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品牌主導新能源市場 ",這個話題近年來被熱議,也引起了許多關注和期待。身處變革的時代,新能源技術的突飛猛進,爲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不僅在電池技術、電機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還在整車制造、智能網聯等領域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
# 抱團取暖 #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 9 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1821 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 5.5%。2023 年一至三季度,全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 519.8 萬輛,同比增長 40%,占汽車新注冊登記量的 28.6%。
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充電網絡已成爲市場風口,配套環境也在持續優化。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已累計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627.8 萬台、換電站 3460 座,建設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 1 萬個。
面對中國車市的巨變,外資車企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明白,要想在這個市場上立足,必須采取行動。于是,梅賽德斯 - 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已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将以 50:50 的股比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運營超級充電網絡。
新的合資公司将在中國建設至少 1000 座超級充電站、約 7000 根超充樁。首批充電站計劃于 2024 年起在中國重點新能源汽車城市開始運營,後續充電站建設也将覆蓋全國其他城市和地區。
同時,除了爲奔馳和寶馬的車主提供專屬服務,如即插即充、線上預約等無縫數字化充電體驗以外,也将向其他品牌電動車用戶開放。
# 搶占命脈 #
數據顯示,今年前 10 個月,BMW 純電動車型的銷量同比增長 211%,達 78568 輛,創新純電動 BMW i5 也在廣州車展首次亮相。奔馳方面,随着 EQE 純電 SUV、EQS 純電 SUV 發布,今年三季度在華純電車型銷量也實現了超過 70% 的同比增長。
眼看着電車銷量猛增,奔馳寶馬勢必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而在這個市場,充電樁可以說是企業的必争之地,搶占充電市場也是握住了電車的命脈,因爲能否便捷補能是消費者購買電車時的重點考慮因素。
事實上,中國品牌的充電、換電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化,車企聯盟也不在少數,部分車企即便不自建充電樁,也要和第三方供應商合作。如今,充電樁産業鏈背後有車企、電池供應商、傳統充電樁産業、第三方運營,他們全都在等着吃新能源轉型的紅利。
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超充網絡作爲基礎設施越來越重要,不僅能促進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的完善和發展,包括電池制造、充電設備制造、運營服務等各個環節,爲整個産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充電網絡的逐漸壯大還能幫助消費者降低補能焦慮,提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推動市場健康長期發展。
此前奔馳、寶馬的充電設施大部分由星星充電、特來電提供,然後在設備上貼上自家的标志,但實際上是租用别人的服務,這一操作對豪華品牌的用戶們來說,少了點專屬感。所以爲了搶奪更多市場,奔馳寶馬不得不抱團,共同開拓中國市場。同時,通過共享資源和技術,抱團還可以提高研發效率和降低生産成本。
# 瘦身降本 #
不止奔馳寶馬爲轉型做出努力,燃油車銷量下滑、新能源轉型緩慢成爲幾乎所有外資、合資車企的挑戰。乘聯會數據顯示,從零售端看,10 月新能源車國内零售滲透率 37.8%,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60.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19.6%;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 6.5%。
日本汽車制造商也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遭受快速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沖擊。但是,豐田和本田做出了與奔馳、寶馬抱團前行的不同選擇,他們選擇削減在華業務,将重心轉向其他市場。
這或許是因爲他們認爲中國市場的競争過于激烈,難以獲得較高的利潤。一方面,比亞迪等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日益崛起,不斷蠶食國際車企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一輪又一輪的 " 價格戰 ",也讓不少企業苦不堪言。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今年前 10 個月,日系乘用車的市占率爲 14.5%,與 2022 年同期的 18.7% 相比,減少了 4.2 個百分點。
一位豐田汽車的高管曾公開表示," 競争環境正變得比預期的更加嚴峻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全球銷量數一數二的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在華銷量和市場份額均有所下滑,但同期在全球的銷量都實現了增長。豐田汽車前三季度在華銷量同比下跌 4.2% 至約 138.5 萬輛,同期全球銷量卻同比增長 6.7%。
電動化産品布局不足是豐田在華銷量難以實現增長的核心原因之一,公開資料顯示,豐田在華電動車型主要爲 bZ3、bZ4X,而這兩大車型在豐田的兩大合資公司中銷量占比不足 3%。
今年 7 月豐田汽車宣布将在其合資企業廣汽豐田裁員約 1000 人。廣汽豐田當時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鑒于近期的生産水平,該公司提前終止了約 1000 名勞務派遣員工的合同,并不會涉及公司正式員工,該公司将依法給予經濟補償,并向受影響者說明情況。
近期,豐田宣布,由于銷售疲軟,将暫停其在華合資企業一汽豐田的一些老舊生産線的生産。豐田發言人表示:" 與中國一汽合資的天津工廠暫停生産是一項有計劃的舉措,停止生産線的原因是考慮到老化和車身等車型組成的變化,以優化生産系統。豐田正在根據‘車型構成的變化’調整産量。"
中國車市從燃油車向電動車的快速轉變,持續對日本車企造成影響,與豐田一樣,本田在中國也面臨着裁員、削減生産等戰略調整。數據顯示,本田汽車在美國強勁需求的推動下,今年前十個月在全球銷售了 320 萬輛汽車。然而,在占總銷量 30% 的中國市場,本田汽車的銷量較上年同期也下降了近五分之一。
其中,廣汽集團發布的産銷快報數據顯示,2023 年 1 月至 10 月,廣汽本田累計銷量約 49.94 萬輛,同比下降 21.55%。
近期,廣汽本田與大約 900 名合約工終止了與勞務派遣公司的協議。本田發言人稱,此次裁員相當于該合資企業約 1.3 萬名員工的 7%。對于涉及的勞務派遣人員,廣汽本田将依法依規、及時地提供經濟補償,并積極協助相關人員再就業。并表示産量正在減少,但本田發言人拒絕透露哪些車型的産量将被削減。
爲挽救在華市場份額,豐田、本田優化内部結構的同時,都制定了轉型計劃。本田宣布廣汽本田将會從 2027 年開始,不再向市場投放新的純燃油車型;2035 年,在國内實現 100% 電動化。而豐田此前曾宣布,在 2030 年前向純電動汽車相關領域投資 5 萬億日元,比此前的計劃增加了 1 萬億日元。
不可否認,汽車行業正面臨一場深刻的變革。燃油車時代,外資車企依靠技術優勢占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然而,電動車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原有的競争格局。這場變革中,整個行業面臨着市場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像巨浪般洶湧而來,不斷地重塑現有的商業模式,改變以往的競争格局,甚至重塑整個行業生态。
爲了在這個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領先地位,車企們必須不斷地自我革新,尋求新的發展路徑。瘦身降本也好,抱團取暖也好,本質上都是爲了在電動化時代,更好地生存下去。【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