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數碼 3C 組 | 編輯:定西 | 排版:之秋
随着淩晨的到來,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總算落下了帷幕,與前幾年的 " 鑼鼓喧天 " 相比,今年的雙十一顯然有些冷清,甚至小雷本人都沒有什麽消費的欲望。不止是小雷 ( ID:leitech ) ,就連手機廠商們的聲音都小了不少。要知道之前的雙十一,手機廠商們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想着如何充分利用雙十一期間在短期内盡快提振銷量、減少庫存,但今年貌似并沒有那麽在意了。
或許如今的雙十一,真的不再是手機廠商們的 " 戰場 " 了。
小米絕對是本次雙十一中最高調的一位手機廠商,早在 11 月 1 日它們就迫不及待地公布了首份戰報,宣布截至 10 月 31 日 23:59:59 全渠道支付金額破百億。而在今天早上它們又更新了戰報數據,表示全渠道支付金額超過了 224 億元,創曆年大促新紀錄。
(圖片來源:小米官方)
根據小米官方的數據來看,剛剛發布的小米 14 系列顯然成爲本次雙十一的銷量主力軍,開售僅 5 分鍾銷量就已經達到了小米 13 首銷量的 6 倍。根據知名數碼爆料博主 @數碼閑聊站的爆料來看,單小米 14 的銷量已經超過了 140 萬台,Pro 版也賣出了幾十萬台。說小米 14 系列是小米近幾年最成功的一代毫不誇張。
另外借助 Redmi K60 系列和 Note 13 的超高産品力和性價比,小米更是各種 " 第一 " 的頭銜拿到手軟,什麽 4000-5999 元價位段國産手機累計銷量 / 銷額第一、什麽 2000 元 -2999 元價位段累計銷量第一、什麽國産手機品牌榜累計銷量 / 銷額雙第一、包攬國産手機店鋪榜累計銷量 / 銷額雙第一等。
熟悉小米的讀者們肯定清楚,小米不像其他的手機廠商,除了常規的手機産品外,小米的各種家電、數碼配件也都能取得相當不錯的銷量。從小米公布的戰報來看,其在天貓 / 京東平台包攬了 79 項第一,在銷售額也突破了億元,實現了遙遙領先。
紅魔雖說在手機市場中隻能算是 T2 廠商,但其在手機配件方面的口碑和銷量是實打實的 T1 水準。今天紅魔公布的雙十一戰報顯示,其品牌整體銷量同比增長 191%,銷售額同比增長 216%,各種配件更是同比增長 193%。
(圖片來源:紅魔官方)
紅魔官方表示氘鋒 TWS 耳機、氘鋒 150W 充電器斬獲同品類銷量冠軍,65W 氮化镓品牌充電器抖音品類 NO.1、紅魔門店開播同比增長 13 倍、紅魔興趣電商銷量增長 230%。從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紅魔的銷售額可能不高,但極高的增長率說明市場和消費者對于它的認可度正在不斷提升。
今年的手機市場卷到了 " 難以理解 " 的地步,但 OPPO 在折疊屏手機這一新興市場上卻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OPPO 官方戰報表示 OPPO Find N3 在抖音平台獲得了折疊屏手機銷量 / 銷額冠軍,在天貓平台則擁有極高的熱度,OPPO Find N3 Flip 也在京東和拼多多平台上取得了小折疊屏品類中奪得銷量冠軍。
關于 OPPO Find N3 這款全新折疊屏手機,雷科技此前也曾進行過圖文與視頻評測,除了綜合實力強悍外,影像實力表現也同樣讓人驚喜,已完全具備 " 日用化 " 的條件,對這款産品評測感興趣的可移步雷科技視頻号 /B 站觀看視頻。
(圖片來源:OPPO 官方)
