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的故事已經到了結尾。
并且沒有續集。
這似乎是一個可以預料的結局,對于恒大系而言,過往過快的擴張,似乎并沒有給自己設定一條 " 安全線 ",比起同樣 " 高周轉 " 的碧桂園,恒大的步子邁的更大,摔的跟頭也越狠,相比之下,碧桂園手上的牌還有很多,也安全很多。
目前,恒大系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中國恒大、恒大汽車、恒大物業均已經暫停交易,對于複牌不久的三家企業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好的征兆。
好在此次停牌時間并不算長。
10 月 2 日晚間,中國恒大、恒大物業公告稱,公司已向聯交所申請于 10 月 3 日上午 9:00 時起恢複買賣。
但是這一切都已經不是那麽重要了,未來恒大系的核心就是 " 保交樓 ",且這是恒大系存在最重要的價值。
有人曾經說過,一家企業的性格就是企業創始人的性格,在地産行業,許家印算是一個極端,他大開大合,賭性十足,涉足行業廣泛,但最終很多涉足的行業都成了累贅," 大 " 成了許家印緻命的問題。相比于許家印,孫宏斌盡管也比較激進,但是融創的核心資産大多位于一二線城市,且融創出現債務違約之前,自己就自掏腰包努力的挽救企業,如今融創債務重組基本已經完成,企業也算上岸了。
相比于許家印、孫宏斌等激進的作風,SOHO 中國的創始人潘石屹算是另外一個極端,他謹小慎微的性格,永遠将風險放在第一位的做法,讓他 " 笑 " 到了最後。
的确,在企業的擴張階段,謹小慎微的性格會制約企業的發展,但是在退潮階段,負債率較低的企業卻能大概率穿越寒冬。
如果用後視鏡視角來看,潘石屹的确沒能在高速發展階段讓 SOHO 中國再上一個台階,但是 SOHO 中國這些年平穩的收租也讓潘石屹免去了很多 " 煩惱 "。
謹小慎微的潘石屹
熟悉潘石屹的人都知道,謹慎一直都是他的标簽。
1992 年," 萬通六君子 " 馮侖、王功權、潘石屹等人在海南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後來,潘石屹也曾多次回憶稱,自己憑着五斤桔子和一條三五煙,打開了海口規劃局的大門。查閱資料他發現,當時海口人均住房面積已經到了 50 多平,所以潘石屹等人覺得當時泡沫較大,決定退出海南市場。
北上回到了北京,并且創立了北京萬通,萬通走向正軌之後,潘石屹就提出了分家,爲了避免尴尬,他以書面形式将自己的決定告知了其他五位。
1995 年,潘石屹與妻子張欣創辦了北京紅石實業有限責任公司(SOHO 中國的前身),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SOHO 中國确定了 " 爲人群提供創新生活空間以及時尚生活方式 " 的公司願景。
不僅如此,北京上海核心地區建 CBD 就成了 SOHO 中國的方向。
爲了項目更好的出售,潘石屹與張欣采用了與國際知名的建築大師合作然後結合本土客戶需求的方式,将 SOHO 中國的每一個項目都變成了地标項目。當然,爲了更好的宣傳自己的項目,潘石屹也曾數次往返于北京與山西,盡量的說服煤老闆買他們的房子。
2007 年,潘石屹與張欣迎來了最高光的時刻。
在張欣的運作下,SOHO 中國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資 19 億美元,創造了當時亞洲最大的商業地産 IPO 項目。
當時,潘石屹也曾豪氣的立下了目标,要超越萬科。
但在地産的大時代下,潘石屹發現高周轉的模式會産生較高的負債,再加上 2013 年,潘石屹卷進了一場風波,從那之後他的想法就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SOHO 中國也是以 2013 年爲一個時間節點,開始由積極的擴張轉向被動的防守。當然,從現在的視角來看,潘石屹的做法雖然保守,但是絕對的安全。
盡管,SOHO 中國錯過了地産市場最好的時候。
口碑 " 崩塌 " 與加速退出
宣布轉型之後,SOHO 中國幾乎不再擴張,而是選擇不斷出售物業,加大了分紅。
有統計顯示,自 2013 年開始,潘石屹通過出售項目回籠的資金就達到了 300 億,而且這部分資金大部分以分紅的形式,進了潘石屹夫婦的口袋。
不僅如此,潘石屹本人則更加的 " 放飛自我 ",從木工到攝影再到編程最後到下廚,幾乎什麽好玩就玩什麽,而對于上市公司,他似乎也越來越不上心了。
潘石屹曾經說過," 錢我是賺夠了,以賺錢爲目的的事情,已經不再是我唯一的目的。作爲上市公司董事長我可能說這個話不太合适,但這是我心裏真實的想法。"
但真正讓潘石屹口碑 " 崩塌 " 就是給哈佛的兩筆捐款,以及後來其子的錯誤言論。
2020 年潘石屹萌生了退意,并且想整體出售掉 SOHO 中國,但是沒能如願,最終這筆交易還是以失敗告終。
2022 年 9 月,潘石屹、張欣夫婦雙雙辭職,辭職原因,其表示要 " 專注于支持藝術和慈善事業 "。當然,潘石屹的退出有迹可循,實際上從 2013 年開始,就能從 SOHO 中國的發展中窺探到潘石屹心态的變化。
而輿論的導向也加速了潘石屹的 " 退出 "。
潘石屹退出 SOHO 中國之後,該公司的狀況顯然也越來越差了。
此前,SOHO 中國曾在業績中報中表示,集團可能出現交叉違約。原因是旗下的子公司北京望京搜候房地産有限公司未支付 19.86 億元的土地增值稅和相關滞納金。
對于如何支付這部分資金,該公司給出的方案是,繼續處置若幹物業。
目前,雖然張欣以及潘石屹仍然是 SOHO 中國最大的股東,但是其管理的意願越來越低了。當然相比于許家印,潘石屹的口碑盡管不算太好,但是資産狀況良好,公司狀況也比較安全、負債率相對較低。
面對曾經不要讓潘石屹跑了的輿論,潘石屹也曾不止一次的回應稱,我的國籍是中國,我的祖籍在甘肅,我能跑到哪裏去呢?
從當下的角度來看,退出是潘石屹的 " 陽謀 ",這個動作已經持續了十年之久。下一個十年,潘石屹或将 " 隐 " 去自己,也将隐去自己在行業中的影響,對于他來說,這或許是最好的結局。