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 2025 年,多家科技公司的股價表現呈現出顯著的波動性或階段性上漲趨勢,地平線機器人、中芯國際、小米等公司均創下曆史最高,而在汽車闆塊,要數小鵬汽車的股價表現最爲強勁。
年初至 2 月底,小鵬汽車股價大漲 86.04%,漲幅遠超同道而行的理想汽車(同期累漲 37.20%)和蔚來汽車(同期累漲 8.26%),其總市值已經來到 208.82 億美元,是蔚來汽車(98.67 億美元)的兩倍有餘。

截圖:富途牛牛
不難看出,資本正加速向 AI 集中布局,以地平線、小鵬、小米爲代表的 AI 汽車股已成爲主要投資标的,而小鵬汽車作爲新勢力品牌中率先實施科技驅動戰略的企業,于去年年底明确将企業定位調整爲 " 面向全球的 AI 汽車公司 ",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持續領跑。在電車通看來,小鵬汽車股價表現,其實是長期布局 AI 厚積薄發的結果。
汽車是一家車企的核心,汽車銷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品牌的市場認可度。平心而論,在 2024 年之前,小鵬汽車面臨财務虧損、産品定位不明确、内部管理混亂等問題,因此邁入 2024 年,小鵬汽車針對内部管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組織改革和成本控制,并且在第一季度收獲呈現積極信号的财報數據。
而在最重要的産品上,小鵬汽車的産品思維也有所轉變。2023 年重注的純電動 SUV ——小鵬 G6 和小鵬 G9,在短期内确實憑借突出的 " 智價比 " 吸引不少用戶,但其後勁萎靡的市場事實表明:一味在中高端市場與頭部品牌對标,很難快速獲得主流消費者的認同,打造自身的差異化優勢對品牌發展更重要。
因此,小鵬汽車去年推出的三款産品都圍繞差異化:強調 " 年輕态 " 的純電動 MPV 小鵬 X9、将高階智駕下探到 15 萬級的小鵬 MONA M03、應用最新 AI 鷹眼視覺智駕方案且起步價下探到 19 萬元以内的小鵬 P7+。
尤其是小鵬 MONA M03 和小鵬 P7+,無疑是小鵬汽車的兩大功勳車型。

圖源:電車通攝制
官方銷量數據顯示,小鵬 MONA M03 市場表現亮眼,其月銷量持續突破萬輛關口,而且在去年 12 月份和今年 1 月份的月銷量都超過 1.5 萬輛;小鵬 P7+ 上市的時間不久,但 8000 輛左右的月銷量成績已經能讓其在中大型純電動轎車市場銷量榜中排在前列。
值得指出的是,小鵬汽車今年的周銷量多次登頂,而在最新的周銷量榜單中(2025 年 2 月 17 日~2025 年 2 月 23 日),小鵬以 0.88 萬輛的周銷量力壓第二名的理想(0.77 萬輛)。
電車通曾體驗過小鵬 MONA M03 和小鵬 P7+,能直觀感受到這兩款純電動車的優勢不再僅僅是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還有紮實的續航能力、出色的乘坐舒适性、親民的價格,不再像小鵬 G6 那樣對标特斯拉 Model Y 如此執着。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小鵬這兩款暢銷車最重要的賣點正是 AI。在 ChatGPT 引入 AI 大模型熱潮開始,小鵬汽車便積極布局 AI 技術,并且快速将其應用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領域,比如 AI 鷹眼視覺方案、AI 代駕、AI 座艙、AI 互聯等等,甚至還在底盤領域使用。

