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蝗蟲包括蚱總科、蜢總科和蝗總科,狹義則僅指蝗總科。
蝗總科之下又有八大科,曰:癞蝗科、錐頭蝗科、斑腿蝗科、斑翅蝗科、網翅蝗科、劍角蝗科、槌角蝗科和瘤錐蝗科,山東擁有除瘤錐蝗科之外的七個科,共計 50 餘種。青島大約 20 餘種,其中有 9 種廣布全省乃至于整個北方,它們是:笨蝗、短額負蝗、中華稻蝗、日本黃脊蝗、東亞飛蝗、大墊尖翅蝗、黃胫小車蝗、疣蝗和中華劍角蝗。
一、癞蝗科
1. 笨蝗 Haplotropis brunneriana
圖 1.1
圖 1.2
體型大而粗壯,前駝後撅,黃褐或暗褐色;前翅退化呈鱗片狀,後翅亦甚短小,有不如無。看上去既不聰明又不靈活的樣子,以 " 笨 " 為名,恰如其分。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個會蹦的肉球,不油炸不足以平民憤 ......
二、錐頭蝗科
2. 短額負蝗 Atractomorpha sinensis
圖 2.1 雌性,綠色型
圖 2.2 雄性,褐色型
圖 2.3 雄性,略帶紅色
最常見的蝗蟲之一。體型中等,腦袋尖,性格溫良,行動遲緩,很容易被捉到;體色草綠或黃褐,有時稍帶紅暈,後翅基部玫瑰紅色,台灣稱 " 紅後負蝗 "。記住,灣灣的 " 紅後 " 不是人,是尖頭螞蚱。
3. 長額負蝗 Atractomorpha lata
圖 3.1
圖 3.2
與短額負蝗極相似,頭頂長度為複眼長徑的 1.2~1.7 倍,故曰 " 長額 ",而短額負蝗的頭頂長度僅略長于複眼長徑。長不長額肉眼難辨,還是後翅的特征更确鑿:不同于短額負蝗的玫瑰紅,長額負蝗的後翅基部無色。該種出現的頻率遠低于短額負蝗,一般不會遇到。
三、斑腿蝗科
4. 中華稻蝗 Oxya chinensis
圖 4.1
北方稻蝗屬的優勢種,占據稻蝗數量的 85% 以上。體型纖細苗條,綠色或褐綠色,頭部在複眼之後,沿前胸背闆側片的上緣有明顯褐色縱條紋,與同樣褐色的前翅幾乎渾然一體。
5. 斑角蔗蝗 Hieroglyphus annulicornis
圖 5.1
圖 5.2
體型較大,體表溫潤如玉,略有光澤,一般呈淡綠或黃綠色。有一個奇怪的特征:前胸背闆上有 3 道明顯的黑紋,認準這個就跑不了。
6. 棉蝗 Chondracris rosea
圖 6.1
圖 6.2
國内蝗蟲之最大者,體格健碩,孔武有力,青綠色或黃綠色;後足有尖銳細齒,一不留神被蹬上就是血光之災,人送綽号 " 蹬倒山 "。外表雖兇悍,但它也有一顆粉色的少女心:後翅基部玫瑰紅色,種加詞 rosea 即指此也。
7. 日本黃脊蝗 Patanga japonica
圖 7
體型粗大,黃褐色;特征就寫在名字中," 黃脊 ",即背中央有淺黃色縱條紋,延伸至前翅的臀脈域;後翅基部紅色。蝗蟲多以卵的形式越冬,該種是以成蟲過冬,并且可一直存活到翌年 7 月。
8. 紅褐斑腿蝗 Catantops pinguis
圖 8
體型中等,黃褐或褐色;後足股節(即 " 大腿 " 部分)黃色或黃褐色,有 1~2 個黑褐色斑,内側紅色、黃色或橙紅色,我估計名字中的 " 紅 " 就出自這裡。
9. 短角異斑腿蝗 Xenocatantops brachycerus
圖 9.1
圖 9.2
圖 9.3 未定色的短角異斑腿蝗
體型中等,褐色,注意有三處黃白色斑:前胸背闆後緣側面有一條黃白色斜紋,後足股節有 2 條黃白色平行的寬型斜斑。體色會随着生長階段和環境而有所變化。
10. 短星翅蝗 Calliptamus abbreviatus
圖 10
體型小,褐色或黑褐色;前翅較短,不達後足股節的頂端,具許多黑色小斑點。除笨蝗外,該種是本篇收錄的蝗蟲中前翅最短者。
11. 長翅素木蝗 Shirakiacris shirakii
圖 11.1
圖 11.2
體型中等,褐色或黑褐色;前胸背闆的背面平滑如鏡,色澤暗黑,兩側有醒目的淺黃色縱條紋;前翅具黑褐色圓斑,後翅透明。
四、斑翅蝗科
