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或許是真小人。
但他一定不是僞君子。
1989 年,倪匡喜歡上一個夜總會的媽媽桑。
經常和黃霑、蔡瀾上門光顧。
光顧的方式也很奇怪——
叫出所有女人,三人一直講話,把女孩們逗得咯咯直樂。
有一天,他們意識到一個問題。
" 爲什麽要花錢來給女人講笑話?"
" 如果幹脆做一個節目,請女明星,什麽都講,又能賺錢,豈不美哉?"
于是,就有了《今夜不設防》。
" 今夜 " 暗示 " 成人節目 "。
" 不設防 " 是 " 沒有限制 "。
主持人是三大知名 " 鹹濕佬 ",黃霑、倪匡和蔡瀾。
節目百無禁忌。
三人左手紅酒,右手香煙,嘴上黃段子,一度創下收視紀錄。
如果說,蔡瀾、倪匡尚有收斂。
黃霑奔放到無可抵擋。
面對美人," 色 " 氣逼人。
親林青霞。
親王祖賢。
親關之琳。
林青霞說自己下巴很多肉,讓蔡瀾摸一下。
蔡瀾表示不敢。
話未說完,黃霑的手就到了。
1995 年,爲紀念黃霑入行三十年,TVB 舉辦晚會 " 霑沾自喜三十年 "。
這天晚上,黃霑可謂掉進羊群的狼,本性全露。
其中有個環節是,11 位女星圍着黃霑坐在床上,輪流談談 " 對霑叔的認識 "。
每人談完都要親一口。
黃霑樂得見牙不見眼。
不過親多了,黃霑也覺得沒勁。
" 每一個都親臉,沒意思 ~"
最後一個女孩是曾華倩。
她在講話的時候,黃霑用手指一下嘴巴," 華囡,可以親嘴喔。"
曾華倩沒聽到,還是親了臉。
後來白韻琴來了。
黃霑急了。抱起白韻琴的臉,對嘴親下去。
白韻琴都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強吻了。
台下有多炸,可以參考一下阿倫的表情。
而此時這 " 老色鬼 " 沒半點羞愧,大喊着:這樣才有人生樂趣嘛!
黃霑的 " 好色 ",從很早很早就開始了。
1973 年,黃霑在《明報》寫性專欄。
其中包括性謎語、髒話典故、對史事的不文解讀等。
風靡一時。
後來結集出版《不文集》,翻印 62 版,創下香港袋裝書銷量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這書怎麽說呢?
我也看了,本來還想摘一點寫進來。
好家夥,全是敏感詞啊!
上中學的李克勤看完這本書後,開始了性啓蒙。從此視黃霑爲偶像,将《不文集》列爲人生必讀。
後來周星馳也多次向黃霑提起:我媽媽很喜歡看你的小說!
而黃霑甚爲得意。
在公共場合, 時有 " 出格 " 言論,一發不可收拾。
自曝經常吃牛睪丸及牛鞭進補。
坦言不喜歡用安全套,給自己早早結了紮。
無所顧忌。
就算面對陌生人,也不會有忌諱。
有一次被一個女記者采訪,他開口就是:" 我剛和老婆完成一場轟轟烈烈的啪啪,很開心!"
