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國民經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凱風,
文章摘要
經濟大省肩負穩經濟重任,多領域發展各有側重。
• 經濟大省擔負全國經濟增長重任
• 各省重點發展領域不同,創新驅動成趨勢
• 東西部協作,保障能源與糧食安全
剛剛,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内生産總值(GDP)94.97 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4.8%,其中,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長 4.6%。
今年年初制定的GDP 增長目标爲 5%左右,而最近的要求是 "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标任務 "。
2024 年隻剩下最後一個季度,這意味着拼經濟有着前所未有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因此,近段時間一系列超預期政策的密集出台,股市樓市的蠢蠢欲動,不是沒有緣由的。
而要完成經濟目标,經濟大省勢必要挑起大梁。
日前召開的重要會議強調,要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
自 2022 年官方首提 " 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 "," 經濟大省 " 頻繁出現在重要會議中,成爲宏觀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熱詞。
經濟大省,何以挑起大梁?哪些省份,要主動擔起重任?
一
哪些省份稱得上經濟大省?
所謂經濟大省,并無統一定義,但首要在 " 大 ",即 GDP 總量之高。
經濟總量之外,在工業、外貿、投資、消費等領域的重要性,同樣不可或缺。
有媒體将 GDP 十強省份都歸爲經濟大省之列,還有機構将北京、上海一道納入其中,這可以稱爲廣義上的經濟大省。
如果從" 勇挑大梁" 的角度來看,從" 帶動和支柱作用 "來看,從穩經濟的角度來看,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大省,不會這麽多。
在此前召開的經濟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上,共有6 個省份與會,包括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
這是 GDP 總量最高的省份,也是人口最多的省份,經濟總量合計占全國的 45%,人口規模合計占全國的 40% 左右,堪稱國家經濟發展的 " 頂梁柱 "。
不過,如果從财力淨貢獻的視角來看,經濟大省的範圍又有所不同,東南 5 省市的重要性極爲凸顯。
此前召開的相關座談會提出,東南 5 省市要繼續挑起國家發展、穩經濟的大梁,發揮保障國家财力的主力作用。
當時與會的東南 5 省,分别是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和上海。
因此,整體來看,就 GDP 總量之大而言,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等 6 省是當之無愧的經濟大省。
單從 GDP 總量看,6 個經濟大省 GDP 合計達到 55.8 萬億,占全國經濟比重進一步上升到 44.5%,而人口規模約占全國的 4 成。
如果考慮到工業、外貿、科創、綜合财力等多方面,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 7 個省份最爲突出。
這些省份是财政轉移支付的主要來源地,以全國 1/3 以上的經濟體量,創造了 40% 以上的财政收入,貢獻了近 80% 的财政淨上繳額。
無論如何,經濟大省不是簡單的榮譽稱号,也不隻是戰略地位的體現,更是責任和擔當。
二
經濟大省,何以挑起大梁?
日前,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等省份紛紛表态,全力以赴保持經濟穩健運行,更好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責任。
在關于經濟社會發展目标任務的相關表述上,廣東、四川與國家層面一緻,關鍵詞是 " 努力完成 ",江蘇浙江是 " 堅定不移 ",山東河南則是 " 确保 "。
從各自的年度目标來看,廣東、江蘇、山東都是 5%,浙江、河南是 5.5%,而四川則定到了 6% 左右。
這些差異的背後,既與經濟增長的現實不無關系,但更在于經濟處于不同階段,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政策着力點也存在明顯差别。
因此,從短期來看,擴大消費、促進投資、穩住外貿是共同的選項,這對于作爲消費和外貿大省的廣東、江蘇、浙江來說更是如此。
但就長遠發展而言,不同經濟大省有不同的側重點。
作爲經濟第一大省,廣東走在産業升級的最前沿,早已告别傳統的要素驅動模式,而轉向創新驅動,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廣東的第一要務。
對于廣東來說,坐擁全球第一大科技集群,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連續 9 年第一,正是廣東未來穩守經濟第一大省的底氣。
對于江蘇、浙江來說,民營經濟發達、區域差距較小是共同的優勢所在,也是抵禦地緣沖突和國際經貿變局沖擊的重要支撐。
從經濟發力點來看,江蘇的重點在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制造等産業,而浙江的重點在于數字經濟。
山東則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如何在保障重化工業優勢的基礎上,打造更多新興産業是關鍵。
此前,山東方面表示,預計 " 十四五 " 末,山東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将突破 10 萬億元大關。
這意味着,北方第一個 10 萬億大省即将誕生,無論對于緩解南方差距,還是爲北方地區打造經濟重要增長極,都有積極意義。
四川、河南還處于大投資大基建持續加碼的階段,且各自獲得一系列政策加持。
河南短期受制于 GDP 數據擠水分、蘋果手機産業鏈調整等影響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坐擁超大規模人口優勢,疊加中部崛起等概念,加上新能源産業鏈逐步崛起,未來仍舊可期。
與之對比,四川堪稱近年來最大的政策高地之一,疊加西部大開發、中國城市群第四極、中西部産業轉移、國家戰略腹地等概念,加上來自東部的天量轉移支付,發展自然如虎添翼。
當然,無論哪個省份,都不能隻着眼于自身發展,而要立足全局,要爲全國穩經濟貢獻一己之力。
三
經濟大省有經濟大省的重要性,其他省份也有其他省份的特殊之處。
中國有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和财政大省,也有糧食大省、能源大省和電力大省。
沒錯,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東部經濟大省,是全國财政轉移支付和養老金統籌調劑的最大貢獻者。
但也要看到,正是無數中西部省份、東北省份,在挑起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的大梁,通過非市場定價,助力東部地區的發展。
西電東輸、西氣東送、北煤南運、北糧南調,都是典型體現。
從能源電力來看,山西、内蒙古、陝西的煤炭,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的水電,都有力支撐了東部地區的發展。
從糧食來看,黑龍江、河南、山東、内蒙古、吉林、遼甯、河北等 7 個北方省份,糧食總産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所以,既要看到東部經濟大省的貢獻,也不能忽視西部和北方省份對于經濟基本盤的重要性。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東西協力,南北協同,共同維護好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産業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正所謂,大國優勢,在于全國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