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教育讓人得以見天地,愛的教育幫助人們見自己。」
>>>
一門名額 80 人的大學選修,竟有 5000 餘人同時在線搶課?
這樣的場景,反複在各大開設戀愛課程的高校上演。
近日,天津大學《戀愛心理學》課程主講教師王小玲在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獲獎,其團隊所開設的兩門選修課《戀愛心理學》和《幸福學》也進入大衆視野,再掀有關高校戀愛選修課的讨論。許多同學在互聯網隔空喊話自己的學校 " 抄作業 ",因爲 " 我們真的很需要 "。
(天津大學《戀愛心理學》課堂)
除了天津大學之外,許多高校都設置了戀愛心理類的課程。在武漢大學 2021 年的一期 " 戀愛心理學 " 講座中,教室裏一座難求,沒座位的同學甯願在門外蹲牆角旁聽也不願離開,讓人感歎 " 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擠不進門 "。
(關于戀愛課的微博話題)
随着高校人文教育的發展,戀愛課已經逐漸成爲一門民間顯學,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們正在高校課堂裏努力補習 " 愛情 " 這門短闆學科。在青年婚戀意願持續低迷的社會現狀下,高校戀愛選修課爲何如此受歡迎?通過戀愛課這一個側面,能看出年輕人們怎樣的人生觀?
常識的叠代:愛是一種能力嗎?
在許多父母一輩的常識中,戀愛此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等孩子長大就自然而然地懂了。從中學時讓班主任頭疼的一簇簇 " 愛情火苗 ",到大學宿舍樓下比比皆是的校園情侶,年輕學生們正值青春,愛情的萌發不就是水到渠成,怎麽會需要專門開設一門課程教大家怎麽戀愛?
其實,這屆年輕人的戀愛并不好談。
2021 年澎湃新聞發布的一項對年輕人戀愛觀的調查顯示,每 5 人中就有 1 人認爲自己 " 不适合進入戀愛關系 "。在各大視頻平台中," 追女生攻略 "" 聊天技巧 " 和 " 兩性知識 " 等标簽,也早已成爲戀愛視頻的高頻搜索關鍵詞。
(《2021 中國青年愛情觀調查報告》節選)
北大碩士鳥鳥在《脫口秀大會》中談到大學生的戀愛現狀:" 有愛情的人體驗愛情,沒有愛情的人研究愛情。" 無數像她一樣性格有些内向、害怕邁出第一步的人隻能不停地研究愛情," 把手機刷穿 "。閱遍互聯網上的愛恨情仇後,回到真實的生活,愛情仍然是一個謎。
(脫口秀演員鳥鳥談愛情)
從這一角度看,高校戀愛課的意義并不在于傳授 " 愛情三十六計 ",而是利用高等教育的專業性和科學性爲同學們提供一個正确認識愛情的渠道,從 " 什麽是好的關系 " 說開去,彌補過往認知教育與情感教育的失衡。
在成員數超過五萬的豆瓣沙龍小組中,最熱門的讨論帖名爲 " 談戀愛是一種能力嗎 ",題主關于親密關系困惑引發了許多網友的共鳴。有人在評論區留言:學生時代家裏從不談論愛情話題,現在即将工作被催婚,還是不知道該怎麽進入一段感情。
(豆瓣網友提問)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讨論起自己的 " 愛無能 " 問題:從未真正學習過怎麽處理親密關系,既不知道如何開始,也不知道怎麽經營,更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好。
事實上,人對于親密感的需求存在于成長的各個階段,所謂 " 到年紀自然就懂了 " 隻是一條有名無實的僞真理。
根據沙利文的人際關系發展理論,青少年是在發現自我的過程中開始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體驗,而對于親密關系的回避和無措,常常與青少年時期所留下的親密感需求問題有關——如果這些需求得到合适的引導和滿足,就會帶來持續的安全感,而如果這些需求被否定或是被壓抑,則會埋下焦慮的種子。
(綜藝《90 後婚介所》截圖)
戀愛課的供不應求,既遺憾地印證了年輕人成長中功利教育與心理教育錯位所産生的代償需求,又釋放出一個令人寬慰的信号——雖然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感情生活變得更加悲觀和無力,但還沒有放棄對 " 健康關系 " 的追求和探索。