還有一次,表演過後,黃霑、羅大佑和潘越雲一起吃飯。
期間黃霑不斷贊美潘越雲那身衣服,人美聲甜。
" 尤其在台下看著你唱歌,舉手投足是那麽性感有味道,看得我都來感覺了 ……"
至于圈内女性好友,黃霑更是直言不諱。
" 第一次見林青霞就有非分之想。"
" 王祖賢是我頭号性幻想對象。"
對此,江湖人笑稱:好色不避人,黃霑也 ……
90 年代,三級片在香港影壇綻放。
黃霑不甘人後,同樣留下一抹妖豔的肉色。
1992 年,《不文騷》上映。
他本色出演性笑話節目的主持人,嫖遍日韓風月場所。
電影非常賣座。
黃霑風光無限。
等到《大鹹濕》時,黃霑幹脆将電影拍攝成僞紀錄片的形式,剖析香港的性文化。
講解有聲有色,輕薄直白,深受廣大市民喜愛。
香港有一種特色性服務,叫 " 一樓一鳳 "。
黃霑形容這個行業爲——" 不但古老,而且偉大 "。
它解決了男人性需求,同時也在減少性犯罪,保障其他女性的安全。
最後,黃霑還介紹香港六個容易走光的場所,讓女士們留個心眼。
人可以鹹濕,切不可害人。
黃霑在圈内人緣極好,再愛玩鬧,對象也是熟人。
别看他常常色眯眯地看着林青霞。
林青霞卻說:這是我做參加過最自然的節目。
王祖賢也說:我很少這麽放松。
狄波拉說黃霑比浪子還浪子。
陳淑芬誇他是一個真正的才子,人非常 nice。
世人每每談起他,皆說 " 風流 ",不見 " 下流 "。
黃霑自命風流,性情中人。
路過半生,有話直講,有愛便追。
曾談過三段轟轟烈烈的感情。
其中最爲人稱道的,當然是與林燕妮的傾城之戀。
遇見林燕妮,如遇晴天霹靂,開始百般糾纏。
他放話出去:林燕妮是我的,誰也别動,大家要講兄弟義氣。
一時間,對林燕妮有意的男士大都退了。
黃霑又是每日送花,又是盯人。
林燕妮的辦公室裏,每天都是花樣翻新的花束。
林燕妮的家裏,一天幾個甚至十幾個電話都是他。
但那時林燕妮離婚不久,30 出頭,魅力四射,哪裏都是對她有意的男人。
她也曾赴約。
每當此時,黃霑便使了十二分心思,去對付那個該死的 " 情敵 "。
他先去餐廳,買通服務人員,教他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然後去花店,選上三打玫瑰花,系好絲帶,附上親手寫的卡片,交給服務員。
等林燕妮和那人入座,上了餐前酒和湯,服務小哥就會面帶微笑,手捧一束玫瑰獻上。
隻獻一束花,别的什麽也不說。
但林燕妮是認得上面的字的。
一時間,如芒在背,心思分了一半走。
晚餐自然吃得潦草無趣。
而那男人,面對那麽礙眼的一束花,怎麽也是不是味兒,何況卡片上還寫:" 祝今晚愉快!"
簡直不知道什麽意思!
就這樣,黃霑用這個招數,擊退一個又一個富家公子,到後來竟然沒人敢約她。
其實一開始,林燕妮是看不起黃霑的。
覺得他滿嘴髒話,品味低,連和他一起吃飯都不願意。
但時間長了,竟然也有了異樣的情愫。
但那時候,黃霑有妻有子。
妻子是華娃。
生了娃,還懷着孕。
卻不管不顧地追求林燕妮。
林燕妮說:
" 黃霑追求我的時候,把華娃說得很差,但我認識華娃後,并沒有這種感覺,隻不過她念書沒有他多,有些話題可能難于溝通。
他告訴我,華娃和他分房睡,還說已經沒有肉體接觸。
後來,華娃再度懷孕,我聽到消息時,正在上班,不想讓同事看見我哭,便轉過身,對着窗哭。
當時太年輕,也不懂得跟他說怎麽你騙我?
後來,我在電話裏跟他說:‘到此爲止。’但他還是繼續糾纏。"
黃霑在兩性上,确實是不負責任的人。
他在華娃這裏,說最愛華娃。
在林燕妮那裏,說最愛林燕妮。
後來三人對峙,黃霑避無可避,隻得承認最愛的是林燕妮。
華娃傷心欲絕。
1976 年,華娃挺着八個月的大肚子,召開記者發布會,公開與黃霑離婚,緊接着移民,遠走加拿大。
黃霑據說淨身出戶,和林燕妮同居。
那時,黃霑有名。但窮。
1990 年,黃霑拍電影,大虧,背負巨債。
林家人倒不在乎他的窮,在乎的是黃霑滿口下流話,人又不靠譜,所以一直不同意燕妮和他結婚。
1988 年,除夕,一群人在金庸家裏吃飯,黃霑酒至酣處,請金庸爲自己做見證,當衆跪地向林燕妮求婚。
金庸揮毫寫下一副對聯," 黃鳥栖燕巢與子偕老,林花霑朝雨共君永年 "。
對聯也有着和黃霑一樣的氣質,色迷迷,濕漉漉。
結果,林燕妮拒絕了。
過了不久,黃霑登報。
" 公告天下:黃霑愛林燕妮 "。
可林燕妮做了什麽呢?
