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爲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今日的投資者恐怕已經忘記了,在 OpenAI 創造出 ChatGPT 這一殺器的前夜,生成式 AI 也曾經是一道窄門,窄到連馬斯克都差點失去了信心。
在當時的輿論眼中,AGI 的道路不夠性感,不夠新潮,不夠奪人眼球,力能破巧的并行計算方式不夠輕盈。OpenAI 創始人 Sam Altman 曆次面見投資人,都被人當成騙子,可作爲這種極端群體情緒的一個腳注。
某種程度上,從本周朱嘯虎和傅盛針對大模型賽道投資的争論,我們不難看出,在這個新的科技周期中,投資判斷、發展趨勢的共識變得愈發稀缺。
但撥開表面的雲霧,在過去的一個周期,有些人曾選擇了堅守窄門,并藉此大獲成功。這些人曾做過什麽,正在做什麽,更重要的是,未來向何處去,或可成爲我們今天捕捉新科技周期走向的草蛇灰線。
01
我常常想起 2019 年的那個深秋。
在那一天,蔚來汽車在上海開了第三場 NIO Day。
與會前輿論對蔚來财務狀況的憂心忡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 NIO Day 後的記者見面會上,李斌還在氣定神閑的吹牛。
當記者問到,有沒有考慮平衡現金流,适當壓縮研發開支的時候,李斌大手一揮:
" 現金流,那都是過了成長期的成熟上市公司才需要考慮的問題,像我們這樣的新能源車初創公司,不需要。"
随後李斌不厭其煩将蔚來與特斯拉做了一個對比:
特斯拉,三款新車型每一款都是百億級的美金投入;蔚來,三款車型一共才燒了 100 億美金。
李總面露微笑:這證明了我們蔚來研發效率驚人。我們的未來,是星辰大海,必将遊到海水變藍。
特斯拉?彼可取而代之。
馬斯克?大丈夫當如是。
一天燒 3000 萬?股價曆史新低?不存在的。
在李斌眼中,遊戲才剛剛開始。
要知道,蔚來當時的賬上現金已經不到 20 億人民币,最多還能維持蔚來不到 100 天的呼吸。而被稱爲 "2019 年最慘的人 " 的李斌,還在爲新一輪融資到處奔忙。
可以說,市場上的每個人都在等蔚來這條魚斷氣。聽到這樣的大膽吹牛,在場的媒體不由得爆發出一陣笑聲。
不過,事後看,記者朋友們笑得太早了。
接下來的一個季度,蔚來先是拿到了中國第一 VC 的合肥戰投 70 億人民币注資,緊接着又聯增發募集了 48 億美金。
四百多億人民币到賬,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蔚來的銷量 2020 年翻倍,2021 年再翻倍,2022 年突破 12 萬輛,對熟悉汽車制造業的人來說,這意味着蔚來已經渡過了 10 萬輛造車門檻所象征的死亡峽谷。
蔚來股價也從 2019 年那個秋天最低點的 1.2 美金,直沖 2020 年秋天最高點近 60 美金。
這一切,就發生在一年内。
那些低位押注蔚來的投資人,一夜之間财富自由的故事在朋友圈迅速傳開。
而低位雪中送炭的合肥戰投更是一戰成名,以 " 賭城 " 标簽刷爆朋友圈。憑借押注京東方、千億投資長鑫存儲、接盤蔚來等一系列眼花缭亂的操作,合肥國資也被稱之爲最牛國資 VC。
時過境遷,今天的新勢力們,盡管多少還有現金流短缺的問題,但再也沒有人敢于反向下注,做空大趨勢。
除了合肥戰投,中東土豪的石油資金也正源源不斷成爲新勢力造車路上的軍火庫。
回想起來,那些當時敢于低位充當周期捕手的投資人,可能看的更爲清楚:
在碳中和的大勢之中,這些新勢力的命運,并不完全是他自己決定的。千人千浪,無數浪花推動着無數的蔚來們不由自主的前行,對抗大趨勢,隻會被打的頭破血流。
今天,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記得那個蔚來瀕臨破産的秋天,李斌大手一揮吹牛的情景,有多少人能夠在那一刻立即意識到,這是怎樣的一個财富信号。
02
做一名周期捕手并不容易。
傳說,在王興的飯否中有這樣一個段子:一位甯德時代的早期投資人,第一次去曾毓群辦公室時,被牆上 " 賭性更堅強 " 的字所震驚。
投資人讪讪發問:爲什麽不挂福建人最愛講的 " 愛拼才會赢 "?
