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技術派的綠源電動車,被雅迪、愛瑪等注重營銷吸引年輕人的品牌甩在後面,銷量、利潤等指标遠遠落後。
面對智能化的浪潮,綠源也沒有跟上,這或許與綠源創始人、總裁倪捷的認知有關。他認爲,續航焦慮才是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智能、外觀等屬于附加體驗。因此綠源一直押注液冷技術,在智能化、年輕化等方面被指布局不足。
更重要的是,綠源的質量也被诟病。多次被監管部門點名質量問題,黑貓投訴上也是投訴不斷。
沖刺 IPO 的綠源,除了液冷技術,還需要講出更多被用戶喜歡、能跟上時代的好故事。
業績指标全面落後?
沖刺 IPO 良久的綠源電動車,終于迎來了好消息。
2022 年 11 月,綠源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但今年 5 月失效,随即再次遞交招股書。而近日,綠源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這意味着其距離正式上市不遠了。
這家創立于 1997 年的品牌,一直号稱是中國兩輪電動車的創始者。不過,卻被雅迪、愛瑪等後來者超越。無論從市場排名、銷量規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處于落後地位。
如果單看綠源近幾年的營收和淨利情況,還算勉強。綠源的收入由 2020 年的 23.78 億元增加至 2022 年的 47.83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 41.8%;淨利潤由 2020 年的 0.4 億元增至 2022 年的 1.18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 71.2%。
但如果對比同行,那就遜色多了。
在市場排名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 2022 年總收益計,綠源是中國内地市場排名第五的電動兩輪車制造商,但市場占有率僅爲 4.2%;而同年,雅迪、愛瑪、台鈴則分别獲得 26.9%、18.0%、14.7% 的市占率,綠源還不如它們的一個零頭。
從銷量規模上來看,在 2022 年,綠源各類電動兩輪車銷量爲 242 萬台,而早在 2010 年,愛瑪的年銷量就已達 220 萬台。這意味着綠源的銷量剛剛達到行業第一梯隊的 10 年前的水平。
從盈利能力來看,2022 年,綠源的毛利率爲 10.7%,此前也在 10% 上下徘徊。而雅迪、愛瑪、新日的綜合銷售毛利率,在 2022 年分别爲 18.08%、16.36%、13.04%。市場份額不如綠源的小牛,毛利率更是綠源的兩倍,達到了 21.13%。
缺失的第二增長曲線
綠源一直号稱是技術派,重金投入液冷技術;而雅迪和愛瑪雖然創立晚于綠源,但依靠明星代言出了圈,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實現了規模的快速壯大。
另外,面對智能化、高端化的趨勢,雅迪和愛瑪也快速跟進,比如雅迪喊出了更高端的電動車的口号,并且專門推出了智能高端品牌 VFLY。
而面對行業變化,技術派的綠源卻動作慢了。綠源創始人、總裁倪捷認爲,如果把消費者需求的底層公式總結爲 "1+N",智能、外觀等附加體驗即 "N",縱然能爲消費者帶來更便捷的使用感受,但缺少 "1" 的剛性需求作爲 " 基礎架構 ",再多的 "N" 也隻能淪爲 " 空中樓閣 "。而對于消費者的剛性需求來說,主要集中在續航焦慮。因此,綠源還是繼續在液冷電機技術上死磕。
在智能化不足的情況下,沖擊高端自然也困難重重。
根據綠源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受益于銷量的增長,2023 年前四個月,綠源的電動自行車及電動摩托車收益較 2022 年同期分别增加 78.7% 及 42.4%,但每輛平均售價分别爲 1193 元、1638 元,分别下降 4.2%、5.7%。
綠源的收入也面臨着一些波動因素。2023 年前四個月,電動輕型摩托車的銷售收益持續下滑,前四個月的收入爲 2720 萬元,同比下降近 74%,綠源稱主要是由于新國标的實施對電動輕型摩托車的規格施加新限制,導緻消費者喜好改變,令電動輕型摩托車不如其他類型的電動兩輪車受消費者青睐,導緻客戶需求下降。
另外,綠源來自企業及機構客戶的收入也出現波動。這塊業務大部分收入來自兩家主要共享出行服務提供商,但 2021 年下半年以來,兩家主要共享出行服務商因經營策略調整,減少了對供應商的電動自行車采購。因此,企業及機構客戶的訂單于 2022 年減少,導緻來自企業及機構客戶的 收入大幅減少。
在國内市場競争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不少兩輪電動車企業開始大力布局海外市場,綠源也不例外。
根據綠源披露的數據,其與海外經銷商合作,在 37 個國家及地區出售産品。但目前其來自海外經銷商的收入僅占總收入的極小部分,還未形成較大的增長。于 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以及截至 2022 年及 2023 年 4 月 30 日止四個月各期間,海外經銷商産生的收入分别占綠源産品銷售收入 1.7%、1.9%、2.4%、4.0% 及 0.5%。
頻頻被點名,質量欠佳?
爲了宣傳液冷技術,綠源對外打出了 " 綠源液冷電動車,一部車騎十年 " 的營銷标語。但尴尬的是,綠源的品質和口碑卻頻遭诟病,并且經常被市場監管部門點名。
新浪科技統計發現,今年以來,綠源多次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點名,在産品質量抽查中出現不合格。今年 5 月 26 日,2023 年第 1 批抽查結果顯示,綠源的三款車型出現不合格,涉及整車質量、控制系統(過流保護功能)、充電器與蓄電池(蓄電池防篡改)等。
今年 6 月 7 日,公布的 2023 年第 2 批抽查結果,綠源的兩款車型出現不合格,涉及整車質量、控制系統(過流保護功能)、充電器與蓄電池(蓄電池防篡改)。
今年 6 月 28 日,公布的 2023 年第 5 批抽查結果,綠源的三款車型出現不合格,涉及整車質量、充電器與蓄電池(蓄電池防篡改)等。
今年 6 月 30 日,公布的 2023 年第 6 批抽查結果,綠源的一款車型出現不合格,涉及尺寸限值。
由于頻頻出現抽查不合格,今年 9 月 19 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删除北京市電動自行車産品目錄公告(第 35 批)中,綠源的 9 個型号被删除,不得在北京市銷售,是衆多品牌中被删除最多的一家。大多數原因爲 " 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爲 "。
在黑貓投訴上,綠源電動車的投訴量爲 528。涉及電池質量差、續航虛标、中控故障、電動車自燃等。
有用戶投訴稱,自己購買的綠源 s70 電摩存在重大設計問題,嚴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綠源 s70 全系均存在下坡時突然急刹車的問題,并且刹車時間不可控,全部是系統自動的,容易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 綠源客服回複爲正常現象,并且讓我一定要去向監管投訴。綠源此種态度讓消費者寒心,有恃無恐的表現是否是真覺得消費者好欺負嗎?希望有關部門采取措施。所有 s70 電摩均需要召回維修。"
還有用戶表示,綠源電動車小毛病多,例如正常騎行會突然斷電 2 秒,也查不出問題,質量對不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