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何志文
播出已過六年,連下架都有三年之久了,
竟在全網全平台再度翻紅,
是觀衆盤完《甄嬛傳》又開始盤《如懿傳》了?
怎麽全網影視區吐槽博主最近都抓着《如懿傳》一部瘋狂輸出,
而且還來了個大反轉。
主演周迅和角色如懿一起"跌落神壇",
原先"溫暖整個後宮"的如懿,
成了霸淩女配的"漢子茶"。
播出時争議滿滿的衛嬿婉,
這個角色之前連帶着演員李純都挨罵
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奇迹婉婉",
大家開始心疼她做宮女時期備受欺淩的五年
《如懿傳》到底犯了什麽罪,
惹得觀衆氣憤到噴三金影後周迅爲"三斤影後"?
說編劇流漣紫内心扭曲、價值觀惡臭?
其實,對《如懿傳》的吐槽從未間斷過,
播出時和《延禧攻略》打擂台。
那時因爲大咖光環、《甄嬛傳》續作、制作精美諸多标簽,
争議多圍繞在乾隆的渣男行徑、緩慢的叙事節奏上,
頂多吐槽如懿窩囊,說這是部"喪劇",沒有宮鬥劇的爽感,
還沒幾個人對如懿的主角光環"下手"。
直到去年有遊戲區UP主用遊戲還原《如懿傳》劇情發展,
結果發覺劇越看越不對勁,吐槽了一句如懿道德"雙标",
在被劇粉圍攻"不懂欣賞"後,開始連做十幾期視頻逐集吐槽。
影視區的up也聞流量而動,
這吐槽的聲浪大到驚動了相關利益方,随後不少吐槽視頻被下架,
結果吐槽視頻下架得越多,up主們越來勁,觀衆們也紛紛入場,
如今這場火已經由全網吐槽《如懿傳》逐步擴大化到吐槽周迅本人的程度……
那咱今天就來唠唠,"如懿"這個角色被罵,冤麽?
先從"如懿"的原型乾隆皇帝的繼後那拉氏說起,
(yes,《還珠格格》裏的皇後娘娘和"如懿"是一個原型)
曆史上的她在潛邸時期就被雍正許配給了還是四皇子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
因爲她前期史料過少,所以後人在藝術創作上空間比較大。
她在《如懿傳》中被安排了和乾隆青梅竹馬的設定,
兩人兩小無猜時就暗生情愫,但如懿嘴上不願意承認。
她嘴上說着是爲弘曆選福晉把關才來的選秀現場,
但沒成想弘曆就屬意于她,執意把象征着正福晉的玉如意給了她,
如懿正和弘曆拉扯推脫,
卻恰好被告知在母族的牽連下她不能被立爲正福晉,
弘曆萬般求情,如懿還是進了王府做了側福晉,
乾隆繼位後她随之進宮,在孝賢皇後過世後一步步上位,
中途被打入冷宮過,也曾位及皇後,
最終逐步認清乾隆在愛情上濫情不忠的本性,
與乾隆情誼殆盡,
主動斷發閉世,不久于人世。
總體而言,這樣高開低走的主線設定,加上如懿與世無争、人淡如菊的性格,
比起前作《甄嬛傳》主角主動出擊複仇、總體基調步步高升的路線,
也太不符合一般宮鬥劇的邏輯了。
讓人忍不住細琢磨,這樣的如懿到底靠啥混上了皇後之位?
也正是因爲細琢磨,才發覺出劇情、人設上的諸多漏洞。
确實如多數up主所吐槽,
從角色人設來看,劇中的如懿一切都是淡淡的。
她的愛不夠濃烈,或者說比起狂熱的愛戀,
她表現的更像是對年少情誼的執着,
隻是堅信乾隆仍是當年獨屬于她的弘曆哥哥,
哪怕他早已成爲人皇,早已坐擁後宮佳麗三千……
可巧了,偏偏她和乾隆青梅竹馬時期的情誼沒拍,
隻憑八十多集反反複複的口述。
(call back多次的《牆頭馬上》和白居易的那句"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她嫁入王府是弘曆和雍正争取的,入了皇宮後主打的也是不争不搶。
她愛得不張揚,"恨"也不着痕迹,
在成爲皇後的過程中,難免與其他後妃起争端,
而上位計謀裏所謂的"壞事"多數都是她的好姐妹海蘭所爲,
(譬如這個"蘆花局",富察皇後與貴妃從中作梗将如懿陷害進冷宮後來還欺負海蘭,海蘭爲了複仇用蘆花害得皇後的二阿哥哮喘發作薨逝。雖沒有明說,但通過海蘭用蘆花插瓶和給二阿哥燒紙來暗示了)
(乾隆懷疑如懿和侍衛淩雲徹有染,海蘭爲了證明如懿清白,狠心賜死淩雲徹,也算是救了如懿一命)
這些涉及生死、大多見不得光的事情,