曾毓群正色回答道:" 光拼是不夠的,拼,那是體力活;賭,才是腦力活。"
平心而論,這些新能源賽道的企業家敢于在衆人極度不看好的時候,氣定神閑的吹牛,一方面是看清了碳中和這個産業大勢,有勇氣踩中新能源産業周期變革前的拐點;
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大行其道的 " 新能源等于詐騙 " 這種主流叙事,讓整個賽道面臨了顯著更少的競争。
通過周期底部的雙倍下注,新勢力們完成了與主流叙事的豪華逆行,在碳中和這條較少人走過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SpaceX 的 VC 投資人 Peter Thiel 有雲:競争是留給輸家的("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
主流認知越是高度一緻,留給逆向投資人的賠率也就越誘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這種間歇性爆發的狂熱 / 恐懼周期永不缺席。
關于這種群體叙事體系的劇烈波動,我們不妨另舉一例:
當時當下的市場,對于區塊鏈的主流看法,正在達成出奇的一緻:
今天的區塊鏈,已經退出了 VC 圈乃至普羅大衆的熱點圈子。
一個佐證是,百度搜索指數中,曾經大紅大紫的 " 區塊鏈 " 搜索量已經被 " 人工智能 " 遠遠甩在後面。
今時今日,輿論這種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冷漠程度,與大衆幾年前言必稱區塊鏈的熱情高漲形成了天壤之别。
輿論情緒與頂層設計相互發酵:
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說,2022 年的虛拟資産主戰場被有意無意的放在了香港這個離岸市場,風險隔離的味道呼之欲出,對區塊鏈可能帶來的風險厭惡的輿論情緒與頂層設計在如何對待區塊鏈問題上完成了互爲映射。
在主流叙事中,這已經說明了所有問題:大衆對與區塊鏈技術的抗拒取得了壓倒式的勝利。
對于任何一個投資人來說,今時今日想要啓動區塊鏈技術相關的投資,必然會面對來自投委會的嚴厲審視而大概率胎死腹中,而一部分區塊鏈創業的企業家更是直接可以劃入電信詐騙範疇。
在輿論看來,今天的區塊鏈技術與新型核電技術一樣,都已經屬于技術編年史中 " 沒有最終走出來的技術 " 那一頁,無需理會。
這一切,與那個新能源等于詐騙的秋天,多少有些似曾相識。
03
然而,與區塊鏈正在全面淡出主流叙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螞蟻對這一技術領域的堅定投入。
最近幾年,螞蟻董事長井賢棟在集團内部被叫作 " 區塊鏈小王子 ",這個代号來自于井賢棟無論走到哪裏,言必稱區塊鏈的勁頭,他甚至多次在公開場合稱之爲 " 一種信仰 "。
若将井賢棟諸多發言剝繭抽絲,螞蟻此刻加注區塊鏈的底層邏輯,大體可歸爲四條:
首先,在過去幾年中,中國事實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區塊鏈平台。而一度淡出公衆視野的螞蟻,正是這個區塊鏈平台的最大建設者。
井賢棟看到的是,就在衆多互聯網公司上了三年網課,開始補習大模型 GPT 這些時下流行概念的時候,螞蟻已經靜悄悄完成了區塊鏈産業爆發的所需的技術醞釀:
在區塊鏈領域的專利布局,螞蟻每年的專利申請數高居第一;在 IDC 的首份中國 BaaS 評估報告,螞蟻鏈穩定居首;在國際知識産權雜志 IAM 的評估中,螞蟻鏈在全球區塊鏈專利實力排行榜中同樣位居首位。
在這幾年,螞蟻鏈不止于區塊鏈,解決産業協作信任的過程中,沿着數據生成、流轉、安全、挖掘的生命之路,不斷闖關。
單點技術,長出了一顆更繁盛的樹。
在剛剛過去的 2022 年,iDASH 國際隐私計算大賽中,螞蟻獲得多方安全計算、機密計算賽道冠軍,累計獲得了 5 次冠軍,打破了由 IBM 和微軟保持的冠軍數紀錄。