誠然,關于愛的研究再透徹,也不能徹底解決好具體的愛情問題。但不論是越來越多關于 " 研究愛情 " 的實踐,還是大學戀愛課的一次次爆火,都在塑造起一個逐漸在人們心中替代 " 水到渠成論 " 的新常識——愛或許是一種本能,但愛的能力人人都需要學習。
放下單身焦慮,重拾自我觀照
曾有網友在網上發文曬出 " 爸爸知道我談戀愛後傳給我的書 ",在這本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男子戀愛秘訣》中,還有父親手寫的筆記和心得。這些在當時可能非常潮流的搭讪技巧,現在來看每一條都無比單純淺顯。
(網友曬出爸爸的《男子戀愛秘訣》)
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戀愛秘訣》。當代年輕人的愛情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也許并不是一件壞事,反而說明大家在情感問題上不願意得過且過,想要活得更明白些。
在後浪研究所發布的《2023 年輕人戀愛觀報告》中,在 " 不想進入一段戀愛關系的原因 " 一項,男生和女生所選擇的 TOP1 理由都是 " 談戀愛太消耗時間精力 "。在個人價值越來越得到認可的青年群體中,談戀愛有時候也成爲了一種負擔和 " 不必要 ",在這一前提下,草率地進入感情似乎顯得更加得不償失。
(《2023 年輕人戀愛觀報告》節選)
《梁老師的愛情課》主講人複旦大學教授梁永安說,當代戀愛都是一場遭遇戰。老一輩的感情觀大都是:日子過着過着,生活就和睦了,而現在大家把婚戀看得越來越複雜,這肯定是一種進步,說明經濟發展了、觀念開放了,大家都更注重個人感受了。
在傳統的愛情腳本中,當愛的神話降臨,所有關于的自我叙事仿佛都要退居一側,而今天高校所開設的戀愛課,雖名爲 " 戀愛 ",但大多數已經跳出了男女關系的既定框架。
天津大學《戀愛心理學》每次開課的第一講,主講教師都會鄭重聲明:這不是一門 " 脫單課 ",但如果學好了,就能感受到人生更多的 " 幸福 " 時刻。針對原生家庭對于青年人婚戀的影響,老師還專門布置了一項作業:對自己的父母進行訪談。後來," 許多同學還拉上自己的父母一起來聽課 "。
戀愛課不将戀愛與成功劃等号,也不再将羅曼蒂克置于本位,而是兼容并包地探讨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何快樂地生活,授人以獲得幸福的方法論。
這恰恰契合了來上課的年輕學生們在戀愛這一話題中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通過學習愛與被愛,最終在關系中看見真實的自我。
高校的戀愛選修課堂提供了一個有利于群體溝通的架空場景,讓男女之間、代際之間的既有隔閡更容易被打破,常識的交換變得更加順利。
(美劇《怒嗆人生》截圖)
比起學習戀愛的技巧,能夠在高校課堂裏了解不同的愛情觀和人生觀,在包容的環境下去讨論家庭、婚育、自我、親密關系等等重要的人生議題,探索如何提升愛的能力,如何能更加自洽地生活,這才是讓大學生們蹲牆角也要聽課的真正原因。
如果說科學的教育讓人得以見天地,那麽愛的教育則能夠幫助人們見自己。戀愛課可以是大學生的選修課,但愛與關系卻是人生的必修課。如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所述:" 愛不僅僅是狹隘的男女愛情,也并非是磨練增進技巧即可獲得。愛是人格整體的展現,要發展愛的能力,就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邁進。"
從兩性關系到自我成長,我們看到高校對于情感類課程的推進逐漸深入,而這屆大學生雖然有點戀愛難,但也不再會輕易地困于單身的焦慮。更重要的是,他們比過往任何一代都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
參考資料:
[ 1 ] 光明網:天津大學戀愛課程走紅,學生:我是真的很需要!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