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也會有一些 " 理想主義 "。
文 / 易琬玉
編輯 / 鄭亞文
2021 年,淘寶店 " 樹可 " 因爲一款火爆全網的木漿棉洗碗片出圈,很多粉絲開始了解這個開了快十年的店鋪。
創始人樹生和樹太嚴格把關各種充滿設計巧思的雜貨。比如店鋪裏的矽膠揉面墊、可以立住的飯勺、速幹擦手巾、迷你小鍋……這些産品的銷量都超過 5 萬件。更獨樹一幟的,是被認爲 " 嬌氣 " 的搪瓷,夫妻倆鑽研并在國内發力這一小衆市場。習慣購買搪瓷制品的顧客,甚至依賴他們到 " ‘樹可’不出新品,都不知道去哪裏買鍋 "。
店鋪的前六年,都是細水長流地穩步增長,2021 年才因爲爆款出圈," 每年有 400 多萬戶家庭來我們這裏下單 "。
粉絲們買得狂熱,不少人多年來累計消費超兩萬元。有的人家裏擺的,甚至比店裏展示的貨品還要全。2010 年,樹生和樹太開始賣雜貨,從實體店到網店,再到全國 20 個城市 70 家自營及合作門店," 樹可 " 确實像當年夫妻倆期待的那樣," 堅持下來了,而且像大樹一樣溫實并創造價值 "。
小夫妻的雜貨鋪
樹生(右)和樹太(左)
因爲一次和大學助教的争吵,樹生和樹太相識相戀。他們相遇在十幾年前的華南理工大學校園,一個是學計算機的學長,一個是學造紙的學妹,牽線媒人是樹太選修課上的研究生助教,也是樹生的室友。倆人從性格到愛好都很合拍," 加上社交軟件的第一天就聊到了深夜 "。
他們一起跑馬拉松、一起探險,開過攝影工作室,還一起擺地攤倒賣過打口 CD ……廣東人愛以 " 某生 "" 某太 " 稱呼出雙入對的情侶夫妻," 樹 " 并不是他們中任何一位的名字。樹生姓 " 賴 ",但是樹太不喜歡 " 賴太 " 這個稱呼,于是将男友的姓氏拆解,取了 " 束 " 的讀音,用喜歡的漢字 " 樹 " 來命名," 我們都很喜歡‘樹’,而且‘樹太’聽起來也是個獨立的名字,而不隻是誰的太太 "。
(年輕時兩人一起跑馬拉松)
他們畢業時,金融危機的餘波尚在。盡管兩人改變了原定的職業規劃,但最終也都拿到了編制,捧上了鐵飯碗也早早買了房。工作穩定後,兩人年薪加起來有四十萬元,這對物欲不高的小兩口來說,已經綽綽有餘。
他們喜歡用小物件裝點家裏,還愛買漂亮的鍋碗瓢盆。在外遊玩時,他們看到很多城市裏買手店的興起,于是在 2010 年和表姐合夥,開了一間名爲 " 幸福雜貨鋪 " 的實體店。他們想給大家提供 " 宜家 " 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幸福無法販售,但可以販售幸福的生活方式 "。
當時他們搜羅了各類有調性、有設計感的家居好物,時有報道,也算是當年的 " 網紅小店 "," 但是來的人多、買的人少 "。實體店一直虧損,好在合夥的三人都各自有正職工作," 就很‘佛系’地放在那兒開着 "。直到兩年後房東漲租,實體店才正式關張。
辭去編制全心創業
當時實體店銷售額有限,2011 年三人決定再開線上店鋪增加營收," 幸福雜貨鋪 " 裏的商品也同步上架了淘寶鏈接。2013 年,實體店關張後,網店主要用于清庫存,但期間生意零零散散,每天賣出三五單,兩人不能全力以赴,但也不能就此放下。
至 2013 年,表姐想," 不如網店也關了 ",但樹生樹太覺得可惜,于是兩人接手。在她的記憶裏,十年前的淘寶掘金叙事大多屬于草根," 就不服輸啊,我們倆再好好努力一把,總不至于開不好一家淘寶店 "。
下定決心後,兩人不再隻是将淘寶店視爲 " 清貨之地 ",他們開始 " 上新 "。他們發現單純做買手店很難做出差異化,于是決心要做一個品牌,便在 2015 年正式成立了 " 樹可 "。
寫信是樹太從開店以來的習慣," 因爲兼職開店精力有限,最早是希望大家自助購物,包裹裏也随信,希望大家有問題多溝通,不要随意給差評 "。許多顧客甚至會給她們回信," 有電子版回信,也有手寫郵寄的挂号信 "
