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初期,中國電影蓬勃發展;
知名導演張藝謀在片場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在接了一個電話後,張藝謀眉頭緊鎖;
原來他的女兒張末生病了,上吐下瀉。
張藝謀擔心得不得了;
立馬吩咐助理訂一張最快飛往美國的機票。
他守在女兒身邊,一夜沒有合眼。
可張末對他的态度卻是不冷不熱:
" 你回去吧,我自己能照顧好自己。"
張藝謀什麽也沒有說;
默默地整理起了屋子。
爲什麽張末對自己的父親如此冷淡呢?
父女二人的關系如今怎麽樣了呢?
破碎的三口之家
1983 年,張藝謀正在廣西拍攝電影《一個和八個》。
他接到了父母的電話;
妻子肖華爲他生下了一個女兒。
張藝謀疲憊的臉上浮現出了一抹笑容;
他激動得差點跳了起來。
他給女兒取名爲張末,這個名字有兩層意思。
一是女兒出生在月末。
二是他希望從第二天起;
他的事業會翻開嶄新的一頁。
張末的母親肖華和張藝謀是中學同學;
兩人前後桌,一直暗戀對方。
直到畢業時,張藝謀鼓起勇氣找到肖華:
" 跟我一起上山下鄉吧,去乾縣。"
這個命令的語氣讓肖華無法拒絕;
她呆呆地點了點頭,跟張藝謀坐上了離開的大卡車。
鄉下的生活很苦,張藝謀雖然不善言辭,卻也想着法兒地哄肖華開心。
他給肖華精心制作了一本影集,每張照片下面還配上暖心的文字。
他冒着雨,騎着破自行車,懷裏抱着影集,敲響了肖華的房門。
張藝謀渾身濕透,兩腳都是泥,雨水順着頭發往下流;
他靜靜地站在那裏,就像演電影一般。
兩人相戀十年後,才華橫溢的張藝謀被北京電影學院破格錄取。
周圍的人都說,張藝謀一走,兩人離分手也不遠喽。
張藝謀卻告訴肖華:" 我們結婚吧,領了證我再去上學。"
就這樣,這對夫妻開始了異地生活;
張藝謀常常給肖華寫信;
肖華則每個月都給張藝謀寄錢。
所以張末是出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
她的到來,讓這個家庭更加溫暖。
張藝謀也把她當做寶貝,捧在手掌心。
在張末出生的第二年;
張藝謀獲得了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
他一度認爲這是女兒帶給他的好運;
張藝謀從那時在娛樂圈嶄露頭角。
西影廠長吳天明看到了他的才華;
盛情邀請張藝謀來西影工作。
張藝謀隻提了一個要求:
" 肖華一個人帶孩子很辛苦,如果她能調來西影,我就跟着一塊來。"
吳廠長不僅滿足了張藝謀的要求;
還給他們一家三口安排了一套大房子。
可張藝謀太忙了,他在家的日子少之又少;
張末基本是肖華一個人帶大的。
但隻要張藝謀回來,家裏就會熱鬧起來;
他背着女兒在客廳裏一圈圈地走;
那是張末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候。
可沒過幾年;
幸福平靜的日子就被别人打破了。
1986 年 3 月,莫言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了小說《紅高粱》。
這篇小說深深地打動了張藝謀;
他找到莫言,表示自己想把小說拍成電影。
這部電影的投資隻有 60 萬人民币,但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電影播出後,男主角姜文火了,女主角鞏俐火了。
但是兩人卻并沒有擦出什麽愛情的火花;
反而是張藝謀和鞏俐頻頻傳出绯聞。
那段時間,張藝謀的精神也很頹廢;
肖華以爲他是拍電影累的,經常給他炖補品。
肖華對外面的绯聞絲毫不信;
娛樂圈的人,哪一個沒有绯聞呢?
可這次,她錯了。
在給張藝謀洗衣服時,她發現了鞏俐寫給丈夫的情書;
隻讀到開頭,肖華就渾身顫抖起來。
肖華拿着信去質問丈夫;
此刻她無比地希望丈夫能說:" 這都是她一廂情願。"
可張藝謀卻說了實話:
" 對不起,我确實對她動了情,可能是因爲我們在劇組裏接觸得太多了 ……"
肖華被丈夫的坦誠驚訝到了,她小心翼翼地問道:
" 那你打算怎麽辦呢?"
張藝謀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 你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和她斷,我一定會回到你身邊。"
從那以後,張藝謀一直待在家裏陪着妻子和女兒,很少再出門了。
在張末的童年記憶中;
那是她和父親相處得最多的時候。
肖華也天真地以爲,鞏俐爲人熱情,兩人又有共同語言;
所以張藝謀隻是對她有好感罷了,過段時間就好了。
但事情卻沒有按她的預期往下發展。
叛逆女兒張末
電影《紅高粱》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 金熊獎 ";
這是中國人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殊榮。
電影界沸騰了,無數的請柬寄到張藝謀和鞏俐手裏;
他們名正言順地一起出席了各種場合。
肖華知道這是丈夫的工作,她無權幹涉;
她能做的隻有把孩子照顧好;
把家裏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條。
可張藝謀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
有時,肖華也會撥張藝謀的電話;
讓他在外照顧好自己。
張末也會在電話裏撒嬌:
" 爸爸,爸爸,我想你了,你什麽時候回來啊?"
