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熵,作者丨璐萱,編輯丨蕨影
上市,似乎是每個企業的夢想。對于今麥郎來說,這個夢,道阻且長。
2017 年 6 月 9 日,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上市啓動會召開,宣布正式沖刺 IPO。
" 我們更要打造大營銷平台,将來實現一千億的收入 "" 以今麥郎的匠心,加上我們做食品的良心,換來消費者的愛心。" 董事長範現國的現場演說激情澎湃,言猶在耳。
然後,7 年的時光轉瞬即逝,時至今日,今麥郎上市的鍾聲仍未敲響。
其實,從 1994 年在河北省一個小村莊起家算起,到現在已經整整 30 年,今麥郎與資本市場上演多次相愛相殺。難道,上市的夢就這麽難圓嗎?
艱難的上市之路
今麥郎與資本市場的故事,充滿着曲折和離奇,幾度被業内熱議。
時間回到 20 年前,2004 年、2006 年,今麥郎先後與日清食品、統一飲品合作,開始踏上資本市場之路。然而," 相愛十年 " 後,2015 年、2016 年又相繼分道揚镳,令人唏噓不已。當時,日清、統一都發布公告,給出了 " 分手 " 的原因。業内也有各種猜測,大多都指向與今麥郎的下沉市場有關系。
合作雖然不成,卻似乎刺激了今麥郎上市的決心。
2017 年,今麥郎高調宣布正式沖刺 IPO。之後,可以看到今麥郎全力以赴、動作頻頻。
2019 年,今麥郎嘗試與萊茵體育合作,通過控制權轉讓的方式借殼上市,但最終還是無疾而終。
2020 年 12 月 23 日,今麥郎與中信建投簽訂上市輔助協議,準備沖擊 A 股。根據河北證監局官網信息顯示,中信建投分别于 2021 年 3 月 29 日和 7 月 30 日發布輔導工作報告。之後,看不到更新,今麥郎上市不了了之。
2022 年 1 月,今麥郎被加華資本看中,獲得了 6 億元人民币融資。" 我們看好今麥郎強大的民生利他的基礎設施能力 ",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宋向前表達了信心。相較于今麥郎 200 億的營收,投資确實不算大,但對于急于進入資本市場的今麥郎來說,也是一束溫暖的陽光。此次與資本攜手,成果如何,還需要等待時間。
20 年來,在資本市場裏,傾注了今麥郎太多的期待,以及發展的野心。但是,結果都是屢戰屢敗,或者不了了之。不僅如此,今麥郎還因爲與日清的合作,一度被貼上日資企業的标簽,陷入輿論漩渦。公司緊急回應 " 沒有 1 分錢外資 ",危機才得以化解。
今麥郎濃烈的上市情節,或許與同行業競争對手有關。方便面是一個市場集中度比較高的行業。1994 年,今麥郎的前身華龍方便面廠剛成立的時候,當時的康師傅、統一方便面就已經占據了 80% 的市場份額。經過多年打拼,今麥郎終于能與康師傅、統一這兩個方便面雙雄同台競争。而康師傅、統一已分别于 1996 年、2007 年上市。
康師傅是中國方便面和飲料雙料龍頭企業,多年業績穩健,市場占有率高達近半水平,老大地位不可撼動。
如果說,今麥郎一直處于康師傅的俯視下的話,那麽,與統一的關系則曾經不分伯仲,比肩并駕。2019 年,今麥郎營收 218 億元,而統一集團爲 220 億元。怪不得範現國宣稱," 康統 " 之争要變成 " 康今 " 之争了,大有取代統一成爲行業老二的霸氣。
不僅如此,就連市場份額遠不及今麥郎的白家阿寬食品,2021 年 12 月 28 日正式申請深市主闆 IPO,上市的步子比今麥郎要急促得多。
在這樣前有對手,後有追兵的市場格局下,今麥郎迫切需要依靠上市獲得資本的加持,壯大實力,就不難理解了。
今麥郎之所以屢次沖擊 IPO 失利,怕是也與方便面行業遭遇到瓶頸有關。康師傅、統一上市時,正是市場快速發展期,市場潛力大,方便面盈利能力比較強。随着市場行情的變化,已經錯過了最佳上市的時機。
況且,近些年來,多次被檢測出不合格,曝出誠信問題,也令今麥郎公衆形象受損,對上市産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方便面市場不好做了
30 年前,今麥郎的前身華龍方便面廠剛成立的時候,恐怕誰也不會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小廠,能從 218 萬初始投資到 200 多億營收,實現上萬倍的增長。
今麥郎成功掘到的第一桶金,是從創立之初就瞄準了鄉村這個下沉市場,依靠便宜實惠的口碑,迅速占領了遍布城鄉的小賣部。
靠低價起家的今麥郎,卻不願被貼上 " 低端 " 的标簽。
于是,苦心經營 8 年後,2002 年,董事長範現國力排衆議,放棄打造多年的華龍品牌,啓用 " 今麥郎 " 商标,開啓了從農村進軍城市的道路。同年,代言人張衛健 " 彈得好、彈得妙、彈得味道呱呱叫 " 的廣告鋪天蓋地,彈面系列産品進入城裏的超市。三年後,今麥郎方便面年營收突破 20 億元。
但是方便面市場曆來是個大紅海,相對于農村,城市的方便面競争高手衆多,市場飽和度也更高。
2002 年,康師傅方便面營業額爲 6.37 億美元,銷售量和銷售額的市場占有率分别爲 27.8% 和 39.6%。而到了 2005 年,康師傅方便面營業額增長到 9.82 億美元,可謂一家獨大。而且,康師傅、統一方便面早就向中高端市場發力。
今麥郎面對強勁的競争對手,從農村走來的 " 低端 " 形象如同一片陰霾揮之不去。
