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值班編輯 | 金木研 / 青羊
第 7198 篇深度好文:5623 字 | 13 分鐘閱讀
筆記君說:
人與人之間的競争,不僅是體力的競争,還有大腦的競争。
筆記俠根據過往的商業口碑,精選了 24 本商業書籍,分别為組織管理類、戰略類、營銷類、創新類、中國商業史、思維認知 / 個人習慣類,供您參考學習。
一、組織管理類
1.《組織行為學(第 18 版)》斯蒂芬 · 羅賓斯
組織是由人組成的,要研究組織,必然要先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而組織行為學,就是通過組織内部的視角,系統地研究人在組織中所表現的行為和态度。
這是一本經典讀物,被公認為組織行為學教材的标準。它能帶你站在更高的層次,從設計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組織的結構。
2.《管理學(第 13 版)》斯蒂芬 · 羅賓斯
這也是一本教材極的經典讀物,位列全球基礎管理學教材的榜首。
這本書以管理的四大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為主體脈絡,全面覆蓋了管理理論的主要知識點,将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可以有效地幫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技能。
這兩本教材極的書,很難啃,但如果看完後,你會對組織管理有很大的認知提升。
3.《為成果而管理》彼得 · 德魯克
4.《管理的實踐》彼得 · 德魯克
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 · 德魯克
彼得 · 德魯克是管理學科開創者,被尊為 " 現代管理學之父 "。這三本書,從外部視角、内部視角、公司視角這三個視角幫助我們理解企業。
《為成果而管理》告訴我們:以外部視角看一家企業,經營的成果是什麼,它讓一把手理解,應該關注什麼、做成什麼;
比如,它讓我們眼裡關注着外部付費的顧客,讓他們的需求牽引着我們的服務,而不是自己陷入内部視角創造了一堆我們自以為是的成本;
再比如,它讓我們要時常盤點我們的核心能力是什麼?有什麼獨特的知識被顧客一緻認可?是否發揮了極緻并創造出卓越的績效?等等
《管理的實踐》告訴我們:以企業的内部視角,多維度理解一家公司應該如何運行,管理者應該怎麼做才能管理好一個組織;
比如,它讓我們明白,經營一家企業,本質上就是目标管理。應該凝聚所有管理者和資源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并且為此貢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訴我們:從公司視角看個人,想要工作績效出色,應該克服哪些困難,以及如何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比如,它教會我們,要想工作卓有成效,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要圍繞着公司的要事展開貢獻,要把時間花在要事上,為公司的目标極力做出成果。并且在此過程中,應該用人所長。
二、戰略類
6.《戰略曆程(第 2 版)》亨利 · 明茨伯格
明茨伯格是和德魯克齊名的西方管理學大師,被稱為 " 當今世界最優秀的戰略思想家 "。
明茨伯格将戰略分為十大學派:設計學派,計劃學派,定位學派,企業家學派,認知學派學習學派,權力學派,文化學派,環境學派和結構學派。并且在每一個章節,給出了這個學派的成功或失敗案例。
看完它,你能獲得對戰略的框架性理解,快速了解各大門派的主張。
7.《競争戰略》 邁克爾 · 波特
《競争戰略》是由當今全球戰略、" 競争戰略之父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 · 波特所著。
競争戰略是指企業在同一使用價值的競争上采取進攻或防守的長期行為。
波特在本書中提出了三種卓有成效的競争戰略: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戰略,并對這三種通用戰略實施的要求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與分析。
三、營銷類
8.《營銷管理》 菲利普 · 科特勒
這本書是營銷學最經典的著作,沒有之一,出版至今已經 55 年了,翻譯成了 20 多種語言,賣出了 1000 萬冊,到目前更新叠代了 16 版,可見它的影響力有多大。
作者菲利普 · 科特勒,被譽為 " 現代營銷學之父 "。為什麼有這個 title?樊登老師的推薦語或許能夠解答—— " 在科特勒以前,營銷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是科特勒給了營銷領域内關鍵名詞的準确定義 "。
經典的書籍一定要讀,因為它是給我們打地基。讀了最基礎的,才能延伸出别的。同時提醒你一句,經典讀起來肯定不輕松,先做好心理準備,然後 " 魯莽 " 行動,打開就看,看了自然就有收獲。
9.《影響力》羅伯特 · 西奧迪尼
嚴格意義上講,這是一本心理學的書。書中作者給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具有說服力?為什麼我們總是願意聽從他們的建議?
