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筆記俠就 " 數智化轉型 " 主題,專訪珠海天威集團 CIO 嚴誠。
分享嘉賓:嚴誠,珠海天威集團 CIO。
責編 | 青羊
第 7429 篇深度好文:6781 字 | 18 分鍾閱讀
數智化轉型
2023 年,被稱爲人工智能 " 元年 ",智能化的大潮離我們越來越近,企業數智化轉型,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作爲新商業轉型升級的見證者、陪伴者和服務者,筆記俠一直密切關注那些正在進行數智化轉型的、來自千行百業的公司,看看它們的轉型過程,聊聊它們的經驗教訓,以期對你有所幫助。
這次我們采訪到珠海天威飛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的 CIO,嚴誠先生,一起聊聊這家制造業公司是如何進行數智化轉型的。
珠海天威飛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通用打印耗材生産制造商之一,是通用打印耗材行業的奠基企業。
天威創立于 1981 年,已經服務用戶超過 42 年,天威如今擁有包括辦公耗材、3D 打印、數碼打印三大業務闆塊,是全行業爲數不多的實現了垂直産業鏈整合的企業。
" 初心,創心,匠心 " 是天威的企業文化,得益于對工匠精神和創新戰略的笃定和堅守,天威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開始通過對信息化的持續投入來獲得競争力。
現在,天威内部引進和建設了一系列的數字化系統:基本做到了在業務層面上全業務在線;在流程層面,核心業務流程端到端閉環;在生态鏈層面上,通過天威雲鏈數字化采購平台,以及天威供應商管理平台兩大平台,實現了生态鏈的集成和協同。天威基本上建立了業務即系統,系統即業務,兩位一體的發展戰略。
同時天威非常注重培養員工的數智化思維和數智化技能,科技的發展速度,技能更新叠代之快遠超我們想象,企業管理最終要以人爲本。天威專門創建了一個組織,天威數智化學院,爲員工做數智化意識和技能的培訓。這體現了一家企業真正爲員工的價值感考慮。
最後筆記俠問嚴誠先生,在轉型的過程中,您經曆了很多困難和挫折,對此有什麽想說的嗎?
這位溫文爾雅的 CIO 分享了一句話:在數智化的星辰大海中,既要心存詩和遠方,更要立足當下,沐光而行。
一、數智化轉型,是頂層戰略
筆記俠:
因爲疫情,很多企業的門店關閉,線下活動停止。這導緻他們開始探索線上的運營模式,結果就是大大加快了企業的數智化進程。
現在數智化轉型已經是大家的共識了,但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看法,天威進行數智化轉型是基于什麽?
嚴誠:
首先,數智化是數字化和智能化兩者的結合。這個詞其實有點奇怪,因爲它是咱們中國人自己創造的,老外是不說這個詞的。但我覺得這個提法挺好,因爲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很多企業做數智化,一個原因是疫情。比如,以前可以當面談的生意,現在不能當面講了。我們想要溝通,就需要一些數智化的工具或者手段。
另一個原因,也許是企業家們看到,國家現在講數字經濟講得最多,所以也想做。
天威把數智化轉型,當成了一種頂層戰略。
我們每年都會發布一個經營指南,經營指南裏永遠都有這樣兩句話:" 經營結果數據化,業務運營數智化。"
這兩句話一直放在經營指南的第一頁,代表我們的一種管理理念或者說是文化。
爲什麽要做數智化轉型,我認爲原因很簡單,所有的技術進步,底層邏輯都是爲了提升生産效率,包括内部運營和生産的效率,以及外部交易和流通的效率。前三次工業革命是這樣,如今的數智化也是如此。
而效率是企業在今天能生存的關鍵,基于這一點,我們必須參與到數智化的進程中來。
我一直認爲,數智化不是一種技術,它是一種文化和戰略,一種經營管理的方法論,一種組織和業務變革的思想。數智化和工業化一樣,是企業生存的必經階段。
很多時候,有些企業是爲了數智化而數智化。楊國安教授說過,企業做數智化,要從戰略層面去考量。
如果企業隻是爲了數智化而做數智化的話,到最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費了很大一通力氣,但數智化并沒有和企業本身的業務和管理,進行很好的匹配。
嚴誠:
補充一句,數智化沒有标準答案," 最佳實踐 " 這個詞在數智化轉型中幾乎是完全失效的。
人人都想學标杆企業,但是卻學不來,即便抛開業務的差異性不談,你也沒有對方的文化,對方的人。
很多企業想的是,我要把其他企業好的東西搬過來用,其實出發點就錯了。他沒有想清楚這個東西到底是解決什麽問題的。
二、數智化轉型,經曆 3 個階段
您在之前的分享中提到,一個傳統企業的數智化轉型,要經曆三個階段: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您能說一下對這三個階段的理解嗎?