在人迹稀少的區塊鏈賽道上,螞蟻在技術層面的全押,與衆多互聯網公司對區塊鏈避而遠之的主流叙事,顯得頗爲格格不入,在井賢棟的叙事中,螞蟻這種具有強烈自我意識行爲的底層支撐,來自于其雙倍加注區塊鏈的第二條主邏輯:
與三年前不同,今天螞蟻鏈呈現的産業邏輯也已經清晰。
螞蟻鏈發揮的作用,與支付寶所代表的電子錢包技術剛誕生時的擔保交易相同,同樣是用技術縮短信任距離。
今天的螞蟻鏈是一種信任機器,一條路徑是通過原生數字資産确權流轉類産品形成技術底層、安全性能的開發與驗證,一條路徑是與行業夥伴嘗試探索産業組網協作形成數據可信流轉解決方案。
數據價值釋放是數字經濟最核心發展本質,大量完成第一步數字化的企業開始運用螞蟻鏈,讓數據實現鏈上資産化并驅動新一輪業務增長,伴随數字化進程加速,這種力量也就更壯觀。
包括井賢棟,行業裏每一個人都看到了過去幾年中區塊鏈賽道的驚人數字變化:
數字資産的總市值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積累,非國家主體發行的數字資産總市值已經從 2016 年的 140 億美元,增長到 2021 年的 3 萬億美元,6 年之間增長了近 200 倍。
一些更加激進的研究機構表示,預計到 2030 年數字資産的交易規模将會達到 60 萬億美元。
在螞蟻的腦海中,這一整套論證邏輯恐怕已經不止演示過百遍:
假設數字資産的交易規模在十年内真正走到 60 萬億的天文數字,螞蟻鏈作爲其中最大的底層區塊鏈平台所呈現的價值已經無需多言。
比起曾經的支付寶,花呗,餘額寶,今天的由區塊鏈融合技術所呈現的圖景規模更宏大,叙事更爲震撼,而且,正在我們面前實時展開。
誠然,螞蟻這種宏大叙事,存在不同層面的非技術變量因素,在輿論極端風險厭惡的今天,不是每一個投資人都敢于押注的窄門。
但事實正在質疑中撕開一條口子,螞蟻雙倍加注區塊鏈賽道的第三條核心邏輯在于:
今天的中國區塊鏈産業擁有豐富的場景應用機會,在數實融合的産業導向層面生逢其時。
今天的螞蟻鏈生态中,既有産業層面的景德鎮、招商局港口、中國遠洋海運、英特爾等深海巨獸的加入,在商業應用層面,也實現了每天上鏈量超過一億次。
産業上,螞蟻鏈也已經落地國際貿易、港航物流、工業制造、食品溯源等實體場景,形成了成熟的解決方案。2020、2021 年,螞蟻鏈連續兩年位居中國 BaaS 市場份額第一,并在今年成爲唯一入選 Forrester 中國區塊鏈平台領導者象限的企業。
螞蟻鏈能夠場景數量的迅速增長,與中國的産業國情有很大關系,也與螞蟻長期與中小企業共成長的經營策略有很大關系。
衆所周知,在中國新能源、設備租賃、共享經濟、智能制造等行業,有比較豐富的多方參與的傳統業務模式,存在互信成本高,協同效率低,業務不靈活的問題。
解決他們的問題,螞蟻鏈的競争優勢在于,螞蟻鏈能夠基于 AIoT+ 區塊鏈 + 隐私計算技術,在設備中内置可信硬件模組,實現了通電即上鏈,實現設備信息、運營數據的源頭可信、流轉可信,爲産業上下遊構建一個可信的數字化協作網絡,降低信任成本、提高協作效率。
以與螞蟻合作的鲸倉物流倉儲公司爲例,在北京空港智慧物流園的鲸倉北京一号智享倉中,在占地面積 2000 多平方米的立體倉裏,有 6 萬多個倉儲箱、160 多萬件倉儲貨物。
管理這樣龐大的倉儲,鲸倉管理貨物需要運用大量蜘蛛機器人,而租賃這些設備需要消耗大量資金,構成了一個極爲傳統的金融租賃業務。
對于了解金融租賃行業的人來說,一眼就能發現這個模型中存在的沉重效率損耗。
租賃設備産生的信用風險,貸前審查,貸後管理,在沒有區塊鏈技術加持的情況下,都構成了借貸雙方非常頭疼的問題,智能倉儲的模型自我複制也就無從談起。
采用螞蟻鏈的區塊鏈技術,鲸倉确保了設備數據的源頭可信,區塊鏈技術實現設備以及其他商貿數據的可信流轉。倉儲資産在所有權、經營權和使用權分離的情況下,實現了多方之間更信任的合作:
就資金方而言,區塊鏈的作用是降低了投資風險,降低了貸前貸後的監管成本。而對于行業而言,則是降低了應用設備的初始投入門檻,加速了機器人的普及。
