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伊
爲什麽我說,當東風日産用 ARIYA 艾睿雅加入了電動車世界的競争序列,電動車時代就正式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說實話,現在再聊車,如果你還是在新能源車領域插不上嘴,那基本就要開始和這個時代告别了。
理由倒是也沒什麽特别高大上,隻是因爲趨勢使然。
趨勢,有好也有壞。
好的點在于,科技到了這個臨界點,商業模式到了新的懸崖邊,人們的認知也開始在舊有的結構之下産生颠覆,毫無疑問就會有一個嶄新的世界出現。
而壞的點在于,僅僅因爲被趨勢裹挾着往前走,爲了迎合趨勢而失去了客觀的判斷,從而武斷地,甚至裝聾作啞地無視過往業已存在的世界形态,其實依然有可取之處,依然有存在的必要,甚至有重新站上 C 位的可能。
這一點,在電動車世界中表現得尤爲明顯。
比如,買了理想與蔚來的人,對于依然在買燃油車,依然在買豐田、大衆,乃至 BBA 這些傳統汽車品牌、豪華品牌的人,天然會流露出一絲同情,幾分憐憫,甚至一點點不屑。
因爲,在他們看來,這些人沒有踩上時代的步點,必然會被新崛起的電動豪華品牌,遠遠甩在身後。但事實上,其實換個角度看,也沒有大毛病。
畢竟,電動車,乃至新能源車賽道從來不是一個 100 米的沖刺跑,而是真真切切的一場漫長馬拉松。因而,我會更認同有人說的,傳統能源車隻需要更短的時間,就能趕上新造車廠牌三年中所做的事。
而盡管面對能源形式,智能環境的大變革,車的樣式、使用方法開始發生了變化,但我從來相信一條,任何事情的底層邏輯不變,也就是造車理念不變,一切技術的變革,都隻是形式上的升級與翻新而已。
所以,當頂着技術标簽造大沙發的日産,開始用 ARIYA 參與競争,我知道真正懂用戶、會競争的品牌,開始發力了。
卷歸卷,還要按照自己的路子卷
開始發力的一個重要的表征是,通過核心産品力,在市場上确立自己的定位。
所有人都是這麽幹的,也就是我們所稱的 " 卷 "。而對于日産來說,首先明确對 ARIYA 艾睿雅的一個重要态度是——保持高品質。
這并不是一個張口就來的态度。事實上,如果深入了解日産的造車經曆你會發現,早在 1947 年,就已經開始批量地生産電動車了。而到了 50 年後的 1997 年,一款名爲 NISSAN Altra 的電動小貨車,就已經實現了商業化的生産與銷售。當然,到後來我們再來看聆風,其實真正和它幾乎同時起步的,也還真就是馬斯克的特斯拉了。
不要以爲這些過往的曆史沒什麽用,其實這都給 ARIYA 艾睿雅參與到今天的市場競争中,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技術遺産。
比如,ARIYA 艾睿雅搭載的 NISSAN 超安全電池架構,傳承源自日産傳奇純電聆風 LEAF "210 億公裏,電池 0 重大安全事故 " 的全球最高标準,結合 111 大項行業最高标準電池安全測試和驗證打造。
簡單來說,這種先天的優勢是新造車廠牌,乃至如今紛紛從内燃機轉向電動時代的老牌汽車廠商很難具備的。畢竟,這種需要靠時間積累的實驗數據、現實應用成績,需要的是超前的眼光,超前的布局,以及不爲外界環境幹擾的研發定力。用如今時髦的詞兒來說,就是—— " 長期主義 "。
顯然,如今最困擾電動車的,并引發針刺、雙針刺,甚至子彈射擊這樣的,安全競賽實驗的問題,其實日産早就在破解了。
而在續航競賽中,其實日産也有自己的解題思路。
比如,首先解決的是 ARIYA 艾睿雅續航的準确性,也就是更好的杜絕虛标的問題。
要知道 210 億公裏的累計行駛裏程,并不僅僅爲電池而用。這些依靠用戶日常使用累積的數據,可以展示出日産産品基于各種路況、環境駕駛習慣下的大數據智能測算,結合對前段駕駛路程電量消耗比率,實時準确地計算剩餘的續航裏程。配合 90 kWh 大容量,高密度液态锂電池、最高 623km CLTC 精準長續航。
