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一年來,圍繞 TEMU 的質疑從未斷過。
但在 11 月 28 日發布 2023 年第三季度财報之後,拼多多證明自己又對了。
這個季度,拼多多取得收入 688.4 億元,同比增長 93.9%,接近翻倍。分析師原本預期拼多多收入爲 552 億元,實際數據大幅超預期 136 億元。分析普遍認爲,實際收入和預期差距較大,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确實沒算到TEMU這麽好"。
11 月 29 日晚間美股開盤後,拼多多股價漲幅不斷擴大,盤中市值一度達到 1924 億美元,超過了同期阿裏巴巴的 1918 億美元。
如果說此前市場對于 TEMU 能否給拼多多帶來多少增量估值一度存疑,此次财報發布後,質疑可以說已被徹底打消。分析認爲,市場已可以逐步把 TEMU 的估值定價到拼多多估值當中。
TEMU" 顯身 "
拼多多三季度 688.4 億元的收入,是同時把主站、社區團購(多多買菜)和海外 TEMU 的收入計算在内的。盡管在三季度财報中,拼多多依舊沒有公布任何關于 TEMU 營收、成本和營銷投入的數據,但我們依然能在财報數據中感受到 TEMU 鮮明的存在。
今年以來,TEMU 加速了海外擴張,除在最早進入的美國市場加大投放吸引用戶外,也在馬不停蹄進入更多國家和地區。據統計僅在 9 月,TEMU 就新在 10 個國家上線,是其成立以來單月擴張國家數的最高紀錄。
TEMU爲擴張進行的投放可以說不計成本。據《晚點 LatePost》此前報道,TEMU 幾乎買下了中國廣告代理公司能提供的大部分流量,其對每個已上線的國家大量投放廣告,長期穩定在各國應用商店下載榜的第一名;并且今年以來,多位二級市場分析師透露他們能明顯感受到拼多多在減少國内營銷投入,轉投海外。
一個顯著的對比是,在今年 2 月投放超級碗之前,TEMU 每月的營銷花費還僅有 1 億 -1.5 億美元,這個數字在随後幾個月幾經上調,到今年 8 月 TEMU 的投放費用已經超過 3 億美元。
巨額投放反映在财報中,就是拼多多銷售和營銷費用的增加。财報顯示,三季度拼多多銷售和營銷費用爲 217.49 億元,同比上漲 55%,此外該季度拼多多主營業務成本大漲 261.88%,相信都與 TEMU 擴大投入直接相關。
盡管如此,拼多多在三季度依然實現了 61.03% 的毛利率,環比和同比分别僅降 3.4% 和 18%,說明TEMU加速擴張帶來的成本對拼多多業績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中大。
甚至,TEMU大有成爲拼多多下一個增長引擎的架勢。
三季度拼多多的兩大收入闆塊中,在線營銷收入 396.87 億元,同比增長 39.62%;交易服務收入 291.52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315.15%,翻了兩倍還多,增速也遠高于拼多多三季度收入 93.9% 的增速——由于拼多多的在線營銷收入以主站爲主,交易服務收入兼顧了 TEMU 的海外交易,兩者間增速差異進一步拉大也意味着,同比增長315.15%的交易服務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是賣貨爲主的TEMU貢獻的。
此外,三季度拼多多淨利潤達到 155.37 億元,也是受益于收入更快的增長,拼多多三季度銷售和營銷費用的營收占比回落至 31.6%,環比還下降了 2 個百分點。
這些都可以理解爲,三季度拼多多很大一部分的增長都來自TEMU。
TEMU 進行到哪一步了
正如上文提到的,TUME自去年9月上線以來的相當一部分努力,都是圍繞擴大用戶量的目标展開的。而其中除了做不計成本的投放,也包括把拼多多的 " 傳統手藝 " 搬到海外——
在最先進入的美國市場,TEMU 依然延續了拼多多擅長的 " 社交裂變 " 和 " 邊遊戲邊購物 "。比如一個用戶邀請 7 個新用戶下單,自己可以得 20 美元;而如果是美國華人,成功邀請 5 個美國當地新用戶下單,還可以微信直接收到 150 元人民币。此外,TEMU 也在官網上線了抽取各種優惠券和滿減的大轉盤等玩法。
TEMU 官網截圖
事實證明這些是奏效的:據報道,到今年 9 月,TEMU 吸引到 1.2 億人浏覽商品,平均每天發出 160 萬個包裹,大部分發往美國;過去一年有約 9% 的美國人在 TEMU 購物,成爲美國最受歡迎的應用之一,長期穩定在蘋果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下載榜第一名;國外社交平台上,用戶交換 TEMU 邀請碼的聲音也沒有停止過。
