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 Ieitech
在中國互聯網生态中,有些軟件天生自帶熱點,就算是再小的功能更新都能引來大家的關注;有的軟件卻仿佛已被外界忽視,不要說重大的功能更新了,就連迎來 "24 歲生日 " 都不一定能成為話題。沒錯,這裡說的就是先後分别掌握我國互聯網入口的騰訊 QQ 以及他 " 既生瑜何生亮 " 的老冤家微信。
2023 年 2 月 10 日,騰訊 QQ 迎來了自己的 24 歲生日。各大社交平台和自媒體也紛紛向騰訊發來賀電,甚至連騰訊微信團隊的官方微博都轉發了騰訊 QQ 24 周年的紀念微博。再加上當天騰訊 QQ 宣布繼沒多少人用的 macOS 版 QQ 和更少人使用的 Linux 版 QQ 後,将重構 windows 桌面版騰訊 QQ,為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
圖片來源:QQ
但可惜的是,即使騰訊 QQ 在全平台努力營業,QQ 24 周年這個話題依舊沒能引起大家的關注,直到 QQ 在 " 生日 " 當天服務器罷工,大量用戶無法正常使用,QQ 才真正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沒錯,在 24 歲生日的現場,騰訊 QQ 居然還需要 " 咬打火機 " 才能引起關注。
圖片來源:騰訊 QQ 微博主頁
雖然騰訊解釋到此次服務器罷工功能是因為服務器過于繁忙導緻,但考慮到 QQ 最高的月活也隻有 8 億用戶,不到微信的 80%。僅僅是這樣數量級的用戶數就能暫時 " 壓垮 "QQ 的服務器,我們很難不認為騰訊正逐漸減少投放給 QQ 的資源。
屬于 QQ 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常年被忽視的 " 長子 "
2022 年 3 月,騰訊總裁劉熾平就公開表示,騰訊會主動參與互聯網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并着重提到 " 對營銷成本、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進行優化 ",目的是保持更健康的增長。随後幾個月,騰訊多個事業部相繼傳出人員優化和削減福利的消息,劉熾平為首的高層可謂雷厲風行。
3 月份,騰訊 CSIG 和 PCG 兩個事業部被爆大裁員,調整比例約為 15%;5 月 19 日,騰訊宣布調整 OVBU 體育業務部組織架構,裁撤體育業務部多個業務小組,包括籃球業務中心、足球業務中心、市場營銷中心、産品中心的相關團隊;次月下旬,騰訊再次加碼裁員,PCG 為重災區,微信和遊戲兩個核心事業部也未能幸免。
裁員之餘,福利和薪資的削減也在同步進行。今年 6 月,騰訊調整加薪規則,晉升後的員工無法享有立即加薪福利;到了 8 月份,騰訊宣布取消合同員工的免費早餐和晚餐,針對正式員工的餐飲、交通等福利津貼也有所調整。
在内部,騰訊日常經營環節有兩個主要變化:一是通過裁員和削減福利節省成本,二是砍掉大量不賺錢、也看不到增長前景的邊緣業務。而且和其他大廠不同,騰訊方面并沒有回避這兩個敏感話題,反倒公開承認降本增效的重要性。
而當騰訊需要在微信和 QQ 這兩個超級應用之間做選擇時,QQ 作為桌面互聯網時代的象征,無論願不願意都要給代表着移動互聯網的微信讓路了。2022 年 4 月,QQ 堂停止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運營;同年 7 月,QQ《超級萌寵新版》遊戲宣布停服;除此之外,包括 QQ 看點、QQ 等級加速、短信開通會員功能、QQ 安全中心等均已宣告下線……
如果加上在過去幾年下架的 QQ 家園、超級 QQ、群郵件、QQ 寵物、QQ 旋風、QQ 影音,以及早就停止更新的 QQ 極速版和輕聊版,騰訊在 QQ 身上投放的資源越來越少,QQ 被邊緣化已無可避免。