與此同時,由于發力城市市場,給了同樣走低端路線的競争對手白象方便面以可乘之機。2003 年,白象率先開發出國内第一款骨湯方便面 "1 元大骨面 ",比今麥郎更實惠,迅速占領下沉市場。
好在今麥郎反應迅速,先後推出 " 一袋半 "" 一桶半 " 系列産品,抓住了消費者的痛點,重新在下沉市場站穩了腳跟。
其實,今麥郎也清楚,要想搶占高端市場,就要推出高端化的産品。2022 年,今麥郎提出 0 油炸理念,推出 0 油炸面拉面範。在今年的方便食品大會上,範現國又重提這個方向。這或許意味着 " 一袋半 " " 一桶半 " 大單品就要被舍棄。
除了在低端、高端之間搖擺的苦惱之外,今麥郎方便面還要面對激烈的競争和變幻不定的市場。
在國内經濟增長較快,消費升級、需求旺盛的時期,帶動了方便面行業的快速發展。今麥郎也是時代紅利的受益者。但是,近些年,外賣市場的蓬勃興起,螺蛳粉、酸辣粉、預制菜等替代産品日益豐富,不斷擠壓方便面的生存空間。另外疊加消費降級的影響,業内感歎:方便面愈來愈賣不動了。
2023 年,今麥郎方便面闆塊營收 63.67 億元,同比下降 11.29%,産量 38.04 億份,同比下降 20.09%。這一年,在方便面市場,白象沖進前三,今麥郎以 10% 的市場份額降至第 4 名。
事實上,近兩年,康師傅、統一方便面業務都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方便面市場受到較爲激烈的沖擊 ","2023-2024 年,中國方便面工業進入從高速成長向低位調整的重要階段 ",在 2024 年 8 月的第 24 屆方便食品大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理事長孟素荷這樣解讀方便面格局。
在滾滾的時代潮流面前,價格戰、流量戰,都解決不了方便面的根本問題。
賣水能助力上市嗎?
2006 年,今麥郎與統一牽手,合資成立今麥郎飲品有限公司。從此,今麥郎正式進入飲品市場。
面品起家,繼而擴展到飲品,這一點與今麥郎的競争對手康師傅、統一的産品線布局頗爲相似。
與 1994 年進入方便面市場的境況相似,今麥郎做飲品,起步即紅海。根據康師傅财報顯示,康師傅 2006 年非碳酸飲料占據市場龍頭地位,即飲茶的銷售額市場占有率占整體即飲茶市場 53.6%,居于市場主導地位,包裝水以 11.0% 的市占率全國第二品牌,稀釋果汁則以 17.1% 的市占率,居市場第三位。
另外,還有農夫山泉、娃哈哈等老牌飲品企業,已經憑着廣泛的産品線布局、豐富的渠道和技術的積累,穩居市場主導地位。
當時的統一,飲料是利潤貢獻的主要來源,統一茶飲占市場三分之一以上。本以爲搭上統一的 " 快車 ",切入飲品市場,但是自合作以來,表現平平。
直到 2015 年,今麥郎推出 1 元軟裝水,以公衆熟悉的低價打法,進入了公衆的視野。
初試鋒芒後,2016 年,伴随着與統一的分手,今麥郎的涼白開,正式上市。
作爲主打 " 熟水 " 概念的一個新品類,2016 年當年就售出 500 萬箱,2017-2019 年銷售額達 2.5、12.5 和 20 億元,另據華鑫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2023 年國内飲料闆塊單品情況,今麥郎的涼白開跻身超 20 億元量級市場。
" 要麽開創一個新品類,要麽就做品類中的第一 "。涼白開的這些亮眼的數據,也是印證範現國這句話最好的注腳。
這些好看的數字,也許極大地增強了今麥郎做飲品的信心。今麥郎也把擅長的營銷用到了極緻。2023 年 1 月 6 日,1000 架無人機在青島奧帆上空展開一場以 " 中國之美正當紅 " 的大型無人機燈光秀,在黑科技表演中,涼白開也實現了包裝煥新和品牌升級。
以涼白開切入飲品市場告捷,據官網顯示,今麥郎飲品已經擴展到茶粹、藍标水、今礦等多個品類。在分衆傳媒發布的 2023 胡潤食品飲料品牌價值榜單中,今麥郎拿到了全國排名第 26 位、中國民營企業排名第 19 位的成績。
對于從 0 起步的今麥郎來說,取得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
但放眼整體飲品行業,飲品行業品類多,入局者衆,老牌企業強勢,競争異常激烈。據智研咨詢《瓶裝水行業研究報告 ---2023 年中國瓶裝水發展環境、供需态勢及投資前景分析》,瓶裝水市場集中度較高,2021 年農夫山泉、怡寶、康師傅、娃哈哈、百歲山、冰露等排前 6 名的企業市場份額就超過了 80%。今麥郎并不在前六名之列。在這種格局下,今麥郎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即使是獨樹一幟、引以爲榮的爆款涼白開,由于 " 涼白開 " 第 35 類 " 萬能商标 " 已于 2018 年 8 月被一家教育咨詢公司注冊,今麥郎也面臨能否繼續使用的尴尬境地。
此外," 熟水 " 領域的成功,也引來了其他瓶裝水品牌的效仿。2020 年康師傅的 " 喝開水 " 進入市場。" 熟水 " 不再是今麥郎的專屬領地。
總結來看,在方便面市場飽和以至增長疲态的形勢下,今麥郎切入飲品賽道,顯露出将其作爲第二增長曲線的戰略意圖。但是,飲品闆塊能否助力一直想上市的今麥郎圓夢?或許還有較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