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終于出山了!
他帶着宋小寶、宋曉峰等一衆弟子主演的古裝情景喜劇《鵲刀門傳奇》,豆瓣開分 7.8,幾天後又漲到 8.1。
在抖音上,該劇最火的莫過于趙本山給徒弟宋曉峰示範踩空的視頻。
連續三次,趙本山都像真踩上了,但次次都是踩空。
而後死要面子,強裝鎮定,瞄一眼才真踩到凳子上。
節奏精準,火候到位,完美诠釋什麽叫舉重若輕。
雖然 " 其實就這麽個玩意兒 ",但徒弟卻與趙本山高下立現。
評論區網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還得是趙本山!
自從 2011 年演完《同桌的你》以後,趙本山就再也沒在央視春晚舞台出現過。
他不在江湖,但江湖處處是他的傳說。
大家看着那些令人尴尬到可以摳出三室一廳的的小品,總免不了要懷念趙本山,想着 " 要是趙本山還在 " 就好了。
小視今天想借用一句經典範式,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當我們懷念趙本山時,到底在懷念什麽?
敢拍
還是從時下熱播的《鵲刀門傳奇》說起。
隔三差五它就會上熱搜,關鍵詞可以用兩個字簡單概括:敢拍。
而且仿佛未蔔先知般,100% 迎合時事。
《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擲》相繼票房爆炸,賭博、詐騙、人彘、槍殺,帶飛緬北恐懼。
《鵲刀門傳奇》裏的東方黴,借海外旅遊之名,帶着别人去了 " 麻國北部 "。
如你所想,她到那就聯系蛇頭,把人當成了奴隸賣。
《好聲音》深陷暗箱操作風波,早年劉歡、陳奕迅的吐槽再次被扒出,李玟爲學員發聲更是一連爆了數天。
不就是比賽?不就是冠軍?
在《鵲刀門傳奇》,在武術競技節目《大俠請就位》,隻要你有錢,冠亞季軍都可以讓你的徒弟們包攬。
什麽,你說他們不會真武功,隻有一點三腳貓功夫?
沒關系,評委都是自己人。
參加節目之後,操作可就更多了。
藝名:趙德柱這名字太土,得改成 " 加勒比得柱 ",高端大氣上檔次。
人設:戴上眼罩,賣賣慘,博一下武迷們的同情。
知道這隻眼怎麽瞎的嗎?爲救師父,被眼鏡蛇給毒瞎的。
我,加勒比得柱,情深義重,義薄雲天,以 " 一日爲師終身爲父 " 爲最高處事準則。
你,打錢!
跟蹤:孤男寡女,深夜共處一室,去找他東家聊聊。
大俠:什麽小甜甜,明明是牛夫人,我跟她根本不熟。
東家:私自接受他人訪問,自己偷偷賺錢,解除合同。
壓輿論:今天花了五百兩銀子,以後你好自爲之。
賺錢方式:開吃播、虐粉,用各種神奇操作騙武迷的銀兩。
瘋狂的武迷
武迷圈大戰:瘋狂的武迷,誰不喜歡哥哥,就對誰重拳出擊。
娛樂圈那些小伎倆,真真是被趙本山抖落得明明白白。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14 年前,趙本山就在《不差錢》裏诠釋了這句話。
爲了讓孫女上《星光大道》,趙本山飾演的有些精明的農民,第一反應就是請主持人畢姥爺吃飯,走後門。
這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
而同樣處在人情社會的我們,對此見怪不怪。
28 年前的《牛大叔提幹》,趙本山飾演的牛大叔,爲了給鄉村學校裝一塊玻璃,又裝孫子又裝經理。
笑話鬧了不少,但正事一直沒被解決。
臨走時,牛大叔看着一桌子還沒吃就要被倒掉的菜,提溜起一串甲魚蛋,好奇說道:" 扯蛋扯蛋,就是打這兒來的。"
敢拍,一直是趙本山身上的标簽之一。
但他又何止敢拍。
喜劇之王
能力,能準确抓住最廣大人民群衆笑點的能力,是趙本山受歡迎的最大原因。
《鵲刀門傳奇》裏,趙本山說 " 趙德柱 " 應該叫 " 趙柱 ",原因?
缺點啥你自己還不知道嗎?
一句平平無奇,甚至被用到爛的名字梗,換成其他人來演保準冷場。
但到趙本山這,用不耐煩的語氣 + 神情将它表現出來,就成了觀衆的笑點。
" 人保梗 " 與 " 梗保人 ",趙本山永遠是前者。
普通至極的梗,趙本山演出來都自帶笑果,更别提那些精心設計的台詞。
母豬的産後護理;走兩步,沒病走兩步;我叫白雲我叫黑土,我七十一我七十五,這是我老公這是我老母;白天想,夜裏哭,做夢都想去首都;這個世界太瘋狂,耗子都給貓當伴娘 ……
每一句拎出來,都是都喚醒全國人民 DNA 的笑點。
即使在 B 站這樣以 Z 世代爲主流的平台,趙本山的相關視頻也動辄百萬、千萬播放,最高的甚至上億。
爲什麽他能抓住觀衆的笑點,别人演就不行?
