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氨基觀察
醫藥大漲之後,下一步呢?
這可能是近期,所有人都關心的一個問題。回顧過往多次牛市,醫藥闆塊的表現相對溫和、穩健,但這次不一樣,高彈性的創新藥産業鏈已成爲醫藥闆塊的主戰場。
并且,前期經曆了 3-4 年下行行情,估值和業績預期壓縮幅度巨大,年初至今,醫藥闆塊的表現基本仍處于整個市場倒數第一。
這意味着,當前醫藥闆塊仍處于非常有性價比的估值區間,反轉趨勢中無需輕易言高。
立足産業角度,在政策周期和技術周期雙重共振驅動下,中國醫藥産業正邁入最好的時代,收獲創新成果。加之市場情緒帶來的估值、預期修複,一場由創新藥企帶動的新 " 風暴 " 即将襲來。
對于中國醫藥産業而言,這可能又是一次絕佳的 " 躍遷 " 機會。
預期糾偏下的估值修複
醫藥闆塊更受到市場關注的核心邏輯之一是,預期差的修複。
相比于大部分行業,是由正常預期再到超預期的演繹,醫藥闆塊則是從 " 負預期 " 到正常預期,遠未到 " 超預期 " 的階段。
2019 年至 2021 年是醫藥行業蓬勃發展的三年,但是基本面增長得快,市場預期膨脹得更快,加之新冠疫情催生的一系列新需求幹擾了人們的判斷,最終導緻整個行業出現了産能大擴張,遠遠超過了市場的需要。
而資源在短期内的過度湧入,導緻單藥研發成本飙升而單藥回報預期滑落,一升一降之下,投入産出預期惡化,内卷競争壓力凸顯。加之監管推動的降價、創新藥出海不順,更是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行業的發展預期,泡沫破裂。
本輪行情啓動之前,從 2021 年年中算起,中國醫藥行業股價已經經曆了 3-4 年下行行情,估值和業績預期壓縮幅度巨大。根據 WIND 數據,年初至今,醫藥闆塊基本處于整個市場倒數第一。
這也意味着,當前醫藥闆塊标的仍處于非常有性價比的估值區間。正因此,即使大漲,本質也隻是估值修複,回歸正常預期。未來,還會有一系列行業利好,推動醫藥闆塊預期的走高。
今年的醫保談判,可能是超預期兌現的一個節點。一方面,近兩年,醫保談判越發溫和,政策對于創新藥企及産品的支持也肉眼可見。若今年國談繼續延續這一趨勢,将有助于進一步提振創新藥闆塊行情。
另一方面,諸多新藥上市等待談判,若成功進入醫保或能催生諸多重磅創新藥。例如,雲頂新耀的耐賦康如果以一個合适的價格進入醫保,将加速放量,成爲 50 億 + 的大品種。
耐賦康是全球首個 IgA 腎病對因治療藥物,于 2024 年 5 月在中國大陸開出首張處方,在上市後的短短一個多月内,耐賦康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 1.673 億元。
據中報業績電話會披露,5 月上市,上半年就有 23000 個病人申請援助和服務,複購率接近 100%。核心在于,耐賦康對 IgA 腎病患者的意義不容小觑。
中國人群數據分析顯示,耐賦康能保護患者腎功能,減少 66% 腎功能下降,将疾病進展至透析或腎移植的時間延緩 12.8 年,治療周期卻隻要 9 個月左右。
最重要的是,其療效與藥物經濟學優勢并重。
在美國進行的藥物經濟學評估中,耐賦康作爲一種創新治療 IgA 腎病的藥物,展現出了其在治療效果和經濟成本上的雙重優勢。在支持治療基礎上,相比于安慰劑,耐賦康 ® 能夠顯著延緩腎功能下降,從而獲得更多生命年(LY)和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同時長期總費用更低,是具有絕對藥物經濟學優勢的治療方案。
一款臨床療效明确、患者需求巨大的創新藥,最适合去的方向就是醫保市場。醫保的廣覆蓋會使盡可能多的 IgA 腎病患者獲益,也會讓耐賦康的表現更超預期,帶動公司的預期走高。
