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頒獎季,沖奧種子選手悉數登場。
其中有一部大熱門。
位列《時代周刊》的「2022 年度十佳電影」之首。
獲「奧斯卡風向标」金球獎多項大獎提名。
也是同樣指向奧斯卡的多倫多電影節「人民選擇獎」的第一名。
而且難得在國内口碑也很高。
豆瓣開分8.4 分。
導演是一向發揮穩定的史蒂文 • 斯皮爾伯格。
但與他之前打造的《侏羅紀世界》《人工智能》《頭号玩家》等震撼人心的特效大片相比。
這部電影又相當特殊——
這是一部半自傳性質的電影。
主人公薩米,一個癡迷電影的猶太男孩,正是斯皮爾伯格自己的化身。
影片呈現了薩米從 6 歲到正式進入電影業之前的成長故事。
但和大部分傳記片不同,這部影片沒有對個人的追夢道路大書特書。
反而将重心放在一段過于私密的「家醜」上。
從小癡迷電影的薩米,反而在剪出第一支家庭影片後放棄了電影。
他将珍愛的攝影機賣了出去,很長時間再提不起興趣。
原因是,他意外拍下了母親的出軌。
從幼年起,薩米的家中除了父母、姐妹,還有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本尼叔叔。
他是父親的雇員,更是全家人的好友。
家庭聚餐、野營活動上也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母親毫不掩飾對本尼的欣賞。
但這都更像是作為摯友的關懷。
對此,沒有人覺得有什麼異樣。
薩米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直到,一次野營結束後。
他在剪輯家庭錄像帶時,發現了不對勁。
鏡頭裡,母親和本尼叔叔舉止過于親密了。
他們有意回避着衆人的目光,散步、牽手、相擁 ……
薩米起初還難以置信,直到他将畫面不斷放大,看到了母親滿懷愛意的目光。
薩米對母親不再如從前那樣熱情。
但同時,他也向母親保證,自己會為她保守好這個秘密。
可是終究,這段裂痕還是暴露了出來。
父親像是意識到了什麼,換了份更好的工作,抛下本尼,舉家搬遷。
搬到了一個方圓幾英裡幾乎沒有猶太人的地方,薩米還因此遭到了同學的排擠。
母親更是毫不掩飾自己的移情。
和本尼分開後,她像失了魂一樣,整天耷拉着臉。
為了讓自己高興起來,她甚至養了一隻猴子,還給猴子起名「本尼」。
讓向來溫和的父親也忍不住暴走。
幾番折騰後,他們決定離婚。
母親離開前,她對薩米隻有一個要求,不要放棄自己熱愛的電影。
她自己原本是出色的鋼琴演奏者,本該去高雅的音樂廳表演。
但生了孩子後,不得不放棄夢想困在瑣碎的生活裡。
所以她很能理解薩米為之狂熱的心情,她絕不想讓薩米和自己一樣浪費天賦和熱情。
薩米回應了母親的期待,他重新撿起攝像機。
其實,不難看出,表面在講母親出軌,實際上是在講家庭的破碎。
衆所周知,「家」向來是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中不變的主題。
《E.T.》講外星人如何尋找歸家之路;
《人工智能》裡,AI 男孩被領養人抛棄後,一生都懷抱着回家的執念;
《幸福終點站》也是講回不了家的異鄉人。
這一主題不僅延續到了這部新作中,而且還從私人視角揭秘了其根源。
家庭的離散深刻影響了他的一生。
因為在此之前,家庭給了他足夠多的力量和溫暖,是他重要的精神支柱。
他從對電影産生興趣,到親自嘗試拍攝電影,每一步都離不開家庭的助力。
他出生在一個特别的中産階級猶太家庭。
父親(保羅 • 達諾 飾)是一名高級工程師,他缜密、理性,崇尚技術的力量。
母親(米歇爾 • 威廉姆斯 飾)是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家,會彈琴、唱歌、跳舞,追求精神的舒展和靈魂的自由。
薩米 7 歲時,父親用晦澀的術語告訴他電影的技術原理,母親則用詩意的語言說電影是一場場夢。
這大概也是斯皮爾伯格總能把商業和藝術、技術和美學平衡得恰到好處的原因。
母親的出軌、離開之所以能攪動他對電影的感情,也是因為身為藝術家的母親比父親更能理解他。
帶年幼的薩米去看電影,就是母親的主意。
那天,薩米對電影一見鐘情。
一幕火車相撞的畫面,尤其讓他印象深刻。
《戲王之王》
散場後他依然念念不忘,夢裡都是火車的轟鳴。
父親依從他的喜好,在光明節送給他一輛玩具火車。
還為他親手改造成會發動的蒸汽小火車。
但沒料很快被薩米弄壞了,因為薩米想看的是電影裡火車撞擊的樣子。
父親不解,提醒他應該愛護玩具。
但母親卻完全能共情薩米的心情。