如懿從未直接參與,隻收割了最後的紅利。
按說這種高道德感的角色應當共情能力極強,
可無論是貼心丫鬟被打斷腿或是自己雙親亡故,她都是一副淡淡然的模樣,
反倒是意外結交的侍衛淩雲徹出事故她心焦得不行,痛哭流涕。
好姐妹海蘭爲了如懿能夠洗清冤屈,
一度不顧自己腹中胎兒的死活喝下朱砂,設計營救她,
最終爲了挽回皇帝對如懿的信任甚至狠下心來賜死淩雲徹,
卻換來如懿對海蘭的避而不見,
縱然是有誤會有嫌隙,但總不至于疏遠到這種地步吧……
她這情感邏輯實在是令人迷惑……
六年之後再回看,
這樣的"淡然"在觀衆眼裏,是呆滞,
這樣的與世無争,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深宮裏"既要樹立賢良正妻形象又要皇帝唯愛她一人"的聖母嬌妻。
或許是因爲出身高貴,她始終無法做到完全地憐憫弱者,
拿淩雲徹起先拜托如懿救在啓祥宮做宮女的魏嬿婉這件事來說,
如懿就是沒太把救人當回事兒,足足拖延了五年之久。
在她的世界觀裏,皇帝之寵愛是跻身後宮的唯一武器,
這種愛應該是自然得到的,無需刻意争取、讨好,
由此,在她眼裏一切宮鬥權謀是低級、卑劣手段。
可實際上,在劇情設定的深宮裏,隻要身處其中,每個人都難以獨善其身,
這樣的角色行爲邏輯在宮廷後妃的基礎設定中完全行不通。
她的得勢基本上靠的都是皇上對她虛無缥缈、看不到的"愛",
可觀衆們對如懿和乾隆之間的感情難以共情,
總愛诟病"蘭因絮果"矯情、不成立,
因爲幾乎沒有前情鋪墊,我們觀衆并未看到他們二人有多相愛
這邊廂是與世無争,在深宮大院裏求一生一世真愛,
那邊廂,反派炩妃衛嬿婉的成長線就實際多了,
一個小門小戶出身的宮女,爲了混出頭輾轉多個"單位",
(做宮女時被妃子、掌事太監和宮女肆意欺淩)
她爲了自己的命運與家族的生計,立志往上爬,
即便被打壓多年,
還是拼盡力氣争出位,拉攏關系躍升爲"小主",
爲讨皇帝歡心苦練多種技能,成了受寵多年權傾一時的寵妃。
她雖是反面角色,害人不少,但她的上位史跌宕起伏,明顯更有看頭。
一句話概括,她壞是真壞,但在當妃子向上爬的這條賽道上她也是真的很努力。
可《如懿傳》原初是真的想要寫如同"升級打怪"般的後宮晉升曆程麽?
按照他們宣發的重點和全劇的感情基調來說,
更多的是想描摹一場"失敗的婚姻",也因此一直拿"蘭因絮果"當做戲眼。
想寫歸于平淡、"至親至疏"的夫妻,
卻缺乏二人情意正濃時期的細節刻畫。
想要塑造封建社會男女不平等地位下"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群像悲劇,
可最終主角如懿的"大徹大悟"沒能形成邏輯閉環,
對于"先君臣後夫妻"的封建婚姻她一面遵守,
一面難以遏制作爲愛人的"獨占欲"。
(這點尚且可以用人之常情來解釋,即便要遵守皇後之儀,但是在心愛之人變心後開始狂熱追求别人時有所不适也完全能理解)
可要說要借如懿來展現對平等、忠誠的愛情的追求,
全劇流露出的"雌競"意識又無處不在,
還有不少字眼時時刻刻提醒着觀衆這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
大反派衛嬿婉到了後期隻是爲了争權奪利而走向黑化,變得無限扁平,
而造就這悲劇的根源卻被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從主角到配角,有人窩囊,有人戀愛腦,有人前期計謀多多臨劇終卻突然降智,
這觀衆看起來自然不舒服。
《如懿傳》妄圖用封建時代帝後關系套用現代人的愛情與婚姻,
是,這種高開低走的婚姻關系從古至今并不少見,
這樣眼睜睜看着愛情一步步消亡的悲劇也确實值得書寫,
可有沒有搞錯啊,
在一夫多妻合法的設定下,在婚姻目的是"綿延子嗣"的後宮裏,
探讨忠貞不渝的愛情?
這樣陷入兩難的改編,
又想要呼應現代價值,又要保證角色行事具有古人的思維特色,
主題立意免不了被诟病。
按理說劇情稀爛、價值觀念落後說劇就好了,
一般情況下"角色讨論不上升真人",
觀衆這次卻因爲如懿遷怒周迅,這又是爲何?