答案說起來像是廢話:因爲他演得好。
比如他自帶親切感的農民形象。
光這一點先天優勢,常遠等喜劇演員就遠遠不及,更别提如今在各種小品裏尬演的明星。
略微伛偻的身體,半永久的帽子,或深灰或深藍的大褂,正宗的豬腰子臉,加上一口地道的東北方言,幾乎構成了趙本山熒幕氣質的全部。
這種氣質當然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
爲了成爲我們印象中的東北農民,趙本山用了三十年。
從 1990 年 33 歲的趙本山初登春晚,到之後累計 21 次在春晚表演小品,可以說趙本山是名副其實的喜劇之王。
今天的明星們,也可以在三十餘歲登上春晚(甚至更早),即使不是喜劇演員也可以演小品。
但能比肩趙本山的,卻挑着燈籠也找不到一個。
差距在哪?
趙本山幼年喪母,父親又遠走,年僅六歲時他就開始跟着盲人二叔學藝。
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絹、拉三弦,樣樣精通,模仿盲人更是一絕。
從公社文藝宣傳隊,到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十餘年間,數千次的走街串巷、登台演出,讓趙本山赢得了 " 東北第一瞎 " 的稱号。
光是 1987 年一年,他就和潘長江在沈陽演了不下五百場的《瞎子觀燈》。
而通告拉滿的明星,隻能擠出一些時間去緊急排練。
因此,殘忍點說——
今天的哥哥們上春晚,是爲了完成一次任務,進行一次露臉,讓粉絲有誇贊他演出實績的機會,并使春晚的收視不過分低迷。
而趙本山上春晚,是在遼北大地成名後,春晚舞台的主動邀請;是以喜劇爲生的他,與最大舞台的雙向奔赴。
一句話,前者靠名氣,後者靠實力。
即使剝離小品演員這個身份,趙本山的影視作品仍然蔚爲可觀。
《馬大帥》,他是進城找女兒的馬大帥。
因爲農民的身份,與範德彪所在的 " 大城市 ",展開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碰撞。
《落葉歸根》,他爲了把工友送回老家安葬,背着屍體前行千裏,小半個中國的風土人情盡在其中。
就連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他也可以毫不違和地說着 " 有人當面子,就得有人當裏子 "。
不管是小品,還是影視,他都曾經貢獻出那麽多經典角色,說出那麽多百聽不厭的段子,怎麽能讓觀衆不懷念呢?
快樂就是主題
最近幾年,我們看的都是什麽喜劇?
陳思誠、黃渤的《外太空的莫紮特》,常遠、魏翔的《絕望主夫》,艾倫、沈騰的《超能一家人》……
坐在影院的一家人,本是來尋找快樂。
但這些電影質量低劣,笑點稀少,人設虛假,場景浮誇,令人如坐針氈。
當場走吧,畢竟花了錢買票,不走吧,讓一家人都絕望到恨不得把他們全都創上外太空。
即使是大年三十的春晚,也不能将全家都樂樂呵呵守在電視機前。
脫口秀、修驢蹄、王者榮耀、抖音快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但每個人的愛好都有所不同。
影視也好,小品也罷,大都關乎兒童成長、男女關系、家庭和解、空巢老人。
作爲傳統的故事範本,百說不厭的經典命題,它們爲什麽不能吸引觀衆呢?
或許,問題就出在創作者的态度上。
他們都憋着一股勁兒,想要教育今天的觀衆,把教育當成主題。
而趙本山的主題,是快樂。
早年間,他接受采訪時說過他的看法。
" 如果觀衆沒有快樂,可能我也就不會快樂。"
" 春晚小品,它的最大主題是快樂,樂是我們最大的主題。"
" 我們 365 天,都在教育的過程中走過,就這一晚上你還教育他有用嗎?就讓他快樂起來,快樂就是主題,沒有别的。"
" 作品當給你不舒服的時候,覺得你在教育人的時候是最累的。"
所以,與其說我們在懷念喜劇之王趙本山,不如說我們在懷念那些可以讓全家對着電視機一起笑的時光。
懷念快樂還可以被當成主題的時代。
以及那個時代裏,一位位閃着光的喜劇演員。
就像陳佩斯在小品裏說的那樣,你管得了我,你還管得了觀衆愛看誰嗎?
即使不作統計,想必我們對 " 愛看誰 " 也有共同的答案。
他們是 " 腦袋大,脖子粗 " 的範師傅範偉,是唱着 "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 的打工人趙麗蓉,是納悶自己這回怎麽 " 又叛變了 " 的陳二狗陳佩斯 ……
是努力寫《月子 2》的老太太宋丹丹,是罵下屬别光說不練的奸商鞏漢林,是濃眉大眼也會叛變的隊長朱時茂 ……
自從他們消失在春晚舞台,每年都有無數觀衆呼喚他們回來,但期望總是一次次落空。
是他們沒能力演,不再能讓觀衆發笑了嗎?
或許《鵲刀門傳奇》能給我們答案。
趙本山的徒弟文松,對飾演鵲刀門掌門的趙本山說:" 你再不回去啊,咱門派就散了。"
對此,他的反應是——
" 那能散了,那就太好了,正好我不愛待呢。"
但幸好,我們看過他們的經典作品。
幸好,我們明白喜劇的意義。
監制:視覺志
編輯:李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