背後的原因,可能是這些人的話語中隐藏了 6 大心理武器,他們在交流中熟練地運用這些武器,讓我們無意識地就接受了他們的想法。
你意識到了嗎?這些心理學武器不正是銷售們所渴求的嗎?他們通過推銷把産品賣出去,首先就要說服對方,掌握了說服他人的心理武器,銷售這件事不就不難了嗎?而銷售正是營銷的一部分,所以想學習營銷的人,一定要看這本書。
10.《增長結構:不确定時代企業的增長底牌》 王賽
在這個時代,一切的企業問題都是增長的問題。那麼增長到底怎麼做?這本書專門解決增長的底層邏輯問題,找到不确定性當中的一些确定性。
王賽博士以結構為核心,像庖丁解牛那樣,對 " 增長結構 " 進行了系統的微觀解構。給出了 " 增長結構 " 的定義,提煉出了增長結構的七大微觀要素——業務結構、客戶結構、競争結構、差異化結構、不對稱結構、合作結構和價值結構。并且對每個要素,都給出了定義和細化解構。
11.《品類戰略》張雲 / 王剛
今天與 " 營銷 " 有關的圖書、文章和演講都在談論建立 " 品牌 " 的必要性。你所能見之處,無不是 " 品牌、品牌、品牌 "。
如何建立強大的品牌?顯然不能隻立足于品牌本身。隻有通過思考品類才能建立強大品牌,品牌隻是營銷中直觀可見的一個方面而已,它就像是冰山露出水面的尖角。
每個強大品牌底下都有一個具有前景的品類在支撐,就像冰山尖角下面才是冰山的主體,品牌下面的主體是品類,一個品牌的強大和品類本身的強大密不可分。
四、創新類
12.《創新者的窘境》克萊頓 · 克裡斯坦森
該書出版于 1997 年,是迄今為止關于創新話題,最著名的,并且實至名歸的暢銷書。" 颠覆式創新 " 這個詞就是本書提出的。
這本書論述了對于大型組織而言,為何徹底的,颠覆性的創新難上加難。簡言之,大型組織的失敗,并非因為其管理水平低下;相反,大公司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遏制了創新的發生。
該書對于想要了解創新和大型組織關系的讀者,無疑為入門佳作。
13.《創新者的解答 : 經濟不确定期的創新指南》克萊頓 · 克裡斯坦森 / 邁克爾•雷納
這本書是繼《創新者的窘境》之後,Christensen 與 Michael Raynor 合著的又一佳作。
《創新者的窘境》聚焦論述颠覆性創新的理論知識,而《創新者的解答》,則從方法論的角度,更多的解釋組織該如何自我颠覆。
14.《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彼得 · 德魯克
彼得 · 德魯克認為企業家精神在于實踐,而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是屬于那種勇于創新的企業。
對企業家精神的讨論彼得 · 德魯克并不局限于商業,而是把創新、企業家精神放到一個人類的組織和社會的高度上,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或者是大學還是軍隊、國家機構等,這些都在彼得 · 德魯克的思考範圍之内。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書分三篇,第一篇是 " 創新實踐 ";第二篇是 " 企業家精神的實踐 ";第三篇是 " 企業家戰略 "。
第一篇創新實踐是主要是講述創新的來源,主要來源有意外之事、不協調、程序需要、産業和市場結構、人口變化、認知的變化、新知識。
第二篇是企業家精神的實踐,把企業家精神實踐分為:企業家企業(成熟的企業)、服務機構中的企業家精神(政府、學校等組織)以及新企業(新創建的企業)。
第三篇是企業家戰略,講述企業面對市場創新應采取的一些戰略。
15.《創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 艾德 · 卡特姆 / 埃米 · 華萊士
在這本書中,艾德 · 卡特姆講述了皮克斯的傳奇經曆,并分享了皮克斯的創意秘訣,公司是如何尊重和保護創意的,又如何通過管理讓皮克斯源源不斷地輸出優秀的創意作品。
這本書的核心主要是兩點:
第一,如何打造創意作品:皮克斯堅持的最重要的原則是講好故事,故事為王。當品質和效率發生沖突的時候,會把品質放在第一位。
第二,如何持續地輸出創意作品:一方面,皮克斯努力建立一個鼓勵創意迸發的交流環境,建立了很多有效的溝通反饋機制,比如智囊團、點評日等等。另一方面,保證部分項目的獨立性,培養新人、保護創意,不斷擴展公司的創意儲備。
五、中國商業史
16.《激蕩三十年》吳曉波
17.《激蕩十年》吳曉波
18.《跌蕩一百年》吳曉波
19.《浩蕩兩千年》吳曉波
作為時代記錄者,吳曉波有意識地從 1978 年中國改革開放伊始,記錄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對我們影響至深的人物與事件,串成一部我們每個人的時代激蕩史。而最新的這十年,無疑更壯觀,也更撲朔迷離。
這四本書非常好看,甚至有點上頭,就像看小說般停不下來。通過了解這些曆史,你的腦海中會逐漸生成一張圖譜,也會對當下很有啟發。
先是《激蕩三十年》,記錄了改革開放 30 年企業變革中的那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後來過了 10 年,又出了《激蕩十年》,講述了 2008 到 2018 年這 10 年的高速發展。
《浩蕩兩千年》和《跌蕩一百年》這兩本數都是大部頭,但也很精彩。
《跌蕩一百年》講述了中國企業 1870 — 1977 的發展曆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今中國企業家的成長基因及精神素質是怎麼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産物,還是應該放在一個更為悠長的曆史寬度中進行審視?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國進步史上,企業家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浩蕩兩千年》講述了中國的工商文明為什麼早慧而晚熟?中國的商人在社會進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中國的政商關系為何如此僵硬而對立?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終将以怎樣的方式建成?