這些年來,騰訊一直不願意放棄 QQ,也嘗試為其籌謀轉型,甚至往 AR、元宇宙的方向發展,在手機 QQ 中用遊戲引擎 " 高清重制 "QQ 秀。可惜高調推出的超級 QQ 秀等産品反響平平,并折射出 QQ 更深層次的困境:現在的 QQ 已經不能再被稱之為即時通訊軟件了。
年輕人 " 不用 QQ" 了?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微信和 QQ 是互為競品的存在。但根據騰訊自己的調查報告,微信和 QQ 的作用其實早就出現了差異。2019 年 5 月,騰訊發布《00 後在 QQ:2019 00 後用戶社交行為數據報告》,從第一方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 00 後對這款 " 老牌 IM" 的新用法。
根據騰訊的調查,00 後最喜歡的 QQ 三大功能依次是好友動态、QQ 看點和厘米秀,至于 QQ 的消息功能,那隻不過是 QQ 動态 " 擴列 " 後的附帶功能,讓自己的動态能被更多人看到而已。添加好友這一行為的本質已經不再是過去的保存聯系人,而更像是微博等平台的 " 關注 ",這也是 00 後喜歡用 " 擴列 " 來代替 " 添加聯系人 " 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說,在 00 後的使用習慣中,微信的意義和電話、短信類似,而 QQ 已經從即時通訊軟件轉型為社交媒體平台。" 賽道 " 的轉換讓 QQ 無法再和微信等 IM 正面對抗,也造成了年輕人抛棄 QQ 的 " 假象 ":年輕人不用 QQ 聊天,那是因為年輕人有了更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而微信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個開啟了 " 僅聊天 " 的工具,在朋友圈裡拜個年應付一下家裡的長輩就足夠了。
如果照這個方向延伸開來,我們不難發現所謂 " 老年人 " 最初使用微信的原因和當下年輕人選擇 QQ 的原因非常類似:一個人在每個年齡段對世界的認識都大不相同,而伴随着 QQ 成長的 " 老年人 " 在 QQ 中記錄了太多長大後 " 不堪回首 " 的回憶。
與其說 " 老年人 " 用微信是因為玩不明白 QQ,倒不如說大家用微信是為了和過去的自己說再見,以一個 " 上班族 " 的身份示人而已。小雷身邊就有不少朋友選擇直接注銷自己的 QQ 号,用看起來更 " 成熟 " 的微信 " 重新開始 "。
QQ 和微信代表着不同的未來
其實在 QQ 從即時通訊轉型為社交平台的那一天,QQ 就已經失去了和微信競争 " 騰訊系第一 IM" 的資格。騰訊選擇将 QQ 打造成社交媒體平台,那自然要降低 QQ 的 "I M" 感,比如主題、字體、特效來降低 QQ 的信息密度來,用隐身、離線等狀态主動降低 QQ 消息的即時性。而高信息密度、高即時性的特點恰恰是脫胎于商務電子郵件體系的微信的拿手好戲。
這也是微信不提供主題、魔法表情、字體更換和離線模式的原因:作為一個 IM,微信的作用在于對方不會像 QQ 那樣 " 挂着 ",開啟一段對話也不需要像 QQ 那樣先發一句 " 在哪?",等對方回複後再繼續說正事。
别忘了,微信是一個即時通訊軟件,你可以永遠可以假設對方實時在線。
不可否認的是,微信近幾年也确實有向 QQ 借鑒的痕迹,比如引入視頻号的概念。甚至不少微信用戶都希望微信可以主動向 QQ 看齊,比如加入語音進度條,提供消息雲同步。但考慮到微信和 QQ 正朝着不同的方向漸行漸遠,相比于擁抱用戶,微信 " 一意孤行 " 的可能性顯然更高。希望在微信 24 歲那年,我們還能看到 QQ 為微信 " 祝壽 " 的消息吧。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