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望星空,看繁星滿布 "" 全景天幕設計,超大震撼視角 "" 可調光全景天幕,遠遠不止于大 "......
大家是否發現,新能源車企對于全景天幕的宣傳,已經是 " 一山更比一山高 ",就這麽一塊玻璃,竟逐漸與愛情、浪漫、生活、旅行等結合在了一起。
然而,等待用戶的不是滿天星辰和藍天白雲,而是全身汗蒸和頭發焗油。正如一位車主所言:" 買全景天幕車型時腦子進的水,變成了三伏天坐在車内流的淚。"
7 月 11 日,今年的 " 三伏天 " 正式來臨,不少南方車主儀表上顯示的車外溫度甚至高達 40 度,而最受罪的,莫過于那些坐在全景天幕下的車主。
" 買車前聽說全景天幕很雞肋,現在我信了,但凡夏天在露天停車場停半小時,再上車就像進了火爐一樣,熱到想吐。" 一位車主如是說。
另一位車主則表示:" 全景天窗冬冷夏熱,就是個坑逼玩意,夏天不提前開空調制冷,老婆孩子壓根不願意上車,買車時天窗是标配的,現在煩得很。"
還有車主吐槽:"38 度的天,全景天幕在頭頂就像一塊燒紅的鐵闆,而且我嚴重懷疑電車的空調是不是被限制了?開到最低也不涼,總感覺沒有油車的空調好使。"
當然,最誇張的還是在全景天幕下戴草帽開車的,又或是在後排打傘的,原本要全景天幕就是爲了逼格,現在快被逼瘋了。
爲了解決全景天幕帶來的煩惱,車主們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到汽車配件市場。
數據顯示,今年 6 月以來,汽車防曬用品的銷量同比增長 272%,抖音車内遮陽傘的訂單量增長高達 17 倍,小紅書、微博等平台,也有不少博主在給車主支招,當然最終的目的還是賣貨。
在某寶上,全景天幕遮陽傘、遮陽簾、遮陽闆等,都有着不低的銷量,特斯拉、埃安、蔚來、小鵬、極氪、比亞迪車主成爲了他們的主要客戶,價格從幾百到幾千不等。
" 價格高低主要體現在材質和功能上,貴的遮陽闆材料肯定更好,而且是支持電動伸縮的,比手動的方便很多 "。一位網店客服解釋道。
當然,有車企也關注到了用戶的需求,推出官方遮陽簾産品。比如特斯推出的 Model Y 遮陽簾,在某寶旗艦店的售價爲 790 元;飛凡在官方 APP 商城售賣的 R7 和 F7 遮陽簾,售價爲 299 元。
除了遮陽配件市場外,全景天幕也讓汽車貼膜店的生意更上一層樓。
" 這兩年貼了不少電車的車頂隔熱膜,師傅都忙不過來,因爲天窗面積大,我們店貼的價格普遍是兩千多,好點的要三四千,特斯拉車型尤其多(貼高檔膜的)"。一位貼膜店的老闆告訴缸哥。
貼膜隔熱确實有一定效果,但對膜的質量也有很高要求,在缸哥的實際體驗中,要三千以上價位的膜,隔熱效果才會明顯一些。
話說回來,買了全景天幕的車型,後期又得想方設法花錢去做遮擋和隔熱,效果還不一定好,諷刺意味不小。
問題來了,爲何新能源車企如此熱衷于給新車配備全景天幕?
首先要分清全景天窗和全景天幕的區别,天窗通常是可以打開的,而天幕往往是一整塊玻璃,沒有分段且不可開啓,一體性更強,所以看起來更上檔次。
全景天幕的第一優點就是好看,尤其新能源車喜歡用淺色内飾,與通透的全景天幕搭配起來,車廂立馬變得寬敞明亮,可以最快與燃油車沉悶的車廂拉開距離。
一位車企内部人士表示:" 現階段全景天幕成爲了電車的标志之一,它可以讓車的電動化味道更濃,當然也是特斯拉帶了個頭。"
其次,新能源車因爲結構布局,電池要放在車底,免不了會侵占一部分乘員空間,尤其電動轎車喜歡做成低矮溜背的效果,此時裝上全景天幕可以拯救一下頭部空間。
全景天幕的主要任務是讓車子變得高級,但對于用車舒适性方面,隻能說是弊大于利。
不少車企也在全景天幕上花了心思,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怎麽隔絕紫外線方面,大家應該都清楚,隔絕紫外線隻是 " 防曬 ",和隔絕熱量不是一回事。
爲了不在夏天把車主逼瘋,一些車企也開始着手改善。比如岚圖追光就給全景天幕配備了雙電機卷簾,官方宣稱遮光率可達 100%。
雖然遮光率 100% 不等同于能隔絕熱量,但起碼車主不用自己去某寶花幾百買遮陽簾,或者花幾千去貼膜店貼膜,算是省事了一些。
全景天幕成爲标配這事,體現的不是 " 消費者想要 ",而是 " 車企覺得消費者想要 ",畢竟全景天窗 / 天幕之前是高端車才有的配置。
車企當然也有難言之隐:别家的全景天幕都全系标配,我們不标配就會顯得很沒誠意。
全景天幕固然是車市内卷的一個縮影,但車企自己心中也應該有一杆秤,多聽聽消費者的需求和心聲,能卷的地方還很多,而不是 " 特斯拉有我就要有 "。
最後,給全景天幕配備原廠遮陽簾或許會成爲一個趨勢,當然把标配變成選配,也是遲早的事。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