此外結合 OPPO 之前公布的戰報來看,OPPO 的手機在京東、天貓、抖音、快手四個平台取得了不錯的數據。相比起小米的高歌猛進,OPPO 更穩紮穩打,不過這也不是不能理解,小米那邊有着小米 14 系列作爲王牌,OPPO 這邊的新機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上市,在缺少 " 主力選手 " 的情況下,OPPO 能夠取得銷量前三的成績,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魅族手機這幾年的表現讓 " 煤油 " 們有些失望,新機速度幾乎是國産手機廠商中最低的,存在感近乎沒有了。但在本次雙十一中,魅族卻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根據魅族官方給出的戰報來看,魅族手機成交額達成去年同期 5 倍,PANDAER 産品持續霸榜電商平台熱賣 TOP 榜單,直播也在天貓和快手取得 TOP 1 的優異戰績。此外魅族 20、20 PRO 榮登京東金榜;天貓雙十一主流手機品牌全周期成交增速 TOP 1,雙十一旗艦手機銷量達成去年同期 5 倍;抖音雙十一全周期手機成交額同比增長 780%;拼多多雙十一全周期手機成交額同比增長 111% 等一衆 " 成就 " 看得小雷是眼花缭亂。
(圖片來源:魅族官方)
一般來說,當一個品牌在雙 11 戰報強調 " 增速 " 而不是 " 絕對值(如銷售額、銷量)" 時,往往也是因爲絕對值太寒碜拿不出手。增速太高不是因爲太強大,而是因爲以前做得太差,基數小了翻倍也很容易。不過這也很符合魅族一貫以來的風格,可能小廠在如今這個手機市場中确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但能穩步增長就相當值得肯定和鼓勵了,期待魅族除了折騰 " 車機 " 外在手機業務上更有作爲,不負 " 煤油 " 們的關愛吧。
" 小甜甜,牛夫人 " 是電影《大話西遊》中牛魔王的妻子的一句台詞:" 以前陪人家看月亮的時候,叫人家小甜甜,現在新人換舊人了,就叫人家牛夫人。" 這也反映出了 2023 年許多手機廠商對雙十一的态度發生了變化。
除小米和魅族,其他廠商似乎 " 毫不關心 " 這一次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特别是手機行業的強勢玩家華爲、榮耀、蘋果以及 OPPO、vivo,對雙 11 似乎并不是很感冒。
前兩年蘋果曾高調地表示官方下場參與天貓雙 11,但今年 iPhone 的雙 11 主場卻在拼多多等百億補貼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新電商平台,就連美團、餓了麽都在加碼雙 11 主推 iPhone 等熱銷産品,這些平台其實跟蘋果官方也沒什麽關系,蘋果官方入駐的天貓旗艦店在 iPhone 價格力上已毫無競争力,這其實是天貓在雙 11 被對手們打得沒什麽招架之功的一個縮影。
爲什麽手機廠商不愛雙 11 了?
一個是因爲手機确實賣不太動了。
根據 IDC 的統計數據來看,國内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下降 6.3%,已經連續 10 個季度下滑。要不是國内手機市場的存量夠大,不少手機廠商估計都已經處于 " 退市 " 的邊緣。市場疲軟,雙 11 這樣的 " 内卷 " 戰場恐怕很難扭轉頹勢。
前些年雙 11,手機廠商有很強的清庫存需求,很多備貨的産品賣不動,砸在手裏壓力大,爲了回籠資金隻能盡快打折乃至虧本甩賣。然而有業内人士向雷科技透露,2023 年手機行業大環境低迷,市場不确定性挑戰在增加,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在盡可能控制倉庫存量并積極清理庫存,就連蘋果最新款 iPhone 也罕見地進行了大幅砍單,庫存少,清倉需求也小了很多,手機品牌在雙 11 自然也就低調了。
二個是雙 11 的增長動能不大行了。以前沒幾個品牌敢于忽視雙 11 的力量,因爲消費者會在雙 11 大買特賣,雙 11 有流量紅利,有的品牌甚至能靠雙 11" 吃一年 "。2023 年,消費者變得更理性了,在雙 11 期間也縮減預算,能不買則不買,錢包捂更緊了。與此同時,拼多多 " 百億補貼 " 模式的出現已經讓 " 每天都是雙 11" 變爲現實,據小雷觀察,很多産品特别是數碼産品的年度最低價格不是出現在雙 11,雷科技此前在《iPhone 15 冰點價,不在雙十一購物節?》也曾發現,iPhone 價格最便宜的時間點不是雙 11,最便宜的也不是淘寶。
