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RUC 新聞坊 (ID:rendaxinwenxi),創作團隊:覃纓淇、楊一卉、張馨予,指導老師:方潔,題圖來自:AI 生成
" 朱秋冬 XX 賬單還不處理?"
大魚在找工作期間新辦了一個手機号,作爲專門給未來工作用的号碼。然而,沒過多久,她就收到這樣一條短信。之後,她又被另一條催債短信稱作 " 羅克古 "。
但大魚的真名既不叫 " 朱秋冬 ",也不叫 " 羅克古 ",這一天内收到的另外五條短信和四通電話,都和她沒有任何關系。她想不通,換個手機号,怎麽就換來了無窮無盡的騷擾?
換手機号,可不止更換一串數字那麽簡單。手機中動辄幾十甚至上百個的應用程序需要一一 " 換綁 "。換完手機号後,還有可能在 " 百度網盤 " 中發現 " 前号主 " 備份的照片,在打車軟件裏莫名欠下幾年前的訂單 ……
當手機号與個體的身份和生活深度綁定,我們已經喪失了 " 換手機号自由 " 嗎?手機号重複利用的過程中,産生了哪些系統性困境?作爲擁有更換手機号需求的消費者,如何才能安心 " 下車 "?
爲此,我們統計了 25 個常用應用程序,走訪了 3 家營業廳,采訪了數位用戶和相關專家。這些問題始于一張小小的 SIM 卡,但直指的,是每個人對互聯網的接入與使用。
剛到手的号碼,怎麽出賣我?
" 注冊手機号以來,真的是一直收到各種催債短信 ",江女士的聲音裏流露出些許疲憊和憤怒。她爲自己兒子的電話手表新注冊了一個手機号,結果和大魚一樣,也迎來了鋪天蓋地的騷擾。

大魚收到的騷擾短信截圖。(圖片來源:受訪者)
大魚和江女士遇到的問題都源于她們買到了通信運營商放出的 " 二次号 "。" 二次号 " 指老用戶停用或更換手機号後,被運營商回收,凍結 90 日以上後再次投放市場的原号碼。我們走訪了位于北京蘇州街的營業廳,店員透露,目前在号碼池流通的号碼幾乎都是 " 二次号 "。
爲什麽号碼要被 " 二次 " 利用?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副研究員李海告訴我們,在最開始規劃手機号碼的使用時,相關人員并沒有預見中國在此後會擁有如此大規模的手機号用戶。工信部 2024 年 6 月的數據也顯示,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經超過 17 億。
但受制于巨大的成本,手機号數量很難 " 跟上步伐 ",直接從 11 位擴容至 12 位,以制造出一批新号。" 供小于求 " 的困境下,用戶隻能先使用經二次釋出的号碼。
然而,号碼雖然 " 易主 " 了,應用程序的賬号卻不會跟着轉移。來自四川的辛面在高中畢業後重新申請了一個手機号,但當她登錄支付寶和淘寶時,卻發現賬号上依舊綁定着前任号主的信息,甚至無法使用該手機号重新注冊支付寶賬号。
辛面用 " 崩潰 " 形容這段經曆,更糟糕的是,不久後淘寶判定該手機号存在違規操作,對其 " 永久封禁 "。至今,辛面都無法使用自己的手機号在淘寶上購物。
我們統計了 " 黑貓投訴 " 平台上和 " 二次放号 " 相關的案例,發現無論是新号主還是原号主,都有可能遭遇 " 二次放号 " 的次生問題。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在問題爆發前并不知道自己最初接手了 " 二次号 ",而在我們走訪的 3 家營業廳中,也隻有 1 家店員會主動告知用戶拿到的号碼是二次放出的。