可得到的都是父親敷衍的回答。
深陷溫柔鄉的張藝謀爲了和鞏俐在一起;
甘願背負 " 陳世美 " 的罵名。
他向妻子肖華提出離婚:
" 我對不起你和末末,但是我和鞏俐已經分不開了。"
那時張末隻有六歲;
她看着父親拖着行李箱離開了家,看着母親整日以淚洗面。
她知道父親不要她們了。
可肖華并不同意離婚;
周圍的人也在勸張藝謀三思,但是他卻不爲所動。
有一次,張藝謀被車撞了;
肖華帶着張末趕到了醫院,發現鞏俐已經坐在了丈夫身邊。
場面十分尴尬,張末看到父親身邊坐着一個陌生的女人;
呆呆地愣在原地,連父親也變得陌生起來。
肖華摸了摸張末的頭:" 叫爸爸啊。"
又指了指鞏俐:" 你應該叫她阿姨。"
張末聽話地叫了,可父親隻是嗯了一聲;
那位阿姨像是沒聽見一樣,沒有理她。
肖華摟着張末在病房裏坐了一個多小時;
她們看着鞏俐給張藝謀削蘋果,喂香蕉;
而她們兩個人卻像個外人一樣。
這個場景一直刻在張末的腦海裏;
陌生的父親,狼狽的母親,不知所措的她;
還有那個把父親搶走的阿姨;
張末的心裏生長出了恨意。
鞏俐最終沒有和張藝謀走進婚姻的殿堂;
在她提出要和張藝謀結婚的時候;
張藝謀以不想結婚爲由拒絕了。
兩人也逐漸分道揚镳;
但是張末内心對父親的怨恨卻絲毫未減。
張末繼承了父親的藝術天賦;
上初中時,她就在報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
可是對父親的不滿,讓她生了許多叛逆之心;
她不願和父親一樣從事文藝工作。
在張末 16 歲時;
張藝謀又和陳婷談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這讓張末更加氣憤;
在她眼中,父親再次背叛了她們母女;
她隻想離父親遠遠的。
憑借自己的努力;
張末考上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
張藝謀知道女兒的心思,也尊重她的選擇。
在國外時,張末遇到了一個她以爲可以托付終身的男人,托維。
從小就缺失父愛的張末是如此渴望家庭的溫暖,執意要和他結婚。
盡管父親母親都不同意這門親事;
張末還是一意孤行地嫁了。
可婚後,托維對她的态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時常毆打、辱罵張末。
張末也傻傻地等待丈夫做出改變,就像她的母親一樣。
可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忍無可忍的她向丈夫提出了離婚。
父女終究是父女
張藝謀心疼女兒;
随着年紀的增長,他也越發地思念女兒。
他經常給女兒寄一些她愛吃的零食;
也經常打電話過去問候;
盡管電話那頭的聲音總是不冷不熱。
每次去美國參加活動,張藝謀總會到女兒那裏看看;
幫她洗衣服,整理房間。
肖華也一直勸女兒放下心中的芥蒂:
" 雖然我和他分開了,但他永遠都是你的父親,他是愛你的。"
久而久之,張末也被打動了。
對父親放下成見後,張末也向父親坦白;
自己想重新回到藝術的道路上。
張藝謀非常支持女兒的選擇;
在導演李安的推薦下;
張末在畢業後進入紐約大學電影學院攻讀碩士。
張末經常和父親談論電影藝術;
在父親身上,她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
畢業後,張末加入了父親的公司;
那時候正好趕上《三槍拍案驚奇》開機;
張末自告奮勇要當剪輯師。
張藝謀認爲這是一個鍛煉女兒的好機會,欣然答應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張末給了張藝謀一個大大的驚喜。
張末剪的片子很精彩;
在其中還加入了很多新穎的理念,得到了張藝謀的高度肯定。
在拍《山楂樹之戀》時;
張藝謀提出讓張末當副導演,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虎父無犬子,張末比張藝謀還要拼命。
她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選演員,選外景,檢查各項工作。
片子拍完了,她又擔任起剪輯和字幕的工作;
張藝謀驕傲地說:" 這是我的女兒,也是我的得力助手。"
之後,在拍攝《金陵十三钗》和《歸來》時;
張末一如既往地做起了父親的左右手。
她還獨立執導了《28 歲未成年》這部電影;
在拍攝期間,張末的壓力巨大。
外人一聽說張藝謀的女兒要拍電影;
就特别想知道她到底有沒有實力;
能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張末很怕讓父親失了面子;
拍攝完之後,她第一時間就把片子發給了父親。
張藝謀給予女兒非常中肯的評價:
" 拍得還不錯,但是還有進步的空間。"
2021 年年末,父女二人又帶着《狙擊手》來到第三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現場。
有記者提問:" 你準備好了嗎?接你父親的班。"
張末淡然一笑:
" 在電影裏,是一個士兵完成了班長的傳承,在電影外,是一個女兒完成了父親的傳承。"
結語
張藝謀在生活上的确有不完美的地方;
但他也确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導演。
如今張末已經有了美滿的家庭;
她也一直堅定地走在導演這條路上。
讓我們期待更多她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