她在第二天,也在報上登出聲明,稱黃某人所公開的消息隻是其一廂情願,與她毫不相幹。
此時,他和小他 17 歲的秘書勾搭,傷透了林燕妮。
自此,黃林二人出現罅隙,提出分手。
黃霑理所當然不願放手。
他用刀砍林燕妮的家門,拿錘子對着林燕妮兒子,惡狠狠地說:" 你媽媽去了哪裏?不說我就打破你的頭。"
後來,孩子跑到金庸家,又是報警,又是朋友協助,才算讓風波過去。
1991 年金曲獎,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黃霑當着萬千觀衆向林燕妮示愛:一生從未曾這麽愛過的女人。
但林燕妮已經沒有興趣回應了。
他們自此分手,直至 1998 年才偶然遇見。
當時林燕妮正與人閑聊,黃霑走過去,見到她,神情漠然,沒有招呼,兩人形同陌路。
後來,林振強離世,林燕妮作爲親姐,一直在場張羅。結束後,有人對她說,他來過。
但也隻是如此了。
已逝去的不可追,已結束的無法重頭再來。黃霑和小秘書結婚,相伴至死。
2004 年,黃霑去世。林燕妮沒有送别。
有人曾問她:" 你恨黃霑麽?"
她說:" 我跟叔之間,得失兩心知,不存在原諒不原諒,寬恕不寬恕,有恨還是無恨,我們的關系是超越了那些字眼的。"
倒是蔡瀾在黃霑死後回憶,黃老邪無數次說,自己對不起華娃和燕妮。
等不到舊愛原諒,或許是遺憾。
或許又正如他所言:人生太完美,反而寫不出好歌,反而是個缺陷!
我們很難簡單用好壞去概括一個人。
黃霑也一樣。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黃霑這一生,活得非常 " 真 "。
他曾标榜自己是 " 真小人 "。
" 小人 " 是嘲弄 " 高高在上的君子。
重點在 " 真 "。
九十年代末,楊瀾采訪黃霑。
此時,他已是殘枯之軀。
楊瀾問黃霑,有沒有想過留下一本巨著?
黃霑想想回答道:" 有,有想寫一本方言的色情小說。"
之所以對色情小說這麽執着,是因爲他覺得,國人對 " 性 " 很雙标,很虛僞。
以前寫這類文字的人,都躲在筆名背後,羞于見人。
他是第一個正面站出來、勇于撕破大衆道德臉龐的作家。
以粗鄙的字眼,挑戰世間矯飾。
黃霑在書裏揶揄道:
如果沒有這類不三不四的拆爛污文字,又如何顯得出真君子載道鴻文的光彩?
他見不得虛僞,活得坦坦蕩蕩。
就算要化療剃光頭,也沒狼狽逃離。
在《三個光頭佬》節目現場,他說:
" 我又能吃,又能睡,還能‘那個’,所以啦,我根本就是個健康人呢。"
當年犯錯,愧于前妻和孩子。
從未躲避錯誤,坦然低頭:" 無論我有百般對或者千般錯,全心去承受結果面對世界一切 "。
然後努力彌補,博得妻兒原諒。
成龍鬧出 " 私生女 " 事件時,全港熱議。
不得不道歉:" 我做錯了全天下很多男人都做錯了的事。"
很多人支持成龍,這是一件風流而非下流的事情。
黃霑卻不顧與成龍的交情,也沒有因身爲 " 負心漢 " 而避嫌。
公開批評道:什麽風流不下流,做了便是下流。古龍筆下的楚留香才是風流,留情,卻未聽說留子。
黃霑這一生嬉笑怒罵,放蕩不羁。
彌留之際沒有臧否他人,交代後事。
赤條條來,赤條條走,坦蕩到死。
愛過,恨過,也荒唐過。
羅文去世時,黃霑送出悼詞—— " 與君共舞,汝有榮焉。"
許多人也慶幸,在趨炎附勢的娛樂圈,親眼見證過 " 黃老邪 " 這樣的 " 真小人 "。
隻是這等活潑的人物,連同那個放眼皆春的年代,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