作爲全球首款 AI 汽車,小鵬 P7+ 所搭載的 AI 天玑 5.4.0 版本還具備 AI 底盤技術,該技術可以結合智駕視覺感知和大數據路況圖層,從而實現對底盤的毫米級調整,這也是乘坐舒适性出衆的根本原因。
或許你還覺得 AI 對促進銷量的作用仍不明顯,但 " 智能汽車的終局是整車智能 " 已經逐步成爲新能源品牌的共識,除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之外,智能底盤和能耗管理領域都有 AI 的身影。當 AI 真正影響到用戶的出行體驗以及用車成本時,AI 便成爲促進産品銷量上漲的關鍵武器。
需要指出的是,在與财經自媒體 " 晚點 LatePost" 的對話中,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認爲,AI 汽車是必須有的,但并不局限于 AI 汽車,要想實現 "AI 滿血 " 應該從傳統的智能體驗跳脫出來,将 AI 與大型硬件相結合。
面對市場競争更激烈的 2025 年,小鵬設定了 35 萬輛的年銷量目标,這一目标比去年的年銷量高出 84%,看似難以完成,但小鵬汽車從 MONA M03 和 P7+ 這兩款車的暢銷得出一條寶貴的經驗:必須主動迎合主流市場。
根據目前透露的新車規劃,小鵬 G7、小鵬 E29(代号)和小鵬 G01(代号)都會在今年發布,其中小鵬 E29 有望以小鵬 P7i 繼任者的身份推出,品牌首款增程車型小鵬 G01 将會在今年第四季度發布,有望實現 430km 的純電續航裏程以及 1400km 的綜合續航裏程。
增程車型預計要在明年才會交付,因此今年的小鵬汽車還是依靠純電動産品來提高銷量。即将推出的小鵬 G7,其軸距與小鵬 G6 一緻,但采用了相對傳統的家用 SUV 身材,實用性更高,同時審美偏中庸,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曾經硬剛 Model Y 的小鵬 G6,今年将不會孤軍奮戰。

圖源:小鵬汽車
此外,何小鵬已經宣布在今年年中推出準 L3 能力高階自駕的 V6 全新大版,并且會在年底推出真 L3 級别軟件和硬件冗餘能力的自動駕駛。
雖然 L3 級智能駕駛商用在今年商用化的可能性還不好說,但作爲穩居國内智駕領域第一梯隊的新能源品牌,小鵬汽車已進入 " 全國都好用 " 的智駕技術階段,唯有率先占領技術高地,在相關政策開放之後才能喝到頭啖湯。
汽車業務之外,小鵬還在布局人形機器人和飛行汽車兩大業務,三大業務看似割裂,實際上有着緊密的内在聯系,比如機器人與 AI 汽車有許多同源技術,再比如飛行汽車與汽車均屬 " 出行 " 業務範疇。汽車、人形機器人和飛行汽車,共同構成了小鵬的 " 三駕馬車 ",它們的底盤都是 AI。
在 2 月 22 日舉行的小鵬 X9 海外發運儀式上,電車通受邀到現場,感受到了處在曆史最佳狀态的小鵬汽車和何小鵬。何小鵬提到了人形機器人的最新進展,他表示小鵬汽車有信心成爲中國最早量産 L3 機器人的公司之一。

汽車和機器人這兩個行業對語音智能和空間智能都有需求,而且汽車上的傳感器、相關智能系統可以應用在機器人上,在技術層面具備一定的互通性。
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曾預測,人形機器人這類産品的需求在未來将遠超特斯拉汽車,2040 年地球上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可能會超過人類。據了解,除了小鵬汽車之外,比亞迪、小米、理想、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已經湧入機器人行業。
去年 11 月的小鵬 AI 科技日上,何小鵬直言做 AI 機器人比做汽車更難,甚至表示沒有 500 億元根本做不好。雖說智能汽車和 AI 機器人有一定的技術互通性,但 AI 機器人要想在更複雜的環境中做到好用的水準,對企業的電機技術以及識别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按照官方的說法,小鵬目前的雲端大模型是國内首個泛機器人領域的基礎大模型,不僅可以應用在自動駕駛領域,在機器人、飛行汽車等領域也适用。
機器人領域和飛行汽車領域都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但借助在智能駕駛領域收集到的數據,AI、自動駕駛已經爲機器人行業和飛行汽車行業添磚加瓦,尤其是飛行汽車行業,在去年的廣州車展期間,小鵬彙天 " 陸地航母 " 正式開啓載人首飛,算是取得一定的實際成果。

