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1 月 1 日電 ( 常濤 ) 如何證明大模型火了?
10 月 31 日,在 2023 年雲栖大會場外,有杭州大媽現場舉牌招婿,點名要求 " 在阿裏從事大模型工作 ",引發一衆圍觀。
目前,尚不能斷定這是否是營銷行爲,但話說回來,如果營銷都捎帶上大模型,不正說明大模型徹底火了嗎?
不管怎樣,一門之隔的場内景象已經說明了一切。
今年是雲栖大會的第 14 個年頭,将從 10 月 31 日持續至 11 月 2 日,除了兩場主論壇與 500 多場分論壇外,還設置了算力館、人工智能 + 館、産業創新館三大主題館。中新經緯探訪發現,今年雲栖大會,AI 味、大模型味很濃,無論是在體驗感更強的 C 端,還是流程設計更嚴謹的 B 端,都呈現出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技術形态。更重要的是,經過半年多的快速發展,國産大模型已經撬動了商業增長新機會、新模式。
那麽,大模型這門 " 生意 ",怎麽做?
一進入人工智能 + 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AI 大模型時代新應用 " 展區,這裏集中展示了大模型在各場景、各行業中的應用。比如圍繞阿裏通義實驗室的大語言模型 " 通義千問 ",拓展出在文本、影像、閱讀和交互等場景下的一系列子應用,也針對法律、金融、城市治理等領域推出專業的 AI 助手。
2023 年雲栖大會 10 月 31 日開幕,圖爲大會期間一大模型展區。中新經緯 常濤攝
當 AIGC 遇上 3D 打印,又有什麽奇妙體驗?同樣是在人工智能 + 館,工作人員現場展示了基于大模型的文本生成 3D 打印技術。隻需要輸入描述某物品的一句話或一個詞,便可快速生成逼真的 3D 模型,并通過 3D 打印技術制作出來,實現 " 從文字創意到完整實物 " 的體驗。
大模型更令人驚歎的,還是帶來的效率上的提升。在算力館,螞蟻集團讓普通觀衆體會了一把當一名 " 開挂 " 的程序員是種什麽體驗。
螞蟻集團展示的 " 對話式編程機器人 " 技術,将大模型與低代碼平台的能力結合,提出 " 片段即功能 " 的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對碎片化的用戶語言理解,将語言片段轉換爲獨立完整的功能更新,從而實現流暢的、實時的、可視化的對話式智能研發體驗。在這項互動裝置前,觀衆隻需動動嘴就能生成一個亞運獎牌榜網站。
應用場景固然很奇妙,但如何讓這些體驗走下展台、走出展館,去參與激烈的商業化競争并能立于不敗之地,對大模型從業者、創業者來說,才是真正的考驗。
中新經緯注意到,當前,大模型已經撬動催生出了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
童語故事創始人張華在女兒的啓發下,運用 AI 大模型,上線 AIGC ( 生成式人工智能 ) 兒童繪本産品,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成爲自己繪本故事的主角。
這家位于浙江的初創小微企業今年 6 月開始做開發,7 月上線第一個版本,目前産品已快速叠代 20 多個版本,月活躍用戶增長到 30 萬。
岩芯數智與郵儲銀行今年 6 月合作成立了銀企聯動 AIGC 項目,項目針對組織架構、硬件保障、軟件創新等方面進行了重點部署。後續雙方将圍繞下一代智能客服、獲客效能提升,開展項目投研建設,并逐步投産落地。
大模型所帶來的商業創新背後,是雲計算、大模型技術本身的快速發展做支撐。
" 有了大模型、雲計算這些成熟的技術,才能讓我們實現低成本高效創業。" 張華說。
10 月 31 日,阿裏雲正式發布千億級參數大模型通義千問 2.0。阿裏雲表示,在 10 個測評中,通義千問 2.0 綜合性能超過 GPT-3.5,正在加速追趕 GPT-4。此外,相比 4 月發布的 1.0 版本,通義千問 2.0 在複雜指令理解、文學創作、通用數學、知識記憶、幻覺抵禦等能力上均有顯著提升。
投身大模型創業的前搜狗 CEO、現百川智能創始人兼 CEO 王小川在雲栖大會期間提到,百川成立僅半年便發布了 7 款大模型,快速叠代背後離不開雲計算的支持。他預計今年年底之前,國内會有幾家公司能夠做到 GPT3.5 的水平,明年國内會有若幹款超級應用誕生。
"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化時代正在開啓,AI 将成爲各行各業的新型生産力,并對算力提出更高要求。" 阿裏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 10 月 31 日在雲栖大會開幕式上表示,雲計算是數字經濟乃至全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目前全國 80% 的科技企業和超過一半的 AI 大模型公司跑在阿裏雲上。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阿裏雲創始人王堅看來,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的結合正在引領新一波浪潮。從雲計算改變互聯網到更多企業擁抱雲計算、開啓數字化轉型,GPT 模型的出現帶來了新工具,将讓計算對科技創新産生革命性的影響。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常濤:[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作者:王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