于在 Chrome 裏按一堆插件,豆包電腦版浏覽器功能好像更懂 " 我 " 的需求,也更加便捷。
邊寫邊查邊改,不讓電腦屏幕忙到冒煙
從前,搜索和撰寫必須在不同的産品裏,從網頁裏把有效信息提取出來,進行整理和加工。
這就導緻了電腦屏幕往往被分成兩塊,或者安裝多塊屏。
而這不單單隻是效率問題,兩邊複制粘貼,兩個頁面來回切換,經常會出現 bug 和格式錯誤,影響創作内容的準确性。
相信每一個創作者都經曆過這樣的 " 痛 "。在 AI 來了以後,本以爲能提效的我們發現又更多了一個修改環節:查資料——大模型寫初稿——複制粘貼在編輯器中——人工修改。
這個過程産生了一個更長的鏈條,中間無形的效率損耗非常大。
那麽問題來了,能不能一邊查一邊生成,還能一邊改?
豆包電腦版推出了「對話+編輯」一體的編輯器,頁面形态與 ChatGPT Canvas 類似,但使用起來更符合創作者創作習慣,細化了産品功能,AI 生成和創作者修改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打開了一種新的人機寫作方式。
矽星人提前内測了豆包的編輯器功能,在對話入口或幫我寫作入口輸入寫作指令字數大于 300 字時便可自動觸發編輯器,無縫絲滑切換到寫作模式,在一個頁面幾乎能搞定所有難題。
左邊是自由對話頁面,在左側對話框提出框架需求在右側生成一份更詳盡的框架,并通過多輪對話來完善框架内容,分點、分層次、清晰有序的展現文章的邏輯和結構。
在豆包生成初稿後,創作者可以對生成的内容進行二次創作和編排,在創作中,如果對某一段落不滿意,可直接在對話中提出修改意見,進行局部的修改并在文中直接生成,不會像傳統 AI 那樣,重新生成一篇全新的文章,産生過量文字使得最終的寫作效率降低。
左邊提出需求,右側爲生成結果
當然,在編輯器中創作者也可以随時 AI 改寫和自主修改,支持對全文或指定段落句子進行擴寫 / 潤色 / 縮寫等 AI 改寫功能,也可自定義提示詞,僅修改目标段落或句子,進行自主替換。
比如第一段豆包的生成結果稍微口語化,我們需要更嚴肅的商業報道時,通過 Prompt 将其調整爲更加書面的文本,并可以自由選擇整段替換或部分替換,提高了編輯的靈活性。
我們發現,每一個需求豆包編輯器都能夠生成一份獨立的文檔雲端存儲,方便後續找回。
最後,我們可以使用全文優化的功能,對剛剛分段修改後的文章的語言重新潤色一遍,來保證文章的整體性和一緻性。
圖爲全文潤色後的生成結果
當超出了文章的範疇,比如寫研報和論文,則需要更強的邏輯結構和關聯性,豆包的分步驟寫作功能,支持萬字以上超長文本的寫作,并支持三級标題,将複雜任務結構化拆解,創作者可以對大綱的每個部分進行細節修改,直到滿意爲止。
在分步驟寫作中,AI 撰寫也可以變得越來越 " 像你 ",将作者過往的作品發給豆包,豆包即可模仿語言風格和文章調性,進行更加個性化的生産。
這些表面上看似獨立的能力,實際上都是在服務于同一個目标:确保生成内容的高度可用性。從輔助創作到直接生成可用的成果,AI 正在重塑人機交互的全新方式。
從産品形态來看,豆包編輯器與 10 月份 OpenAI 推出的 Canvas 編輯器的頁面布局類似,二者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将「對話」和「編輯」功能集成的形态,構建一種全新的人機協作範式,來試圖打開 AI 和人類共創的時代。
懂事的 AI 編輯器,連圖都不用自己找
在圖文創作過程中,圖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大多數文字工作者而言,雖然撰寫文字内容相對容易,但尋找合适的圖片素材往往望而生阻。
特别是在要求圖片與上下文語境相符,且不涉及版權問題的情況下,尋找适合的素材更加艱難。
過去我們常常通過文生圖工具進行二次創作,但這需要重新編寫 Prompt,有時還會因爲不熟悉專業術語而産生亂碼,使得生成的圖像根本無法用于文章之中。
懂事的豆包編輯器,連配圖也能夠聯系上下文語義和對整篇文章的掌握,理解和生成更适合的插圖内容,甚至不用提出 Prompt。
在編輯器中,直接點擊➕,即可調用全網搜圖或 AI 生圖能力,甚至不用提出新的提示詞,根據上下文語義,對于 " 靈感的創意工坊 " 這個比喻,生成了帶有魔法的提示闆。如果對于生成結果不滿意,可重新生成新的圖片。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對話中直接提出新的提示詞,來更準确的描述圖片信息。如上圖,豆包生成了 "AI 搜索:信息的高速公路 ",根據這個創意,我們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圖片構思,随機豆包的插圖功能生成了四張插畫風格的插圖。
相信眼尖的你也注意到了,沒錯,在豆包電腦版中,也上新了此前 " 可控中文生成的能力 "。豆包精準的生成了帶有信息字符的高速公路,甚至在 4 張圖片中,分别放在了不同位置。
不過,對于以圖像爲主文字爲輔的創作者來說,對于圖片的二創往往是常态,比如下面這張圖中,明顯廣告牌中出現了亂碼,我們分别使用了 " 區域重繪 " 能力,提出了新的 Prompt,将廣告牌變成了樹," 擦除 " 和 " 擴圖 " 三種不同的修改方式,對下圖進行了實時編輯,最終保證可用的效果。
當然,基于圖片和文字這兩種比較基礎的内容形态,據悉緊跟着豆包電腦版還将上線 PPT 生成能力,打工人的天菜能力終于要上線了!
另外,萬衆期待的視頻生成的能力也在内測中了,剛剛 OpenAI 在 Canvas 中更新的代碼能力,也可以小小的期待一下。
至此,豆包真的是集搜索、寫稿、生圖、視頻爲一身,不知道各位認爲這次的挑戰是否成功呢?
結尾:
新石器時代,人類首次将木斧、錐器、火石等工具集成到一起使用,孕育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工具革命。如今,AI 驅動的 All in One 平台出現,将多種功能融爲一體,爲知識創作帶來了深刻的變革。
不同于過去工具割裂的狀态,All in One 平台正在重塑創作者的思維和創作方式,開啓了全新的創作範式。創作者不再被工具所局限,反過來工具組也在重塑人類的認知方式。這不僅提高了創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催生了人機深度交互的創作模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一個 AI 爆發的新時代,用戶都是 " 用腳投票 ",All in one 的背後也是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下都願意選擇豆包的一種自然的結果。一方面,多模态的輸入、多端的部署,讓豆包在用戶身邊無所不在,問問豆包最快、最及時。
另一方面,問問豆包最 " 快 " 也不僅是速度上的,更是因爲有效,用最簡單、最直觀的方式給出答案。不需要再花心思去翻書或者上網搜索,隻需要提出問題,尤其在豆包電腦版集成了幾乎所有能力後,真正做到了什麽都問問豆包。
All in One 平台的無縫集成,标志着 AI 輔助創作向成熟階段邁進。它彙集了人類智慧和 AI 能力,爲知識生産力帶來新的大規模提升。這不隻是簡單的功能集成,更是 AI 輔助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