她已經意識到,薩米想要擁有的不是一個玩具,而是對畫面的掌控權。
她偷拿出丈夫的相機給薩米。
在她的鼓勵下,薩米拍出了小火車相撞的場景,效果相當驚豔。
可以說,是母親激發出了薩米的創作天賦。
在薩米的成長過程中,父親作為家中經濟支柱一直忙于工作。
除了姐妹外,母親作為家庭主婦,給了他最多的陪伴。
也放任他做出很多瘋狂的舉動。
比如,為了拍鬼片,将家裡的紙巾全部糊到妹妹身上扮木乃伊。
有了這段無所拘束的童年經曆,才有了他後來很多作品中的純真和童趣。
當年西部片流行,薩米也受到影響,沉迷于視覺沖擊力更強的冒險類影片。
他還上學時,就集結了很多同學,拍了不少西部片、戰争片。
并靠這些家庭小作坊制作出的短片參加了當地的比賽,還獲得了獎金,擁有了自己的攝影機。
在父親的幫助下,在當地電影院放映。
不少場景已經能看出斯皮爾伯格後來很多作品的影子。
但在薩米步入高中後,父親認為他不該再花這麼多時間在「虛幻的愛好」上。
勸他學好代數、好好考駕照,未來才能找一份穩定、高薪的工作。
母親卻堅稱,電影絕不隻是消遣的愛好。
在母親的提議下,薩米把鏡頭對準了同學的青春生活,剪輯出短片《逃學日 1964》,在畢業典禮上博得滿堂喝彩。
外界的認可也讓他在這條路上走得更有底氣。
父母離婚後,他和父親一起生活,但他卻一直懷揣着母親的囑咐。
他聽從自己的内心,沒有放棄電影。
大學時,他不斷向電影公司寫信自薦。
好運也眷顧了他,做夢一般,他得到了一份好萊塢的工作。
見到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約翰 · 福特(大衛 • 林奇 飾)。
自此,他将人生的「地平線」向下移。
朝着電影的道路一去不複返。
母親出軌、父母離異,這樣的家庭一般會被認為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
但斯皮爾伯格卻因此走向了成功導演的道路。
如今他回顧自己的電影生涯時,也選擇以家族名定義那段人生。
還将那段常人看來「不齒」的記憶作為故事的高光。
這是為什麼?
實際上,家庭的變故反而促成了薩米的成長。
後來,薩米不再責備母親的自私。
他不想看到母親難過的模樣。
他甚至開始理解母親的選擇,認為母親本該就是這樣的人。
薩米很小的時候,外面刮起了龍卷風。
奇異的雲朵引起孩子的興趣。
母親不顧父親的阻攔,直接開車載孩子們駛向風暴中心,完全不計後果。
這次母親的出軌也是一樣,她像個瘋狂的藝術家,以自毀的形式奔向了自由。
即使父親後來已經原諒了母親,母親也坦言還愛着父親。
但她依然固執地離開了家,去追求自己最愛的人。
很多家庭低估孩子的理解力。
要麼夫妻撕破臉皮,隻抛給孩子結果。
要麼以孩子為借口,延續名存實亡的婚姻。
但薩米父母在做任何決定時,一直不忘和薩米深入溝通。
薩米同情父親,但也能站在成年人的立場認同母親有追求幸福的權力。
這也讓薩米對人性和愛有了更深的思考。
家庭的分崩離析,未必就是不愛。
分開不會毀掉任何人,反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也是因為父母感情出問題這一契機。
薩米轉學到了一個沒有猶太人的學校。
他成了學校的異類,遭遇了校園霸淩。
對自己的猶太人身份有了更多的體認。
在這一過程中他獲得了裂變式成長,對複雜人性的體悟也鋪就了他作為國際知名導演的道路。
所以,在《辛德勒的名單》中,他既從民族主義立場揭露了法西斯殘殺猶太人的罪行。
也站在人文主義的高度說明了德國人裡也有好人,投機的德國商人也會因為一時萌發的善念成為救無數人于水火中的英雄。
即使是以視覺特效取勝的商業電影,斯皮爾伯格也始終沒有放棄人性之光的拂照。
《侏羅紀公園》《大白鲨》裡,人性的貪念和欲望比血盆大口的猛獸更加可怖。
《頭号玩家》更是站在當下的人性拷問,在虛拟與現實的邊界愈加模糊的情況下,如何去把握真實的自我。
諸如此類發自人性深處的共鳴,讓他的作品總能跨越地域獲得廣泛的好評。
這部影片是他真摯的自白,讓我們看到這些恢弘壯闊的人性之歌,其實都發端于這個不完美的家。
這并不是導演為人生作結語的退隐之作。
正好相反,是他找到初心,再次出發的起點。
他在采訪中表示,他其實一直想拍這部電影,疫情的到來則直接推動了這部電影的出現。
當災難突然降臨時,他意識到最重要的是什麼。
他借年少的自己堅定了對電影的信仰,也作為前輩為更多年輕人打了一針強心劑。
即使不可避免分别和失落,電影也總會替我們記着擁有過的美好。
電影,是不變的造夢之家。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