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華夏基石 e 洞察 ,作者郭偉
作者:郭偉,華夏基石副總裁、首席人力資源專家,華夏基石首席人才官 CHO 訓戰導師
來源:華夏基石 e 洞察(ID:chnstonewx)
大家好!我分享的内容很簡單:作爲一個卓越的 CEO 或者人力資源負責人,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以及如何發展?
20 年前,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的創始人何國玉曾經創辦了一個組織—— " 中國人力資源 100 人 ",我本人也是聯合創始人。這個組織是第一個人力資源負責人組織,後來發展到了 3000 人,集聚了一批國内著名企業的人力資源負責人,比如阿裏的彭蕾、騰訊的奚丹。
我們每年會舉辦 3~4 次聚會,大家在交流的時候提到一個問題:
人力資源工作很難,人力資源負責人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比如老闆不重視人力資源,工作很難開展等。在一次讨論之後,我們總結出來三件事。
人力資源負責人要抓好三件事
1. 懂得一把手的真實意圖
如何明晰領導的真實意圖,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HR 需要明晰人力資源具體是做什麽的,要解決什麽問題?這裏面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人力資源從業者接受了一系列系統化的理論教育,容易拿理論去套實踐。去了企業以後,看到職位劃分很混亂,任職資格體系沒有建立起來,績效也不夠清晰,薪酬激勵也是一塌糊塗,邏輯性不強,列舉了一大堆問題,整理出一份清單,然後大刀闊斧地進行人力資源體系建設。但是老闆和員工并不滿意,因爲需求沒有被滿足,老闆認爲建設人力資源體系并沒有使得員工煥發激情,人才梯隊也沒有建立起來。進行新業務拓展的時候,領軍人物在哪兒?人力資源從業者表示,再過 3~5 年體系建立起來後,人才就有了。老闆講,那時候企業都該倒閉了。
第二種情形是有的人力資源從業者出身 " 江湖 ",老闆一說張三最近幹勁不足,馬上去找他溝通;說李四薪酬低了點,馬上就開始上調,導緻的問題就是 " 四處鼓包 "。HR 最後成了背鍋俠,還很委屈地說,這些都是老闆同意的。事實上,老闆的确同意,但他要的不是這樣的解決方法。
2. 拿出系統的解決方案
一句話概括叫 " 用技術方法解決藝術問題 "。藝術問題就是個性問題,一兩個點上的問題。企業家、老闆看到的都是點上的問題,但是我們解決問題不能從點上來,需要系統化地去解決問題。他們看到的是,我現在要幹一個新産業,誰來當總經理?我現在要成立一個研究院,關鍵的人才隊伍在哪裏?至少得有 10 個或者 8 個科學家。所以,HR 要有一個系統方案,整個系統才能不鼓包。
3. 講理
HR 要做好充分溝通,讓其他的人都覺得合情合理。人力資源工作最重要的是要 " 講理 ",讓所有人都覺得這件事情是有道理的,是公平公正的。
人力資源要幹的就這三件事。
如何理解 " 老闆的真實意圖 "?
舉個例子,有一家大概五六萬人的大企業,員工抱怨薪酬不公平。董事長就給人資系統下了指令,一定要把這個問題解決,拉出一條曲線來,所有人的工資誰高誰低在這條曲線上要合情合理,要保證員工滿意度達到 95%。這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其實就是崗位評價。
公司的人資負責人找了某家國際知名的外企咨詢公司來做方案。做完了以後,結果員工還是不滿意,又全部推翻。有一次,這家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跟我在交流的時候說,技術方法很清楚,董事長的意圖也很清晰,他不明白爲什麽這件事情還是幹砸了?
