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時隔 1 年,融創中國複牌,大跌超過 50%,市值已僅剩 111.2 億港元。
複牌和境外債務重組,都隻是融創中國重生的第一步。60 歲的孫宏斌,還遠沒有到卸下壓力的時候。
複牌大跌 50%
過去的孫宏斌,是何等的意氣風發。豪擲千金,接盤萬達文旅項目,支援老鄉賈躍亭……盡管外界對這些行爲頗有不解,但面對投資者時,他都能一笑而過。
最近,再次出現在公衆面前,他面容消瘦,那一頭剛勁的黑發,已透出密密匝匝的雪白。今年,他正好步入花甲之年。
融創中國(01918.HK)一路狂飙,一夜之間陷入危機,成爲出險房企之一。幾乎所有的重擔,都壓在了孫宏斌這個老闆的肩頭。過去的兩年,爲公司找錢,與債權方談判,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好在,終于看到了一些好的迹象。
公司在 2022 年 12 月 8 日、2023 年 3 月 31 日,相繼披露了 2021 年度業績、2022 年中期和全年業績,解決了财務報告披露的問題。不過,核數師在 2022 年度業績報告中表明,對公司的持續經營基準無法作出審計意見。
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是,2022 年 9 月,自然人陳淮軍,以融創中國未償還其持有的優先票據(本金 2200 萬美元 + 利息)爲由,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對公司的清盤呈請。
融創中國在最新公告中表示,自收到呈請以來,公司一直通過法律措施,堅決反對清盤呈請。目前,公司已與境外債權人小組就建議境外債重組達成協議,重組正在實施。
各項合規性要求達成,停牌一年有餘的融創中國,于 4 月 13 日上午 9 時,正式于聯交所恢複買賣。
人如若在一間黑屋子裏關得太久了,隻要看到一道光,從門縫裏面投射進來,就會拼了命地往外逃,哪怕頭破血流、哪怕會褪去一層皮。這,就是融創中國投資者的真實處境。
昨日,公司開盤即大跌 57.860%,盤中雖有震蕩,但難消資金出逃情緒,最終收于 2.040 港元 / 股,跌 55.46%,最新市值僅剩 111.2 億港元。
債務重組尚需推進
人不能兩次掉入同一個陷阱。不幸的是,這個極低的概率,被孫宏斌遇到了。
1994 年,剛剛走出監獄大門,時年 31 歲的孫宏斌在天津創立順馳,以中介業務入手,一年之後即挺進房地産開發市場。
順馳猶如 " 一匹來自北方的獨狼 ",在全國的土拍市場瘋狂拿地,在業界急具殺傷力。當時,很多比順馳規模大、名氣響的地産商,都在與順馳的競價中敗下陣來。
當時,外界就存在這樣的疑問," 順馳的錢,都是從哪兒來?" 而孫宏斌對面這樣的質疑,他的回答是" 資金隻是問題的表象、資金并不是最重要的…… "
2006 年,順馳倒下,問題正出在資金鏈上。
十幾年後,同樣的一幕出現在融創中國身上,情景何等相似。
受宏觀環境、行業調整、信貸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2021 年下半年,融創中國的流動性開始出現問題。次年 5 月,危機的蓋子被揭開,4 筆美元債優先票據利息于 4 月陸續到期,公司無法在寬限期内償還利息。
這猶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諾骨牌,更大的債務問題,紛至沓來。
融創中國也在積極自救,2022 年底以來,公司通過與資産管理公司合作,盤活上海董家渡、武漢桃花源等核心項目;股權配售、大股東借款、資産出資等手段回血。不過,回籠的 300 億元資金,仍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截至 2022 年末,融創中國流動和非流動借貸分别爲 2534.8 億元和 449.4 億元,而同期現金餘額僅有 375.4 億元(含受限現金)。公司到期未償付借貸 808.9 億元,導緻 855.0 億元借貸可能會被要求提前償還。
3 月 28 日,傳來了一個利好消息。融創中國稱,就 90.48 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已有持重組債務超過 30% 份額的債權人小組簽署重組支持協議。不過,尚需達到 75% 支持份額,債務重組方案才能落地。公司爲債權人提供了可轉換債券、強制可轉換債券、轉換爲部分融創服務股權、置換新票據等多種選項。
孫宏斌率先擺出了姿态,同意将提供給公司的 4.5 億美元無息股東貸款,轉換爲融創中國的股權。
規模急速萎縮
3 月 29 日晚,孫宏斌通過電話出席 " 融創中國境外債務重組說明會 ",公司太需要債權人的理解和支持。
" 我代表公司就債務展期問題,向各位投資人表達誠摯的歉意,同時感謝大家給予我們的耐心理解和信任。" 在電話的另一端,孫宏斌的聲音略顯疲憊,以道歉開場。
他沒有回避問題。承認公司出險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但核心還是公司自身。" 發展節奏控制得不好,降杠杆執行得不夠堅決。追求規模的慣性,讓公司在投資方面過于樂觀和激進。"
不過,他仍對後續發展充滿信心。表态将全力支持債務重組方案盡快落地,帶領公司千方百計走出困境。
在地産的 " 黃金時代 ",融創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馬。特别是 2010 年上市之後,就如坐上了火箭。
十年間,融創從一個區域房企,一躍成爲排名 TOP4 的行業龍頭。銷售增長 77 倍,收入增長 35 倍,核心利潤增長 17 倍,土儲增長 33 倍,淨資産增長 27 倍……
慣性使然,公司最終沒有在 " 快 " 與 " 穩 " 之間做到平衡。
2021 年,融創中國以 5677.2 億元操盤金額,僅次于碧桂園、萬科,位居行業第三,達到自身巅峰。此時,内外危機已洶湧襲來。這一年,公司錄得首虧,虧損額高達 382.6 億元。
2022 年,公司操盤金額降至 1607.5 億元,排名跌至第 11 位。
新近披露的 2022 年度業績顯示,融創中國收入爲 967.5 億元,同比下滑 51.2%;虧損額同比減少了百億元,不過,仍高達 276.7 億元。
今年前三個月,公司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 292.7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 43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