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竹聲聲辭舊歲,又是一年新春到。
先給大家拜個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昨晚的朋友圈可真熱鬧,除了曬年夜飯,就是放鞭炮,然而曾經占據中國人民年三十生活非常重要的春晚,卻變得無人問津起來。
尬。
看看熱搜,這是很多人對于今年春晚的評價,尤其是語言類節目。
往年蔡明、郭達、宋丹丹、趙本山、牛群、潘長江、馮鞏、牛莉等小品演員集體缺席。
而被視為将扛起春晚語言類最後希望的沈騰、馬麗也在命題作文裡有些施展不開拳腳。
所以今天咱們來個複古盤點專場,小妹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近 20 年裡,讓我們出腹肌的經典小品。
1
1993 年《拍賣》
馮鞏、牛群
20 年前這段相聲可是讓很多人第一次認識到了拍賣,而且語言類節目一般很少能和觀衆真正互動起來,大多數都是通過主角的喊話,讓觀衆鼓掌和起哄。
但《拍賣》真實讓觀衆參與進來。
尤其是當時剛剛透紅半邊天的趙本山還花了 5 萬塊錢買下了當時國足主教練施拉普納的一根白頭發,可謂是全場的高潮。
對比現在相聲完全就像是背誦課本自說自話,《拍賣》真實做到了讓觀衆樂在其中,也讓牛群和馮鞏的合作成了當年春晚的最大驚喜。
2
1994 年《大變活人》
朱時茂、陳佩斯
春晚的魔術一直以來都備受争議,最簡單的原因,揭秘。
每年的魔術節目一結束,魔術師是怎麼變的,如何迷惑觀衆的,等問題都會刷爆互聯網。
但要說将小品和魔術結合起來的鼻祖,還得是《大變活人》。
其中最為經典的橋段就是将一個美女塞到炮筒裡,然後一聲巨響,這位剛剛還在炮筒裡的美女突然出現在觀衆席上。
又一個炮聲,同樣的位置又出現了一個美女。第三聲炮響之後,台上已經站了三位長相一模一樣的美女。
好家夥,看過諾蘭導演的《緻命魔術》的觀衆肯定猜得到這個魔術用的是三胞胎。
但上映于 2006 年的《緻命魔術》可比《大變活人》晚了整整 8 年。
而且敢把炮筒放在春晚舞台上,也是後無來者了。
3
1995 年《如此包裝》
鞏漢林、趙麗蓉
經典永流傳,好的小品就算是放上 20 年再看也是新的,說的就是《如此包裝》。
這個小品将營銷公司為了流量把網紅藝人包裝成不倫不類的現象,諷刺得是淋漓盡緻。
尤其是配合上趙麗蓉老師的精彩表演,現在再看也是發人深省。
兩位在 1996 年再次合作了《打工奇遇記》,一句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也成了無數中國人印刻在童年裡的 RAP 記憶。
編劇咋也想不到,這句話在十幾年之後竟然成了網友們追捕間諜的暗号。
4
1996 年《機器人趣話》
蔡明、郭達
比起當下人工智能覺醒已經被科幻拍爛的設定,誕生于 1996 年的《機器人趣話》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可惜放到如今性别對立如此尖銳的環境下,這段小品是那麼的 " 不正确 "。
男人花錢買個女人來伺候自己,宣揚大男子主義,不行。
機器人默認的是日本人妻模式的,崇洋媚外,不行。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機器人趣話》也是獨一份了,當然還有郭達的頭發(他後面就秃了)。
5
1997 年《紅高粱模特隊》
趙本山、範偉
雖然這不是趙本山和範偉的第一次合作,但卻是大城市鐵嶺第一次的驚豔亮相。