簡單來說,可能單從數據上來看并不是最領先的。但實際使用過程中,呈現出更精準的、無偏差的使用結果,可能是更被消費者需要的。
畢竟,從物理結構上來看,至今無法破解的難題,就在于電池密度與安全性之間所存在的,正比例增長關系。密度越高,保證安全性的難度越大。因而,在一個合适的續航中,呈現出更準确的使用裏程,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
當然,在使用層面,幫助 ARIYA 艾睿雅實現 1/10000 秒超高精度電機扭矩控制的 e-4ORCE 雪狐電四驅,則能夠盡可能地帶大家領略下已經停産的公路戰神—— GTR 的暴力駕駛體驗。也毫無疑問是四平八穩的日産,在電動車時代,能夠呈現給更多消費者的一個大驚喜了吧。
價格與品質的正比例關系
其實,說到對于正比例關系的理解,其實日産、或者東風日産所擅長的并不僅僅隻在電池領域,更在于他們對于産品定價與産品品質的理解之上。
就目前看來,由特斯拉引領起的降價風潮,已經影響到了絕大多數的汽車企業。但顯然,塵埃依然沒有落定。比如,馬斯克就在 7 月 20 日表示,不排除特斯拉有繼續降價的可能。顯然,留給大家的利潤空間已經很小了。
但,顯然東風日産并沒有打算完全跟着特斯拉的步伐卷進去。在 ARIYA 艾睿雅的發布過程中,東風日産明确地表示,"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源動力不應該是‘以價換量’的透支、‘降價減配’的抖機靈,甚至是,‘跳樓價殺對手’的惡性競争,而是提供實實在在的好産品。"
有這個意識,但需要的是底氣。因而,我們剛才所說的關于 ARIYA 艾睿雅的重要産品點,其實就是幫助東風日産,爲 ARIYA 艾睿雅制定更合理,更能夠提供品質保障價格區間的,重要的産品力護城河。
不過,同樣重要的是,日産,以及東風日産從源頭上,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重要的問題。因而我們看到,從定價誠意到産品價值,從 19.99 萬元起的 ARIYA 艾睿雅(還要帶上不小的官方優惠),在保證主要價格區間穩定的基礎上,一舉殺入了 20 萬元以下的價格區間。
所想要實現的目标,就是依靠 " 電池、電機、電控 " 電車 " 三大件 " 的技術實力、立足用戶需求的多元化産品矩陣布局智慧。同時,通過附加在硬核産品力,并帶上給予用戶更多需求滿足與人性關懷的目标,提供更爲多元的核心價值及市場競争力。
總體而言,合适的定價,領先的技術重要。但東風日産認爲,客戶需要的遠不止這些,隻有将這些滿足了,才能真正以優質的産品,建立起健康的産品、品牌運行邏輯。
對于更多企業來說,顯然這也是他們想要追求,但卻有些舉棋不定的點。
結尾
在市場層面,ARIYA 艾睿雅的出現,其實首先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用曆史數據說話,體現出技術日産究竟技術硬核在哪裏。同時,用更實在的續航水平,平衡續航焦慮與安全焦慮的核心問題。
更重要的是,從産品出發,東風日産還關注到了整個産業的運營邏輯的變化。通過更合理的定價與更優質的産品品質保障,爲用戶在選擇更低價的簡配版慣性思維之外,找到了一條更爲平衡的選車之路。
顯然,如果将這兩個 " 平衡 " 都平衡好的話,也許 ARIYA 艾睿雅就能找到一塊真正适合自己生長的土壤。
而再進一步說,由此如果能夠帶動更多汽車廠牌也走上這條良性的發展之路。那麽,新能源汽車的新階段,毫無疑問也就由此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