雙 11 的增長動能不太行了,因此手機品牌要繼續獲得增長,還是要靠技術與産品創新,以及抓住抖音、快手、拼多多甚至美團、餓了麽等新興增量渠道。
三個是手機品類本身就不太适合雙 11。
雙 11 其實主打的就是一個 " 打折 "," 雙 11 買最劃算,錯過就要等一年 ",前些年甚至款款參與雙 11 的産品都要五折,後來就算不五折也要足夠優惠才行,在毛利率極低的手機行業這本就不現實。
小米是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品牌,每年雙 11、618 都赢得滿堂彩,但銷量高、銷售額高,利潤卻不一定會同比增長,因爲它硬件基礎毛利率本來就自己限定在 15% 以内,雙 11 再讓利就更難賺錢了,這些數據大家可以在小米财報上看到。
對于 iPhone 這樣的品牌來說,打折太多導緻價格波動太大其實是很傷品牌的,iPhone 15 系列價格掉得很快,蘋果的品牌也在掉價,反過來,華爲 Mate 60 系列大獲成功價格堅挺,加錢都買不到,華爲的品牌力也在增值。正因爲此,蘋果等頭部品牌對雙 11 這樣的營銷形式是十分警惕的,就算給平台面子下場玩兒也不會真正打折多少。
所以,不論什麽行業,在雙 11 表現好的品牌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市場強者,真正的市場強者也不會過度關注雙 11 一時半會的表現。品牌也越來越明智,頂多将雙 11 當一個可選的營銷場景,而不是被雙 11 牽着鼻子走乃至左右公司的經營戰略。
四個是今天的雙 11 必須靠新品驅動而不是價格。
在意識到雙 11 靠 " 低價 " 拼 "GMV" 的模式跑不動後,天貓、京東等平台都在強調高質量增長,在雙 11 通過服務創新,推動新品發布,支持品質制造等促進消費者購買。很多品牌在雙 11 賣得爆不是靠價格而是靠有競争力的新品。然而在手機行業,今年高通骁龍 8Gen 3 和聯發科天玑 9300 的提前發布打亂了手機廠商們的新品計劃,像 OPPO、vivo、一加顯然是把重心放到了接下來的新品發布會上,比起雙十一的大促,它們更在意來年一整年的表現。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五個是手機廠商都在拼命壓縮營銷預算。
雖然手機新機價格都在往上走,但手機配置變高、僅僅是 " 堆料 " 的成本也都在增加,比如從去年開始手機最重要的元器件芯片就一直處于上漲狀态。此外,手機品牌營銷費用居高不下,電商平台的流量費水漲船高,這些導緻手機廠商的利潤越來越低,他們都盡可能節省費用将錢花在新品研發上,靠産品力取勝——雙 11 本質是營銷活動,不論是讓利還是買流量耗費的都是營銷費用。
讓小雷有些欣慰的是,國産手機廠商們不再像之前那樣爲了促銷直接給手機價格 " 打骨折 ",這種模式看似爲了回饋消費者,實際上會嚴重影響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可度和好感,誰也不希望看到自己大幾千買來的旗艦機,半年後就直接降價一兩千清倉。而且讓我們回歸常識來看:一款産品可以動辄 " 打骨折 " 說明了什麽?大概率隻是因爲原來定價虛高而已,消費者買也不會真正撿到便宜。當消費者變得更明智更理性後,靠大降價(以及任何套路營銷)促銷的品牌的路隻會越走越窄。
根據此前小雷在多篇文章分析,明年的手機市場将迎來久違的春天,相信每一家手機廠商都希望能夠在這個 " 春天 " 裏拿回自己失去的市場,而我們普通消費者要做的,也隻剩下了等待。至于雙 11 手機廠商表現如何,我們并不需要去 care,要不要刻意等到雙 11 買手機,相信大家看完本文心裏也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