這不隻是雲頂新耀和耐賦康的故事,也将是更多中國創新藥企的故事。底層邏輯在于,創新藥是中國醫藥産業的未來,創新實力不斷提升,行業正步入收獲期,頭部企業商業化表現亮眼,新生代力量、重磅交易也不斷湧現。
換句話說,創新藥産業的處境遠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樣悲觀,這種錯誤的預期存在糾偏的需求,早已埋下了反轉之因。而随着預期差的不斷糾正,醫藥闆塊的估值也将不斷走高。
從負預期到超預期,被壓抑了 3 年的情緒釋放,爆發往往也會更加震撼。
基本面驅動價值增長
當然,對于醫藥闆塊來說,炒作行情終究會散去,基本面會成爲核心的驅動因子。
醫藥闆塊的确定性在于,扛旗者是創新藥資産。這類資産具備業績高爆發力的特點,存在 " 股價 - 業績 " 正反饋的邏輯。
簡單來說,雖然股價上漲可能會在短時間内推高估值,但創新藥企的業績增長足夠快,又會迅速消化估值。
例如,雲頂新耀目前處于一個低 PS 高業績增長的階段。創新藥企通常采用 PS 估值,雲頂新耀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約 3.02 億元,比去年下半年大幅增長 158%,公司預計全年營收爲 7 億元,對應目前 82 億港币的市值才 10 倍 PS 左右。
如果行情進一步演繹,雲頂新耀的估值還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但與此同時,已經全面走上商業化快車道的雲頂新耀,在多款産品加持下,營收仍将保持着高速增長,進而消化上漲的估值。
具體來說,其拳頭産品耐賦康持續放量預期越來越明确。其已被納入今年醫保談判名單,即将納入權威的 KDIGO 指南,治療地位不斷獲得認可和鞏固,加之國内潛在患者數量龐大,持續放量已經是一張明牌;
依嘉的放量同樣可以預期。作爲全球首個氟環素類抗菌藥物,依嘉自 2023 年 7 月商業化上市至今年 6 月底,銷售收入達 2.33 億元。一方面,雲頂新耀在商業化層面持續發力,通過增加自主銷售團隊和加強核心醫院的覆蓋力度,以及通過 CSO 模式擴大覆蓋範圍;另一方面,依嘉研究數據的公布,也爲其臨床放量提供了重要支撐。
除此之外,2026 年雲頂新耀還将迎來另兩款商業化産品,自免疫重磅藥物伊曲莫德和高端抗生素頭孢吡肟 / 他尼硼巴坦。
前者是新一代口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藥物,數據顯示,到 2030 年中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人數預計将達到約 100 萬人,公司預計伊曲莫德 2030 年銷售峰值将達 20 億元;後者同樣瞄準國内龐大的抗菌藥市場,憑借更好的效果不耐藥,不斷蠶食老産品的市場份額,公司預計其 2030 年銷售峰值将達 15 億元。
展望未來,在這種業績反饋中,以雲頂新耀爲代表的創新藥資産,會形成 " 業績快速增長消化估值 - 預期進一步增長 " 的正反饋。也就是說,醫藥闆塊的上漲,短期靠預期修複,中長期的支撐則是業績反饋。
更重要的是,經過寒冬周期檢驗後,創新藥的競争格局已經明朗,頭部及準頭部均不存在太大争議,具有高度确定性。盡管創新研發風險不變,但它們不會陷入向下螺旋,也不會上演之前的價值毀滅。
以港股 18A 闆塊來看,年初至今漲幅最高的爲亞盛醫藥,雲頂新耀則以超 21% 的漲幅位居第三。股價上漲、估值回升,正是吹盡黃沙始到金的體現。