在投訴的案例中,超過半數消費者蒙受了經濟損失,如本應收到的淘寶賠償金被打到了舊号主的賬戶上。甚至,不少有心之人用手機号進行借貸後馬上隐身并換号,催債的短信、電話便轉移到了新号主身上,開頭所述的大魚和江女士便是這樣的 " 倒黴蛋 "。
牽一 " 号 " 而動全身
當下,小到連接某一場所的 WiFi,大到每日頻繁使用的社交軟件,各類平台早已和手機号深度關聯。對 " 黑貓投訴 " 平台的統計結果顯示,179 條對 " 二次放号 " 的投訴中,有 65% 投訴的是互聯網平台方。無論是新拿到手機号的新号主,還是棄用手機号的原号主,如果沒有做好與這些平台的 " 解綁 "" 換綁 ",都很容易陷入麻煩。
我們先從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出發,探究手機中究竟有多少應用程序已經和手機号綁定。應用程序之外,還有無數或偶遇或常用的小程序和網站,但僅各類應用程序的數據足以顯示出,手機号在數字生活中的 " 無孔不入 "。

爲什麽不僅用戶都優先用手機号登錄應用,應用程序方也偏愛手機号綁定登錄的方式?一方面,手機号登錄的确較爲方便快捷,不需要記憶複雜的密碼。另一方面,據李海解釋,國家對許多網站和程序有實名要求,而手機号綁定恰能以較低的成本對用戶進行實名認證。
爲此,應用程序在頁面布局的設計中也加入了不少 " 小巧思 "。許多應用程序将 " 輸入手機号 " 的填空框置于視覺中心,甚至不乏 " 獨霸 " 一整頁者。" 賬号密碼 "" 第三方登錄 "" 電子郵箱 " 等其他登錄選項則縮在界面底部用小字呈現。
然而," 愛得越深 ",分開時越痛苦。在每一次登錄 APP 時享受的便利,最終積聚起來變成了壓垮要換号人的稻草。
一位名叫 " 情緒管理成功人士 " 的小紅書用戶在這件事上顯然沒有做好情緒管理,她在接受采訪時氣憤地說:" 要換綁的東西可太多了,我又沒法知道到底手機号綁了哪些 APP!換綁手機号又非常麻煩,我也不知道該怎麽操作!" 最終,她還是因爲換綁過于麻煩而放棄了換号,甘願每月多交 59 元話費套餐。

用戶抱怨手機号解換綁所需操作過于繁瑣。(圖片來源:受訪者)
我們測試了八個大類下 25 個常用的手機應用程序,發現換手機号的确是一場漫長的征途。對每一個應用程序,用戶都需要重新通過短信驗證一遍新手機号,其中還有不少需要憑舊手機号短信驗證。

難題重重,而我們束手無策嗎?
如果僅需新手機号短信驗證來 " 換綁 " 互聯網賬号,耗費的時間基本不會超過 30 秒。不過,如果是幾十個、上百個應用程序呢?用戶能否做到一鍵 " 解綁 "?
運營商做出過這方面的努力。以中國移動爲例,它推出了具有 " 一鍵解綁 " 功能的二次号服務平台,覆蓋 11 個由開發商區分的 APP 組合和 17 個單個 APP,如在 " 滴滴 "APP 組下,就包括 " 滴滴出行 "" 滴滴車主 "" 滴滴金融 "3 個 APP,可以打包處理,解綁過程中,需要用戶輸入手機号、姓名、身份證号。
然而,經過我們在這個平台上對 4 個 APP 的解綁測試,發現解綁均未成功。一番操作後,出現在手機屏幕上的隻有互聯網應用方 " 号碼正常綁定無需處理 " 的反饋。可以發現,由于互聯網平台和運營商分屬不同主體,無法共享用戶數據,任何操作都得 " 繞個彎 "。
李海也承認,運營商沒有能力直接清除 " 二次号 " 綁定的賬号和相關數據,若想要推動解換綁相關平台的建設,也隻能是和一些較大的軟件公司合作,在此情況下,人工 " 解綁 " 依然不可或缺。

嘗試在中國移動推出的 " 二次号服務平台 " 進行解綁,得到結果。
另一種常用的功能平台是" 一證通查 "。這是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出的便民服務,它無法直接進行 " 解綁 ",但可以幫助消費者查詢本人名下手機号碼關聯的互聯網賬号數量,先做到 " 心中有數 "。
但這種查詢方式依然存在局限。用戶必須提供與手機号注冊人匹配的姓名和身份證号才能獲得查詢結果,查詢的範圍也隻能覆蓋今日頭條、拼多多、百度等 25 個常用應用程序,而 2022 年第三季度統計的中國移動網民手機人均安裝應用總量爲 75 個,是該數據的三倍。

