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史上打翻身仗的領域有很多,尤其是在高鐵、航天、家電、手機、汽車等領域,幾乎都是從落後實現逆轉甚至反超,比較有代表性的領域是汽車。遙想當年,國人以買進口車為榮,現在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新能源汽車産銷躍居世界第一。
回顧汽車發展曆史,有一些屈辱的故事不忍再提,有一些勵志的故事,讓國人知道,不尊重中國用戶,不敬畏中國市場,任何國際大牌都要吃苦頭的。尤其是在國人當自強、國貨當自強的年代,國人對任何耍大牌的行為都會用腳投票,用實力和利益迫使國際大牌低下他們傲慢的頭顱。
比如,特斯拉穩坐新能源汽車領域的 " 王者 " 寶座,得益于中國市場高達 26% 的貢獻。但是,有一段時間,特斯拉對中國用戶保持了傲慢的姿态,尤其是 2021 年以來的維權和投訴,特斯拉拒不向中國道歉,其中國區總裁更是聲稱:特斯拉沒有辦法妥協!
特斯拉的最大傲慢在于不積極整改信息采集的隐患。國家安全法出台後,中國擔心特斯拉采集的數據放在國外服務器帶來的安全隐患。很多單位、很多地區都開始禁止特斯拉駛入。
特斯拉的傲慢促使國内新能源汽車軍團全面崛起,比亞迪異軍突起,讓特斯拉跌落 " 神壇 "。馬斯克終于開始重視中國市場,親自發推特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已領先世界。
比如,豐田汽車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那個時候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 " 有路就有豐田車 " 的廣告牌。在那個時代,不太富裕的國人瘋搶日本汽車,省油、抗造、便宜。
但是,在受到中國車主的喜愛之後,豐田也出現一系列 " 傲嬌 " 的事件,自從發生那次豐田汽車大規模召回事件之後,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鞠躬道歉,說出了震驚汽車界的五個大字:" 中國最重要 "!
比如,德國大衆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大牌,開桑塔納、奧迪等車型,可謂人們眼中的成功标志,尤其是黑亮的奧迪,幾乎是電視劇裡氣場強大的标配。受到民間和官方追捧之後,德國大衆也曾産生傲慢的姿态,但面對中國用戶的不買賬,大衆總裁範德安終于說出一句發自肺腑的 " 金句 ":中國是大衆的第二故鄉!彰顯德國大衆對中國市場的尊重。
實踐證明:任何國際大牌不尊重中國用戶,終将為失去信任而 " 買單 "!傲慢,不是中國市場的通行證,而是中國用戶的反對票。迫使國際大牌開始尊重中國市場的不僅僅是市場利益,還有國人的自信和國貨的自強。
中國汽車工業早已今非昔比,傳統汽車正在彎道超車,新能源汽車卻已換道超車,比亞迪等民族品牌不但暢銷國内,并且開始揚帆出海,遠銷全球市場,不斷躍居排行榜。國産品牌經曆了一系列的成長和成熟,從追求面子到務實理性,促使各種車型如同雨後春筍,不斷豐富了産品線,不斷滿足人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