人一定要以史觀今,尤其是拉長時間維度後,會很有啟發。
六、思維認知 / 個人習慣類
20.《高效能人士的 7 個習慣》史蒂芬 · 柯維
書中的七個習慣分别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赢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前 3 個習慣是個人管理層面的,怎麼理解?就是先自我積極主動,以目标倒推行動,然後找出長期來看最重要的那件事,花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前 3 個習慣學會了,你可能後續會受益無窮。
之後的 4 個習慣,你在團隊合作中會用到。它是這樣的:如果你能移情溝通,理解了對方的想法,才能綜合團隊中各人的想法,找到最好的那一個或者融合成最好的那個。然後帶着共赢的态度,把一件事做好。最後,在個人管理和團隊合作中不斷更新自我。
21.《認知覺醒》周嶺
這是近幾年在個人成長領域的一本暢銷書。最直觀的就是數據了——上市 2 年,發行量突破 40 萬冊。既然暢銷,肯定是内容在牽引。個人認為書中的内容,也許能回答我們平時很多想不明白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我總是急于求成,付出了立刻就想收獲?為什麼不能用 " 三分鐘熱情 " 和 " 打雞血 " 的方式做事?耐心真的就是指 " 咬牙堅持、死磕到底 " 嗎?這樣來說的話,我也太失敗了,沒有幾次 " 死磕到底 " 的經曆,我就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嗎?如何讓我更專注一點呢?如何緩解我的焦慮等等等等。
書中講了 " 大腦構造、潛意識、元認知 " 等思維規律,幫你看清你的另一面;講了 " 深度學習、關聯、反饋 " 等事物規律,給你提供一個更科學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自控能力、專注能力和學習能力。
隻有了解了内在規律,你才知道怎麼着手改變。
22.《富足》吳軍
這本是吳軍老師在《見識》、《态度》和《格局》之後的收官之作,很值得一看。
書中的核心觀點是:我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最終的快樂來自于精神上的富足。
首先,什麼是富足?就是不缺東西;
那什麼是精神上的富足?就是一個人不缺乏對自我清醒的認知,不缺乏對核心規律的思考,也不缺乏智慧;
好,如何實現精神上的富足呢?就是針對上面的 3 點展開。
第一,認清自己,以開放的态度接受外面世界的輸入;
第二,在 " 道 " 的層面提升自己而不是滿足于掌握一些 " 術 " 的技巧;
第三,從學習知識上升到獲得智慧。
相信你在讀完這本書後,能對這個世界有一些不一樣的認知。
23.《思考,快與慢》丹尼爾 · 卡尼曼
作者丹尼爾 · 卡尼曼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2002 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 " 系統 1" 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
但系統 1 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 " 眼見即為事實 " 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
有意識的 " 系統 2" 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并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采納系統 1 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為了使讀者真切體會到系統 1 和系統 2 這兩個主角的特點,卡尼曼介紹了很多經典有趣的行為實驗,指出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什麼時候不能相信;指導我們如何在商場、職場和個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選擇,以及如何運用不同技巧來避免那些常常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維失誤。
24.《金字塔原理》芭芭拉 · 明托
作者芭芭拉 · 明托畢業于哈佛大學,是麥肯錫咨詢公司的高管。
本書介紹了一種能清晰地展現思路的高效方法:結論先行,MECE 法則,SCQ 理論。
學會金字塔原理思考,能将你的零散的觀點有序組織起來,化繁為簡,适合所有需要精進思考、分析、表達能力的人。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小福利:
評論區讨論:"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
我們将挑選三位最有誠意的留言者,
分别送出一本精選書籍 ~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