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IPO 發行節奏趨緩。數據顯示,一季度,31 家公司實現首發上市,低于去年同期 86 家水平;IPO 合計募資 223.68 億元,低于去年同期 961.37 億元募資額;80 家公司 IPO 終止(撤回),超過去年同期 47 家。
企業主動 " 撤單 " 的原因,主要包括業績下滑、行業經營環境發生變化、問詢階段發現了問題等。當然,也有排隊時間太長,沒有耐心等待等方面的原因。無論是業績下滑等企業内在的原因,還是排隊時間太長等外在原因,企業撤回上市申請都是一件好事。至少,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對投資者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在 A 股市場,尚沒有完全建立起高效、有序、嚴厲的市場監管機制,尤其在上市公司退出市場方面,還未對企業形成有效的約束和規範體系,企業進入市場之後,隻要不出現明顯的違規問題,即便業績明顯下滑,也可以在市場苟且偷生,甚至還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再融資。
爲什麽資本那樣喜歡給一些并沒有多少科技含量、也沒有很好産品、更沒有良好市場前景的企業投資,原因很簡單,就是通過市場操作以及燒錢等,将企業做成具有很強概念炒作功能的牟利工具,推動其快速上市,再在上市後快速退出,完成資本投機目的。至于企業上市後有沒有成長空間,能否給市場帶來積極因素,資本投資者是不會過問的,即使是企業實控人,也不會太多考慮這個問題。因爲,他們與其說是企業家,不如說是資本玩家,他們所 " 創造 " 的企業,說到底,就是與資本炒手一起策劃的牟利平台。在目前的 A 股市場,有些企業上市多年,資金募集了數十億、虧損達到數十億、減持套現數十億,營業收入卻未達到數十億,可是,股價卻炒到數百元,這還能算是企業嗎?分明就是資本玩家的道具和牟利工具啊。
也正因爲如此,監管機構加強對企業上市入門的監督,不因實行注冊制就讓大量劣币進入市場,是完全正确的。通過對上市公司違規問題的嚴厲查處、對涉案人員的嚴厲追責、對中介機構的嚴厲監管,從而讓各個層面、各個關口的人員都能對市場、對法律、對投資者産生敬畏感,而不再用 " 闖關 " 的心态對待企業上市,而是用 " 負責 " 的态度對待企業上市,那麽,上市公司的質量就能大大提升。
事實也是,企業上市如果都是 " 闖關 ",就隻能說明上市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是一件痛苦的事,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件壞事。殊不知,企業上市,絕不隻是融資那麽簡單,還要通過上市,對企業發展形成強有力的支撐,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如果企業上市是 " 闖關 ",這些方面的功能就不可能形成,特别是投資者,就有可能被 " 闖關 " 的企業造成嚴重傷害。
企業上市,應該是一種責任、一種态度、一種信心,自然,無論是企業還是中介機構,以及監管機構,都應當把企業上市當作事業來對待,應當用 " 負責 " 的态度對待企業上市,從而主動把關、主動消除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隐患,而不是串通一氣,将企業糊弄上市,給資本投資者制造牟利空間。如此,A 股市場還如何穩定、如何健康、如何可持續發展呢?
也隻有把好入口關,最大限度地減少被資本綁架的企業上市,才能有效堵塞市場的失血點,讓上市公司不要成爲股市的抽血機器,而是造血機器。眼下的 A 股市場,由于被資本綁架和裹挾的上市公司太多,特别是近年來,用概念打造出來的上市公司,絕大多數都是資本的牟利工具、牟利平台,從而造成股市大量失血,投資者、尤其是普通投資者已經很難再爲市場提供足夠的血液,最終導緻市場出現嚴重下跌。
真正有質量的企業,應當鼓勵其上市,并通過上市募集到的資金,給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那些引進了過多資本的企業,則應當嚴格控制其上市,避免給市場增加太多的吸血鬼。股市必須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 " 雙赢 " 的平台,而不是上市公司赢、投資者輸,如果這樣,股市總有一天徹底垮台。記住,是垮台,而不是崩盤,3000 點的中國股市,還沒有崩盤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