現在的鲸倉,上下遊在同一時間都可以看到倉庫真實的運營狀态,讓上下遊形成了透明的協作關系,這有助于降低産業鏈的協作信任成本,讓創新企業主導整個産業鏈的數字化升級。
不僅如此,有了螞蟻鏈的加持,鲸倉的模式變得更爲透明,有效,投資人也更願意融資來幫助這一模式的快速複制:
嘉裏大通物流投資了鲸倉北京倉的一期項目 " 鲸倉 ",而二期項目已經在建,明年這個時候,鲸倉的立體倉運營規模将增長 200%。
事實上,被區塊鏈加持的鲸倉們僅爲滄海一粟:盡管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更多中小企業仍然受制于成本、技術和安全等門檻,近八成仍處于數字化初級探索階段,達到深度應用階段的僅有 9%。
如何服務剩下的 91% 中小企業,才是螞蟻甜蜜的煩惱。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條邏輯,是螞蟻正在逐漸意識到 " 區塊鏈本身不能孤立撐起未來,Web3 将構成新的延展 " 這一事實。
不難發現,來自螞蟻擁抱公鏈的表态在逐漸增多:在螞蟻眼中,螞蟻所主導的聯盟鏈與公鏈未來最終将完成業務融合,像鄉村公路和高速公路一樣,未來的世界将注定完成多鏈化,跨鏈技術的更叠。
在很多業内從業者看來,螞蟻這套表态意味着,螞蟻正在建成的産業協作數字網絡,正是 Web3 思想的最好體現,也是 Web3 與現實産業結合的基礎設施,這種宏大的叙事,充滿了迷人的未知。
但在螞蟻高層表态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并不是一個巨大的轉變:通過聯盟鏈,修數字鄉村公路,打通商業閉環,最終是爲了修建通向 Web3 的數字高速公路。
在蔣國飛眼中,中國無論是從機構自身,還是到跨機構的産業鏈協作,都有旺盛的數字化需求,他用數字高鐵來比喻當下的區塊鏈産業:
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本質,就像鐵路運輸貨物,不僅需要一個又一個的小車站,更需要鐵軌、汽車、裝卸、道路安全等要素,以保證流通,而區塊鏈技術就是一條條交錯複雜的鐵軌。
今天的螞蟻鏈,在聯盟鏈基礎上已經完成了商業閉環,種種公開數據都已經展示了螞蟻鏈業已盈利的事實,這才是他向公鏈逐步打通的核心底氣。
有以上這四條邏輯加持,今天的螞蟻掌門人言必稱區塊鏈的底氣其來有自。
今天的螞蟻鏈構成了全球最大的區塊鏈網絡,具備最深厚的技術積累,業已成熟的産業邏輯,和足夠的場景深度,以及通向 Web3 的道路上,公鏈與聯盟鏈相互擁抱的半個身位。
螞蟻鏈缺的,僅僅是一個機會。
04
在三年前 IPO 戲劇性的戛然而止之後,市場對螞蟻估值産生了巨大的分歧。
随着頂層設計對杠杆率倍數的硬約束效應浮出水面,傳統的數字金融業務估值已不再性感,而今天螞蟻估值彈性的核心恰恰來自于即将展翼的螞蟻鏈。
在了解螞蟻鏈的人眼中,大多數投資機構正在重演幾年前碳中和前夜的旅鼠故事:
2019 年的蔚來,隻是一個年産 2 萬輛電動車的瀕臨破産的新勢力,用市值比銷售額倍數衡量,它的價值不如上汽集團;而 2023 年的螞蟻鏈,用創新業務産生的市值 / 銷售額倍數,同樣也會得出低的荒謬的一個數字。
與螞蟻鏈所能呈現的十萬億級價值的機會相比,一旦突破,可能是金融業務在螞蟻集團的估值權重占比縮小的主要變量之一,也可能是螞蟻在 IPO 失利之後,估值模型變化的主要變量之一。
但這一前景,并不能得到衆多投資機構的感知,大多數人不願意成爲市場中的少數派,更不具備勇氣去單邊下注。
而那些将資本和肉身投入螞蟻金融的人,每一個人都在等一個彼此心知肚明的機會。這些最後的參與者都很清楚,在時代的彈簧壓縮到極緻的時候,強勁的反彈就是一種必然。
那個秋天的新能源如是,今天的螞蟻鏈亦如是。與碳中和的案例相似,在數實融合的浪潮中,螞蟻的命運同樣也不是他自己的能夠完全決定的。注定會有一朵浪花将帶動螞蟻鏈騰空而起。
而此刻的參與者需要的,僅僅是一顆随緣的心。
往 期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