我這裏說的企業,是指非原生數字化企業,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傳統企業。
在原生數字化的企業裏面不存在轉型,原生數字化企業指的是從一開始所有業務就構建在數字化平台上的企業,比如我們常常見到的電商平台、外賣平台等就是這樣的企業。除此之外,都可以稱之爲非原生數字化企業。
第一個階段,是信息化。
在 " 數字化 " 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之前,一直叫信息化。" 信息化 " 這個詞從八九十年代開始,被叫了幾十年。最近突然變成了 " 數字化 "。很多人不理解,他認爲你講數字化,實際搞的是信息化。
我覺得這個事也沒什麽沖突。因爲我們以前談論信息化,都會在前面帶一個定語。比如:财務信息化、人事信息化等等。
信息化解決的是一個單元層面數據記錄的功能,也就是把以往這種需要紙質記錄的東西變成電子記錄,把以往的人工計算變成計算機計算。
信息化最大的體現形式是單元業務在線,實現了數據的存管用。信息化是從數據到信息的過程,是基礎工作。
第二個階段,是數字化。
IDC ( 國際數據公司 ) ,Gartner ( 高德納咨詢公司 ) 等對數字化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定義,概括起來就是:數字化就是利用各種數字的技術,驅動組織的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生态重構的途徑和方法,核心是推動業務的增長和創新。
信息化講的是對當前數據的記錄,把物理世界投射到數字世界。數字化講的是業務模式的重構和改變。
數字化必須基于全面信息化這個基礎上,隻有我的業務在線了,信息已經豐富了,我才有可能去改變我現有的業務流程,利用數據開拓新的商業模式,最終實現業務增長。這是我理解的數字化。
記得陸奇博士說過一句話,今天所有的行業,都值得用數字化的方式重做一遍。現在絕大部分非數字原生企業,應該都處于信息化和數字化之間,誰能先達到數字化的彼岸,誰則最有機會在競争者赢得先機。
第三個階段,是智能化。
我将智能化定義爲,數據驅動業務的能力。
數據要驅動業務,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決策和決策機制,同時對企業的業務模式,甚至組織形态有更深的影響和重構。
根據複雜系統理論,數據驅動業務的過程是通過構建了模型,打通了信息(決策)到行動之間的閉環。即這樣三步:構建模型,自動決策,自主行動,不斷循環。
在數據驅動的智能化體系中,人類員工将與具有智慧的數字員工共生,絕大部分決策和行動由系統自主完成。
未來所有的企業都應該是智能化的。今年被稱爲 " 智能元年 ",有可能被載入曆史。各種人工智能大爆發,像 ChatGPT、GPT4、Copilot、文心一言等等,仔細觀察,你會發現 AI 已經在影響我們的生産方式,社會形态,工作和生活了。
我最近看到一個新聞:一位攝影家,在世界著名攝影獎項中獲獎了。但是他主動承認作品是由 AI 生成的圖像,并且拒絕了領獎。
你看,AI 畫出來一幅畫,已經達到了照片的水平,而且你根本判斷不出來它竟然是 AI 畫出來的。
之前我們以爲的 AI,是小愛同學、百度精靈、Siri 那樣的。你要小心地組織語言,來調整和他們對話的方式。即便這樣,有時它們還是很難理解你的意圖,就像一個兩三歲的小朋友。
但是今年不一樣。ChatGPT 爲什麽爆火?因爲我們發現 ChatGPT 不是兩三歲的小朋友了,它已經成年了。他可以非常清晰的理解你的意圖,也能記憶和你交流的上下文情景。
智能化的趨勢無可阻擋,未來的企業以及社會形态一定會走到智能化這一步。
三、數智化系統,幫助企業決策
您講到智能化會幫助企業做決策,怎麽理解?簡單的決策,直接人工智能來做,複雜的決策,讓人工智能彙總數據,我們再分析決策嗎?
對的。
我剛剛提到智能化的定義是通過構建模型,形成從信息到行動的閉環。通過模型 + 信息驅動業務決策的系統,這個系統就是企業的智慧大腦。
我理解的企業智能化,是每一個企業都需要一個智慧大腦,甚至每一個城市,每一個主體,都需要一個大腦。
今天很多企業做決策,幾乎都是基于人的經驗來判斷的,但人是低效的,也是不穩定的。
舉個例子,現在幾乎所有的傳統企業都會面臨什麽問題?
庫存積壓的問題。
我基本上沒看到有哪個企業說我沒有庫存的問題。爲什麽庫存積壓?