工信部 " 一證通查 " 功能界面。
互聯網平台和運營商之間的數據不互通,似乎導緻了 " 二次号 " 的先天困局。李海也認爲,當前沒有直接的解決方案,目前較爲現實的解決路徑反而是減少用戶換手機号的需求,如 " 攜号轉網 " 服務能保證用戶可在保留原号碼的情況下更換運營商,避免用戶爲了更優惠的流量套餐而換号。
此外,李海認爲,手機号的重要性在未來也會被逐漸削弱。他指出,電話通信和網絡漫遊是通過不同的通信渠道進行的,但随着技術的進步,它們都可以通過同一個基于 IP 的網絡信道進行傳輸。這種變化使得通信更加高效,也爲多種通信服務的集成提供了可能。
" 比如我們現在其實不用記住對方的電話号碼,隻需要擁有對方的微信就能互相聯系。" 李海推測,或許當手機号已不再占據重要地位的時候,二次放号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會自然消解。
系統性的困境暫時無法解決,并不代表個體的努力毫無意義。用戶仍可通過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自我保護。如拿到 " 二次号 " 後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及時完成各項應用程序的 " 換綁 " 操作,如在 " 換綁 " 中途和之後遇到困難,可以及時向相關互聯網平台、運營商反饋,提出換号、開啓防騷擾模式等正當需求。

一些細節上的關懷同樣打動人心。據中國人民大學校内中國移動營業廳的工作人員介紹,雖然目前号碼池内的号碼都不屬于新号,但他們會在用戶前來更換手機号時,通過人工檢索手機号相關微信号、支付寶賬号等互聯網賬戶,來幫助用戶選擇棄用時間較長的二次号,從而降低被侵擾的概率。
大魚回想起當初選擇這個号碼時的心情:" 這個号碼裏有很多的 8 和 9,聽起來好像挺吉利的。" 然而,當她用這串似乎預示着好運的号碼登錄微信,前号主的微信信息赫然映入眼簾。那時的她還不知道,諸如此類的信息遺留在未來會給自己帶來什麽。
當收到騷擾信息和電話的頻率越來越高,她幹脆注銷了新辦的手機号。與前号主不同的是,在注銷号碼之前,她特意單獨注銷了用這個手機号注冊的微信賬号。
當看到 " 已成功停用 " 五個字出現在微信界面上時,大魚總算松了一口氣。從 " 新号主 " 變成 " 原号主 ",風險終于暫時離她遠去。
參考文獻:
[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4 年上半年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
https://www.miit.gov.cn/jgsj/yxj/xxfb/art/2024/art_df19d637e3644b468c04e028d4b05651.html
[ 2 ] 中國政府網 .《" 一證通查 " 可查互聯網應用增至 25 款》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12/content_6990472.htm
[ 3 ] 月狐數據 .2022.2022 年 Q3 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
https://www.moonfox.cn/insight/report/1205
[ 4 ] 中國青年報 .2024. 二次放号不能放掉用戶權益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0-10/15/content_rylwMduR.html
[ 5 ] 人民法院報 .2024. 手機号碼 " 二次放号 " 應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https://rmfyb.chinacourt.org/content/202404/10/article_923836_1390187372_5397536.html
[ 6 ] 科技日報 .2020. 新手機号卻騷擾不斷,我們該如何還二次号 " 清白 "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11/17/content_457059.htm?div=-1
澎湃新聞 .2020. 新手機号卻騷擾不斷,遭遇運營商 " 二次放号 " 該如何處理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0019927
[ 7 ] 李碩,栾躍進 & 彭萊 . ( 2020 ) ." 二次放号 " 問題亟待解決 . 通信企業管理 ( 09 ) ,6-9.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RUC 新聞坊 (ID:rendaxinwenxi),數據收集與分析:覃纓淇、楊一卉、張馨予,采訪:張馨予、覃纓淇,可視化:楊一卉、覃纓淇,文案:楊一卉、張馨予、覃纓淇,美編:覃纓淇、張馨予、楊一卉,指導教師:方潔,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數據新聞課程出品,王澤渝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