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則關于「幼兒園實施全面性教育」的話題,登上了熱搜。
圖片來源:網絡
起因是在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陳玮提出的 # 在幼兒園實施全面性教育 # 提議引發了争議。
人大代表陳玮建議:性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面性教育應利用好幼兒園這一關鍵窗口期。
這個建議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但評論區也不乏大量反對聲音,很多評論都表示「幼兒園開始性教育太早了」「完全沒有必要」「幼兒園小朋友聽不懂」……
甚至還有評論聲音表示,「孩子早熟怎麽辦?」「會不會讓孩子好奇,更早接觸性行爲?」
從這些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對性教育的認知,仍然停留在「性行爲教育」上,性教育的相關話題也都是「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禁忌話題」。
丁香媽媽的評論區就曾有家長留言表示,自己在給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時候,受到了家人的誤解或阻撓。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努力科普性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很多家長也都在積極實踐中,但反對的言論還是不絕于耳,讓人歎息。
性教育 ≠ 性行爲教育
很多人對于性教育的理解太過狹隘
我們來看看這些反對的聲音,大概分爲三種:
觀點一:性教育是性行爲教育,會讓孩子對性行爲更感興趣
這種觀點其實就是混淆了性教育和性行爲教育的邊界,把性教育當成「潘多拉魔盒」,一旦開啓就不可控制。
這其實是大人對于性教育的無知的表現。
對于小孩子來說,性教育不是簡單性行爲教育,或者我們小時候經曆的生理衛生知識課。
給孩子做早期性教育的目的,是要教他們學會正确認識身體,學會正确看待男女關系,如何尊重異性,以及學會隐私是什麽,怎麽保護自己。
它最重要意義其實是對孩子價值觀的教育,讓孩子懂得平等、懂得尊重,這樣的價值觀将會陪伴孩子一生,讓孩子成爲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觀點二:孩子還小,沒必要開始性教育
這樣的理解也是錯誤的。
寶寶在 1 歲~2 歲左右就已經能區别男人、女人的樣子了,2 歲開始好奇兩性間不同的身體特征,3 歲以後,随着對性認知的進一步發展,孩子可能會對他人的隐私部位感到害羞或者不自然,産生羞恥感。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小,回避和孩子談論性,他們會覺得這些是不好的事情,而且對隐私的保護的認知也不夠。
當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時候,他們會不知道怎麽和爸爸媽媽說,甚至不敢告訴爸爸媽媽;這也是很多兒童性侵事件發現時候已經很晚了的原因。
性教育要趁早開始,讓孩子從小意識到,性是一件自然的、普通的事情,并不是一件羞恥的、肮髒的事情,是可以和爸爸媽媽溝通的事情。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觀點三:性教育會引起孩子早熟
這是掩耳盜鈴。
我們身邊真的有很多人會認爲孩子對性一無所知,孩子在他們眼中永遠純潔得像一張白紙。
其實孩子知道的遠遠比你想象中的多得多。
我們缺乏性教育,但卻從來不缺乏獲取性内容的渠道。
廣告、網頁各種信息裏面都會有些性相關内容,孩子們都看在眼裏,隻是他也不好意思問。
我們的回避,會讓他們好奇,更何況,就算你不說,随着孩子慢慢長大,他總會用自己的方法去尋找答案。
性教育不會讓孩子變得早熟、更加随便,反而能讓孩子更加懂得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幼兒園就應該開始性教育
而且越早越好
回到人大代表的建議中,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進行性教育知識适當普及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越早越好。
爲什麽這樣說?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根據「女童保護」統計,2021 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8 歲以下)案例 223 起,受害人數 569 人(未表明具體人數的案例中。)
受害人年齡分布上,223 起案例中,表明受害兒童年齡的有 157 起;表述爲「未成年」「幼女」「兒童」的有 66 起,按照一般學齡段來看,受害人年齡爲中小學學齡段的案例爲 127 起,占比 80.90%。
圖片來源:女童保護
223 起案例中表明人際關系的有 198 起;在 198 起案例中,熟人作案 160 起,占比 80.80%;從「女童保護」近幾年來發布的報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
我們嫌性教育太早,壞人可不會嫌孩子小。
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保護孩子的關鍵一課,宜早不宜遲。
孩子的性教育學校教育很重要
家長更是第一責任人
對于幼兒園開展性教育之外,家長更應該作爲孩子性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的特點,做好性教育。
寶寶在 1 歲~2 歲左右,就已經開始能區别爸爸和媽媽裸體的區别了。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性别的差異能有簡單的區分和認識,這叫做性差異的認知。
寶寶 3 歲以後,随着對性認知的進一步發展,孩子可能會對他人的隐私部位感到害羞或者不自然,這時候的寶寶已經産生了羞恥感。
這個時候,父母和異性孩子相處時就要開始逐漸建立界限,注重孩子對隐私的認知,并開始教育孩子人跟人之間接觸的度在哪裏,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除了我們上面說到的這些,廣義的性教育其實包含了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性别教育和兩性之間的社會教育等等,家長具體可以怎麽做呢?
我們按不同年齡總結清單,大家可以保存起來,逐步進行: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本文專家
胡佳威
合作專家
兒童性教育專家
中國性學會青少年專委會成員
左飛
審核專家
家庭教育咨詢師
策劃制作
策劃:蘭蘭
監制:大力、阿童木
排版:月餅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