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7 日訊(記者 夏淑媛)保險資管公司迎來密集人事調整。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連發 9 份批文,核準 6 家保險資管公司 9 位董監高任職資格。
其中,包括核準利明光國壽投資董事長、宋子洲新華資産獨董、李冠瑩太平資産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繳文超長城财富保險資管副總經理、葛旋民生通惠資管董事長、陳放民生通惠資管監事、關嬌陽及馮豔娥民生通惠資管董事、謝輝百年保險資管副總經理的任職資格。
據财聯社記者統計,近一年來,已有 26 家保險資管公司 75 位董監高履新,具體含 8 位董事長、9 位總經理(含臨時負責人及主持工作的副總經理)、11 位副總經理(含總助)、5 位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16 位董事、13 位監事和 11 位獨董。
在某壽險公司研究與配置部負責人看來," 資産荒 " 的出現以及利率的不斷下行,以往資産端和負債端割裂的管理模式已無法适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同時,償二代二期和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保險業資産負債管理迎來了 " 資負聯動 " 的時代。對于履新高管而言,這考驗着他們的資産負債匹配管理能力。
26 家保險資管公司高層變更,董事長、總經理騰挪不在少數
近幾年,世界經濟走過了一輪 " 疫情沖擊—政策刺激—經濟複蘇—通脹高企—貨币緊縮—風險暴露—經濟下行 " 的進程,作爲感受大環境波動溫差最前沿的保險資管首當其沖,行業的人事變動也愈發頻繁。
據财聯社記者統計,2022 年 8 月至今,短短一年時間内,已有 26 家保險資管公司 75 人次董監高發生變更。其中,包括 8 位董事長、9 位總經理(含臨時負責人及主持工作的副總經理),占比達 23%,這裏面不乏深耕行業多年的 " 大佬 " 們。
具體來看,8 月 4 日,利明光國壽投資董事長的任職資格獲批。據了解,國壽投資是中國人壽旗下專業另類投資平台,截至 2022 年末,該公司在管資産規模超 4300 億元。
不僅國壽投資,人保資産也在近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總裁曾北川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不再擔任公司總裁職務,并指定副總裁黃本堯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
據悉,已年滿 60 周歲的曾北川曾在銀行業工作多年,此番出任人保資産臨時負責人的黃本堯現年 51 歲,曾長期任職于人保資産,後調任人保健康,擔任首席投資執行官、投資管理部總經理等職。
繼中國人保資産總裁曾北川離任後,大家資産總經理吳劍飛也于近期提出辭任申請,經會議審議通過,該公司免去吳劍飛大家資産總經理職務,并指定宮本軍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權。據悉,華安财險資管總裁張震或将接任大家資産總經理一職。
除了上述 3 家機構,民生通惠資管、百年保險資管、交銀康聯資産 3 家保險資管公司的 " 一二把手 " 均在年内雙雙落定。
近日,葛旋民生通惠資管董事長的任職資格獲批。據悉,葛旋生于 1971 年,有 20 年以上的證券、基金從業經曆。早在今年 6 月,民生通惠資管也迎來新任總經理張思賢。
和民生通惠資管 " 一二把手 " 的内部調整及擢升不同,百年保險資管董事長和總經理均來自外部聘任。2023 年 5 月,百年保險資管發布公告稱,自 2023 年 5 月 18 日起,楊峻擔任該公司董事長、孟森擔任總經理。
據悉,楊峻曾擔任浦發銀行總行授信審批部副總經理,陸金所控股首席風險執行官、中國平安集團副首席風險執行官,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與楊峻一道上任的孟森曆任平安資産投資管理部總經理,平安人壽首席投資官等職。
與民生通惠資管、百年保險資管不同,交銀康聯資産的掌舵人則來自大股東交通銀行委派。2023 年 4 月,高軍交銀康聯資産董事長、張秦華交銀康聯資産總經理的任職資格獲原銀保監會核準,二人均來自交通銀行體系。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觀察來看,各家保險資管公司高管變動情況不盡一緻。比如,有些公司因爲公司治理結構發生較大變化,有些則是因爲母公司管理層發生變動,還有的則是因爲業績承壓、需要通過人員調整來推動經營改善等。
不過變更背後仍有共性之處。那就是保險公司越來越重視資産負債端的協同,因此新任一把手多爲母公司派人擔任,總經理中多綜合金融背景跨界人士。
11 位副總經理、5 位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40 位董監履新,保險資管投研隊伍不斷擴充
相較于 " 一二把手 " 掌舵人,副總經理、董事和監事的變更更爲頻繁,保險資管公司迎來不少新面孔。
據統計,近一年共有 11 位副總經理(含總助)、5 位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16 位董事、13 位監事和 11 位獨董任職資格獲批。
具體來看,11 位副總經理(含總助)分别是國壽投資副總經理匡濤,百年保險資管副總經理謝輝,華安資産車正、李泉霖、周嘉偉 3 位谷總經理,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孫芳、太平資本郭鋒、吳璐瑤、楊曉輝 3 位副總經理,和 1 位總經理助理張雙喜,長城财富保險資管副總經理繳文超。
5 位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分别爲國壽投資關盈凱、安聯保險資管曹靜、光大永明資産王瀑、建信保險資管餘峰、人保資本羅學東。
據悉,2022 年 9 月起實施的《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管理規定》曾明确提到,保險資管機構應設立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從此次任命的 5 名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背景來看,多數履職者此前都擁有長期的風控合規工作經曆。
人事密集調整背後,将給保險資管經營帶來多大影響?在華安财險資管總裁張震看來,保險資管投研隊伍的不斷擴充,能夠進一步增強資管機構自身的投研實力。對保險資管理公司而言,提升投資能力是創新的根本,要在傳統物質激勵的基礎上,有效激發和賦能人才:一是給予投研人才更多的行業學習交流機會;二是建立試錯、容錯機制。
保險資管業績連續兩年整體下滑,接棒者直面資産負債匹配管理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頻繁的人事變動背後,另一層現實是保險資管公司業績的整體下滑。
據财聯社記者統計,2022 年,31 家保險資管公司收入合計 327.23 億元,同比下滑 10.4%;淨利潤合計 141.18 億元,同比下滑 7.2%。這也是繼 2021 年之後連續第二年,保險資管公司業績整體下滑。
在業内人士看來,2022 年度,受利率持續下行、權益市場震蕩加劇等因素影響,保險公司淨資産增速普遍下降。在償二代二期資本分級規則下,淨資産的下降将直接影響核心資本和實際資本,并進一步影響償付能力充足率。
于此同時,負債端壓力也将向資産端轉移風險。在利率中樞下行過程中,資本市場波動加大,主要靠利差驅動的盈利模式面臨挑戰。
" 國内外實踐證明,資産負債錯配是保險業經營運行的最大風險隐患,不斷強化資産負債管理和聯動,樹立審慎的資産負債管理文化,提高全行業資産負債管理水平意義重大 "。
對于履新者,尤其是 " 一二把手 " 掌舵人,實現資産端和負債端良性互動和動态平衡,深耕資産負債管理,建立覆蓋整個經營鏈條的資負管理體系,負債端不冒進,資産端不激進,更加重視現金流的流動性和安全性,避免非理性決策和戰略規劃的大起大落,才能助力險企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