中國自己的創新藥 biopharma 已經成型,如百濟神州;後續的第二梯隊中,也已經能夠清晰看到穿越周期的 biotech,它們或通過 BD" 上岸 ",或具備了 biopharma 初步的模樣,如雲頂新耀。
長久來看,資本也必然會對這類資産給予更高的估值,形成另一重正向循環。
重磅 BD 進一步推高預期
在擁有業績增長明牌的同時,醫藥資産往往還有估值重估的 " 暗線 ":不定時的重磅 BD,這可能會推動預期的進一步走高。
眼下,在政策扶持和研發成色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創新藥正以加速度的态勢奔湧向前,經曆着從 " 引進來 " 向 " 走出去 " 的變化。
而在專利懸崖壓力下,海外大藥企普遍存在增長焦慮,國産分子又快又好,因此能夠滿足 MNC 的補強邏輯。日前,石藥集團一款臨床前分子,便創造了 1 億美元首付款,近 20 億美元總交易額的現象級 BD。
在這一背景下,潛在重磅 BD 邏輯,無疑是諸多具備紮實自主研發能力創新藥企的潛在催化劑。例如,雲頂新耀的 mRNA 管線、自免 BTK 抑制劑都是熱門賽道的熱門選手,同樣具備創造現象級交易的可能。
其中,mRNA 腫瘤疫苗具備颠覆腫瘤治療的潛力,其在治療腫瘤層面有兩個顯著優勢:一是降低複發和遠端轉移更優,二是療效更穩定,這會構成 mRNA 腫瘤疫苗的核心競争優勢。
在突出的競争優勢下,mRNA 腫瘤疫苗市場空間巨大。中信證券預計,2030 年全球 mRNA 腫瘤疫苗的市場規模在 145 億美元左右,2035 年将達 210 億美元。而雲頂新耀的 mRNA 平台是自主知識産權且經過臨床驗證的,公司擁有産品的全球權益,能夠進行對外授權,以加速 mRNA 疫苗的研發變現。
8 月份,公司針對實體瘤的 mRNA 腫瘤疫苗 EVM16 已經啓動 IIT 研究。該研究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和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起,是 EVM16 開展的首次人體試驗,進度相比于預期提前;第二款現貨型腫瘤疫苗也即将在中美兩地遞交 IND。
同時,雲頂新耀擁有全球權益的 BTK 抑制劑 EVER001 也在加速推進,預計将在下半年公布針對原發性膜性腎病的 1b 期臨床數據,預計明年進入 2 期臨床。
與全球大部分 BTK 抑制劑不同,EVER001 分子采用共價可逆的思路,選擇性高,結合能力好,在靶和脫靶毒性都比較低,因此在自免領域具有極大看點。
目前,EVER001 針對的原發性膜性腎病,僅中國市場患者規模就達到 200 萬,全球患者規模遠超過這一數字。而現有治療手段局限性較大,不僅有很高的副作用,并且超過 30% 的患者對現有标準療法沒有應答,達到緩解的患者也有很高(30%)的比例會複發,對新療法的需求極爲迫切,這無疑是 EVER001 的潛在機遇。
今年中報,雲頂新耀明确表示,将加速推進擁有全球權益的管線研發。鑒于其過往突出的 BD 能力,或許可以期待一下 BD 帶來的驚喜。
大浪淘沙之後,一個新時代已經緩緩拉開序幕。這些催化劑,勢必會加速醫藥闆塊重返巅峰的過程。
總結
上一輪的狂熱,中國創新藥行業實現了快速的追趕,誕生了諸多實力 biotech、biopharma。這一輪的牛市,一方面會加速這些 biotech、biopharma 的躍遷,另一方面則會加速新一代王者的孕育。
對于醫藥産業而言,顯然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機遇。當然,參與其中的産業從業者們,也需要時刻保持清醒,冷靜與理性從來是穿越周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