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時期,張說和姚崇是兩個重要的朝廷大臣,但是,這兩個人卻互相看不對眼,矛盾很深。
張說是一個心眼很小的大臣,嫉妒心也很強,凡是跟他有過節的大臣,他總是會記恨在心裡,一有機會就雞蛋裡挑骨頭,把人家的小問題擴大化,從而報複對方。張說這德行,自然讓很多大臣對他敬而遠之,不怕不行啊,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你得罪了他,不知道哪一天被他從後面來一下子,就算沒法害你,也惡心你啊!所以,朝中的大臣,跟張說都保持距離,很少跟他來往。
姚崇自然也不例外,看到張說這小輩就想抽他,心裡對張說是非常厭惡的。
有一次,張說請姚崇到家裡喝酒,姚崇沒有當面拒絕張說,到了約定的那天,姚崇卻派一個仆人去張說家,仆人對張說說:" 我是一個小心眼的人,報複心很強,我家老爺說我一定能跟張大人聊得來,所以,才讓我來代表他赴宴。我家老爺說了,如果您怕我一個仆人辱沒了您的身份,您大可以讓我直接回去跟老爺交差。"
張說被姚崇這一下子弄得很惱火,但是,又不好意思對一個仆人發作,隻好把這口氣咽下去,悶在心裡,二人之間的矛盾也就幾乎公開化了。
有人對姚崇說:" 大家都是同僚,何必把局面整這麼糟呢,都下不來台,面子上不好看啊!" 言外之意,姚崇這麼羞辱張說,很明顯有點過了,太過偏激了。
姚崇卻并沒有在意,他解釋說:" 你們不懂,跟小人相鬥,就要學會用小人的方法。如果你隻想着用君子的方法對付小人,那麼,隻能讓自己吃虧了。我可不敢自認為是什麼君子,所以,絕對不會對小人妥協讓步遷就縱容,你以為你惹不起小人就躲得起了嗎?你不咬他,他會主動來咬你呀,你能讓我什麼也不幹,等着他來咬我嗎?"
話糙理不糙啊,姚崇看得明白呀!
唐玄宗對姚崇很是欣賞,準備讓姚崇做宰相。自己的敵人都要做宰相了,張說坐不住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四處活動,找人在唐玄宗面前說姚崇的壞話,找姚崇的小把柄,總之就是用盡辦法來阻止姚崇登上宰相這個高位。
但是,張說一頓操作猛如虎,卻并沒有能夠阻止姚崇當宰相。姚崇當了宰相,張說有點坐不住了,他對心腹說:" 姚崇當上了宰相,一定會對我記恨在心,尋找機會報複我,這該如何是好?"
張說的心腹湊近張說:" 岐王跟大人關系不錯,他是皇上的親兄弟,又岐王給您撐腰,姚崇就算想害您,怕是也很難做到了。"
好主意,張說一拍桌子,"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我咋就沒有想到呢!我對岐王想來是恭敬有加,還給他送過重禮,上門去求他,他又怎麼可能拒絕我呢!"
姚崇也不是好惹的啊,剛上台就四處找機會,準備報複張說。但是,姚崇看到張說跟岐王走得很近,怕張說利用岐王來對付他,一時間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
姚崇思考了很長時間,有一天,突然想到:張說這樣一個朝中重臣,跟一位親王交往這麼頻繁,哪怕隻是懷疑他們有不軌的企圖都沒問題啊!皇上最怕的就是這種大臣跟親王勾搭的事了,我如果提醒皇上幾句,張說豈不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姚崇很聰明,并沒有直接指出來張說和岐王的問題,他自己也知道,沒證據的事不能亂說,一不小心就容易成了誣陷罪,所以,他決定用委婉的方式提醒皇上。
這一天,姚崇在唐玄宗面走路的時候,故意一跛一颠。
這讓唐玄宗感到很奇怪:" 姚愛卿,你這腳是不是犯病了?"
姚崇假裝害怕的樣子說:" 陛下您看到的隻是表象,我這哪裡是腳疾啊,我是有心病啊!"
唐玄宗很奇怪,問他:" 你這明明是腳有問題,怎麼說是心病呢?"
姚崇往左右看了了看,假裝很緊張地說:" 大臣張說,正事不好好幹,卻天天跟岐王糾纏在一起,兩個人交往太過頻繁了,臣是擔心他們做出來大逆不道的事啊!"
唐玄宗聽了,心裡一驚,他馬上意識到,姚崇這是給他暗示,岐王有點不老實啊,張說怕是岐王的棋子呢,這種事,作為一個合格的皇帝,那是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隻能錯殺哪能錯放呢,所以,唐玄宗當即決定,把張說貶到外地任職,讓他遠離權力中心,省得他整天上蹿下跳的。
後來張說也意識到自己被姚崇給算計了,他後悔地說:" 都怪我考慮不周全,沒想到姚崇這小子老奸巨猾,誰能想到他會這麼出牌呢!"
【子霄讀史感悟】
不管在任何時代,君子和小人永遠會有各種紛争,觀點、觀念、利益、權力、态度等,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紛争。
面對小人,如果我們總是一味退讓,反而會讓小人得寸進尺,步步緊逼。很多時候,如果我們換一種策略,跟小人擺明車馬炮,真刀真槍地較量,把矛盾和紛争都擺到明面上來,小人反而不好對我們下手了。小人就像老鼠,到了陽光底下,很多手段都沒法用了。
姚崇的聰明之處就在于,把張說逼到了明面上,結果張說自亂陣腳,最終被姚崇借助唐玄宗趕出來權力中心。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