一開始,因爲無暇顧店,樹生和樹太将店鋪打理得 " 更好逛 ",他們會詳細說明産品的使用方法,絮叨使用的實際感受。因爲設置了包郵門檻,許多逛上瘾的客戶反而因此樂意多買幾件,靠小小的家居産品,他們的客單價也能達到 120 — 130 元。
原創設計和視覺調性讓 " 樹可 " 有了特色,也讓他們乘上了淘寶早期扶持 " 風格店鋪 " 的快車,每月銷售額很快增長到三五十萬元。後來,兩人不想被每日固定的坐班工作圈住,相繼辭去了 " 鐵飯碗 ",全力經營淘寶店。
" 樹可 " 的第一款設計産品是 " 樹葉奶鍋 ",這款搪瓷鍋至今依舊受歡迎,搪瓷制品也成了 " 樹可 " 的标志性産品。因爲對搪瓷情有獨鍾,樹生和樹太跑遍了國内的搪瓷廠,了解原料和工藝,設計了很多好看的産品,爲這個好用但 " 有些嬌氣 " 的産品正名。
搪瓷可以理解爲 " 裏面是金屬鋼闆,表面是瓷 "。它的好處是耐酸堿,适合煮食和長時間儲存食物,而且因爲瓷面絢麗多彩," 加上好看的設計,也可以是廚房裏的一道風景 "。但它導熱快,而且表面的瓷面比較嬌氣,所以需要使用者多加注意。關于搪瓷鍋的售後,也大多是因爲使用不當,爲此樹太特意做了一條鏈接講解,叮囑顧客 " 務必看完本帖再買搪瓷鍋 "。
頗費心力的搪瓷産品線堅持多年,甚至成了店鋪的主要産品,說到底還是因爲店主情有獨鍾," 因爲喜歡,所以繞路也要做 "。
每年 400 萬人下單
因爲本來也不抱 " 賺大錢 " 的野心,小兩口隻求穩步增長," 細水長流 " 就可以概括 " 樹可 " 的前六年。
2021 年,樹太粗略統計了一下,店鋪賣出了超過 100 萬隻鍋。同年,店裏誕生了第一個爆款——木漿棉片。9 月上線第一款木漿棉片時,這個輕輕巧巧、吸水膨脹的小玩意兒還不大普及,如今已經成爲洗碗棉中的一大品類。
吸水膨脹的木漿棉有許多蜂巢狀的孔洞,加上一點清潔劑就會有豐富泡沫,清水一沖就能分離油污,而且不傷鍋具。團隊給木漿棉片加上了可愛的圖案," 邊洗邊 rua,做家務也輕松有趣 "。兼顧萌點和賣點的木漿棉,通過短視頻展現出超強的去污能力,一下子被推成爆款,售出 600 萬片," 爆火後抄襲不斷,每年打假的賠償都能有幾十萬元,雖然款都給到了打假合作方,但至少也幫助整頓了售假 "。
因爲有了爆款,有人說 " 樹可 " 是網紅品牌,大家爲顔值買單,品牌有溢價。相反,這并不是樹太的思路,因爲不是設計師出身,從來不期望産品要做成奇特或驚豔的設計,定位是日常生活器皿,很多時候隻是結合當下使用的場景或痛點,融入一點小巧思,加入我們想要表達的設計元素而已。而更重要的是," 出身是輕工類專業的工科生,有一定的理化基礎,而且做家居行業有 13 年了,所以在材質和工藝這一塊比較嚴謹些,能給大家把好關。"
店鋪最熱門的是一款矽膠揉面墊,食品級矽膠意味着更高的材料成本,但這隻是最基礎的功夫。樹太的信念是,讓每一件産品都能既好用又好看。她還原了傳統揉面闆紮實厚重的手感,但又保留了揉面墊可卷可疊的便利性,還增加了防溢水邊框,防止水、粉到處跑," 覺得揉面是體力活,就在揉面墊上印了一隻仰面的橘貓,也算是種精神激勵 "。
這款揉面墊售出超 200 萬張,很多寶媽也因此成爲忠實粉絲。去年," 有超 400 萬個家庭下單,部分渠道的複購率甚至達到了 53%"。其中不乏累計消費超 2 萬元的老客," 這些人家裏囤的東西可比店裏都全 "。
樹可團隊也常常看到很多顧客的反饋,有些人會因爲一個鍋而喜歡上做飯;也有人正經曆着生活裏的挫折,但因爲做飯這件事情,慢慢重獲對生活的熱情。
" 銷量再多,也依然是小店心态。" 正如樹太一直以來放在包裹裏的那封信所說,希望 " 樹可 "," 始終如您樓下的雜貨鋪般親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