12. 雲斑車蝗 Gastrimargus marmoratus
圖 12.1
圖 12.2
體型大,腦袋圓,可謂 " 天庭飽滿,地閣方圓 ";體色變異多,綠色、枯綠色、黃褐色或暗褐色。前翅前緣綠色(或全為褐色),其餘部分褐色,具白色斑紋;後翅基部鮮黃色,中部具寬的黑褐色輪紋狀。
13. 東亞飛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圖 13 散居型
蝗災的元兇,曆史上曾令人聞風喪膽,上個世紀末國内還有零星蝗災發生,直至今日也是重要的農業害蟲,不過平時遇到的都是不那麼兇暴的 " 散居型 "。體型長大平正,綠色,前翅褐色,具許多褐色或黑褐色斑點。
14. 大墊尖翅蝗 Epacromius coerulipes
圖 14
體型較小,黃褐色、褐色或暗褐色,少有綠色;前胸背闆的背面中央具紅褐色或暗褐色縱條紋,向前可達頭部;前翅常超過後足股節的頂端,但短于腹部末端。
15. 花胫綠紋蝗 Aiolopus tamulus
圖 15
體型,瘦長,暗褐至黃褐色;前翅狹長,有黑色大斑,基部近前緣處有鮮綠色縱紋,即名字中的 " 綠紋 " 是也;" 花胫 " 指的是後足胫節的顔色花裡胡哨,得抓在手裡才能看到。我對這種螞蚱印象極深,小時候常于草叢中追捕之,極少成功。
16. 亞洲小車蝗 Oedaleus decorus
圖 16.1
圖 16.2
圖 16.3
體型中等,綠色或褐色,前胸背闆 X 形淡色紋明顯,全身具深褐色斑,前翅基半部有 2~3 塊大黑斑。圖 16.1 和圖 16.2 分别是褐色和綠色個體,總體色調雖有不同,但身上的斑紋分布卻是完全一緻的。
17. 黃胫小車蝗 Oedaleus infernalis
圖 17.1
圖 17.2
體型中等,體綠色或黃褐色,前胸背闆有淡色 X 紋;前後翅發達,常超過後足股節頂端,前翅具黑褐色斑;後翅基部淡黃色,中部具有到達後緣的暗色窄帶紋。
18. 疣蝗 Trilophidia annulata
圖 18
體型小,黃褐色或暗灰色,身體表面有許多顆粒狀突起,像得了祖傳性病一樣,2 複眼間還有 1 個粒狀突起。顔值低下,蝗蟲界的王二麻子。
19. 蒙古束頸蝗 Sphingonotus mongolicus
圖 19
體型中等,體色黯淡,灰頭土臉,前翅基部 1/3 和中部具明顯的暗色橫紋帶。所謂 " 束頸 ",指其前胸背闆之溝前區通常縮狹,就像被勒住了脖子。
五、網翅蝗科
20. 中華雛蝗 Chorthippus chinensis
圖 20.1
圖 20.2 疑似中華雛蝗
體型中等,暗褐色,前胸背闆沿側隆線具黑色縱帶紋;前翅褐色,後翅黑褐色;後足股節外側、上側具二黑色橫斑。我拍過一隻缺腿的雛蝗,如 20.2,大概就是本種。
六、劍角蝗科
21. 日本鳴蝗 Mongolotettix japonicus
圖 21
體型小,頭部鈍錐形,顔面傾斜;黃褐色或黃綠色。雄性的後足股節可與前翅摩擦發聲,鳴聲細而清脆,雖說可能比不上優雅蝈螽,但比紡織娘之流悅耳多了。
22. 二色戛蝗 Gonista bicolor
圖 22
體型中等,細長;通常體通常綠色、黃綠色,背面紅褐色,有的個體稻草色。很可愛的蝗蟲,可惜本磚家至今未能一睹芳容。
23. 中華劍角蝗 Acrida cinerea
圖 23.1
圖 23.2
圖 23.3
圖 23.4
最常見的蝗蟲之一,我鄉稱 " 老扁 "。體型大,雌性粗壯雄性纖細,頭部長圓錐形,顔面極傾斜,綠色或褐色。有曲藝唱詞曰 " 呱嗒扁兒甩籽在荞麥葉上 "," 呱嗒扁兒 " 特指其雌性,然該種産卵于土中而非葉面,據考證原詞為 " 荞麥埂 ",訛傳為 " 荞麥梗 ",後演變為 " 荞麥葉 "。
OK,23 種蝗蟲就簡介至此,常見種類都涵蓋在内。說是 " 北方 ",實際上我按青島寫的,也不會差太多。參考文獻是一篇題為《山東蝗蟲分類研究》的碩士論文,本文收錄種類的名稱以及排序,皆從論文中照搬,不算原創亦非洗稿,就當是我自己的學習筆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