電車通認爲,AI 機器人和飛行汽車兩大領域仍有太多技術難點需要攻克,在短期内難以産生可觀的經濟價值,但這兩大領域是一片藍海,而且《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等政策發布,加上近期多地開放低空管制,早早布局的小鵬汽車有機會收獲第一波紅利。
當然,現在還說 AI 機器人和飛行汽車爲時尚早,如今要想将品牌的 AI 實力最大化,小鵬汽車需要走全球化的品牌戰略。
2020 年,從将 100 輛小鵬 G3 賣到歐洲市場開始,小鵬正式揚帆出海。2024 年,小鵬汽車成爲中國新勢力品牌出口量第一、中高端純電出口中國品牌第一,是全球首個達成歐洲萬輛交付的新勢力品牌,且在荷蘭、丹麥、挪威等市場屢登新勢力銷量榜首。

按照規劃,小鵬汽車計劃到 2025 年底累計進入超 60 個國家和地區,未來十年要做到一半銷量來自海外市場,力争成爲中國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出海份額第一。小鵬汽車出海之路漸入佳境,除了何小鵬強調的 " 高質量、高顔值和好服務 " 外,以 AI 爲核心的 " 高科技 " 是最大底氣和核心動力。
春節出圈的 DeepSeek 讓全世界感受到來自東方的神秘 AI 力量,但這隻是中國日益密集的深度科技創新的成果之一。就 AI 大模型技術的應用來說,中國同樣在引領世界,AI 汽車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L2+ 級智能駕駛的全面上車、RoboTaxi 的大規模商用普及、智能座艙相較于特斯拉的青出于藍,以及 " 整車智能 " 概念的率先興起,均足以佐證中國 AI 汽車領先世界的事實。更重要的是,中國科技公司善于讓技術降本進而 " 普惠 ",基于此,比亞迪将 " 全民智駕 " 作爲新目标,小鵬汽車将高階智駕推到 10 萬元級車型。
對小鵬汽車來說,全球化與 AI 汽車是密不可分的戰略。
一方面,AI 爲核心的科技是小鵬汽車暢銷世界的 " 通行證 "。在更加複雜的全球市場,傳統車企已耕耘數十年甚至更久,小鵬汽車要赢得消費者必須要降維打擊。
何小鵬所說的 " 高質量、高科技、高顔值和好服務 " 全球化四要素,中國車企隻有在 " 高科技 " 上能打出差異化的牌。而 AI 一直都是小鵬最具特色的标簽以及最具差異化的競争力,這是其赢得用戶訂單、吸引大衆等夥伴以及被資本看好的關鍵。

(圖源:雷科技旗下電車通攝制)
另一方面,全球化讓小鵬汽車所走的 AI 汽車的路更順暢。
24 年小鵬汽車成爲全球唯二将端到端大模型量産落地的車企,何小鵬更是提醒行業 " 端到端才是大家夥 "。

(圖源:雷科技旗下電車通攝制)
領先的 AI 技術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巨大的算力資源消耗,巨大的數據用于訓練,而這些要素最終又會到規模也就是汽車銷量上。何小鵬對晚點說,"AI 在汽車上有一個巨大的價值,就是可以通過硬件與軟件的深度整合後整體定價,将成本轉嫁到整車價格中,而不是單獨向用戶收軟件費。" 通過全球化,小鵬汽車銷量才有了數量級增長的空間,這給 AI 降成本、攢數據都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在這次活動上,何小鵬也表示,2025 年小鵬會開啓圖靈 AI 智駕 NGP 在全球的測試。當行業在朝着智駕在中國 " 全國都能開 " 努力時,小鵬汽車已将 L3 全面上車作爲 25 年的目标,并朝着智駕 " 全球都能開 " 的方向邁進。
與此同時,小鵬的 AI 汽車也可以在更複雜的全球市場收集更多數據,爲後續的 "AI+ 大型硬件 " 布局提供更多可能。
誰也無法預知真正的智能駕駛何時到來,但電車通認爲,小鵬汽車至少做對了兩件事:
一是最先面向未來做智能技術儲備,不論環境如何變化,不論自身有無壓力,都堅定不移;二是管理升級後組織迎來質變,在何小鵬親自擔任 CEO 主管業務後,小鵬汽車更懂全球市場,更懂全球用戶,更懂全球供應鏈,給走向更好的狀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股價的波動都是暫時的,這與大環境息息相關。不過站在 25 年的今天來看,小鵬的明天,無疑已是曾經的 " 三兄弟 " 裏最光明的。相信小鵬的涅槃重生,也能給新舊勢力車企們帶來一些啓示。
(封面圖源:電車通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