最為關鍵的是,小品裡的押韻是神仙級别的,雖然諧音梗在喜劇裡不高級,但從趙本山口中說出來就是喜感十足。
尤其裡面還貢獻了至今還朗朗上口的《紅高粱模特隊》神曲。
大棉襖,二棉褲,裡頭是羊皮外頭裹着布。
哪怕是零下四五十度,穿上它咋冷咱也不打怵。
6
1999 年《昨天今天明天》
趙本山、宋丹丹
7
2000 年《鐘點工》
趙本山、宋丹丹
8
2001 年《賣拐》
趙本山、範偉、高秀敏
9
2002 年《賣車》
趙本山、範偉、高秀敏
2003 年《心病》
趙本山、範偉、高秀敏
2005 年《功夫》
趙本山、範偉
2006 年《說事兒》
趙本山、宋丹丹
2009 年《不差錢》
趙本山、小沈陽
趙本山是春晚語言類節目當之無愧的神,他的節目是我們對春晚最深刻的記憶。
雖然他的小品有高峰也有低谷,但坦白說,就算是低谷也是别人不可逾越的山峰。
《昨天今天明天》《心病》《賣拐》是小妹心中好笑小品的 TOP 級别,趙本山貢獻了太多太過的經典名梗。
薅羊毛、母豬的産後護理、要什麼自行車等等等等至今依然是互聯網熱梗。
當然,這裡需要格外介紹一下小品的編劇何慶魁,他的妻子是高秀敏,他本人也曾參演過趙本山主演的《劉老根》。
可以說的趙本山最為經典的幾部作品,都有他的參與和構思。
而且當年據說給趙本山篩選的本子好幾個,創作猶如吃德芙,絲滑到不行。
一晚上能想好幾個,一個不行就斃掉然後選下一個,力求将笑點和表演做到渾然一體。
何慶魁最後一次和趙本山合作的春晚小品是 2010 年的《捐助》。
次年,也就是 2011 年,趙本山和小沈陽、王小利合作的《同桌的你》也成了老趙在春晚的謝幕之作。
2005 年黃宏、鞏漢林——《裝修》
黃宏、鞏漢林
在趙本山制霸春晚小品的那幾年裡,其他小品留給觀衆的記憶空間十分有限。
但其中還是出現了好幾個不錯的作品,比如《裝修》。
大錘 80 小錘 40,以及林永健女裝大佬的形象,讓當年守在電視機前看直播的小妹笑出了豬叫。
這部小品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它完全沒有現在看前面猜後面一根腸子通到底的套路,而是将出其不意、層層反轉一直延續到了最後一秒。
沒有煽情,沒有賣慘,一個農民工和一個摳搜的業主外加一個奇葩的鄰居,這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角色。
不需要講道理,不需要說教,因為這裡全是笑料。
2014 年沈騰、馬麗——《扶不扶》
沈騰、馬麗
其實從 2010 年開始,春晚語言類節目走下坡路已經是不争的事實,而在趙本山退出春晚之後,誰來接棒就成了每年觀衆最愛讨論的話題。
但坦白說,從 2010 年至今讓小妹覺得比較好笑或者比較經典的小品實在屈指可數,非要瘸子裡挑将軍的話,沈騰和馬麗的《扶不扶》當屬其中一個。
這部小品結合了當時社會的熱點——遇到老人該不該扶的問題進行了創作。
雖然内容兼顧社會性和娛樂性,沈騰的表演也加分不少,但和巅峰時期的小品還是無法比拟的。
在回顧完這麼多經典的小品之後,其實不難發現,觀衆最喜歡看的無非是情節自然 + 笑點多。
刻意煽情,制造話題,強行升華的,反而很容易招緻大衆的反感。
每一年我們在吐槽春晚時,都會說不如上一年,結果這句話稀裡糊塗說了快 10 年。
的确,春晚逐年下滑的收視率和影響力,也讓節目組想盡一切辦法留住年輕觀衆。
找明星,說流行語,編排熱點,可事實卻是一次比一次難看,一次比一次尴尬。
我們就想好好笑一笑,這個要求真的很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