因爲在供應鏈裏邊,有一個牛鞭理論。即需求會從需求端被不斷放到傳遞到生産端的過程。
可能原本 1000 件的需求量,最後傳遞到生産端變成了 5000 件,那麽庫存積壓自然就産生了。
如果讓智能化系統來處理,這個問題就能避免,通過構建模型 + 數據,來預測和驅動生産,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反饋調整,這種方式是對資源占用最優的方式。
四、如何衡量企業的數智化水平?
您在展示這 3 個階段的同時,也給出了一些衡量的數據。比如,在信息化階段,企業的業務和數據在線率要高于 80% 等等,這個數據您是如何得出的?
這些判斷指标,來自于一些長期觀察的經驗數據。
判斷一家企業的數智化水平,我們認爲可以根據這樣一個公式:數智化轉型水平 = 數據自動流動水平 + 數據驅動業務水平。
這兩件事同等重要。因爲要實現智能化,就要讓數據先流動起來,即自動流動。數據流動是判斷數字化的水平,而數據驅動是判斷智能化的水平。兩者相加則可以體現其數智化的水平。
所以在信息化階段,數據的在線率一定要高,但要求一個企業做到所有業務在線,挑戰非常大。
所以我們就定了一個大概的經驗标準,80% 在線化。80% 在線化不是隻滿足于 80%,而是在今天的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永遠處于 " 開拓新業務,新業務在線,再開拓新業務,新業務在線 " 這個閉環過程中。
根據二八定律,這 20% 可以理解爲企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湧現的暫未在線的新業務場景。最終我們的目标是要實現 100% 的業務在線。
對于一些剛剛開始轉型的企業,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評估企業的數智化程度,您有什麽建議嗎?
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關于一家公司的數智化程度,現在業内有很多标準。
比如,去年工信部發布了一份文件,其實每個地區也都有自己的标準,甚至去年我參與編寫了大灣區的一份文件,《中小企業數智化成熟度的标準》。
所以标準很多,不好評估。但無論怎樣的标準,一個企業的數智化水平就是看兩個指标:數據自動流動的水平和數據驅動業務的水平。
數據自動流動的水平,就是一個流程從開始到結束,都在線上,數據不落地,中間沒有人爲幹預。通過這個指标去衡量所有的端到端業務流程,得到的結果就是數據自動流動的水平。
數據驅動業務的水平怎麽理解呢?我前面也解釋過了,即我們有多少業務實現了 " 模型 -> 信息 -> 行動 " 這樣的自動決策、自主行動的智能系統。
數據驅動業務水平的最佳狀态,就是你具備一個智能大腦。
天威的數智化,進行了多長時間?
天威應該是國内最早做信息化的公司。
我們在 1998 年就上線了 MRP 系統(物料需求計劃,幫助企業管理者解決物料銷售、生産、采購脫節的問題,達到物料 " 既不出現短缺,又不造成庫存積壓 " 的管理目标),也是國内最早一批用 SAP 系統(一款德國的 ERP 軟件系統,用于企業管理)的公司。
我們在 2021 年也真正提出來要做 " 數智化轉型 ",向一個智慧企業轉型。
五、數智化的切入點要怎麽找?
不同的企業進行數智化轉型的的切入點,其實是不一樣的。零售行業會先解決流量的問題,制造業一般會先着手讓制造流程更加智能化,供應鏈更加柔性化。那麽天威的切入點是什麽?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一個企業做數智化轉型,切入點很重要,選對了切入點,你在後面做這件事的信心就會很高。
我們的切入點有 2 個,分别是對内和對外。
對外,我們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發布了一個數字化供應鏈采購平台叫天威雲鏈,它其實是一個 B 端的政企采購平台,有别于我們傳統的渠道分銷業務。
這個平台的成功将直接促進我們銷售額的增長,企業第二增長曲線的産生。它讓我們數智化的價值立即得到了體現。
對内,就是公司内部,無非就是人、事、物,我們最終選擇從 " 人 " 作爲切入點。因爲企業一切的事和物,都是人來做,歸根結底都是人。于是我們就把如何賦能員工作爲了内部的切入點,我們最終選擇了 RPA 這樣一個工具。
它可以輔助員工去做一些自動化的操作,類似于企業裏的助理角色。拿财務舉例,有一些憑證錄入的工作,需要大量重複,人做起來很枯燥,這個 RPA 就可以幫忙來做。
我們在推廣過程中,還采用了業内少有的全民開發者推廣方式。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同事,都要學會使用這個工具,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員數智化意識。
同時我們還将同事開發的 RPA 機器人單獨部署,并且給與一定的人格化,我們稱之爲數字員工小天。
這件事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也讓他們感知到數智化帶來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我們這兩個切入點,總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因爲結果很容易就能看到,提高了大家的信心。
六、有哪些必要的數智化工具?