我告訴他,他沒有理解董事長的真實意圖。董事長真的是希望建立一條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崗位評價體系嗎?不是的。董事長的需求有兩條,一是所有人都認同現在的這套工資标準;二是将來再有新的崗位增加和減少的時候,沒有人到董事長跟前去反映問題。董事長分配任務、下達指令的時候,員工不要再拿薪酬說事。
如果這樣來分析,我們會發現崗位評價操作的方法和要點就不一樣了。當初國際咨詢公司說,崗位評價是一套科學的方法,要進行數據化操作的時候,出來的結果大家必須認可。大家有過這方面的經曆就會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廣大的幹部群體沒有參與其中,即使四處宣傳說這個東西是科學的,評價結果出來後也不會受到認可。
當時 100 多名幹部都參與了評價,結果發現反對聲音最大的就是這些評委。這家外資公司也很郁悶,你們都參與評價了,爲什麽還反對?後來我們給他們講,一定要有廣泛的參與度,不僅是讓大家在局部參與到這個工作當中去。這個過程結束以後,還要對結果進行調整。這其中有一系列的操作方式,一個很重要的操作步驟就是評價結果出來後是否允許調整?國外咨詢公司說不允許調整,我們講如果不允許調整,不可能讓所有的領導幹部都認同。
董事長的真實意圖是讓大家認同。所以,我們要允許大家調整。但如果允許大家調整,大家可能會懷疑這套崗位評價方法是否科學。在這裏,我們要明确出來哪些可以動,哪些不可以動。既要有理論有體系有框架,還要有靈活性。
經過幾次意見溝通之後,我們當時提出:有的變革管理要比項目管理更重要。所以,這個項目在進行的時候,跟員工對話了好幾次,所有員工都可以提不同意見。企業有自己的電視台、報刊、雜志,我們當時跟員工的對話在電視台上公開直播了三次。通過充分的溝通,讓員工認可和了解崗位評價結果。
爲什麽一定要了解一把手的意圖?往往一把手對公司現有問題的判斷是準确的。我有一個做人力資源總監的朋友,他說前幾年公司書記和總經理鬧矛盾,他覺得總經理說的一半對,書記說的一半對。所以他在有些事情上支持總經理,在某些事情上支持書記,聽起來此人好像很公允,很客觀理性。我說他好日子沒多久了。
在一個單位裏面,爲什麽大家對事情要有明确的看法?你沒有在那個位置上,有的問題可能就看不到。我問這位朋友,他覺得自己對公司的判斷是對的嗎?他說是。我說他如果在總經理的位置上,可能就不會得出這個結論了。我在這裏并不是強調要 " 媚上 ",而是要相信對公司真正問題的判斷來源于哪裏。
那麽,在明晰目标和充分溝通這兩個環節裏,需要具備懂世故、通人性,善溝通、能影響的能力。這可能不是我們這一次課程能幫大家解決的,需要在實踐過程中進行自我提升和修煉。
人力資源高手,
善于在面上解決 " 點問題 "
大家以前對人力資源的認知或許比較片面,有一些碎片化的東西沒有打通,有的觀點也可能是錯誤的。
比如前幾年大家一直在講 HR 是業務夥伴、業務領導的 partner。有一次,一家公司 HR 負責人在述職的時候就鬧了一個笑話,他們表決心說請總經理放心,我們一定要懂業務,做好總經理 HR 方面的 partner。這句話聽起來是在表決心,結果一把手站起來說,你不是我的下屬嗎?怎麽成爲我的 partner 了。下屬就是服從和建議,partner 就是咱倆得商量着來,那以後我領導不了你了。我給你下的績效指标,你也完成不了,結果搞一個大紅臉。
HR partner 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但是大家沒有理解其中的含義,它其實是一套管理體系和管理方法。如果企業沒有把體系和方法建立起來,純粹地強調這種理念是沒有意義的。
很多人強調高管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和意識,要求副總要具備一把手的思維和膽識,但是卻沒有把他們放在那個位置上,這容易忽悠人緻死。一個人在副總的位置上,你非得讓他具備 CEO 的能力、意識、責任。這其實是在鼓勵領導之間争權。
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管理體系和機制首先要到位,也就是正職和副職形成一個班子,通常來講叫 EMT。在決策體系上形成班子決策的機制,副總真正地能發揮一把手的作用。有平台和權利的時候,再強調副職應當具備的責任、意識和能力,才是合情合理的。
很多觀念要正本清源,回到整個體系和邏輯上去認知。這是我們開班的時候要解決的事情。我們不是操作人員,更多是在理論和體系上構建起系統化的思維和框架,這樣我們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幹到正确的點上。
什麽叫理論?南加州大學的圖書館網上對理論的解讀相對來講比較受大家的認可,即理論的形成是爲了解釋、預測和理解現象。在很多情況下,是爲了在關鍵的邊界假設的範圍内挑戰和擴展現有的知識。所以理論的本質是什麽?是突破和創新。
大家千萬不要認爲,理論學完就是拿來運用的,那叫教條主義。理論形成之後,我們對現象背後的底層邏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将來遇到類似的事情,有自己的指導原則,知道怎麽處理。
什麽叫體系?體系指的是爲實現某種目的,由各種活動構成的,在特定規則和标準的牽引下,能夠持續循環叠代的運作模式。這個概念中有 4 個關鍵詞:一是有特定目标,二是由各種活動構成,三是有特定的規則和标準,四是循環叠代。
人力資源最怕的是解決點上的問題,最需要強調的是以面上的方法去解決點上的問題。這就是用技術方法解決藝術問題,人力資源系統、人力資源從業者一定要堅持這個本心。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