TEMU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别的平台可能需要幾年才能達到的成績,外界也習慣性地把TEMU的擴張特點總結爲"快"。但TEMU最讓競争對手有危機感的,是它竟然還走得很"穩"。
幾乎從剛上線起,TEMU 就非常重視對貨源的把控,甚至早于它在海外做的大規模投放(如果以今年 2 月投放超級碗爲界)。這一方面體現在對商家的強把控,對商家的供貨時效和貨品品質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則體現在通過比價來擠壓虛高報價水分。這些顯然都給海外用戶的消費體驗提供了底層保障。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TEMU的業務邏輯,就是它在試圖把跨境電商的門檻降到和在國内做電商一樣簡單,進而向全球輸出最具價格競争力的中國商品。
針對前者,TEMU 奉行全托管模式,即商家隻需将通過篩選的貨品發往 TEMU 的國内倉庫,後續的運營 - 物流 - 倉配 - 客服 - 售後服務環節都可以交給平台,在降低商家做跨境電商門檻的同時,也将運營成本被壓縮到極緻;針對後者,TEMU 也在不斷升級其比價系統,淘汰掉利用信息差賺錢的中間商,吸納更多産業帶工廠,讓生産直接對接銷售。
一套組合拳下來,TEMU 的第一年已經基本站穩腳跟,證明了自身策略的可行。下一步它也将把目光瞄準更高的轉化和更大的市場。據拼多多财務副總裁劉珺在财報電話會上透露,目前 TEMU 的消費者已遍及全球 40 多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
憑什麽是 TEMU?
盡管事後證明 TEMU 的策略在第一階段是成功的,但它的壯大之路實際并沒有描述中那般順利,它也并不是從一開始就知道怎麽做才能成功,甚至在去年上線之初,産品都還沒有打磨完全,物流沒有搭建好,大部分參與者也毫無經驗——報道稱,TEMU 最早的 " 探路者 " 是此前多多買菜的各省負責人和他們各自挑選的員工,基本都沒有接觸跨境電商和美國市場的經驗。
而在 TEMU 還在籌備階段的 2022 年初,跨境電商的環境亦不理想。事實上過去十幾年,中國并不乏試圖想把低價格商品直接賣到全球的跨境電商,基本也很難看到新平台從零開始快速崛起的機會。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TEMU從一衆跨境電商平台中成功突圍。成功的原因,恰恰離不開拼多多背後的支持。
TEMU從拼多多繼承的,不隻有它的中國經驗,更包括了更加"軟性"的組織方法。
業界普遍流傳着一種觀點,認爲從誕生至今已有八年拼多多依然保持着某種初創公司的靈活性,在執行過程中,較少會受到類似大公司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不必擔心新辦法會失敗。
這樣靈活的組織特點,在多多買菜曾被驗證過,也同樣延續到了 TEMU。TEMU 在拼多多内部亦被視作創業項目,秉持着 " 目标明确、方法自由 " 的特性,具體負責業務的人也更敢于嘗試新辦法,并能夠在試錯後快速反應調整。
這使得 TEMU 在目标驅動下,在短期内得以迅速實現自我進化。
同樣地,依靠拼多多,TEMU也有更充足的資源儲備。這一方面體現在貨源,據報道,TEMU 已累計招募了 9 萬名供應商,供應超過 100 萬個 SKU,而其中就有 55% 的商家來自拼多多主站和多多買菜,這也使 TEMU 能夠繼續貫徹拼多多的價格優勢;
另一方面也體現在,TEMU 作爲拼多多成立八年來投入力度最大的新業務,也不必過于擔心 " 燒錢 " 的問題。這也是讓競争對手感覺 " 恐怖 " 的一點,他們原本認爲 TEMU 的巨額投放隻是無法持續的短期行爲,燒錢一旦停止雙方并不會拉開太大差距——但問題是,拼多多主站爲 TEMU 輸送的利潤,可能還遠不會停止,目前多多買菜已接近盈利,而截至三季度,拼多多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也已達到 2028 億元。
能肯定的是,TEMU 目前依然處在高速變化之中,自身仍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正如劉珺在财報電話會中提到的,當前拼多多的全球化戰略 " 仍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 "," 我們的許多舉措都處于定制階段……這将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叠代過程,但同時也很有趣 "。
事實上在 TEMU 立項之初,拼多多管理層就計劃對其持續投入。剛剛跨入第二年的 TEMU,奔跑不會停止,它也自信有持續向前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