是的,很多企業做數智化轉型,就是摸着石頭過河。投入了成本,如果很長時間看不到回報,他們就會放棄。反而有了這種小成果,才能鼓勵他們繼續做下去。
我們内部用什麽溝通軟件呢?就是用來處理考勤、請假申請等事務性工作的工具。
我們用的釘釘,而且用得比較深度了,現在基本上都不需要發郵件了。
這幾年用了釘釘之後,發現郵件非常低效,因爲郵件是異步溝通。我發一封郵件,預設的前提是你不會立即回我,但發釘釘你要立即回我。所以我們現在所有項目的推進,幾乎都在釘釘裏面。
疫情期間,釘釘在溝通方面,也幫助不少吧?
對,應該說疫情讓所有企業都産生了一個改變——線上會議成了常态。
比如我們在同一棟大廈裏的不同樓層,我們都不一定要聚在一起開會,直接線上開會就可以了。這個也是一種提升效率的方式。
說到工具,天威在業務上有使用過其他的數智化工具嗎?工具是購買第三方,還是自己研發?
我們内部使用的數智化系統很多,核心系統有十多個。這些系統既有購買的,也有定制的,還有一些是純内部研發的。系統的異構在大中型企業裏面無法避免,最重要要有頂層規劃,要有可靠的數據和流程集成。
七、數智化轉型中遇到的阻力
在數智化轉型的過程中,有沒有受到來自員工的阻力?比如員工不願意使用數智化的工具等等。使用這些工具,對員工有什麽影響嗎?
數智化轉型,人是最重要的,因爲任何事的落地都靠人。任何問題也可以歸結爲人的問題。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改變一個人。這是人性,可以理解。
我們就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搞了很多比賽,既給物質獎勵,也給精神激勵。" 費曼學習法 " 我認爲是一個較好的方式,即以教帶學,以用促學,讓企業内部的同事做内部導師,講給其他同事聽,倒逼你不斷學習。這些辦法也收到了很多成效。
您覺着,學習這些新工具對員工有什麽影響嗎?
有影響。
我經常分享一個案例,就是國家取消了會計證,很多高校也不招會計這個專業了。
随着社會的發展,很多技能和職業也在發生變化。
在以前,我們可能隻需要掌握辦公的基本技能就可以了。但是在數智化時代,我們一定要掌握一些數智化技能,具備數智化思維。天威一直基于這一點來培養員工。
天威内部有一個組織,叫天威數智化學院,我們設立這個學院,是想創造出一種環境和文化,推動我們不斷爲員工做這種數智化的培訓,幫助他們盡早掌握一些數智化技能和思維。
八、立足當下,心存詩和遠方
從公司決定數智化轉型開始,你就要不停地推進,過程中您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然後才慢慢走到今天,對此您有什麽感想嗎?
還有,對那些同樣走在這個過程中的企業,您有什麽想說的嗎?
嚴誠 :
我分享兩句話吧,也送給我的同行們。
第一句是,在數智化的星辰大海中,既要心存詩和遠方,更要立足當下,沐光而行。
我們需要有頂層的戰略和方向(詩和遠方),也要走好當下的每一小步(立足當下),隻要目标堅定(沐光而行)定能到達數智化的星辰大海。
數智化猶如燒開水,每一把柴火都必不可少,同樣的,少一把柴火水都不會開。
第二句是:數智化轉型,企業要具備 " 三戰 " 和 " 三定 "。
" 三戰 " 指的是,對上看戰略,對下給戰術,對中找戰友。很多人可能會做好前兩個,做不好第三個,但我認爲第三個 " 找到你的戰友 " 非常重要。
" 三定 " 就是,對上定方向,對下定方法,對中定方寸。方寸,就是我們要決定哪些幹哪些不幹,我們的目标到底是什麽,這個中間要做一些協調。
任何企業存在都是爲了盈利,我們做數智化的最終目的,也是爲了達成企業的盈利。但是很多同行有時會陷入一種技術思維,這個要避免。
在轉型過程中,我們既要站在當下,也要心念未來。如果每天隻滿足于眼前的苟且,滿足于點的層面。你的将來就是混亂的。同樣如果我們每天都去暢談詩歌,也不現實。
做到了平衡,轉型這個事兒才有可能成功。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一場彙聚 AI 人工智能産業鏈的大會
一系列 AI 領先取得成果的真案例
一群享有新周期紅利的人在這相聚
6 月 10 日在廣州 · 筆記俠第一屆新商業千人大會
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了解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