一來是工作室下架了不少吐槽視頻,網友們覺得這操作有點"玩不起"。
二來是因爲如懿傳紀錄片裏周迅曾經談及自己參與改編劇本,
她認爲如懿的人設她不該參與宮鬥不該害人,
于是把自己摘幹淨,餘留一個"清白"的隻知道"守護真愛"的如懿。
可她遠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角色,
在權謀鬥争必然是主基調的宮廷劇裏有多麽懸浮,
也沒有意識到這樣"無辜"的如懿有多麽"假面"。
隻改了如懿一人的行爲卻對四處漏洞的情節安排不做處理,
終歸是無濟于事。
一時間從周迅"醫美臉"、周迅"操縱"劇本,
到周迅職業生涯的所有成績被質疑水分,
現在連她沒什麽代表作的話都說出來了,
誰能想到,一個不太成功的角色能在六年後給三金影後一記回旋镖,
順帶把前幾十年的成績全部抹煞了……
而如果要說《如懿傳》的錯,
它錯在"附庸風雅"的台詞和令人發笑的劇情設計,
(蒽也是第一次見皇帝腳踹妃子制止争吵的)
錯在編劇竟然強行忽略封建時代過于不平等的夫妻關系大寫特寫愛情挽歌。
畢竟在帝後那樣的不平等中,如懿的自主與反抗顯得空洞無力,
她隻在帝後恩斷義絕的高光時刻裏和曆史上的那拉氏形成了呼應,
多數時刻是在表演編劇架空宇宙裏的"人淡如菊"。
它的錯是犧牲了其他角色的合理性與自主意識來寫兩個人平淡的愛情悲劇,
并且也沒寫好。
海蘭與如懿的羁絆遠沒表現出有何深厚之處,
海蘭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如懿的"黑手套"。
錯在半新不舊的主題觀念和觀衆們的價值觀有着明顯沖突。
主角如懿在追求平等專一的愛,這本身就是超越時代的,
那人家衛嬿婉謀求上位也應是人之常情,到她這兒卻處處受阻,
"衛嬿婉被妃子們提防"這點放置在封建社會雌競氛圍濃厚的宮闱裏不難理解,
可編劇給主配角安排的不同處境明顯讓人覺得這是在兩種價值觀念裏來回跳轉,
觀衆們不納悶才怪……
當然了,一場老劇吐槽發展到如今這種地步,也有不少跑偏的地方。
作爲普通人,看劇更能共情底層人物,這是正常邏輯;
更偏好自主意識強的女性角色,這也是進步的體現。
但動不動就代入衛嬿婉,合理化她的一切行爲,這不就是造神麽……
單就《如懿傳》裏的魏嬿婉來說,
再怎麽有血有肉,她因爲嫉妒或者爲了自己脫身,
也直接或間接害死了不少人,
過度宣揚這種爲我所用的價值觀念有點過于利己了。
也不能真就因爲如懿的不完美就爲衛嬿婉和進忠公公"塑金身"。
至于揪住如懿的一言一行放大吐槽的盛況,
在狂歡之餘,可能也隻是給影視區up主們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碼。
這樣全權用現代人眼光寫古代人生活看古代人行爲的做法是否真的合理,
大家心裏應該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這樣一部劇情、立意都不甚完美的作品,分析多了隻覺得該推翻重來,正如up主西敏寺-Sims所言"分析如懿,是給一個有毒的大腦做病理切片")
至于周迅,完全可以對明星"捂嘴"不讓吐槽的行爲有意見,
完全可以對明星的表演有異議,
認爲他們對角色的處理不合适有待商榷,也是完全OK的,
但真一棒子打死周迅所有成績,
真就是先射箭後畫靶,爲了黑而黑了,
更别提還有借着吐槽之名實人身攻擊之實的。
而且當初李純被網暴也不是周迅如今被網暴的理由吧……
《如懿傳》在被下架三年後被噴,
也再次證明了曆史題材藝術作品創作的"難以拿捏"。
這部劇以"繼後"爲中心視角,原想寫婚姻圍城,
可乾隆成了無能狂怒的花心大蘿蔔,
令妃被淡化、被邊緣化、被污名化爲了一代妖後,
真正的繼後那拉氏更是無妄之災。
她成爲皇後後主理後宮事宜,連日後和她恩斷義絕的乾隆也挑不出毛病,
乾隆那首懷念富察皇後的名句"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
人人都看出他對先皇後的深情,可細細品來,他也自知人家那拉氏并未做錯什麽,不過是自己總念舊愛,總愛做比較。
斷發後的那拉氏被乾隆一怒之下撤去冊寶,成了"瘋女人",
幽禁中凄慘離世,連谥号乾隆都沒給她留,
最終被草草地與純惠皇貴妃(《如懿傳》裏的蘇綠筠)合葬,兩人屍骨共存,竟辨不出誰是誰,到現在還要被網友調侃……
她們或善終或悲劇,都也是封建尊卑體系下的一份子,
吵來吵去,誰得誰失,不過都取決于帝王好惡。
還想在這樣的背景裏發掘真正自主的女性力量?找真正的情深義重?
最後一句
服了,這場鬧劇是不是隻有于正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